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十四娘的话, 叫赵元棠忍不住笑问道:“十四娘喜欢他?” “我不知道。只是曾听人说起过那位, 听得多了, 心里……二姐既然不喜欢, 不如就让给十四。” 十四娘没见过戴家那位郎君, 闻声回答的时候,脸上也不见得有多少羞涩的模样。 她只是听崔氏说起过这人。崔氏的年纪比赵元棠大不了多少,从前议亲的时候,与那人的兄长也曾相看过。亲事虽然没成, 可多少与戴家人有过接触,也见过戴家几个兄弟的面,自然就知道这么一个人。 崔氏说那个人年纪轻轻,手里头已经握了一些兵权,斩杀过多少倭人, 又说戴家家风正, 男人娶妻之前绝不会有庶子庶女出身。 这么一合计, 十四娘就觉得要是能嫁这样一个人,就算日后只是举案齐眉, 她有背后的韶王府, 又有戴家的规矩,日子应该也不会太难过。 戴家那样的人家,她若真能嫁进去,凤冠霞帔总是少不了的,她有了体面,可不是比记名在崔氏这样的韶王妃底下更好。 崔氏还说了, 这门亲事赵元棠要是不成,指不定皇后作罢了,贵妃却惦记起来。贵妃似乎颇喜欢十一娘,到那时,要是将十一娘跟那人凑成对,就太看不起她了。 记名的嫡女也是嫡女,没道理这样好的亲事,落到一个不干不净的庶出身上。 从宫里出来,崔氏就在马车里,叫她记得把这桩好亲事从赵元棠的手里抢过来。她辗转想了很久,得知赵元棠要见她,索性当面来问,省得自己想了那么多,还不清楚人的想法。 崔氏那胆子,只敢背地里说说,叫人使点手段。和戴家的这门亲,崔氏肯定有自己的打算。 十四娘胆子大一些,只是胆子大了,头脑却没比崔氏聪明多少,竟直接将这话问了出来。 赵幼苓心底吃惊,实不知该怎么形容十四娘好。 这样的事,难道不应该是藏藏掩掩的吗?至少,等戴家那位郎君回了汴都,十四娘再私底下与人接触,不是更好吗? “你不喜欢他。”赵元棠突然道。 “我只是,只是……”十四娘有些羞愧地低下头,不敢去看赵元棠。她心思不纯,哪怕来时再倨傲,这会儿也委实摆不出方才的脸来。 她的确是被崔氏给说动了心的。她生母甄氏惯常嚣张,连带着对崔氏都不大敬重,这样的人却对她的亲事没那么多的要求,只盼着说什么要她和丈夫琴瑟和鸣就行,至于门第家世,有韶王在,总归低不了。 可她哪儿接受的了这样的劝说。 只一想到像赵元棠这样大的年纪,都可能会嫁进高门,甚至像赵幼苓这种早没了名声的,兴许都会被许给门当户对的,就觉得凭什么所有的好处都落在她们身上。 左右,赵元棠不喜欢戴家这门亲。 “你既不喜欢他,为什么还想争这一门亲?”见十四娘的脸上神色几变,赵幼苓的神情便沉了下来。 她知道戴家的亲不好,所以想尽办法,都想要阻止赵元棠。但这不代表着,十四娘小小年纪,就知道要从自家姐妹手里抢姻缘。 什么叫“既然那位是二姐不要的,不如就请父王求了皇爷爷,将十四指给那人”? 这话岂能胡乱说,要是叫外人听见了,还当韶王府上下野心勃勃,连皇后与贵妃的外家都看不上,甚至将戴家的小郎君当做了物什,可以随意让出。 “你连人都没见过,也不知他究竟是个什么脾气,你就一门心思想叫二姐让了这门亲事与你。”赵幼苓实在是对这人没什么好脾气,“你这样,只是想要谋求一份好姻缘,还是因这姻缘是落在了二姐的手里,所以你想抢?” 她说着不客气的话,直白的询问,没叫顾氏和赵元棠觉得诧异,倒是果真见着十四娘脸色难看起来。 “这亲事明明是二姐不喜欢,怎么就不能让给十四呢?”十四娘看着娴雅秀美的赵元棠,又看了看明艳夺目的赵幼苓,只觉得自己的长相为何不能随了韶王,偏偏就像极了长相平庸的甄侧妃。 她没有赵元棠的出身,也没有赵幼苓这样的容貌,可不就叫她被压在了底下,没有出头的时候。 “你将戴家的这门亲,当做是面前的这一盒子首饰了不成?”顾氏拧起眉头。有些话,二娘十一娘两个未出嫁的姑娘不好说,自然该由她这个做嫂子的讲。 “亲事,是想让就能让的吗?更何况,这门亲,是皇后说的,哪怕皇后昨日说了今日就后悔,那也是皇后要收回自己的懿旨。难不成你觉得,戴家这样的门第,是谁去都可以的?” 为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十四娘说的这些话,哪一句不是会叫人在背后诟病。 她们姐妹之间再没有情分,也不该为着一个男人,落到仇敌的地步。 “二姐若是不愿,直说便是,何苦叫嫂子和十一娘这么数落我。” 十四娘抬头,瞪圆了眼。 见顾氏满脸的不赞同,赵幼苓又是刚才那一副不悦的样子,更是觉得自己是在被人欺负。 赵幼苓就冷笑了一声:“你才多大,这门亲就算真要落在韶王府,落到你头上,难道你还想让戴家等上几年?” “可以先订亲的!”十四娘急了,却得了赵元棠的一声嗤笑。 “是可以先订亲。”赵元棠冷冷地说道,“不说汴都,就是京城,当年宗亲世族中,自幼订亲的哪一家能少。”她偶尔给个好脸,却是叫十四娘蹬鼻子上脸了不成。 “二姐既然也说了可以先订亲,不如……” 十四娘面前喜色,不想却直接被人泼了一头冷水。 “你倒是对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情意深重,可你就不想想,那一位如今都多大的年纪了,可还等得了你?”赵元棠死死地看着她,慢慢说道,“那人既然被摆在了我的跟前,年纪自然比我年长,最小也与我同龄。这个年纪的郎君,你想他再等你四五年,且不说戴家愿不愿意,就说他自己,只怕也不等不住。” 见十四娘脸色通红,仍旧不肯低头,赵幼苓便在一旁淡淡说道:“等不住,就会纳妾蓄婢,若碰上有心的,只怕一不留神,庶子庶女便可接二连三地蹦了出来。他又远在外地,你难道能看住他不成。” 十四娘面露不忿,赵幼苓只抬眼冷笑道:“你当我是在故意哄骗你是?” 她还巴不得戴家跟赵元棠的亲事成不了,可这不意味着,能叫十四娘踩在了赵元棠的头上。 “十一娘别动怒。”顾氏伸手按住赵幼苓的胳膊,“这事总不至于叫十四娘连累了韶王府。” “这事怎么就成了我要连累王府,不过是二姐看不上的男人,难道连这个男人,十一娘也要同我争吗?”十四娘浑身发抖,露出了愤怒的表情,扬声道,“这门亲事还没成,二姐和十一娘就已经和我生出了醋意,日后难道两位姐姐嫁了人,也要这么待夫君,不叫夫君纳妾蓄婢?” “如何?”赵元棠冷冷道,“既娶了赵氏的女儿,难道还要委屈了我们?还是说,不能叫他纳妾蓄婢,三妻四妾,是他吃了天大的委屈?” “嫁了人,为夫君纳妾,帮夫家开枝散叶,怎么能是委屈!”十四娘叫道。 赵幼苓笑出声来:“蠢货。”自己的男人,非要扒开来给其他女人用,完了还自我安慰觉得这是贤良的表现。也不知她这满脑子“贤妻”的想法是谁灌输给她的。 不说甄氏,就算是崔氏,也不见得是这么大度的人。不然又怎么会因为后院的那些女人,时不时就与韶王闹腾。 “罢了。”赵幼苓看着倔强的十四娘,意兴阑珊,“一个蠢货,再怎么说,也不会觉得我们是为她好。亲姐的婚事,都明晃晃的想要,也已经是蠢到了极致。” 见十四娘气得不行,还打算动手,赵幼苓冷冷呵斥:“王妃斥我没规矩,可我看,十四的规矩也学得不大好。要不然,怎么会小小年纪就一心想着要亲姐的婚事,甚至连话也不听劝。” “二娘和十一都不必气恼。”顾氏眼中罕见地流露出恼意,直接道,“母妃几次闹得父王已经没了耐心,这府里的事如今都由我在操持。想来等过两年,十四娘的婚事,也该由我来主持了。” 十四娘脸色大变,显然是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你不能这样做!” “为什么不能?我瞧你年纪小小,但主意大得很,心思也多。且母妃和你,不是都认为名声重要么?你这样,万一说出去,坏了韶王府的名声可怎么办?姐姐们无妨,你难道连和你一母同胞的小十五、小十六都不顾及了?” 赵幼苓心中一叹。 她从不认为,女人之间的种种矛盾是理所应当存在。这天下的女子,良善有,狠辣也有,如十四娘这般年纪小小就算计的自然也有。 然而有,不代表着就应该,连文氏甄氏这样出身小门小户的也都知道,一家人关上门怎么吵怎么闹都无妨,出了那扇门就都是韶王府的脸面。 崔氏和十四娘这样的…… 想到这里,赵幼苓的目光便严厉了起来。 “你若是敢听了什么人的撺掇,再去做什么事,这韶王府的门关上了,无人会只你究竟是染病暴毙,还是被我们活生生打死。” 十四娘一声尖叫,再不敢留在琳琅院,提了裙子扭头就跑。 “她这样的人,你何必和她说那么多。”让菀容跟着过去看着,赵元棠见赵幼苓脸上还带着不悦,忙出言安抚。 赵幼苓抿抿唇:“这门亲事,不能应了。” 赵元棠干脆利落地点头:“男人再好,要是传出了姐妹相争这样的事,这门亲都不能应了。” 见她如此,赵幼苓想了想,还是挤出一句话来开解:“说不定……说不定那人在外头,其实已经有了庶子庶女。” 另一处,十四娘哭哭啼啼跑到崔氏跟前,将那对姑嫂说的话,添油加醋说了一遍。 崔氏将手上的梳子往桌上一拍,眼眶都红了。 “狗仗人势的东西,”崔氏气得浑身哆嗦,见十四娘大哭,越发气恼,“废物,不就是个男人吗,抢来就是,做什么要捡她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