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41)
若松他们很坚持,便也应下了。 “前几日来的那两家人,死了几个,现在闹腾的厉害,李家的非要让老太爷给他们一个交 代,成家的也是这个意思,现在他们抬着几个人的尸首堵着大门,天气炎热,那几人又死了有 些日子,味道不好闻还是小事情,关键是怕造成其他疾病,一旦他们起了坏心思,将尸首扔进 水源里面,恐怕驻地里面要出大事情。”张管家斟酌着回道。 李若松眯了一下眼睛,说道:“张叔,你不必给他们描补,他们是不是拿这个事情威胁守 城的卫兵了?能够惊动张叔亲自来汇报,我想他们只不过是抬了一部分人的尸首过来,另一部 分的人怕是已经运到水源地那边去了,若是咱们没有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就会把尸首 全部丢进去?” 张管家微微笑了一下,大少爷越发老练了,“是的,他们在城门口就是这么说的,属下并 不认为他们是在撒谎,因为没必要,想来也是没有其他的法子了,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当初 咱们还是心太软,念着终归是有几分骨肉亲情的,便没有赶尽杀绝,若是按照属下的想法,当 时就该按照律法将他们全部抓起来投入大牢,至于日后是就放在牢里面养着,还是送到矿场服 刑,总归是咱们捏着他们的小命。 只可惜咱们那会儿还是想要给他们一条活路,只是让他们离开这里,并没有想着其他的事 情,也是属下考虑不够周全,当时若是属下能够提醒一二,想来事情也不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 地步,不管怎么说,咱们这边终归是落了下风。” 张管家叹了一口气,李家这一大家子人还是太过于仁厚了,这要是在楚京那边,那帮子不 要脸皮的东西早就不知道死多少遍了,可就是这么些不要脸皮的东西竟然通过这种下作的方式 拿捏着他们,让他们投鼠忌器,张管家觉得心里头那股子火气真的是压都压不住。 “张叔,您也不要想太多,他们如果认为这样做我们就会服软,那也太小瞧我们这些人了 ,当日将他们赶出城去并没有追究太多,并非是我们心软,而是多少要顾念一下祖父和父亲的 颜面,那毕竟是他们的侄子和兄弟,姓李的老婆子真以为我们不知道她当年做的事情,带着亲 生的儿子卷了家中的银两跑了,李百方是被她生生给气死的,我们是不想追究当年的事情,否 则,但就这一件事,这老婆子就不知道能死多少遍。 话又说回来,即便我们一家人没有修改身份文牒,不管他们,别人也没话说,我们这一房 可是净身出户的,分家了,也单独立户了,走的时候除了不得不带上的东西其他都没带走,连 我娘和我夫郎的嫁妆也都留给他们了,算是还了他们的生养恩,这事松江府无人不知,说破天 他们也不占理。 还有成家那一帮子人,我只能说幸好我夫郎的娘是个好的,瞧瞧他们那帮子人做出的那些 事,以前在松江府的事情就不说了,就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也足够让人大开眼界的,看着扒不上 我们了,就开始自己想办法找门道,结果还是那么几样,把儿子女儿送给人当妾室,来换取住 在别人家里的权利,他们当我真的不知道成夫人到哪里去了?哼,成老爷可真是够狠心的,一 袋子玉米就把陪了自己几十年的老妻送人了,还是个七十多岁的鳏夫,真个的是让人佩服的紧 ” 〇 李若松冷笑一声,看了成栋一眼,继续说道:“这样没良心的人,所图必然不小,今日是 拿着几个死人让我们开城门让他们进来,明日没准就敢劫持几个人让我们给他们安排好房子, 然后好吃好喝伺候着,一家子是爱占便宜没脸没皮的,一家子是得寸进尺心狠手辣的,张叔, 面对他们这种人,咱们一步都不能退让,一步退了,以后步步都要退,可咱们退不起,咱们必 须要保护住在这里的几十万人,没有道理让咱们驻地这么多人为他们几个人的错误买单,也没 必要为了这么点小事情让他们得逞,我看,他们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心太大,他们要的绝对不 止房子和吃食,恐怕是想要这个驻地。” 张管家面色冷肃的说道:“他们简直是痴人说梦,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就凭他们几个人 那副贼眉鼠眼的样子,还妄想图谋驻地,脸真是够大的。” 李若松嘲讽的笑了一下,说道:“有些人,就是认不准自己的位置,所以总是做些痴心妄 想的美梦,有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饭,他们是从来不这么认为的,总是觉得馒头能比蒸笼大,他 们也不用脑子好好想想,水源地那么重要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人守着。” 成栋突然插了一句嘴,说道:“脑子是个好东西,只可惜不是人人都有的。” 李若松和张管家一下笑了出来,“真是,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说冷笑话,张叔,麻烦 您,这些人全部抓起来,该送到哪里就送到哪里,祖父和父亲那里我去说,牢里的,给口饭吃 ,服刑的不死就行,其他我没什么要求。” 张管家忍着笑应了下来,转身出去安排抓捕工作,对于这种给脸不要脸上赶着找死的人, 张管家从来不会手软,说起来张管家算得上是驻地的高管,医务团和制药厂的老大都是张管家 ,情报局和纠察局也是归张管家管理,只是张管家轻易不出面,大部分时间他都是陪在李齐身 边,李齐也六十岁的人了,身边总是要有人帮忙照顾,张管家自认论起照顾人来还是自己比较 擅长,另外也能够贴身保护老两口,所以他平日里都是把工作交给副手去管理,重要的事情当 然还是他做决定,比如涉及到银两的,以及人事安排的,都要他自己亲自把关,每周的例会张 管家是必然要去参加的,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单位的进度。 这种管理模式是张管家自己琢磨出来的,成栋和李若松都觉得值得推广,很干脆的将自己 身上挑的担子分给了其他人,将权利下放之后,俩人轻松了不少,可李若杉却忙的厉害,因为 李若松把权力完全下放给了李若杉,美其名曰锻炼他,李若杉要不是考虑到把李若松给打死了 自家哥夫要守寡,搞不好真的就下黑手了。 李若杉当然不蠢,他才不会傻呵呵的给人累死累活的忙活,所以周谨言分担了一些事务, 李若枫逃不掉被抓了劳力,连李成和成李都没能逃过他们小叔叔的魔爪,一个大孩子带了一群 萝卜丁整日忙的脚不沾地。 李若松闲下来之后大部分时间都耗在部队里面,比起听其他人争来吵去的打机锋,你损我 我损你的扯皮,李若松更喜欢在部队里面跟着士兵们一起训练,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实在是让 李若松欲罢不能,他觉得自己可能更适合军伍生活,至于政务,那不是还有李若杉顶着嘛,不 急,他真的一点都不着急。 成栋则是将精力更多地放在科研院,现在驻地里面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想法已经 淡了不少,由于驻地是实施教育的制度,到了岁数必须全部送到对应的地方去,有不愿意 把孩子送去的,纠察队的人第二天就能上门把孩子带走,若是敢阻挠纠察队,等待那一家子的 结果可能会不太好,当然,这种不愿意把孩子送去的情况在驻地里面基本没有,别的不说,能 够将孩子送去上学堂,还不收束脩,只有傻子才会选择不送。 由于驻地给研究人员的银钱很多,在工厂里面干活的人收入也很高,不必当个小官来的少 ,只要肯干,干的好,有点时候收入甚至比那些小官员高的多,所以驻地里面的孩子们如果觉 得自己在读书上面没什么天赋,习武也没什么根骨,都会很高兴的选择去工业学校或者农业学 校继续进修。 成栋的科研院现在有一千多人,致力于各领域的研究,有军用的也有民用的,矿业和农业 也都是下了大功夫去折腾的,还别说,刘家沟那几位老把式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还真折腾出了 杂交水稻来,现在驻地使用的水稻种子就是这种新式水稻,亩产翻了整整两倍,虽然还是比不 上成栋前世听说的那种杂交水稻,可能够弄到现在这样成栋也已经很满意了。 □作者闲话: 309、新帝即位 库房里面有粮,心里头自然就不慌,驻地的人口越来越多的同时,粮食也越来越多,番薯 、玉米、土豆这些高产作物的引进让驻地的老百姓从进来到现在就没饿过肚子。 因为吃得好住得好,生活安稳,驻地里面的老百姓们对驻地的认可度极高,各小区和工厂 还自发组织了巡查小队,配合纠察队的工作,日常巡查、守夜什么的,比纠察队那些人更加上 心,那种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护驻地的想法是所有人共同拥有的愿望,这是成栋给李若松 各种建议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 纠察队的动作很快,早先就盯上李家河成家的情报员下手也极快,接到消息二话不说就把 人给逮了,等到成家人和李家人在牢里见面的时候,才反应过来他们根本就没有同李若松和成 栋谈条件的机会,他们能做的只有服从驻地的判决。 这件糟心事才解决没多久,王子清带队回来了,不出意外,南江府成了一座空城,里面除 了尸首什么都没留下,之所以耽误了几日也是为了安葬城中的百姓,由于天气比较热,尸首太 多,有不少已经开始**,所以王子清并没有要求士兵挖坑埋葬这些尸首,而是派人连夜去五 号城镇运了不少生石灰过来。 在等待生石灰过来的时间里,王子清带着人蒙着脸、戴着手套将所有的尸首都堆放在一起 ,挑选了一处空旷的地方,等到生石灰运来之后,王子清命人将生石灰洒在一堆堆的尸首上, 在浇上汽油,依次点燃了这些尸首堆。 南江府中也都细细的撒上生石灰用来消毒杀菌,不管这座府城日后还住不住人,他们都不 能置之不理,一旦这座府城中的病菌蔓延出去,倒霉的还是驻地那边的几十万百姓。 大赫两千多骑兵全部被歼灭的消息传回大赫的京城赫都之后,大赫几位正在争夺皇位的王 子们大吃一惊,派去那边的骑兵可谓是他们大赫骑兵中最为强悍的勇士,一个几十个海盗都能 打到楚京附近的地方,居然让他们两千勇士被全歼了,如果不是消息来源绝对可靠,他们都会 以为这是谁在故布疑阵。 因为这个意外事件,大赫皇位争夺一下停了下来,兄弟几个坐在一起开始商讨下一步的计 划,大元厉本不乐意跟这些兄弟们坐在一起,但他的势力萎缩的太快,他现在根本没有同这几 个兄弟叫板的实力,他是大元泽的同胞兄弟又如何,那帮子将领可不是认这个的,他们认的只 有拳头,谁的拳头硬他们就听谁的。 而且,大元厉心里隐隐有种极为不好的预感,大元泽死前发生的那些事情,包括忠王爷当 时说过的那些话全部都传了出来,他有心去查到底是谁传出来的,可一回来他就被其他几个兄 弟逼上了绝境,完全没有给他彻查的机会,同性命相比,自然是要先保命的。 原本觉得不过是一些没凭没据的话,不会引出什么事情来,所以大元厉也就没把这件事放 在心上,大元厉是这么想的,可现实却跟大元厉预想的不太一样,那些手握实权的将领们见大 元一族的几个人争得你死我活,彼此之间的实力都被大大削弱不说,之前对他们是颐气指使的 ,现在却有些低声下气的求着他们,甚至是花大力气拉拢他们,这让他们开始有了其他的心思 ,现在天下大乱,以后谁能够走到那个位置并不好说,大元一族也不是生来就有个当皇帝的命 ,若是大元丰或者大元泽还活着,他们自然不会有这种念头,可偏偏,能够让他们敬佩并畏惧 的两个人都死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给其他几个人卖命,与其将这几个不成气候的人推到那个 位置,还不如自己去坐坐那个皇位,万一能够成功可就是天下之主了。 有些念头一旦冒了出来,想要再压下去就不可能了,等到几个王子发现情况不太对的时候 ,有几个将军已经开始联手准备把他们大元一族给灭族了,所以这一次几个兄弟坐在一起与其 说是商讨如何解决两千骑兵被歼灭的事情,不如说是如何度过眼前的难关,不管是大元厉做皇 帝还是其他哪个兄弟做皇帝,最起码,大赫还是姓大元的,可若是被其他人给推翻了,大赫跟 他们大元一族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大元一族的人脾气暴躁,崇尚武力,但同时也都不是傻的,将军们联手准备推翻他们,他 们也不可能坐以待毙,趁着现在他们还没把军队给牢牢的抓在手里,他们要尽快把这些将军给 弄死,将兵权给收回来。 大元一族也是比较狠,决定了要将这几个有了反心的将军给灭了,真是一点犹豫都没有, 不过是一夜时间,几家将军府就被灭了满门,据说那一晚上哀嚎声和喊杀声就没有停下来过, 整个赫都都飘散着一股子血腥气。 吃一堑长一智的大元一族暂时放下对皇位的争夺,几兄弟商量了一下,决定以最终的结果 为准,在攻打楚江南岸的时候,谁麾下的部属杀的人最多,占得地盘最多,等到打下了大楚, 这皇位就是谁的。 在大赫那边商议结束的时候,从楚江南边传来一个消息,大楚逃出去的那些文臣武将扶持 楚成帝的皇长子熊若杉称帝,建南楚,定都精海,大赫被这个消息给打蒙了,皇长子?楚成帝 从哪里冒出来的皇长子? 大赫派了不 然,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太监从来都是帝王的心腹,跟他们这些朝臣一 向是不对付的,如果没有了这些阉人,以后皇帝能够依靠的就只有他们这些人,如此想来,宫 中不用阉人倒也不是坏事。 新任礼部尚书却还在坚持反对,他担心的是如果不使用阉人,日后宫中会出现不好的事情 ,毕竟皇帝只有一个,但是妃子却不知道有多少,若是出现那种情况,皇室血脉恐怕会出问题 。这个担心倒不是多余的,新帝也考虑到了,便下了一道政令,即皇室子弟严格遵守一夫一妻 无妾制,四十无子可和离另娶,却不可纳妾。 这道政令下来之后,朝堂上跟进了水的油锅一般,直接炸开了,多子多福是大楚人自古以 来都追求的东西,别说是皇室,就是平头老百姓,也乐意家里孩子越来越多,可新帝居然要求 皇室子弟不可纳妾,这简直是很可笑的事情。 当场就有朝臣执行死谏,新帝根本不予理会,虽然新帝年纪不大,却已经有了身为帝王的 威严,面对这些从其他地方逃过来的旧臣,新帝只是挥了挥手,让周将军将在朝堂上闹腾的人 给拖出去,既然想死,那就不劳你们大驾自己动手,杀人这种事情还是让专业人士来做会比较 好。 斩杀了几个无理取闹的大臣之后,朝堂上总算是安静了下来,新帝见状满意了不少,因为 要建立南楚,只有新人肯定是不行的,旧臣子同样需要笼络,对于新帝来说,他跟自己的祖先 们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非常有底气,兵权也好,政权也罢,一直都是在他的手里,他不需要 通过不停的选秀女入宫来平衡各方面的势力,他需要的就只是一个真正的家人,能够跟他一起 携手走一辈子的人。 至于以后的事情,新帝觉得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像是他哥夫说给他的那段话一样,他 问过哥夫,为什么不求高官厚禄或者万贯家财,如果有这些保障李成和成李将来过得总能够比 别人好很多,毕竟起点就比别人高,他哥夫告诉他,如果李成和成李比他们夫夫两个要强,他 留下高官厚禄万贯家财干什么,他俩总有一天能够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如果李成和成李一个 都不成器,他留下高官厚禄万贯家财干什么,他俩总有一日能够将这些东西败光,既然如此, 何必要把高官厚禄万贯家财当成最高目标。 说白了,就是那句儿孙自有儿孙福。 □作者闲话: 310、分封圣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楚能够屹立上千年而不亡,跟南楚建国之初颁布的一系列诏令有很 大的关系,熊若杉即位后改年号为楚明,楚明元年除了立皇太弟和不收阉人的诏令之外,对于 礼部提出的请立皇后的提议也被楚明帝给驳回,而后,皇后一位空悬了整整五年。 精海城作为南楚的都城,在南楚建国之后,一度吸引了大量的流民,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 ,精海城的人口数量从十五万激增到四十五万,周边的城镇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大马路上到 处睡得都是人。 熊若杉在跟李若松等人商议之后,决定打通精海城与南江府之间的道路,迁移四十万人到 南江府居住,同时跟着一块迁移的还有南楚的皇宫,不是精海城不好,而是精海城到底还是太 过于偏僻了,很多消息等传到精海城的时候已经是几日之后的事情,在情报的及时性方面是非 常不利于南楚朝廷做决策的。 要迁都,提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南江府其实并不符合一国都城必须具备的条件,考虑 到战争会产生的消耗,熊若杉决定在南江府中不建皇宫,只是挑一个院子住着,就跟精海城这 边一样,住在小房子里,办公的地方找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 不是没有人反对,问题是反对根本无效,楚明帝看着是个很温和的人,跟他打过交道的人 却知道这人根本没那么好说话,尤其是他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谁反对都没用,就像是在楚明 帝即位之后发布的几道圣旨一样,封了李若松为定国将军,周将军为护国将军,张管家为太子 少保,冯保则为户部侍郎,这样的封赏,前面两个人还好说,后面两个人却是让他们这些自诩 为人上人的读书人无法接受,这两个人可都是阉人,楚明帝不用阉人,他们很高兴,可楚明帝 给这两个阉人封了这么高的官位,又让他们愤怒异常。 想他们寒窗苦读数十载,头悬梁锥刺股的,只求一介功名,宦海沉浮不知道多少年,还不 一定能够走到户部侍郎的位置,现在却被一个十多岁的阉人给占了,这让他们情何以堪,要是 让他们知道楚明帝若不是想着冯保年纪尚小,资历也浅才只是给了一个户部侍郎,他们估计能 把户部给掀翻了。 可给不给户部尚书的位置都是一样的结果,因为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安排的是李齐来担任, 李齐年纪不小,原本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命,可架不住李管事和冯保的劝说,另外楚明帝也跟李 齐说了很多话,李齐想着自己还能坚持几年,就当是给自家外孙帮忙,便接受了,户部除了负 责南楚的银粮之事,还要负责对外商贸和交流,这个担子还真只有李齐能够挑的起来。 李良也没能闲着,他领了工部尚书的差事,这个地方多少有点吃力不讨好,没什么油水不 说,一旦出了事情还是最容易背黑锅的,可李良却很喜欢,精海城的建设是他带着人一砖一瓦 给建起来的,每当发现了新的矿石,他比成栋都要兴奋的多,他打从心底里喜欢这种修桥筑路 建房子的事情。 兵部尚书是周将军担任,兵部侍郎一个是李若松,另一个却是成栋,成栋出任兵部侍郎一 职也是让满朝文武哗然,当然,哗然的内容有点不太一样,了解成栋的都知道这是成栋应得的 ,他们是由衷的为成栋高兴,可不了解成栋的人却觉得这简直就是儿戏,加上前面那几个任命 的圣旨,不少朝臣觉得这个皇帝是不合格的皇帝,任人唯亲,是非黑白不分。 李家对楚明帝是有恩情,也是楚明帝的母族,可不能因为这个,六部之中就给了他们这么 多的尚书和侍郎的位置,这简直是拿国事做恩情,是万万不能被接受的。李齐他们不说什么, 毕竟也是正规科举出身的,还是个举人,他们没什么好质疑的,李若松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 做个侍郎的位置倒也不那么难接受,两个阉人他们没办法多说什么,可李良和成栋他们是有话 可以说的,李良连科举都没有参加过,真正的草民,也没听说有什么独到之处,工部虽然是六 部之中最不受重视的一个地方,可这不代表他们就会任由一个泥腿子占着茅坑不拉屎,硬是霸 着一个尚书的位置,还有一个是双儿,居然占着兵部侍郎的位置,他是有多大的能耐竟可以坐 这个位置。 楚明帝知道下面人的想法之后,微微笑了一下,让人将李良和成栋前些年做的事情一件一 件的说了出来,说到一半,不少朝臣都低下了脑袋,等到念完了,对于这两人的任命也没多少 人发对了。 从决定迁都开始,精海城先后派出五万人前往南江府进行府城修建的工作,其中有三万人 是负责修路的,另外两万人是负责城市建设的,南江府在上次的动乱之中毁了大半,楚明帝的 意思是完全按照精海城的城市布局来修建南江府,户部和工部自然是不会反对的,因为这种修 建方式非常简单,而且非常省银子,光是不建皇宫这一项就省了上千万两的白银,傻子才会反 对,更别说精海城的房子用料都是经过改进的钢筋混凝土,不管是从时间上还是从人工上,都 比建一座座园林容易的多。 户部和工部不反对,兵部当然也不会反对,其他三部倒是想要联手,偏偏他们自己内部的 意见也不一致,等到好不容易统一了意见,南江府的建造图纸都已经被楚明帝朱笔御批通过了 ,这些人也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李良派人过去。 从精海城前往南江府的马路非常宽敞,是后世都不常见的八车道,因着炸药和车辆的投入 使用,平坦宽敞的马路很快就修好了,这一路上可谓是逢山炸山,逢水架桥,三万多工兵用了 两个月的时间将路给修到了南江府的城门口,效率高的让那些旧臣们看的目瞪口呆,等到这些 人做着蒸汽车沿着大马路去往南江府的时候,那种感觉,别提有多纠结了,即高兴于这些新东 西,又担心日后会被李家人给挤压的毫无立足之地。 南江府的修建也很快,按照城市规划,南江府首先要朝外扩充,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区,东 边是最靠近精海城的,被作为政治区,官员以及家眷都住在东区,新的议事大楼也在东区,南 边是商业区,所有的商业都集中在南边,商贾也都住在这边,北边是军事区,兵营、军校、军 区大院以及军事训练基地都放在北边,这边也是最靠近楚江的地方,一旦北边大军压境,他们 作为南楚的第一道防线便只能战死不能后退,当然,海军驻扎在北边也方便随时出动,若是住 在了南边,光是从南边赶到北边都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真要是遇上战事了,一分一秒都是不 能耽搁的。 西边则是平民区,相对来说房子简陋一些,可到底比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要好不知道 多少倍,各种工厂基本上都集中在北区,当然,将西边作为工业区的原因还在于从这里分流出 去的一支地下河,成栋决定将这条地下河作为下水道系统中的重头,如果没有这个地下河,他 想要将南江府做成第二个精海城,难度还是挺大的。 三个多月的城市建设,一个月的时间都放在了地下道的修筑当中,没办法,毕竟是在地底 下工作,依着现在的技术水平,能够做的**不离十已经算得上是极为不错了。 南江府改建好后,楚明帝带着人率先登上了开往南江府的蒸汽车,自从蒸汽车问世之后, 成栋带着科研院的人陆陆续续的弄出了大型的公交车这样的神物,一辆车最少可以坐八十人, 最多可以容纳一百三十多人,虽然精海城要过去的人多,但是多来回往返几次也能够全部运完 周将军一早就安排好了前往南江府驻防的队伍,一个团留在精海府,其他四个团全部开往 南江府,那里是对大赫作战的第一线,南江府同楚京只不过是一江相隔的两座城池,若是大赫 挥兵南下,最有可能的就是直奔南江府,只有在南江府做出些事情来,才能够洗刷之前两千骑 兵被全歼的耻辱。 正因为明白这一点,周将军在南江府的布防上用了不少心思,各种大炮是必不可少的,城 墙上那些老炮都被取了下来,换上了新式的迫击炮和红衣大炮,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枪支也都给 守城士兵配备上了。 反正他们现在别的不多,就是存货多,几个仓库都被堆得满满当当的,只怕他们用不完堆 积在那里,却不怕他们用的太快不够用,毕竟,这些枪支弹药放的时间长了照样是会生锈的, 若是因为生锈了而被迫报废,成栋还是宁愿先给这些人给装备上。 □作者闲话: 311、窦老爷子 距离楚京城不远的富驿府正陷入一片混乱,大赫的军队再次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距 离楚京城不过三日行程的府城,富驿府说是府城,其实是一个不算大的岛,岛上别的不多,渔 船和识水性的人不少,大赫跟南楚的水师交手过几次,他们的勇士上了马那是天下无敌的,上 了船,连个弱鸡都不如,之前攻破楚京城原本也是想要顺势将富驿府给拿下来。 但是,他们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楚京城竟是将大元丰以及其长子全部都埋葬在里面,随即, 大赫开始内斗,等到好不容易面上团结一致了,又被南楚的水师给打的毫无回手之力,攻打富 驿府是大元厉提议的,前面几个月他们是没有任何机会的,楚江涨潮的时候整个富驿府周围全 部都是江水,大赫的士兵基本上都是旱鸭子,上船就发晕,所以他们是没法下手。 可眼看着冬季就要到了,楚江开始慢慢落潮,现在从岸边到富驿府所在小岛的位置已经逐 步显露出陆地来,当然,泥泞的很,可大元厉不担心,只要有陆地,富驿府绝对会被他收入囊 中。 在攻打富驿府之前,大元厉就命人向城中喊话,表示凡是识水性的,愿意出城投降的,大 赫绝对不会亏待,除了发银两,还会给官职,当第一个出城投降的人出现且得到丰厚的赏赐之 后,富驿府中每日都有不少人拖家带口的要求出城。 富驿府的知府赫然在列,这让富驿府中不少人都觉得很愤怒,他们开城门放人出去,并不 是他们想要投递叛国,而是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必死的战役,他们是可以为国捐躯,却万万没有 逼着别人跟自己一起为国捐躯的想法,出城的人也不过是想要活下去罢了,且守城的王将军说 了,这些人既然心都已经不在了,何必非要把人给留下,若是这些人留在城中,等到战况激烈 的时候突然反叛,那还不如提早把人给放出去,也免得城里有太多心在曹营身在汉的人。 这也是发生过的,安临府就是这么被破城的,城墙上的士兵还在跟大赫的士兵交战,城中 几百意欲投敌的人趁着战况胶着的时候,从内部打开了城门,安临府的知府自杀殉国,守将霍 子安力竭殉国,听说霍子安身中数十箭还在奋力拼杀,直到最后力竭而死,可即便是这样,霍 子安至死都是手握长剑屹立在那里,周边几十个大赫的士兵没人敢上前,还是大元拓过去才发 现霍子安已经死了。 富驿府的守将明白,现在把不愿意留守城中的人送出去,何尝不是在给他们自己一条生路 ,大赫的士兵在半个月前开始喊话,到了前几日,整个通往富驿府的陆地显露出来之后,大赫 已经打动了六次冲锋,每一次都被他们打了回去,不是说他们有多厉害,而是南江府趁着潮水 没有完全落下去的时候给富驿府送来了不少枪炮弹药,他们能够坚持住前面六次的冲锋已经是 非常了不起了。 只可惜,城中那些枪炮弹药用的太快,而潮水已经退得太远,南江府那边就是想给他们输 送补给不太可能,周将军虽然命令南楚的海军一定要尽全力的帮富驿府的守军将富驿府给守住 ,可跟大赫的士兵人数比起来,这些补给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攻打一个富驿府,大赫出动了十五万人,在富驿府的知府携家带口的叛逃出城之后,窦守 道接手了知府的职责,开始有秩序的安排城中百姓撤出富驿府,虽然南楚的海军不能将船开到 府城外的码头,但是,城中百姓大多以打渔为生,家家户户都有小船,从东门出城的百姓只要 能够驾驶小船进入楚江,南楚的海军就会有人去接应。 从枪炮弹药开始不够的那一天起,窦守道就已经开始安排人员分批次的撤出去,愿意走的 人不多,窦守道是强制要求将十岁以下的孩子送出去,这才有小船陆陆续续的从码头驶离,窦 守道的三个儿子已经全部战死,嫡长孙、嫡次孙也身受重伤,估摸着也就这么几天了,家中只 剩下三个孙子两个孙女,窦守道实在不忍心让最大不过八岁的孙子跟着自己一起死在城中,便 请副将安排人,将剩下的这几个孩子送走,跟着他们一起离开的还有窦守道的一封信,这封信 是交给李若松的,窦守道尽管已经知道了李若松他们这一家并不是当年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那 户人家,可他们之前打过交道,对彼此的感观都很不错,看在老交情上,李若松应该会善待自 己这几个孙子孙女,他不求李若松给他们好吃好喝的侍候着,只求他们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就 成。 大赫的进攻一次比一次厉害,城中能够上城墙作战的人越来越少。许是看着潮水有涨潮的 趋势,大元厉显然是不愿意再给城中百姓活命的机会,也可能是之前叛逃的人已经足够他组建 一支水师了,对富驿府,大元厉下达了屠城令。 短短两日,大赫对富驿府发起了十六次冲锋,窦守道知道,城门可能要守不住了,他们能 够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两个多月已经是极为难得,知道富驿府的最终结局,窦守道安排人将之前 南江府那边送来的枪炮全部运到楚江上,还给南江府,这些东西,他是死也不会留给大赫人, 大赫人想要的不就是这些东西吗,他偏偏就不让他们拿到,运不走的,就近扔进楚江里或者干 脆就给炸了,总之,窦守道一点资敌的想法都没有,他很清楚,今日被大赫拿走的枪炮,来日 就是他们屠杀大楚百姓的利器。 窦守道坐在府衙中,面前一个火盆,窦守道正往火盆里面扔一些册子,烧完一本再扔另一 本,这些册子都是富驿府的重要资料,万万不能落入敌手的东西,不亲自来烧,窦守道总是觉 得不太安心。 窦守道正烧着,有个身穿戎装的男子快步走了进来,他看了看窦守道,有些犹豫,像是不 知道该怎么开口的样子,可想想城外越发猛烈的攻击,男子咬牙说道:“窦大人,要破城了, 您老快跟着我们一起走。” 窦守道看了男子一眼,手上的动作不停,问道:“城中百姓可疏散完毕了?” “这,还没有。”男子支支吾吾的回答道。 “那你跑到这里来做什么?还不去疏散百姓?”窦守道冷冷的呵斥道,将手中最后一本册 子扔进火盆里。 “大人,卑职的命是大人您救回来的,卑职早就发过誓,一定要守着您,大人,孙少爷他 们卑职前些日子已经安排人送走了,他们走的是水路,只要到了楚江上,就能性命无忧。”男 子低声说道。 窦守道紧紧闭了一下眼睛,问道:“另外几家的孩子也都送走了?” “送走了,是卑职亲自带人送出去的。”说到这里,男子顿了顿,继续说道:“有两个孩 子太小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窦守道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咱们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 ,看天意。” 城外喊杀声越发的近了,男子显然有些焦躁,再次劝说道:“窦大人,走,这时候走没 准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窦守道闻言,脸色严肃的说道:“谁都能走,可老夫绝对不能走,儿子死在这里,孙子也 死在这里,也该轮到老夫了。” 见男子面色焦急的想要说些什么,窦守道一抬手,制止了男子将要说出口的话,他盯着面 前的火盆,说道:“老夫知道你要说什么,老夫也很感激你,若不是你,老夫家中那几个孩子 是万万逃不出去的,可是,老夫有老夫的坚持,你看,城中余下的这些将士和百姓都还在为了 府城做最后的拼杀,老夫作为富驿府的知府,如何能够在这种关头丢下城中的将士和百姓们先 行离开,老夫做不到。 陈副将,城要破了,你带人再去看看,城中若还有十岁以下的孩童或者是愿意离城逃命的 ,你全部都带走,老夫这里的事务已经处理完毕了,准备去西门那边,陈副将,你就不用跟着 老夫了,老夫救你的性命是希望你能够好好的活着,并不是让你报救命之恩的。 那些孩子们都是咱们大楚的希望,今日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会成为他们来日奋发努力的根源 ,灭国之恨、屠城之仇,本不该让这些孩子们来承担,老夫无能,只希望将来有一日,富驿府 能够重回大楚的版图,真要有那一日,陈副将,你便到这里来给老夫烧张纸,倒杯水酒就行了 ” 〇 不管陈副将如何劝说,窦守道都坚持城在人在,城破人亡,他是下定了决心要同富驿府共 存亡的,陈副将也想跟着一起,却被窦守道给骂了回去,最终,在陈副将带着最后一批撤离的 百姓登上南江府派来接应他们的船只时,富驿府的府城已经陷入一片火光之中,那是窦老爷子 做的最后的布置。 □作者闲话: 312、远交近攻 窦守道早在半年前就跟李若松和成栋讨要了不少石油,李若松和成栋并未多想,只以为窦 守道是准备效仿楚京保卫战那样,在城外挖造护城河,在护城河中倾倒石油,以防止大赫的骑 兵冲锋,在富驿府燃起冲天大火之后,李若松他们才知道那么多石油用在了什么地方,冲进富 驿府的大赫士兵不少,被烧死的也不少,这里面就包括大元厉,大元厉一马当先冲在前面,撤 退的时候自然不能全身而退,大元厉被烧光了头发,左脸被火焰燎了一下,半边脸直接毁容了 ,本来就面向凶恶,被这么折腾一次,直接不能看了。 幸好大赫跟大楚不同,没有身体残缺或面相凶恶者不能得登大宝这样的规定,饶是如此, 大元厉糟了这一道罪,对南楚更是恨到了极致,大元厉带人攻打富驿府的同时,他的兄长大元 起率麾下绕过南楚的领地,朝着西边进发。 对大赫来说,南楚手里掌握的那些枪炮他们现在一时半会儿的没法打下来,但是,西边那 帮子乌合之众却是不堪一击,大赫的想法是先不动南楚,而是将南楚周边的势力收编下来,他 们的战略就是拿下西边,联合南边,包围南楚,围而歼之。 大元一族在大赫的都城定下被后世成为赫都协定的章程,大元厉率左路大军继续围剿楚江 以北反赫复楚的起义兵以及残留的楚军,大元起率领右路军经由楚江源头的三川府前往被农民 军占领的西边六个府城,大元起的任务是攻打下这六个府城,另外派出一队人马前往南部诸国 协商联合围剿大楚的事情。 中路军人数是最多的,兵力配置也是最强的,由大元和、大元章,大元烈负责,中路军是 为渡江南下准备的,他们的任务是招募水兵组建水师,结合南楚组建水师的经验,大赫还派出 两支队伍,一队朝西,去寻找能够制造火器的地方并且要抓壮丁填充军队,从跟大楚开战至今 ,大赫损失了将近三十万的士兵,原本大赫的士兵就不多,经过几场恶战之后,剩下的就更少 了,之前计划的六个月攻下大楚的计划可谓是胎死腹中,不仅如此,想要再次大规模的用兵, 大赫是有心无力。 自己的兵力不足,南楚又越来越成气候,从投降的大楚将士那里听说那些武器是南楚从海 外找来的洋人制造的,大赫自然也动了心思,只可惜他们没有水师,也没有能够远洋的船只,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从陆路往西走,看看能不能找到会制造这些火器的洋人,若是能够带回来一 些当然是最好的,就是带不回来,能够买或者抢一批也行,经过几次交手,大赫已经认识到了 火器的厉害之处,骑兵在强大又如何,面对火炮的轮番轰炸,他们的士兵也好,他们的战马也 好,都只有往死路上炮的份儿。 唯一让大赫觉得庆幸的就是南楚似乎火器数量不够,弹药什么的也不充足,估计就算是生 产也不能生产太多,如果他们能够生产出足够的弹药,楚京城不一定能够被大赫攻打下来,所 以大赫认为南楚肯定有一批枪炮弹药,但是,数量肯定没有太多,所以再跟南楚开战的话,他 们只需要想办法先消耗掉南楚的弹药就行,一旦这些南楚人手里没有了弹药,那些枪炮还不如 烧火棍,到了那个时候,十个南楚人搞不好都打不过一个大赫勇士。 还有一路人马则是在大元齐的带领下绕过南楚直奔南边,那边也是重头戏,南楚人常说远 交近攻,这一战术大赫人也明白,只有南方诸国能够跟他们联手,一起进攻南楚,让南楚处于 南北夹击的状态,才能够有效分散南楚的兵力,南楚本来兵力就不足,再这么分散开来,战线 拉长之后,依照南楚的情况,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 南方诸国不服大楚也有很多年了,可以说大楚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块肥肉,大赫已经咬下了 一半,南方诸国肯定想要啃下另外一半,大赫并不怕南方诸国会占住大楚南边的半壁江山,南 楚可不是好啃的,想要吞下这块肉,还要看自己有没有那么大的嘴。 说白了,大赫的打算是利用南方诸国最大限度的消耗掉南楚的那些弹药,分散南楚的兵力 ,尽量将南楚给拖死,至于南边的江山,南方诸国所有的兵力全部加起来也达不到大赫的一半 数量,所以大赫根本不担心南方诸国能够占便宜,要知道,南方诸国可并没有尝过这些枪炮的 威力,等到他们尝到了,想要消灭南楚的心思只会比以前更强,不会比以前减弱,而南方诸国 一旦跟南楚杠上了,他们大赫才能有机会趁乱而入,吞并南楚,至于南方诸国,本就是诱饵, 他们能够打下南楚,大赫就可以顺势把这些小国家给灭了,他们打不下南楚那也不要紧,反正 大赫没指望过南方诸国能够有多强大的武力,起多大的作用,不管南方诸国结果怎么样,到后 来终归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大赫的如意算盘打的啪啦啦的响,他们的动作也非常快,几乎是三路同时动作,李若松和 周将军他们还真被大元厉的作为给迷住了,张管家的情报科还没来得及探听到相关的消息,富 驿府就已经陷入了战火之中,南楚的精力完全放在了富驿府的保卫上。 结果,当李若松他们得到大赫西路军的消息时,西边的几个府城已经尽数落入了大赫的手 中,那些府城真可谓是不堪一击,当大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攻下三江府并且屠城三日之后 ,后面的几个府城几乎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抵抗,西边那些府城的占领者毕竟只是一帮流民和流 兵,贪生怕死不说,掌权之后是为非作歹不可一世,即便是南楚宣布建国,他们也没有派人去 修复关系,或者说,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任何接受南楚招安的必要,他们已经习惯了做土皇帝 ,现在让他们俯首称臣,他们根本不予理会。 南楚从建国开始就一直在忙碌,接受灾民,建设都城,收拢各州府的兵力,重新安排驻防 ,刚刚步入正轨,还没来得及腾出手收拾西边那些人,富驿府的保卫战就打响了,富驿府这边 的战斗吸引了南江府的全部注意力,可谓是一步错步步错,只是一时没顾上,西边就落入了大 赫的手里。 当李若松和周将军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对南楚的包围之势已经基本完成,大赫还 没跟南方诸国联系上,南方诸国已经找准机会自行对南楚宣战了,南边是张老将军的势力范围 ,因为女儿的事情,张老将军跟李若松他们虽然没起什么冲突,但到底也是有了隔阂,双方不 过是维持个面上情罢了。 南楚建国,张老将军是派了人去,可只派了一位参将,态度很值得玩味,若不是周将军不 想跟张老将军正面对上,估计这位参将要有来无回了。张老将军派参将去参加熊若杉的即位大 典,也接受了熊若杉给他的封赏,定南将军,但是,对于兵部下达的军制改革方案是完全不予 理会,以前南边是怎么做的,现在还是怎么做,兵部派去的人他们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止口 不提带人去兵营看看的事情。 关键是周将军并不想因为这些事情让刚刚建立的南楚陷入内乱,本来南楚就只有驻地这边 的十万子弟兵以及驻守在平南府的三十万张家军,若是真的对上了,不管是子弟兵赢了还是张 家军胜了,对南楚来说都是惨败,他们的内乱只会让大赫趁虚而入,除了加速南楚的灭亡,什 么作用都没有。 张老将军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如此有恃无恐,在南楚站稳脚跟之前,楚明帝不会也不 敢动他,他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张老将军当然也不会错过报仇雪恨的机会,他很明确的提出 让李若松娶休妻,若不是张蕊蕊已经成亲了,张老将军会让李若松迎娶张蕊蕊为妻,只不过张 老将军从心底里不愿意这么做,就算他借着这个机会让李若松娶了张蕊蕊,张蕊蕊以后的日子 也绝对不会好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李若松若是冷待他的女儿,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所以,张老将军只提出让李若松休妻,他希望能够出出当年窝在心里的那口恶气,即便是 知道自己的女儿做错了,可那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被人这样羞辱,他嘴上没说出来,甚至 帮着李若松压制自己的女儿,可不代表他心里头没意见。 李若松绝对不会答应这么无理的要求,不止是不答应,还提出若张老将军坚持让自己休妻 ,自己手里那十万子弟兵可不是吃素的,随后,距离平南府最近的三团搞了一次军事演习,在 这次军事演习之后,张老将军对要求李若松休妻的事情绝口不提,他手里的三十万人是很多, 可李若松手里的枪炮比他这三十万人有用多了。 眼红那些武器的张老将军改而要求南楚朝廷给他们张家军装备这些武器,理由说的是冠冕 堂皇的,什么南边武器老旧,若是南方诸国联手攻打平南府,依着现在南边的武器装备,怕是 抵挡不住。 □作者闲话: 313、给与不给 因为武器的事情,李若松和周将军商量了很久,又拽着熊若杉一同商议该不该给,不给他 们要怎么回绝,给他们要怎么给,给多少,要是一点不给,肯定说不过去,不管现在张老将军 对他们是个什么样的态度,他手里那几十万兵马总归是好东西,也是熊若杉心心念念要抓在手 里的东西,能够用一些武器换来兵马,熊若杉觉得是划得来的。 李若松担心的是对方拿了武器,反倒是更加气焰嚣张,万一他们认为朝廷软弱可欺,尝到 甜头了,难保不会得寸进尺,到那个时候,朝廷再想压制住他们,难度会比现在强很多,他们 无非是仗着武器比张家军要好很多倍,才能够用三分之一的兵力将张家军死死的压在下面,可 若是张家军的装备跟上来了,他们这十几万人搞不好还不够张家军塞牙缝,更何况,兵工厂那 边就算是日夜不停的制造武器,也没办法生产出足够三十万人使用的数量,别说是他们三十万 大军,就是自己这边的十万大军,能够装备上这些武器的也只占了百分之六十,其他的百分之 四十更多的还是依靠冷兵器,唯一不同的是训练方面,这些士兵比以前累的多,也是作为预备 役的储备兵力,当那七八万装备齐全的都死光了,他们这百分之四十就会顶上去。 与其便宜不知道能不能养熟的张家军,李若松始终觉得还不如留着给那些预备役的人使用 ,就是做不到人手一把,也能够让他们日常训练的时候多摸摸枪炮,免得上了战场连枪怎么开 都搞不清楚。 周将军听完熊若杉和李若松说的,仔细衡量了一番,走到沙盘旁边,围着沙盘走了一圈, 沙盘是迁都南江府之后,熊若杉让人做的,沙盘做的很大,上面有整个大陆各国的微缩地形图 ,大楚原本一共二十八个府城,西边占了六个,北边占了七个,只剩下东南边的十五个府城还 在南楚手里,数量上虽然很多,但是,这十五个府城加起来还没有西边那六个府城的面积大。 周将军拿过木棍,指着南边说道:“若松,若杉,你们看,南边现在有十二个小国家,已 经有些蠢蠢欲动,而南边唯一的屏障就只有张家军这三十万人,西边已经被大赫给占领了,北 边沦陷的更早些,如果,我是说如果,张家军没有能够抵抗住南方诸国的进攻,我们南楚的处 境就非常危险了,张家军要是溃散还好说,万一是投敌,后果绝对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 张老将军虽然有点私心,但是在我看来,他的这点私心是可以容忍的,只要他不惹事,愿 意替咱们守着南边,有些封赏该给的还是可以给,加上,张老爷子就只有一个女儿,他本身岁 数也不小了,估摸着也就这么一两年的样子,女婿能不能扶的起来还不好说,就算是他女婿很 能干,想要让军中那些老将完全服从他的安排,我看也够呛。 张蕊蕊说的是招赘,生下来的孩子是姓张的,问题在于张老爷子若是没了,仅凭这张蕊蕊 和她外子,就算是今年能够得个儿子,想要完全掌握张家军,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咱 们现在没必要把张家军当成潜在的敌手,想着要怎么防他们,与其是防他们还不如干脆顺势而 为,他们不是要枪支弹药吗,可以,咱们给,不管是他们想要的枪支弹药,就是子弟兵,咱们 也能给。 当然,这个给,是要有代价的,比如张家军必须进行军制改革,像我们这边一样,设置政 委这个职务,政委全部由咱们讲武堂这边派过去,他们要是有合适的人选,可以送回来,到讲 武堂进修一段日子,学成之后咱们可以把人给送回去,这些完全没有问题。 还有那些枪支弹药和火炮,谁让你给最新制造出来的这些了,咱们不是淘汰下来一批老抢 吗,都能用,只是旧了些,之前说是送到军校去给那些新兵蛋子当训练用枪吗,这个可以缓一 缓再说,先给南边的人送去,有多少给多少,子弹也是,尽量多给,还有那些火炮,迫击炮咱 们不是生产的有多的,那种小型的可以多给他们一些,毕竟是丛林战,小型迫击炮有绝对优势 ,大型火炮,匀两架给他们,红衣大炮咱们现在也有要换下来的,加农炮就不用给了,还有重 机枪,这玩意也不能给。 咱们也不能做冤大头,军制改革必须执行,政委必须配备,还有就是他们那边的武将必须 轮流回来进修,这里,建南府,是第二道对南方的防线,布置起来,让三旅过去,三旅长是个 丛林战的好苗子,过去好好锻炼锻炼,将来南边是要交给他的,再派一支特种支队过去,迫不 得已的时候,可以实施斩首。 还有,张老爷子的私库我惦记很久了,咱们现在国库空虚,生产这些枪支弹药是要花银子 的,让他跟咱们买,在能够卖的那些东西里面,他们要多少我们卖多少,我就不信除了枪支弹 药咱们南江府就没别的东西能够吸引他。” 周将军说完,又看了看正一脸好奇瞅着他的熊若枫,说道:“你要好好的学,认真的听, 这些地方以后都会是你的治下,不要觉得现在这些东西都跟你无关,你哥哥在你身上投注了很 多希望,你不要辜负他。” 熊若枫板着小脸,很严肃的回答道:“周爷爷放心,我会认真学习的。” 旁边几个小家伙也都跟着点头,周将军扫了一眼,突然微微笑了一下,扭过头对李若松和 熊若杉说道:“我只要一想到将来咱们大楚要交给这些小东西,就有种我最好还是多活几年的 想法,实在是,太不放心了。” 李若松和熊若杉顺着周将军的目光看过去,有种深表同意的感觉,熊若枫就不说了,被立 为皇太弟之后,小东西直接变成了熊若杉的跟屁虫,除了上厕所以外,熊若杉走到哪里,熊若 枫就跟到哪里,弄得熊若杉是哭笑不得,同父异母的弟弟黏着他,他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些 高兴的,可自己好不容易才有机会跟周谨言单独相处,能不能让他安安静静的跟他心上人说几 句话,熊若枫不止喜欢黏着熊若杉,他也喜欢黏着周谨言,有时候看到周谨言比看到熊若杉高 兴多了,对此,熊若杉是又高兴又愤怒,凭什么他自己的媳妇自己抱不到,而那个小屁孩却能 赖在自家媳妇怀里,简直是欺人太甚。 也许是报应,他小时候见不惯李若松天天霸占的成栋,想方设法的在俩人中间努力的刷自 己的存在感,还妄图把李若松给灭了,这样成栋就是属于他的。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风水轮流转,他终于找了个称心如意的媳妇,偏偏也来了一个不长颜色的弟弟,只能说,老天 爷一向是公平的,你怎么样对待别人,终有一日,你会被别人同样对待。 以前还只有熊若枫一个跟屁虫,等到富驿府那边的船只过来之后,跟屁虫的队伍一下壮大 了起来,周家除了周谨言,还有一个侥幸逃脱的遗腹子,比周谨言小将近六岁,今年刚刚七岁 ,很喜欢扒着周谨言,连周将军都不要,吃饭睡觉什么的,那是一定要跟周谨言在一起的。 除此之外还有李成和成李,两个小东西也都七岁了,李若松想着要让这俩小家伙从小学点 真本事,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以外,这两兄弟也都是跟着李若松的,兄弟俩自幼就跟熊若杉和 周谨言亲近,许是因为在没有爹和爹爹照顾的岁月里,身为小叔叔的熊若杉和小表叔周谨言承 担了很多本应该由李若松和成栋做的事情,在小兄弟俩的心目中,论亲近度,绝对是小叔叔和 小表叔臝了。 李若松巴不得两个小家伙黏着熊若杉,最好是连晚上也不回家,这样他就可以跟成栋过安 静日子了,只可惜,熊若杉一眼就看破了李若松的小算盘,一到晚上就让小兄弟俩回家,还专 门挑着准备就寝却还没就寝的时候,就是要烦死你,你能把我咋的。 周将军和李若松他们商议军务的时候,都是不瞒着这些小家伙的,熊若枫在长大些就要从 熊若杉手中接过光复大楚的重担,而周家除了周谨言以外,也必须有个武将,一文一武,一张 一弛,这才是大家族的立身根本,像之前的周家,在文这边可谓是无人能敌,可武那边是一点 根基也没有,这才导致周家在短短几日之内就被人灭了个干净,那个时候,若是自己能够在军 队中有些根基,而不是只靠着周家军那么点人手,周家,乃至大楚,搞不好都不会走到今日这 样的境地。 所以,在周将军的私心里,周谨言必然是要入仕的,最好能够登阁拜相,而小点的周谨思 则是要进军部队,不求多高的军衔,只要能够在家族遇到灭顶之灾的时候,让人能够稍稍忌讳 一点,不会一下把周家满门给灭了就行。 □作者闲话: 314、周将军的话 姑且不管周将军的想法,那句周爷爷真是让周将军心都凉了,他才三十多岁,居然被人喊 爷爷,不管听多少次,周将军都会觉得很别扭,他也不是没有跟熊若枫说过,可熊若枫异常坚 持这个称呼,时间长了,周将军也就随便他了。 面前这些小不点将来就是要挑起大楚这个担子的人,周将军不管怎么看,都觉得这帮子小 鬼东西不靠谱,包括已经坐在皇位上面的熊若杉,在周将军心里也是完全不够格的,还必须多 磨练几年才成。 一帮子小东西听到周将军的话,纷纷露出不认同的表情,只是这种表情也很有意思,熊若 杉是微微皱了皱眉头,熊若枫是皱着脸耸着眉头,李成和成李不愧是双胞胎兄弟,俩人在同一 时间相互看了看,用眼神做交流,周谨言动了动鼻子,周谨思的小包子脸皱成一团,很不服气 的样子。 周将军默默观察了一圈,接着说道:“怎么的,你们还有意见不成,既然你们觉得我说的 不好听,不服气,你们好歹要做出些让我们刮目相看的事情来,别的我不说,若杉,你现在已 经是皇帝了,不管你以后是要让位给若枫还是怎么办,南楚这个担子现在就是抓在你手里,你 要考虑的是怎么把南楚给管好,内忧外患交困,你本来应该是最忧心的人,可我现在没看到你 有任何焦虑的情绪,你估计是在想着反正有我和你哥哥哥夫,文武都有人帮你分担,所以你不 需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若枫是你的弟弟,也是你自己立为皇太弟的人,将来是要从你手中接过担子的人,他是你 的责任,而不是你的退路,你要想着当你把南楚交给他的时候,是一个盛世王朝还是一个末路 朝廷,不管是哪一种,你能不能放心交给若杉,他能不能接过来,这都是你要考虑的事情。 你一直觉得自己今年只有十五岁,但是,你父皇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对南边兴兵了,且 还大胜,而你的祖父更是在十五岁的时候组建了内阁,大力任用能臣干吏,让大楚在短短几年 间积累了大量的粮食和银钱,如果不是你的祖父,你父皇根本没办法兴起那么多的战争。 若杉,你是熊家人,收复失地是你的责任,让百姓安居乐业同样也是你的责任,是你的而 不是我们的,我也好,你的哥哥哥夫也罢,都不能够代替你挑起这个担子,所以若杉,你必须 要摆正你的位置,你不再是李家的二少爷,而是南楚的皇帝。” 熊若杉听完周将军的话,羞愧不已,正是因为知道周将军说的是对的,他才如此难受,熊 若杉很清楚,他从内心深处来说一直都是把自己当成分李家人的,坐上这个位置本来就是出于 无奈,他没办法拒绝,完全是被赶鸭子上架的,他坐的不甘不愿,自然不想为了这些所谓的国 事弄得心力交瘁,他一直觉得自己是李家的小少爷,上面有祖父祖母和爹娘,还有哥哥哥夫帮 着他,带着他,领着他,将来唯一要担心的就只有自己的婚事,至于南楚,他不认为这是自己 的责任,自己的责任不过是帮着南楚度过这段过渡时期,只要自己能够保证现有的国土不继续 被侵占,就已经是对得起祖宗了,至于南楚将来会是什么样,那是熊若枫要考虑的问题。 熊若杉就只想当李若杉,那个有家的人,而不是孤家寡人,所以熊若杉一直没有对自己的 身份有太大的认知,包括对熊若枫的培养也是如此,熊若杉并不认为熊若枫应该由自己来教导 ,这么多的能人异士,别的不说,周将军就是非常厉害的人物,自家那几位长辈也都各有长处 ,加上熊若杉觉得自己也是需要学习的半大小子,所以熊若枫的教导问题熊若杉从来不认为是 自己的事情。 归根结底,熊若杉是没把南楚当成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是个好儿孙,对李齐夫妇和李良夫 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