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彻查顾氏
“荒谬!”听到大理寺卿这么说,又见皇帝看了折子之后,望着自己的眼神就变了,顾文冕心中顿时一沉,想到自己在北境中的布置,虽觉得不会被轻易发现,然而上首皇帝的目光,不知为何越来越可怕,他也有些坐不住了,忙抬步走到大理寺卿面前,目光阴毒的望着他道,“无凭无据,就说本王在北境藏着私军,还说本王谋逆,大理寺卿到底有什么证据!” 却不等他话音落下,一个人突然自下方席面,在他身边众多惊讶目光中,缓缓走出对着皇帝低身,正是刚就任户部侍郎的钱亦铭。 钱亦铭是明都出了名的美男子,几乎和明华公子容貌齐名,他一自宴席之中走出来,许多女眷都忍不住抬眼,朝着他的方向看了过去,而他被许多目光刺在身上,包括身边不远处的父亲,以及他的亲生大哥,面上也没有丝毫迟疑犹豫,含笑对台阶上的皇帝拱手道。 “据臣所知,顾氏自大齐立国以来,出过多代皇后,早已养成十足野心,方才大理寺卿也说了,翼王殿下的手下,可不光有诸多私军,且还豢养许多死士,如若陛下不信的话,那么可以试一试翼王殿下,看看到底是不是有死士。” 话音未落他突然直起身来,一步步朝着台阶上走去,阶下众臣都望着他的背影,不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而就在他走到顾文冕的身边时,却陡然转过身挨近了顾文冕,随即从他身后侍卫的剑鞘之中,乍然将长剑拔出横在顾文冕脖颈上。 “至于大理寺卿大人,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陛下一试便知。” 就在他拔剑横在顾文冕脖颈上的那一刻,一个黑影突然自顾文冕身侧落下来,朝着钱亦铭就是一剑过去,钱亦铭身上也有几分武功底子,支撑着与那黑衣人对打了几招,渐渐就有些撑不住了,现象环生的在殿内打滚躲避。 猛然看见黑衣人出现,将殿内的皇帝大臣都吓了一跳,皇帝手中的奏折落了下来,踉跄着朝后退在了龙椅上,大臣们则纷纷躲在了桌案下头,怎么都不敢朝上看一眼。 辛临华眸中含着一片冷笑,朝着阶下的诸人缓缓扫过去,直到瞧见即使遇见这一幕,也仍然镇定自若坐在桌案上,甚至还有心情朝他扬了扬杯子,唇角含笑的顾之素之后,眼底顿时笼上一层阴霾。 不及片刻的时间,听到了殿内刀剑之声的禁卫军首领,立刻带着禁卫军闯了进来,要将那手持长剑的黑衣人抓住,而那黑衣人眼看着要被抓住了,眼底顿时闪过一分浓郁血色,牙齿狠狠一咬就倒下去没气了。 顾文冕还来不及反应,就看了这么一出惊天大戏,甚至还与自己有关,自从那个黑衣人出现后,本来显露还不明显的皇帝,再看见他神色中也多了戒备,顿时让他一口血呕在喉咙。 他方才看着钱亦铭上前,看着他将剑横在自己脖子上,是因为钱亦铭武功不高,而且也根本不敢,在这大殿之中杀了他,无非就是试探罢了。 他自己的死士没有带进来,是定然不会做出什么事,让皇帝怀疑起自己的忠心来,却没想到钱亦铭动手,居然引出一个黑衣人,看起来还是顾氏中人,为了护着自己而死的,顿时让他不敢置信睁大眼,知道今天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下意识忍不住低声吼道:“这不可能!方才的人非是我顾氏死士——”听到这句话,坐在他上首不远处的辛临华,陡然放下了手中的杯盏,站起身来目光奇异看着他,一字一顿的开口反问道:“非是你顾氏死士?” 他的话这么一出口,阶下的众臣也反应过来,何况是顾文冕本人。 顾文冕的脸顿时黑如锅底,张了张嘴本想要辩驳,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掩盖,而辛临华已然走到阶上,不紧不慢的笑着望着他,若有所思的低声说道:“看来大理寺卿,以及钱大人没有冤枉谁,翼王殿下府上,是当真有死士的了?” “微臣也有事,想要启奏陛下。” 话音未落,辛临华转过身来,低身朝着皇帝一礼,目光之中暗光闪烁,又朝着皇帝的心上,不着痕迹加了一把火。 “不知陛下可曾记得,当年先帝在时,翼王曾为了一个小妾,不惜大动干戈,派遣多名顾氏死士,潜入府中要杀了臣,带走翼王的那位小妾,后来若不是王府侍卫,拼死抵抗这些死士,怕是如今臣已经没了性命,更不要说在此与陛下说话了。” 辛元平在先帝在时,掌控军政要事的时间很短,却是对朝廷内外,广为谈论的趣事熟悉,他是知晓辛临华说的此事,却没想到这件事的背后,竟然有这样惊人的“真相”,一时间看着这么多人,参奏本就野心勃勃的顾氏,他不自觉握紧了龙椅柄,第一次略微有些动摇起来。 能够彻底铲除顾氏,一直是大齐皇帝的愿望,辛元平朝着顾氏服软,也不过是因为顾氏,在朝堂所在的明都之中,根深叶茂势力颇大,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能有这么多名正言顺的理由,哪怕不是彻底将顾氏铲除,也可让皇帝顺利削弱顾氏——想到此处他刚想开口,一个低沉浑厚的声音,却乍然自宫殿中响起。 “陛下,臣也有本要奏。” 这个声音一响起来,不光是顾文冕的神色变了,连辛临华也是神色微变,皇帝讶异的睁大眼睛,看着下首走出一个人,正朝着自己拱手行礼时,顿时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渐渐自龙椅上站了起来。 “……丞相?” 这一次乍然开口之人,竟是南平高氏之主,已是两朝老臣的高丞相。 “顾氏自大齐立国,多年以来权柄颇大,更是已一己之力,数代占据皇后之位,逼的我大齐之中,只能有顾氏的皇后,若不是先皇手段强硬,顾氏贵妃又无所出,想必今日的陛下,仍笼罩在顾氏阴影中,是绝不可能登基的。” 皇帝没想到他一出口,就是这样直接的话语,将整个顾氏都架入火中,想到这一位在先皇时,在朝堂之上除了大事,基本不开口的丞相,闻言顿时睁大了眼睛,下意识看一眼顾文冕:“这……” 高丞相见皇帝有些犹豫,此次竟然丝毫没有停滞,也不管顾文冕此刻可怖眼神,就低身接着开口说道:“顾氏乃国之蠢虫,嫡脉在明都之中,男丁占据肥差,女子入宫为妃,支脉在各地,上有迎逢官员,下有附势小人,如若不能除去,大金灭亡之恨,即将重现大齐之中!” 听到高丞相提起大金灭亡,台阶下的众臣面色都变了,大金本就是大齐的前身,当初因慕容氏极度兴盛,导致南氏与慕容氏之间,终起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在慕容氏慕容昶篡权,成为唯一一位嫁过人的女双皇帝后,南氏与慕容氏终于决裂,顾氏与辛氏借着乱象而起,这才最终形成了大齐。 南平高氏当初在大金不过是小宗,是因为跟随辛氏,后来才成了大齐重臣,因此高丞相此时说起顾氏,听起来也就愈发振聋发聩:“因此臣附议,彻查顾氏。” “陛下,臣冤枉!”顾文冕见高丞相如此说,顿时忍不住低身跪下,眼神也略微有些慌乱,“我顾氏自开国以来,一直是大齐柱石,对陛下忠心耿耿,就算豢养死士,也是因前往边疆,保护自己的安全——微臣绝不敢谋逆,还请陛下明鉴啊!” 顾之素安坐在桌案后,手中把玩着琉璃杯盏,目光淡淡朝上看去,看着顾文冕跪着的背影,一时间目光晦暗莫测。 同时被高氏和顾氏夹住,不知道该偏向哪方的皇帝,恐怕自大齐开国以来,这还是第一位罢——如果是一位已经登基多年,站稳了脚跟的皇帝,此时定然会下定决心,借力打力消灭其中一方,然后给另外一方多加恩宠,时间久长另一方权倾朝野,也就离真正的灭亡不远了。 可惜面对这样好情形的,却是一个刚刚登上帝位,手上没有一点军队实权,不过是占了皇帝名头,甚至刚刚清醒过来的新帝。 如今辛元平不开口还好,若是一开口,得罪了其中哪一方,在这月宴之后,怕是明都都不会平静。 他如今若是保下顾氏,就一定会得罪丞相背后高氏,如果现下不保下顾氏,焉知顾氏有没有私军,当真因为家主被关,一怒之下杀入王宫,何况后宫还有一个皇后,乃是顾氏中的人,方才还刚被他开口说,要重新宠幸起来,难道又要自打脸面么? 何况月宴之后,那皇帝之位上坐的究竟是谁,如今可还不好说呢。 顾之素这般想着,抬手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转过头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边坐着的慕容意,正神色奇异的望着高丞相的背影,神色略微有些异样的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