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贵女天娇 > 第70章

第70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韶王府。    窗外下人们在仔细洒扫着院子, 赵幼苓斜倚在临窗的贵妃榻上, 手侧摆着一张缩小的大胤舆图。    不是什么行军打仗用的舆图, 说白了, 只是她从戎迂回大胤的路上, 商队的人送她的一张小小地图。    赵元棠与顾氏坐在房内,看她懒懒地看着地图,忍不住问道:“这上头有什么有趣的东西?”    赵幼苓笑:“这张图,能看到京城, 还有关外诸部。”她手指点在地图上,从京城划到关外,“这段路千里迢迢,其实有许多有趣的事和好看的风光。”    “我倒是羡慕你曾去过外头,看过外面是什么样子。”    顾氏笑着放下手里的针线:“我幼时也常坐在马背上, 肆意生活, 盼着长大一些, 像祖辈一样去外头看一看。只是顾家没落了,外头是什么样子, 我也就跟着只能在话本里看看了。”    韶王府和所有人家一样, 都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    女眷们虽并不十分讲究男女大防,街上也随处可见大小娘子们俏丽的身影,可即便是出门在外,身边也必然前呼后拥,不会独身出行,更不必说去远游。    男丁则操持着府外一切事务, 动辄可能就有十天半个月不能回家。他们可以走遍大江南北,见到各种新奇的人和事,甚至可能会在外结识红颜知己。    顾氏自嫁入王府后,就认认真真做着她的世子妃,再没像幼时那样肆意过。因此,难免会羡慕赵幼苓,哪怕对她来说,曾经在外面的记忆并不一定是美好的。    “嫂子不妨和大哥说说,远的不行,江南各地应当可以去到处看看。”赵幼苓笑道。    “嫂子什么时候打算去,我陪你一道去看看。”赵元棠在一旁笑盈盈,“听说扬州出美人,我早就想去看看扬州的美人究竟有多美。”    姑嫂三人就着话头,竟还真一本正经聊起了扬州美人。三人都不是那些默守陈规的女子,几句话下来,俨然将话题引到了扬州瘦马上。    这一会儿的功夫,前头门房来传话,说是胥府的刘小郎君来找十一娘。    人被引到了前厅喝茶,赵幼苓到时,刘拂正坐在凳子上挪着屁股,十分焦急。    “这是怎么了?谁在凳子上按了针不成?”    赵幼苓笑着走近,见刘拂霍地起身,斜睨他道,“你这模样,小心叫先生见了,又抓着棍子追着你揍。”    刘拂臊得满脸通红,见她笑盈盈,忙又想起自己来的目的,急忙道:“云雀儿,我刚从崔家回来!”    他还是习惯了喊云雀儿。不管是十一还是郡主,他唯独习惯了这个名字,想过几次改口,心底一急还是冒了出来。    “我在崔家见着了安定公主了,她说要教训你!”    赵幼苓脸色不变,想了想,问:“是东宫的那位安定公主?”    刘拂忙不迭点头:“就是那一位安定公主。”    “啊,安定公主居然认识崔四?”    见赵幼苓比起自己,更好奇安定公主和崔四的八卦,刘拂看了她好一会儿,方才眯着眼睛叹气:“你就不能多担心担心自己吗?”    赵幼苓笑:“她既然敢这么说,我自然就不会担心。而且,安定公主居然会为了崔四教训我,难道不应该更令人好奇原因么?”    哪有什么原由。    说来说去,还不就是那点男女情愫。    刘拂叹息:“反正,你要当心就是。安定公主脾气不好,崔四又是个不要脸皮的,你别叫他们给算计了。”    赵幼苓自然答应会小心应对,也并未将这事在赵元棠她们面前隐瞒。韶王与赵臻为此还特地拨了人在她身边护卫,唯恐一不留神就让安定公主得了手。    只是一直到开春,都还不曾出过事,渐渐的,便叫人松懈了下来。    天子寿诞通常都会被定做节日。大胤如今这位天子,四月十日生人,故而这日自登基起就被定位同天节,期盼与天同寿。    与从前在京城时一样,同天节前一个月,教坊司便会召集最优秀的舞姬乐师进行演奏排练。各地则会命人赶在同天节前,将寿礼先行送到京城的家眷或亲族手中,再由他们在寿诞当天送进宫。而与大胤素来有邦交的关外诸国,也会趁此机会,向大胤天子送上贵重的贺礼。    今年同天节的准备,从三月便已经开始。    到四月,汴都已是日光明媚,春意正浓。    因昨日刚下过雨,汴都城的天,便如同被水洗了一夜,万里无云,蓝得耀眼。这样的天气,最是适合各家女眷出游,因此往乾湖去的马车便一辆接着一辆,络绎不绝地走在了城中。    乾湖边上虽就是皇城,但到底没将整个湖都包拢进皇城的范围内。因此,留下的大半地方,便成了汴都城中百姓出游就近选择最多的地方。    赵臻自随韶王剿匪归来后,便入了宫中,如今也是领了差事,已经在兵马司任了副指挥。这兵马司隶属于兵部,却仅仅只是负责汴都巡捕盗贼,梳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之事。即便是副指挥,也不过才正七品。    只是官虽小,要忙的事却不少,以至于即便是像今日这般家中女眷出游,赵臻都无暇陪同,只能叫赵誉和十郎陪着,又亲点了王府十数名护卫左右不离。    韶王府的马车在往乾湖去的路上,赵幼苓坐在窗边,拉开一丝帘缝往外看,便见着道路两旁来往的商贩比以往多出了几倍。    赶车的车夫,挑着担的小贩,还有没有马车互相挽着手摇着团扇出游的姑娘……什么身份的人都有,一时间,仿佛那乾湖边上的也不是皇城,不过只是谁家的大宅子,外头的人虽进不去,却也不影响他们踏春出游。    这么想着,赵幼苓回头看了眼同样在从帘缝里往外看的赵元棠和顾氏,拉着帘子的手动了动,索性将窗子露出大半。    “外头真热闹。”察觉到顾氏对经过的马匹看了好久,赵幼苓托腮叹息,“好久没跑过马了,早知道这么热闹,就不坐这马车,将大黑骑出来了。”    赵元棠抬眼,屈指弹她脑门,笑道:“胡闹,这么热闹,也不怕惊了马,万一伤了人怎么办?”    “在城中确实不好骑马出游,下回不妨去郊外跑马?”顾氏眨眨眼,“世子昨夜答应,说下回休沐,就带我们去郊外跑马松快松快。”    赵幼苓回首,对上顾氏温柔的脸庞,正展颜要笑,却见风吹过一侧帘子,将乾湖岸边那一对对携手相伴的男女送入眼帘。    “子迟,原来汴都这么漂亮繁华。”    梳着妇人髻的女子声音甜软,娇嫩嫩的,毫无预兆地飘进了耳中。    赵幼苓霍地扭头,望向赵元棠。    赵元棠已然看到了外头经过的那一对男女,抬手敲了敲车壁,让把式停下了马车。    “二姐……”赵幼苓迟疑道。    赵元棠淡笑不语,只依旧望着车帘外。    帘外站着的那一对男女。男子一袭靛青色道衣,腰系香囊,头戴玉冠,肤色略深,显然是风吹日晒过很久。而男子身侧,并肩站在一位年轻妇人,穿着一身淡黄底小白花的窄薄罗衫,看身段应当已有十六七岁,乌发、长裙随着春风飘动,手边更是牵了一个梳着总角的男童。    两人都面朝着乾湖,虽然没有露出全脸,只依稀能见着侧颜,但男子与皇后和贵妃都像了两份的侧颜,哪里还看不出身份。再加上,年轻的妇人仰头望着他说话时,始终喊着他的名字“子迟”。    戴桁,字子迟。戴家子,皇后意图赐婚的对象。    看着外头的男人,赵幼苓心底翻腾起厌恶来。    崔家的事,没有瞒住宫里。不管是皇后还是贵妃,在崔家被赶出王府的当下就已经得知了整件事。    虽然皇后还没有赐婚,但韶王府和戴家的亲宫里都觉得是结定了。崔家这样,无疑是触怒了天家。因此崔荃还被外放,崔氏甚至被叫进宫中当面训斥。    天子寿诞,戴桁据说会被召回汴都。    赵幼苓曾托了赵臻,也托了胥九辞,往沿海去查戴桁。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护着,并没能从当地查到什么。连赵臻渐渐也觉得,这门亲事若是拒不掉,倒不如应下,兴许也能成全一双美好姻缘。    可她仍旧不允,始终劝说再等等,再看一看。    这一等,这一看,果真就看到了现在的情况——这个男人竟没有把女人和孩子留在沿海,直接带来了汴都。    这和前世听说的不一样。    似乎是察觉到有人一直注视着他们,那年轻妇人疑惑地转头望了过来。    赵幼苓没有回避,赵元棠更是直直地打量着她。    “二姐。”看着那个娇媚的妇人,赵幼苓皱起眉头。    赵元棠摆摆手,弯腰走出车厢,站在外面。赵幼苓忙跟着出去,谨慎地护在一旁。    那个男人这时也终于转了过来,眼角含笑,陌生的脸庞上,透着越发清晰的戴家子痕迹。    “戴桁。”    赵幼苓听到赵元棠低笑着喊了声男人的名字。    男人的脸上一时划过疑惑,旋即睁大眼,大喊:“当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