第32章 入学(一)
罗氏因为张小宝的事情气病了两天,自然也没心情来管三房一家了。 张耀祖听说罗氏病了, 就跟胡氏商量说:“听人说娘病得挺重的, 要不,咱带些点心去看看?” 胡氏冷笑道:“我不去, 我去了,好让她休了我呀。”婆婆这一次是真的寒了她的心。 张耀祖道:“娘那不是说的气话吗?过去的事就过去了, 就别总搁在心上了。再说了, 我还会真休了你呀?” 胡氏一听这话就想起那晚张耀祖让人失望的表现,他娘说这么重的话, 他连个表态都没有, 就跟个傻子似的杵在那儿。 胡氏越想越伤心,怒声道:“我就是过不去咋了?凭啥, 她说那么重的话说过就过了,我的心就不是心吗?张老三,你还说你不会休了我,你倒休个试试呀,试试休了我还有没有眼瞎的女人敢嫁给你?你们张家还当自个儿是大户人家呀,就好像天底下的女人随你们挑似的。” 张耀祖也被惹怒了,气咻咻地说道:“你就会无理取闹,你不去拉倒, 我带着孩子们去。” 张耀祖劝不动胡氏,只好去叫几个孩子跟着去。 谁知道,孩子们根本不在家。 原来,张小草和张小枝念着弟弟快要上学了, 一个去邻居家学打络子想着多卖些钱,好给他买点东西;另一个想着赶紧多捋些野菜籽好做些吃食改善家里的况况,就连张小花也跟着张小北去放羊去了。 张耀祖在院子里喊了半天没见人影,最后只得自个去了西院。 两天后,胡氏带着大部分家当带着张小北,小心翼翼地去了镇上,她要给张小北买书本和笔墨。书坊的人一听是孩童开蒙的就知道要买哪几样,无非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诗、《幼学琼林》等等这几种,另外还得买两支毛笔,一盒墨,张小北听说现今的书价已经比前朝便宜许多,但即便这样,这几本书还是花了四百多文钱。这还没买笔墨纸砚呢。张小宝心里暗暗叹息,怪不得古代的文盲那么多,读书实在太费钱了。他娘和姐姐起早贪黑地做小生意攒了两三个月却也只够买书本的,幸亏李修文没问他们要束脩,不然还真得背债读书了。而且这还是刚刚开始呢。 买完书,胡氏又带着张小北去了隔壁专卖笔墨和纸张的小店。这家的老板比书坊的伙计热情多了。先是夸胡氏是个有远见的母亲,接着又夸张小北聪明灵秀。胡氏虽然面上不好意思,但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毕竟好话人人爱听呀。 张小北挑了很久,最终选了一种白中泛黄、纸面摸着很粗糙还有毛边的一种纸,无它,这种最便宜。然后又选了两支价格中等的兔毫毛笔,再加上一盒墨,一个有些瑕疵的砚台。尽管什么都选便宜的,老板也算便宜了些,还是花了二百多文。几个月的积蓄彻底花完了。 买完这些必需品,胡氏回家继续给张小北做新衣裳,她让大闺女张小草给张小北做个书袋,说完仍嫌不够,又让张耀祖用细竹子给编个书箱。 张耀祖说道:“咱家没有竹子,我还到村南头去砍些回来。” 胡氏道:“那你赶紧去呀。” 张耀祖找了斧头和砍柴刀刚出院门,却迎面碰上了背着个大竹篓的黑妮。 张耀祖自然是认得这个孩子的,只是她很少来他们家串门,他便笑着打了个招呼:“黑妮来了。你来找小草小枝她们?在屋呢。” 黑妮应了声:“张三叔,那我进去了。” 听到动静的张小草立即迎了出来,一见到是黑妮,满脸笑容地说道:“黑妮你终于有空来找我玩了,快进来。” 胡氏听到声音也从堂屋探了探头,笑着招呼:“黑妮来了。”胡氏想着这孩子的可怜身世,又念着她上次送了自家一条鱼,便吩咐小草把家里剩的那些零嘴拿出来招待黑妮。 张小草和张小枝把家里能拿的全拿出来了,什么香酥蚕豆,甜酥花生,再加上次卖剩下的一些绿豆糕、红豆糕之类的,杂七杂八地摆了几盘子。黑妮哪里受过这种待遇,她受宠若惊的同时又有些不知所措。 张小草说道:“别客气黑妮,快吃。你每样都尝尝,这个是我自己做的呢。” 黑妮在两人的催促下,每样都尝了一点,她看看屋里,小声问道:“我听人说小北要进学堂了,是?” 张小草骄傲地答道:“是呀,后天就要去了。” 黑妮腼腆地笑着比划道:“读书人是不是背上都要背那种箱子呀,我这几天偷着给他编了一个。” 张小草一脸惊讶道:“黑妮你这么小都会编这个了?” 黑妮道:“我跟我爹学的。” 张小草自然知道,黑妮的爹特别能干,一年四季都没闲着的时候,什么编扫帚编筐子织席子都不在话下,要不他们家也不会发家。 黑妮说着就去了门外,从她带的大竹篓里掏出一个小些的竹箱,这箱子编得十分精巧,又细又密,上面还有一个盖子,大小正适合张小北这个年纪的孩子背。 张小草和张小枝都十分惊喜,不住地赞叹道:“黑妮,你的手可真巧,这东西就算我爹也编不出来。” 胡氏也出来看热闹,一边品评着一边接着张小草的话说道:“就你爹那个榆木疙瘩二杆子,哪能编出这样精巧的玩意来。” 张小草姐妹俩都不由得笑了,黑妮也不好意思地跟着笑:“婶子太会夸人了,我的手艺也不好,你们别嫌弃就行。” 胡氏道:“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哪能嫌弃,高兴还来不及呢。” 胡氏高高兴兴地收下了黑妮的礼物,又接着招呼她吃东西。 黑妮一边跟张小草姐妹俩闲唠嗑,一边不住地往外张望着,张小草就问:“你是不是想找小北呀?” 黑妮点头承认了:“我找他有点事。” 张小草实在想不出她找自家弟弟有什么事,不过转念一想,可能这两人年纪更相近些,说不定觉得更能玩到一起呢。 张小草想了想说道:“小北跟我三妹一起去放羊了,这会儿应该也快回来了。” 黑妮是忙里偷闲过来的,在张家呆不了多久就要离开。 张小草知道她家管得严,也不敢多留她,胡氏听到她要走,硬在她的竹篓里塞了一些吃食。 黑妮带着淡淡的遗憾离开了张家,她没料到,刚好在半路上又碰到了张小北。 张小北正牵着他家的那头羊跟她迎面走来,黑妮远远地大声招呼:“小北,小北。” 张小北看到黑妮也十分高兴,朝她跑了几步,黑妮说道:“我刚从你家出来,还以为见不着你了呢。” 张小北一脸惊讶:“你去了我家了?你终于有空来了。” 黑妮点点头,看看四周,这路上人来人往的还有别的人,她便凑近张小北,小声说道:“小北,你要进学堂念书了,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张小北点头:“你说,什么事?只要我能帮就帮。” 黑妮十分谨慎地说道:“嗯,我有一个带字的东西,还有半本书,我不认得上面的字,我也不敢让别人看,我想等你认得字后,帮我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张小北一听也明白了,这些东西八成是跟黑妮的身世有关,以他爹娘和几个哥哥的为人,她肯定藏得特别谨慎和辛苦。 张小北点点头,郑重地说道:“我答应你,过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帮你看了。” 黑妮的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两人也没有多聊便分别了。 张小北回到家才看到黑妮送他的小书箱,翻来覆去地看了一会也十分喜欢。 两天后,九月初一,辰初。 张小北身着新衣,脚穿新鞋新袜,背上背着黑妮送的书箱,书箱里装着新买的书和笔墨,手里还提着一个包袱,那是他娘给他准备的干粮。 第一天去上学,胡氏当然要送他的,不过也没特意去送,她就是把出去做生意的时间错后了一个时辰,等着张小北一起去,平常的这个时候,胡氏早已经到镇上了。 胡氏挑着重重的担子,带着张小北,母子俩满脸春风、脚步轻快地朝村外走去。 路上遇到村民打招呼,大家纷纷调侃道:“哟,小北,瞧你这模样成了小夫子了?” 还有的逗他说:“小北,你是读书人了,今年过年能给我门上写副对联不?” 胡氏在旁边笑道:“行啦,这还早着呢,你们可别臊他。” 大伙当然知道这还早着,要是书这么好念,那些念书的岂不是都成了官老爷了? 母子俩在众人的议论声和目送中出了村。 胡氏今天心情格外高兴,步子迈得又大又快,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她嘱咐张小北:“小北,你去了先生家一定要好好地听先生的话,念书时要认真,还有啊,晌午的时候不要吵闹,你李奶奶喜静。” 张小北点头:“我知道。” 胡氏又道:“也不知道那个王世虎还去不去?” 张小北也不确定,但他觉得这家伙应该会来的。 他们走到岔路口时,张小北远远地就看见了王世虎那个小胖墩。 他正坐在胡氏上次坐的那块青石上,大口大口地啃包子。 再走近些,张小北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猪肉大葱味。 胡氏笑着说道:“世虎,没想到你还真来了,你爹娘同意了?” 王世虎狂点头:“同意了同意了。” 说着,他又大方地拿出一个包子:“小北,这个是我给你留的。” 胡氏觉得这孩子倒挺大方,不吃独食挺难得的,对他的观感不觉又好了许多。 她想了想说道:“反正这儿离花莲村也不远了,你们俩结伴去。” 张小北正有此意,便说道:“娘,你快去镇上,再晚就占不到不位置了。” 胡氏挑着担子往另一条路上去了。 胡氏一走,王世虎又让张小北,“你快把包子吃了,凉了就不香了。” 张小北道:“早上我吃了早食,吃不下了。” 王世虎一脸的不可思议:“你吃了早食,我也吃了,可我照样能吃下俩包子。” 张小北:“……” 最终,他盛情难却,吃了半个包子,剩下的半个自然又进了王世虎的肚子里。 张小北好奇地问:“你爹娘怎么同意了?是不是你又绝食了?” 王世虎摇头:“我没再绝食,反正他们嘀咕一阵就同意了。” 王世虎说完,又对张小北说道:“小北,你说李先生会怎么教咱俩,他会跟刘先生一样吗?”张小北也想知道这个问题,他也是第一次上私塾呀。这第一天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形? 作者有话要说: 这文最初的设定就是个农家出身的男主,一步步奋斗的历程,中间有曲折有确幸也有撕逼争吵的内容。男主是个智商情商皆普通的人,没有太大金手指,后期逆袭之类的应该有,但是一路啪啪打脸没有,关键是作者打不响呀。对于那些不喜欢看家长里短、种田内容的亲,只能表示很抱歉了。不是不接受意见,而是这文大纲节奏已定,如果因为部分小天使的建议随意更改,那样既定的节奏就乱了套。希望大家能理解。我觉得看文就像挑商品,照着自己的个人需求去挑,市场上总有符合你需求的商品。作者照着自己的喜好写出文,读者照着自己的需求来挑选。满意的,咱们一起走下去,不满意的,你可以狠心地抛弃我,甚至不用打一声招呼,我不会怪你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