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赵臻的执意, 让崔氏大为恼火:“世子是真的不肯听我的, 非要开正门迎一个庶女是不是?” 任凭崔氏怎么喊, 赵臻都没再回头看她一眼。 他伸出手, 对着马车又说了一遍:“十一娘, 你下车。” 他话音落,从马车里伸出了一只手。 纤细健康,肤如凝脂,顷刻间便能吸引走众人的目光。 这是一只年轻娇嫩的手, 从伸出车帘的那一刻,就带着旁人的目光,搭上了赵臻的手。而后,一个少女从帘子后头探出头、起身、迈步,继而稳稳地走下马车。 每一个姿态都显得那么从容优雅, 就好像是受过多年悉心教导的名门贵女, 一动一静, 都优雅如画。 少女生得娇柔,但身形并不显得单薄, 反而透着勃勃生机, 像是蓬勃生长的花木,亭亭玉立。 如果别人家的是洁白的玉兰,娇美的桃杏,那少女就是挺拔的白杨,是青翠,是自傲, 是不畏风霜。 很多东西,并不是天生的。 赵幼苓的隐忍来自于生母的教导,从容冷静来源于呼延骓,大气镇定则是谢先生教会她的。还有义父,教给她什么时候要避之锋芒,又什么时候无须畏惧,大可锋芒毕露。 赵幼苓理了下衣裙,站在赵臻身边,视线扫过周边,最终看向站在台阶之上,已经彻底失去王妃之尊的崔氏。 她没想过一定要走正门。韶王叮嘱开正门迎她,已经出乎了她的意料。但更出人意料的是赵臻和崔氏截然不同的反应。 她对赵臻没有太多的怨恨。 肃城城墙上的那一箭,她看到的是个冰冷的但一心为国为民的将军。 现在短短几次接触下来,分明是个好脾气的兄长。他不在意规矩,更在意能不能让好不容易回来的妹妹堂堂正正地回家。 再看崔氏。 赵幼苓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崔氏不能和前王妃做任何比较。崔氏……缺了太多一个王妃应该有的品质,她就像是一场闹剧,时时刻刻顶着韶王府的名声在人前摆戏台子。 甚至,赵幼苓都有点怀疑,当初娶崔氏,也许根本就是韶王自己设计的一个局——为了不再被太子当做箭靶。 “十一娘。”赵臻见赵幼苓一直看着崔氏,出声喊她。 赵幼苓回过神来看他:“不用世子背。” 赵臻怔了怔,以为她还是执拗不肯认回王府,拧了拧眉头。 正要说话,就见赵幼苓迈开步子,一步步走到台阶下,面朝着崔氏笑道。 “王妃是不愿我从正门走,还是不愿我进这个门?” 话初听不过是一个意思,两种说法。 可往细里想,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意思—— 韶王妃究竟是要十一娘从侧门走,还是不许她回王府? 旁人已经听懂了,可崔氏眉头紧蹙,分明是还没明白。甄氏忍着笑,推了推一旁的文氏。文氏尴尬极了,却不敢上前走一步,再劝崔氏一句。 还是魏氏,面色平静地走上前:“王妃,论理,这正门的确不该开。可王爷今日心中欢喜,特地嘱咐了要开正门迎小娘子回府,王妃不如就依了王爷……” 正说着话,就听得不远处传来哒哒马蹄声。不多会儿,韶王骑着马,带了随扈走近了人群。 “这是怎么了?都是来看本王的十一娘的?” 韶王哈哈一笑,翻身下来:“十一娘,父王一早就出城给你求护身符去了。你三位阿兄阿姐手上都有母妃亲自求来的护身符,父王也给你求了一个。” 他几步就走到了台阶下,也不看崔氏,从腰侧取出一枚红底绣金线的护身符,径直塞进了赵幼苓的手里。 台阶上,三位侧妃和世子妃一道匆忙行礼,韶王摆摆手,依旧看着赵幼苓。 “父王亲自给你求来的护身符,你要好好带在身上啊。” 赵幼苓捏了捏手里的护身符,想到刘拂从外头回来感慨说汴都外有寺庙,一个绣了点金线的寻常护身符能卖一百两,想来就是这个了。 她往身上放护身符的间隙,韶王似乎终于打算去看看站在门口的女眷。 “都是来接十一娘的?”韶王乐呵呵道,“走走走,带十一娘进府看看。本王先前叮嘱的院子可收拾出来了?” 他说着往台阶上迈了一步,侧妃面面相觑,纷纷往后退让,崔氏却依旧站在正门口,瞪着眼。 “崔氏?”韶王疑惑道。 “王妃大概是觉得,十一娘不该回来。”赵幼苓低笑。 她幼时住在王府后院,尽管偏僻,尽管跟着娘亲不怎么在人前走动,可女人的那些明争暗斗的手段,后院的仆妇婆子们从没错过,时不时提起也就叫她听了几耳朵。 再加上前世身为叱利昆的禁脔,他身边的那些女人,何尝不是一个个手段了得 她记性不差,听的多了,见的多了,两辈子的记忆加在一起,不过是狐假虎威告一个状,还不是太难。 赵幼苓笑容不变,仿佛只是在说一件小事。韶王看着她,忽然笑开,扭头再看崔氏,笑容下就多了一层说不明道不清的寒意。 “崔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爷。”崔氏不敢高声,却始终紧要不肯松口,“正门不该在这时候开……”崔氏看向赵幼苓,她目中清凌凌的,仿佛是在看戏。 崔氏气急:“王爷,十一娘只是个庶出,而且她失踪多年,究竟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万一她并不是……” “本王的女儿,难道本王自己会认不出来吗?” 韶王大怒。 他习武,平日里虽看着不着调,崔氏再怎么惹恼他,也不过是冷待而已,但一旦动怒,王府上下,没人敢应声。 崔氏被逼得后退几步,被世子妃顾氏扶住。 韶王冷然看着她,然后命随扈请走在场围观的众人,自己甩袖,怒气冲冲从正门进了王府。 赵幼苓始终在一旁淡笑看着,赵臻喊她进王府,她闻声跟随其后,就这么大大方方地迈过正门门槛,走进了韶王府。 王府前院,是韶王平素用来会客和处理事务的地方。十一娘不是客,自然不用到前院去招待。韶王径直领着人便往后院正房去。 赵幼苓跟着人走进了正房,一抬眼,便见着四五个侍女当即围在了韶王的身边,殷切地服侍韶王坐上正中的罗汉床。 正房的地上铺着大软毯,脚踩在上头,只觉得底下一片软绒绒的,便是大冬天也生不出一丝凛冽来。 正当中的罗汉床上,铺了猩红色的毡毛毯子,靠背引枕用的是蟹青色的绸缎,上头绣了似龙非龙的兽样。一张红木的小案放在上头,水晶碟上摆了满满当当的,都是宫里赏赐下的时鲜果子。 崔氏身边的崔嬷嬷低语一声,就见侍女忙不迭端来热茶,送到韶王和赵臻手边。崔嬷嬷笑一笑:“王爷,世子,喝口茶暖暖身子。” 赵幼苓接过赵臻转手递来的茶盏,抿嘴小口喝了一口。 茶很香,是那种浓郁的花香。茶色清澄,喝一口,满嘴都是蜜糖的香甜。 她看一眼崔氏。 崔氏垂着眼帘,一边生着闷气,一边在喝那蜜糖味的茶。这茶,显然是她喝惯了的。 韶王坐在罗汉床上,喝口茶,眉头皱起,稍后想到什么,这才舒展开看向崔氏。 “十一娘住的院子,收拾出来了吗?”韶王说着,见一旁的十一娘乖巧的喝茶,侧过头去问,“王府没那么大的规矩,这正房是你母妃住的地方,除了初一十五,不必日日来晨昏定省。” 他话音落,崔氏哼了一声。 赵幼苓微微一怔,回神笑道:“原来如此,十一娘知道了。”她又问,“不知十一娘住在哪里?” 韶王看向崔氏。崔氏听见,连眉梢都没动一下。 甄氏在一旁见状掩唇一笑:“王妃昨日还病着,没有王妃操持,咱们姐妹三人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这还都等着王爷的意思呢。” 赵幼苓笑看了一眼甄氏,韶王的脸色已经又沉了下来。就连赵臻,也是满脸不悦。 崔嬷嬷见状,正要解释,外头忽的传来细碎的脚步声,紧接着便是女子轻柔的嗓音:“十一娘住在可园如何?” 说话的女子踩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正房,身后跟着的一串侍女端着手中糕点鱼贯而入,依次将盘子放到了桌上。 女子穿着藕粉色织锦,鹅蛋脸长眉毛,唇间带着浅笑:“这是女儿刚做的点心,父王尝尝。”说完了,她笑盈盈看向赵幼苓,“这边是十一娘。女儿还记得嬗姬,十一娘像嬗姬,是个美人儿。我是二娘元棠,你的阿姊。” 赵元棠眼睛一扫,挽过顾氏,望着韶王笑:“父王,母妃身体不适,我与嫂子就斗胆让人收拾出了可园,你看,十一娘住哪儿如何?” 韶王一下子笑了:“可园不错。那地方清静,又离你的园子进,倒是能让你多帮着照看照看。” 赵幼苓不在意住哪儿。但见韶王的反应,想必那可园的确是个还不错的地方。 她往崔氏脸上看。崔氏显然对赵元棠和顾氏越过自己,给她收拾了园子十分不满。 “我先前已经看中了可园,等十七郎大一些,就让奶娘带着他过去住那儿。那地方,怎么能给别人!” 崔氏有些急躁,顾不上韶王难看的脸色,腾地站了起来。 “王妃若是不愿,我住别处也行。”赵幼苓开口道。 “不用。”赵臻照直说,“韶王府的规矩,儿郎七岁后,就不得再住后宅,而是住到前院去。先不说十七郎不过足月,就算已经能走能说,这后宅的园子也轮不到他一个小郎君住。” 韶王才说王府的规矩不大,赵臻就来了句王府的规矩。 赵幼苓看着崔氏,后者想再说,被崔嬷嬷赶忙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