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突围(1)
吴三桂的逃跑让整个明军都乱成了一团。此前因为在一次一次的小规模的战斗中没吃什么大亏而好不容易才压制住的对建胬的恐惧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等到洪承畴好不容易控制住军队,才发现,十多万的大军,在这一夜之后居然只剩下了不过四万多人,其它的大多在混乱中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依照原先的计划,洪承畴本来应该在天一亮的时候,就立刻发起突围。然而这一夜的变乱却使得原本的计划全乱了,他原本安排的,第二天天一亮就要用来作为突围的箭头的吴三桂跑了,用来保护侧翼的唐通他们也跑了。剩下的那些人,也都一个个惊恐万分,就连一向勇敢的曹变蛟也不例外。 更重要的是,如今剩下的军队也都乱了套,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完全失去了控制。在白天,以这样的状态去突围,那几乎就和送死没什么两样。所以如今虽然已经是天亮了,但是突围却无法立刻组织起来。花了整整一个上午,洪承畴才总算是将军队的大致组织恢复了一个大概——至少,将军们和他们的家丁都算是弄整齐了。 就在整顿队伍的同时,洪承畴也没忘记排除侦骑去看看建胬在干什么。派出去的侦骑很多,但是满清那边的反应明显要比他更迅速,他们早就撒出了大批的骑兵进行战场遮蔽。那些侦骑几乎一出去就会遭到建胬骑兵的攻击,所以大多数回来的侦骑都是一无所获,直到中午时分,才有一个侦骑背上插着两支箭跑了回来,带回了一个让大家都近乎绝望的消息: “督师大人,建胬已经在我们后面挖出了一道壕沟,这壕沟如今已经有一丈多宽了。至于有多深,小人看不太清,一直延伸到哪里,小人也没来得及看清。不过官道早已被挖断了。小人一路查看过去,也没找到这壕沟的缺口……” 此后陆陆续续的又有派往其他几个方向的侦骑回来,也都带回了他们也发现了壕沟的消息。这些消息让大家的心都沉了下去。所有的人都知道,在一天之前,这些地方是不存在这样的壕沟的,仅仅一天的时间,建胬就完成了这样的一条壕沟的挖掘,这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建胬如今手里能动用的人力物力远远超出了洪承畴等人的预计。 “督师,事不宜迟,我们马上突围!”曹变蛟道。 在剩下的这些人中,曹变蛟的军队的组织度,训练度,以及装备的情况都是最好的。在今天凌晨的混乱中,他的军队也跟着乱了一下,但是收到的损失也是最小的,至少他的家丁队伍可没乱。所以,如果立刻就发动突围,他的军队,至少他的家丁,倒是立刻就能动起来。 “曹总兵,如今敌情不明,我们又……”开口的是王庭臣。 昨天晚上如果不是洪承畴到了他的军帐中坐镇,只怕当时他就跟着吴三桂等人跑了。但到了这时候,他却开口反对立刻突围了。 在曹变蛟和洪承畴看来,王庭臣的这个表现其实并不奇怪。他们都知道王庭臣是怎么想的。在王庭臣看来,如果昨晚上连夜逃跑,黑灯瞎火的,大家跑出去的可能性都差不多大。而现在,他的军队明显更弱,也干不了当前锋的事情,只能是用来保护侧后。到时候如果没突出去倒也罢了,就算是突出去了,建胬多半也会衔尾追杀的。到时候,曹变蛟肯定是顾不得他们,只会一个劲的带着自己的家丁往回跑。这就像是被老虎追一样,曹变蛟肯定跑不过建胬这只老虎,但是他绝对能跑得比其他的那些人都快。 其实如果只是要损失些兵,王庭臣也不在乎。但王庭臣却担心自己的家丁损失得太多。自己不比曹变蛟有钱,家丁都有马匹。 “王总兵,如今若是迟疑,等建胬将包围巩固了,这天下还有没有可以用来救我们的军队你也清楚。”洪承畴开了口,“我们不尽快突围出去,便是十死无生。我知道王总兵你担心什么。本官这一战败了,自然要受到朝廷的查处。别的也不敢像将军做保证了。但是本官却可以保证,本官给圣上上书的时候,绝不会把责任推到将军头上。” 洪承畴知道王庭臣这时候最担心的其实还不是家丁全都丢光了,他最担心的是家丁全丢光了之后的后果——没了这些力量,到时候大家就都会把责任推到他的头上来。这样的大败,朝廷一定会追究的。如果那些跑出去的家伙,哪怕是带头逃跑的家伙,只要他们手里还有听话的,能打的家丁,那用不了多久就能弄出一支队伍来。而如今的朝廷已经那那些手里还有兵的将领没什么办法了,到时候,只怕朝廷追究其罪责,真正会被杀头的倒反而是他这样的手里没了军队的将领。所以他才说了这样的一番话,只不过这番话有没有效果,洪承畴的心里也没有把握。 “大人说的哪里话,小将哪里敢如此想?小将担心的只是这仓促之间实在难于准备罢了。”王庭臣道,“小将想,这突围一定要集中全力才行,要不然,多半冲不开建胬的防御。若是督师信得过小将,小将愿意带上本部精锐,给曹将军打个边鼓。只求能把最能打的那些儿郎带几个出去。这也是为我大明留下一支能战之军呀。” 洪承畴向曹变蛟看了一眼,然后问道:“只是这侧翼也需要人管着,不知道王总兵有什么打算?” “大人,侧翼小将自然安排手下副将带着。断不会拖了大人的后腿。小将便领着自己的家丁,跟在大人后面,给大人做个预备队,大人看哪里还差一把劲,就让小将带着家丁上去。大人你看如何?” …… “济尔哈朗,你看,明军已经出来了。怎么样,有信心堵住他们不?”黄台吉站在一处高台上,眺望着远方的明军,这样对济尔哈朗说。 “皇上放心,明军胆气已丧,肯定是冲不出去的。”济尔哈朗很有把握的说。 “还是小心一点为好,”黄台吉道,“正所谓困兽犹斗,不可大意。” 第二百七十八,突围(2) 到了下午未时四刻,洪承畴整顿好了队伍,开始准备突围。这个时候他的营寨附近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建胬侦骑,洪承畴知道,自己此时的一举一动都已经在建胬的眼皮底下了。要是正常状态下,他自然应该派出军队,将这些侦骑逼退。但是此时,他手中用于突围的那些精锐部队却是无论如何不能将体力浪费在驱逐侦骑这样的事情上的。而他身边的其它部队呢?几天前的时候,这些部队虽然战斗力也有限,但是用来逼退一下建胬的侦骑,倒也不难。只是如今,自己这边的士气低落,那些普通的战兵的战斗**和战斗意志也都非常可疑了。洪承畴怀疑,如果让他们出去和建胬作战,哪怕是和那些没有重甲,一般并不会和明军肉搏的侦骑打,他们也会被人家轻易打崩溃。 “算了,就让他们在那里闹腾。”洪承畴摇了摇头想道,“如今却也顾不得这么多了。”然后他挥了挥手,对曹变蛟等人道:“出发!” 军营的营门缓缓地打开了,首先出营的是王庭臣和他的军队。王庭臣牵着一头大黑马,几个家丁也牵着马簇拥在旁边,(这时候还不是耗费马力的时候,若是现在就骑着马,马匹累了,等到要逃跑的时候,便跑不远了)更多的士兵则都是手持刀盾跟在后面。 王庭臣挥了挥手,这些刀盾兵就在一些家丁的驱使下分向两边,把守住营门的两翼,接着便有弓箭手和火枪手拿着弓箭火枪站到了刀盾兵的后面。 这时候那些建胬的侦骑也渐渐的靠拢了些过来,这些侦骑大多都是蒙古人,他们的身上可没有满八旗的士兵的铠甲,最多也就是一件轻便的皮甲而已。而且他们的装备和马匹其实也不适合冲阵(事实上,因为马匹负重能力的限制,整个东亚都没有什么真正有冲击力的骑兵队伍)。所以这些骑兵并不能对出营的明军造成太大的威胁。 这些蒙古骑兵聚集在了一起,然后突然狂呼着从远处冲了过来。王庭臣知道这些蒙古骑兵也就是过来抛射轻箭骚扰一番而已。于是他挥了挥手,让火枪手和弓箭手上前。后世的很多对战争一知半解的人都会觉得骑射似乎是一种非常非常有威力的作战方式,当年成吉思汗就是靠核动力蒙古马和蒙古狙击弓吊打了几乎全世界。然而事实上,骑射只是一种骚扰手段而已。骑兵骑在马上,开弓的时候很难用到腰腹的力量,几乎完全只能依靠手上的力气,再加上还要控马,所以他们是无法使用强弓的,所有的弓骑兵,使用的都是威力有限的软弓,蒙古骑兵也不例外。软弓抛射的轻箭射程和威力都很有限,不要击穿对手的铠甲,甚至于对方的只要厚一点的羊毛毡都可以挡住这样的箭。再加上战马跑起来颠簸得很,骑手们也没有给自己的胳膊安装双向稳定系统,所以射箭的精度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根本就无法进行精确射击,只能是大概的抛射。因此,骑射的意义从来就不是靠它来杀死敌人,而只是骚扰,降低对手的组织度,让对手露出破绽。如果对手组织度足够高,骑射什么的根本就没什么可怕的。因为步弓手们手里的弓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精度更高。只要步弓手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用担心那些弓骑兵突然丢掉手里的软弓,拔出弯刀冲上来,那他们之间的对射的交换比,往往会悬殊得一塌糊涂。就像当年狮心王理查率领的十字军在阿苏夫战役中,用十字弓和传奇的英格兰长弓教训萨拉丁的弓骑兵一样。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弓骑兵的对面的那些家伙必须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然而如今这两个因素都不存在。 那些蒙古人开始加速靠近,眼看就要进入火枪兵和步弓手的射程了。“嘭!”不知道是谁由于紧张先打出了一枪,然后火枪手们就噼噼啪啪的将手里的火枪全都打响了。 在这样的距离上,火枪的射击自然没有什么战果。不过火枪手们却借此得到了暂时站到刀盾兵后面去的权利。虽然很快,王庭臣的家丁们就会逼着他们装好子弹再回到前面去的。 蒙古骑兵也没有趁机冲上来,他们这类侦骑其实根本就没有冲阵的能力。所以在火枪兵的枪响了之后,他们就拐了一个弯,又和明军拉开了距离。 等到火枪手们再次就位之后,他们又一次发起佯攻,明军的火枪手则被上一次“吓跑了”蒙古骑兵的战绩所鼓舞,在距离蒙古人足有一百多步的地方就开了枪,结果自然是什么都没打中。 就这样,火枪兵们噼噼啪啪的打得热闹,很快,他们的前方就满是浓浓的烟雾,而他们的火枪也因为过热,难以继续射击了。 而不断射击造成的浓烟也让步弓手们看不到前面的情况。这时候前面又传来了蒙古骑兵的呼和声,慌乱的明军士兵们便向着浓烟的那边胡乱的用步弓射击甚至用三眼铳乱射。接着就有一些轻箭从硝烟那边抛射了过来,这些箭射的毫无准头,也几乎没有威力可言,但却在明军中造成了一片混乱,要是这时候那些蒙古侦骑真的冲过来,说不定就能直接造成这一部分明军的溃败。不过,蒙古人的视线也被浓浓的战场迷雾遮挡住了,他们也什么都看不清。 这时候,曹变蛟的队伍也出了军营,他亲自带着家丁打头阵。而在他的后面一点,就是带着标营的洪承畴。 蒙古人在完成了几次抛射之后,便退了开去。而王庭臣手下的那些负责保护侧翼的军队,还在那里用火枪盲射呢。 曹变蛟的家丁骑着马打头,其他队伍跟在后面,剩余的明军开始沿着官道像东南方向前进。而王庭臣也勉强的镇压住了两翼的混乱。让自己的这些战兵跟上了队伍。 走了没多远,队伍开始离开官道——前面再走就是被满清攻占的后寨了。后寨本身就有不错的防御,在被建胬攻克的时候,王朴跑得太快,大炮什么的也全都丢给了满清。洪承畴不觉得自己的军队能够啃得下由建胬占据的,还拥有不少火炮的后寨。 当然,不从官道上走,很多的辎重就难以携带,尤其是大炮什么的。果然,还没走多远,洪承畴就得到报告,有两门大炮轮子陷入了土中,拉不出来了。洪承畴知道,自己此时没有耽搁时间的本钱,便下令道:“那就先丢下它们。” 好在没走多远,建胬挖出的长壕就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经过一夜多的挖掘,这道壕沟已经有一丈多宽了,不过深度还不算深,只有一人多一点。如果没有守军的话,越过这道壕沟并不算难。即使有守军,越过这样的还没有挖深,也没有插上竹钉子的壕沟也好是要好对付得多。壕沟中被挖起来的土也没有运走,只是堆在壕沟的那一边,堆成了一堵矮墙。不过看得出,这堵土墙还没来得及被夯实。这也意味着,建胬不可能将大炮架上矮墙上射击。 不过,洪承畴的胜算依旧不大,因为对面的守军的人数并不比他们这边少,而且在对面还竖着黄台吉的大旗。 长期和建胬战斗,我大明边军在进攻方式上也明显受到了建胬的影响。洪承畴的攻击同样是大量的使用盾车的。甚至于双方的盾车的形态都相当接近。如果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因为满清手里的火炮相对更少,火枪更是几乎没有。所以明军的盾车相对来说更加轻便一些,当然,防御效果也更差一些。不过挡住建胬常用的床子弩都是没问题的,至于弓箭射出的轻箭和重箭当然更不在话下。 前些天洪承畴还处在攻势状态下的时候,明军就准备了不少的盾车,如今倒是节省了不少的准备时间。 洪承畴一出发,黄台吉就得到了情报,于是他立刻亲率军队,挡在了这里。 “皇上,洪承畴的动作还是快了点,他要在慢点,我们就能在这里架上大炮了。”黄台吉的庶出的哥哥阿巴泰指着对面的明军道。 “洪承畴其实还是不错的。”如今已经胜券在握,黄台吉倒也愿意给对面的明军统帅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评价,“他自然也知道,拖得时间越长,他突围就越艰难。阿巴泰,我们这里没有大炮用,你觉得我们守得住不?” “皇上,老汗的时候,我们哪里有大炮了?我们满洲人可不是离开了火器就不敢打仗的尼堪。别说我们这边能动用的人员更多,就算人再少些,他们也不是我们的对手。” 这时候,明军的盾车已经慢慢地接近了壕沟。它们在壕沟旁停了下来,然后就有人从盾车后面钻了出来,用弓箭和土墙上的清军对射,同时一些辅兵抬着一些长长的原木从盾车后面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