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夜深尽是夜路人
夜色里看不到司马伦的神情,只是听到他的笑声低低的,问道:“人都布置好了吗?必要确定万无一失,不要露出什么马脚。” 那矮小个子的男人恭谨道:“小人聂保这块招牌,还从来没有被砸过。” 司马伦沉思片刻,低吟道:“为防泄密,就要委屈一些兄弟了。” 聂保道:“委屈算不上,统领大人您菩萨心肠,必然会多多抚恤他们家里。” 司马伦咯咯笑了。 “那是自然。” …… …… 汴州城很静。 街道上很干净。 不像前些日子,街道上通宵都坐满了人。 这得益于太子殿下亲自守城,民众们顿觉心安,都安然宿在了家里。 “二更了。”芳桐挑亮了灯芯,看向在一边正穿上男装的林钰。 林钰把护心镜戴上,挽起头发,点了点头。 “魏少爷的消息里,真的便说是今日吗?”芳桐几分忐忑。 “不只他的消息,咱们自己的消息也是。”林钰脸上几分肃色。 自己的消息,指的是苏方回的消息。 他此时就在工部的大船上。 “去看看崔泽是不是还没醒。”林钰道。 话音刚落,门便被崔泽推开。 他神采奕奕,手里拿着鞭子,扶额看向林钰,“蛮好看嘛,”笑嘻嘻的,“平日里应该都这么穿。” 林钰眨了眨眼睛,“快走,今日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咱们玩个阴招。” “得了小东家,”崔泽看了一眼外面的夜色,“人家五万人呢,踩都能把咱们踩扁。” 林钰轻蔑一笑,“那世子爷的意思是,咱们干脆骑马跑远点?” “小爷我哪有那么怕死!” 崔泽哼了一声,“我的意思是,咱们得玩个大阴招。” 他在那“大”字上加重了语气,有些咬牙切齿。 …… …… 咚咚咚!咚咚咚! 城门上的守卫先是看到远处来的骑兵,才刚揉了揉眼,城门便被对方拍响。 “门外何人?所为何事?”那守卫慌里慌张下到城门边,透过宽宽的缝隙问道。 “禁军统领司马伦帐下禁军,接太子殿下大驾,往行军大帐迎接圣旨。”那骑兵说着,透过城门塞进来一张文书、一块鱼符。 那守卫验过,立刻把城门打开,恭谨叩倒迎候。 汴州府衙内此时倒是亮着灯。 因为太子宿在后院,守卫们尽心竭力,没有敢懈怠的。 正睡得深沉的太子殿下被吵醒,然而面上没有怒色。他认真穿好冠带,由身边一名内侍引着,去见来接驾的人。 “如此,”听了那些人的解释,太子看向内侍,“可有看过文书,验过鱼符?” 内侍叩头道:“杂家已经验过,确认是大明宫传旨太监无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行军大帐宣旨,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等到明日再说。” 说完话看向来接驾的骑兵。 骑兵只是低着头,闻言诚恳道:“末将也不明白,末将只是听命而行。” “既然是听命,”太子殿下脸上几分肃色,“那便走。只是不知道父皇这圣旨,是不是也宣刘府尹听一听。” 那骑兵低头道:“司马统帅只说接太子殿下銮驾过去,未提起刘府尹。” “那便是密旨了,”太子殿下点了点头,“你且在室外等候,本宫稍后便到。” 那骑兵忙叩首而退。 内侍起身合上了门,神情不安道:“殿下,杂家认为此去不妥。” “哦?”太子伸手打开几案下一个小屉,取出一样东西来,淡淡道:“有何不妥?” 那内侍支支吾吾不肯说明。 “当年父皇昭命我为东宫太子,诏书中说本宫‘为宗室首嗣、天命所属’。既然是天命所属,公公便不要忧心。” 那内侍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请允许杂家同去。” 太子殿下没有应声,推门而出。 门一打开,刘大人却站在门外。 “太子殿下,”刘大人跪倒道:“夜露尚寒,请准许下官陪同见旨。” 太子摇了摇头道:“此去行军大帐百里之遥,明日恐难以赶回。若百姓听闻你我均不在府衙,恐怕难以心安。刘大人还是在这里侯命。” “这……” 刘大人几分踌躇。 太子的安全,可不是他一个人能担待的起的。万一此去有什么差池 刘大人不由得脊背一寒。 那骑兵已经当前一步道:“殿下,马车已经备好。” 太子再不迟疑,抬脚踏了出去。 …… …… 出汴州城二十里,距离黄河还有很远。 有一个杨树林。 树很高很大,关键是,长得还很密。 夜色里有十多人正嘿哟嘿哟使劲拉扯着什么庞然大物。 把那东西拉到四五棵环抱着的一块空地上,便用棍子拴着绳子,把那绳子高高抛向树杈。 “这个高度,成不成?” 夜色里有人问道。 “我看成,难不成还能灌两丈高?”一人回应道。 “嘘!快摸摸木头吐口吐沫,咋地说话这么嘴贱!”一人呵斥道,“若真那么高,指不定淹到哪里了。” “放一百个心,”那人嘿嘿笑道,“反正淹不到咱们北地。统领信任咱们,还不是因为咱们的故乡都在黄河北,不用伤筋动骨,才敢做这不要命的事。” “啧,”一人又道,“看兄弟你高兴的,许了你什么好处啊?” “南城府衙指挥使,怎样?回京了小弟请你吃酒。” “吃什么酒?”那人讥笑道,“一个指挥使罢了,到时候还是哥请你。” 相必他被许诺的官位更高一些。 其余诸位会意地笑了。 “加把劲,弄上去!”领头的人道。 十几人一齐用力,折腾了半个多时辰,终于把那庞然大物抬高到枝桠处。 “都会爬树?”那头领又确认了一遍。 “放心!”其余的人七嘴八舌道,“一有动静,咱们就爬上去,再砍断绳子,保证没事。” “不只是咱们,”那头领道,“还有去接那倒霉孩子的人呢。” “是啊是啊,说起来,也快该到了。” 众人一齐向汴州方向看去。 天空尽头已经微微透出亮光,那亮光把树杈处的庞然大物勾勒出深深的轮廓。 显然,那是一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