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顶天立地 > 第 64 章节

第 64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楼天地把包袱里自带的纱布展开固定在四个角上,然后再在架子下摆上口广口的大土罐就等着窦老太把族人领来了。    第 97 章    上次来送鱼那次顺手泡下的黄豆表皮已经起了隙缝,用来磨豆浆刚刚好,在窦老太屋子的一角有一台现成的石磨,楼天地嘱咐着几个村民把豆子上磨拉成豆浆,豆浆的浓度直接取决于水和黄豆的比例,这是做好豆腐的第一步,但基于楼天地不是做豆腐的老手,所以对这方面的火候把握的不是很好,只能按着自身的感觉走。    由于是给赫屋族人做示范,所以豆子准备的不是很多,很快,在村民和大磨盘共同的努力下,一大罐子新鲜出炉的豆浆就做好了,生豆浆倒入土锅上火熬,直到熬开就可以停火,楼天地盛出一勺给周围的村民尝了尝,滚烫新鲜的豆浆由于磨的浓稠而且里面还混着豆渣所以入口不是很爽滑而且豆腥味很足,有些村民皱着眉头似乎不是很喜欢:“如果觉得腥可往里头添勺花蜜遮遮味,别看这个东西不起眼,配着馒头吃还是不错的!”    将熬开的豆浆一勺一勺地倒进豆腐包中,每舀一勺搭在豆腐包上的手就要前前后后的晃动,白色中带着些微黄色的纯豆浆便从豆腐包中漏下来,流到下面的土罐里。豆浆全都滤过一遍后,还得用两块木板夹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渣,将残留的豆浆挤干净,直到所有的豆浆都过完包了,豆渣就和豆浆完全分离了。    楼天地一边把盛着纯豆浆的罐子搬出来,一边随口说道:“别看那些豆渣粗糙,却是大补的东西,活着面粉做成饼子最最顶饥”,话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已经有反应快的兵分两路一路收拾豆渣一路取面粉去了。    在这么冷的天里,滚烫的豆浆经过这么一折腾已经稍微凉了,楼天地把石膏粉兑水融化后,用个小勺一勺尖一勺尖的往里点,这个过程是做豆腐的关键,石膏不能点多也不能点少,这小子为了以防万一,放石膏粉的时候很小心,是严格的按照3:1000的量来放的,虽然这么做很麻烦,但为了一次能做成豆腐,这么折腾还是值得的。    点好豆腐,把罐口盖上等上五分钟后,就可以看到豆浆已经成了脑了,里边一朵一朵的豆腐花已经彻底和清水分离开来,楼天地又舀出一碗递给窦老太:“搁点辣酱再尝尝看”    恩度拉出的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好水,既清又透,恩度拉产的豆子也是无公害高蛋白的好豆,既饱满又个大,磨出来的豆浆虽然腥了点,但点出来的豆花却能喝出一股子自然的甜味和隐藏在豆腥味中的香味,尤其是又加了鲜辣的豆瓣酱,这味道又更加突出了,所以仅一小碗豆花是满足不了周围这么些张嘴的。    豆花做好后,就只剩最后一道工序了,楼天地先将压豆腐的木框摆好,再在框里铺上一层纱布,木框四四方方下面有底上面有盖,底板上还钻有很细小的孔眼,纱布是用的和豆腐包一样的粗纱布,面积比木框要大上一倍。    准备工作做好后,楼天地开始将豆腐花一勺一勺的舀到木框里,随着水哗哗的从下边流出来,豆腐花便逐渐沉积在里面。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积满后,就可以把纱布的四角翻过来,将木框里的豆腐花整个包住,最后加上木盖子压块石头,就算大功告成了。    豆腐的“老”嫩和木框子里被挤出的水量有关,水留下的多豆腐就嫩,水留下的少豆腐就“老”。北方人喜欢“老”豆腐,南方人喜欢嫩豆腐,楼天地两者都喜欢。    豆腐的吃法千变万化,楼天地现场就给做了一个咸肉炖豆腐,锅沿上还不忘贴几个豆腐渣玉米饼,菜炖好后,这小子倒没急着舀锅里的东西,而是拿了个饼子躲到了一旁,要知道,这一锅出的菜,吸收了汤汁的玉米饼味道比锅里的正主还要来的可口。    教完了做豆腐,楼天地无事可做的晃了几圈,想起口袋里还躺着颗种子,就跑去了白蜡头,一号小岛上的作物金黄一片,由于恩度拉处于冬季不方便在室外进行大规模的打谷舂米活动,所以这座硕果累累的小岛便空闲了下来。    整座岛有三分之二的地方已经被占用种植了多种粮食作物,还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地用作了培植那几种加工花生的香料,楼天地拿着手里的种子跑到岛的另一侧,在仅剩的那块不到二亩的空地上挖了个坑把种子埋了进去。由于时间还早,这小子又到玉米地里掰了二十个玉米,然后就美美的泡了趟温泉。回到现世时,对门的灯还亮着,里头不时有说话声传来,楼天地没想偷听,把手里的玉米棒子搁到灶间后就回房睡了。    吕越是在第二天早晨六点从对门走出来的,那时,楼天地已经甩开膀子开始打扫鸡舍了,听到房门‘嘎吱’的声音,这小子忙扔了煤铲子往屋里走。路过茅房后门时听到里头传来两种‘哗哗’的水流声,估计是两个男孩子在里面用水。    炉灶上煨着米粥,小棋那丫头正杵着下巴蹲在地上看着,熬了一夜的脸上虽没有平时那般神采奕奕,但看着也算可以,楼天地把灶台上的碗筷递给了丫头:“粥已经熬开了,你去外面等着!”,自己则端上不锈钢蒸锅跟着走了出去。早饭是千篇一律的白米粥,是这几个房客自己要求的,南方人娇气,虽然这里的面条也好吃,但这几人还是吃不大惯,尤其是尝过楼天地家特有的香米后,更是一天三顿顿顿要求吃这米,除了粥,每天的配菜倒是经常的更换,今天是五香蛋配酸豆角再加一人一个玉米棒子。    “吃完早饭再洗澡,水还在炉子上烧着,没开!”,吕越正在衣柜里翻腾,楼天地进了房门走过去叮嘱道。    吕越点点头:“哦!”,看其气色,倒是比外头的小棋还要好上不少,毕竟人年轻体力好况且又是男孩子,偶尔熬个通宵自然不在话下。    楼天地坐在藤榻上,顺手把吕越翻的乱七八糟的衣物一件件叠好:“活都做完了没有?”    “一晚上光整理采集的声音了,其他的得等今天下午做,房间的隔音措施不是很好,我们争取会在晚饭前把曲子一次性过掉,之后的编辑他们几个能做的很好,我不参加也没什么”    对于这几个半大不大的小子丫头搞的东西,楼天地似懂非懂,反正只要吕越愿意跟他唠,这小子就听,至于能听懂多少他也不放在心上。    “那你赶紧吃了早饭睡会儿,你要找啥衣服我帮你找”    吕越东翻西找的把整个衣柜搞了个底朝天:“我要找个U盘,里面有我们老早以前录的歌,我记得好像被我落在哪件衣服里了”    “油盘?那是啥玩意儿?”    吕越扫了眼楼天地反光的秃脑瓢,挫败的叹了口气:“我还是自己找!”    八月份的果苗和花生秧子是突发病虫害的高发期,但由于楼天地那百亩枣树既抗旱涝又防虫害,所以在枣树的修剪嫁接已经告了一段落后,倒不用大规模喷洒农药,只是组织了人力进行肥水管理,也不知是不是被枣树的优势庇护,山头的花生也照样长的很喜气。    修剪下的断枝铺满了整个山地,得了空,大妈们便领着孩子山上捡拾,捆好后再运回家,以往这活是要赶到别的山头做的,今年却只在自家门口就把这做饭的本钱给拿到手了,倒是省了不少时间,楼天地家门口的墙角处已经堆了好些捆好的断枝杈,是那些有心的大妈特地给他留着的。    楼天地抗上锄头上了山,远远的就见山头围着一大群人,那架势一准是在看热闹,这小子见了忙颠颠的跑上前去:“大山哥,你们在干啥呢?”    人群最里头的周大山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转过头去,瞧见他那兄弟顶着颗油光瓦亮的脑袋从外头挤进来,憋着笑说道:“地里刨出了几窝兔崽子,正商量着怎么办呢?”    “我瞧瞧,我瞧瞧”,楼天地拨开人群挤了进去,见到人群中被围着的是一簇花生秧,足有一尺高的秧苗长势旺盛,就在这株秧苗近根处的地方,有个不是很明显的沙洞,洞口斜向下延伸,正好处于两条垄道中间,洞还没被刨开,里面藏了几只兔子还不好说,楼天地蹲下身细细的瞧了瞧,问道:“一共找出了几窝?”    周大山用手比划了一下:“就这么一亩地里连这已经刨了六窝了”    楼天地心下咯噔一声,忙追问道:“地里的损失大不大?”    旁边有人抢了话头嚷道:“一点儿损失都没有,别说没糟蹋花生,就连这窝做的也巧,连半条根须都没碰着,我们都在猜这山里的兔子是不是和先前的老鼠一样都得了神通,知道咱们的地是不能糟蹋的!”    周围的村民们啧啧称奇,说啥的都有,一时间现场的气氛热闹的跟菜市场似的,周大山跟着也蹲了下来,补充道:“就因为这事有点怪,所以这个窝我们还在犹豫着要不要刨,天地,你发个话!”    楼天地抚着光溜溜的下巴,沉思了几秒,一拍大腿下了结论:“那就先不刨,咱们看看再说,说不定过段时间还能有笔额外收入!”    这小子的话简直比金科玉律还要让人来的信服,话一出口,村民们仿佛看见红红的票子已经在面前飘了,各个发出‘嘿嘿嘿’的傻笑声,楼天地不理这些老爷们,只问他家大山哥:“刨出的那几窝崽子在哪呢,给我看看!”    几窝崽子被堆放在一起,数量还挺多足有五十几只,眼还没开毛没长齐全身粉粉的只有半根手指长,像是刚产下没几天,乍一看还以为是窝老鼠崽,就近的那个窝已经被刨的稀烂,是不能再用了,楼天地摇了摇头叹道:“这几窝崽子看来是活不成了,真是可惜!”    “那我挑地个把它们扔了”,周大山勤快的拖过铁铲,把兔崽子一只只的往上放。    楼天地不忍心见着那些个还在蠕动的小东西被拿去扔掉,犹豫了再三,说道:“我看我还是先拿回家养着,看能不能养活”    周大山手一顿,不解的问道:“这崽还没断奶,你咋养?”    楼天地养过鸡鸭,但那些都是卵生动物,和眼前这些个哺乳动物根本没法可比性,但既然现在话都出口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把活揽了下来:“先试试,不行再说”    第 98 章    一窝刚出生没多久的兔子最后是被楼天地用衣服兜着回家的,院子里,周鑫正领着一帮孩子在那摘水果吃,因为有了之前的交代,这些孩子把动作放的很轻,基本没弄出多大的声响。    周鑫一看楼天地的架势,忙放下手里的甜瓜跑了过来,到了跟前便好奇的紧盯着那个鼓囊囊的衣兜问道:“干爹,你衣服里藏了啥?”    拢紧的衣服口子稍稍松开,露出了里面垫着草屑的一大窝小兔子,孩子探过头看了眼,伸出两根手指往一只小崽子的身上一捏,吓的楼天地忙围拢了衣兜:“周鑫,你下手轻点别把它捏死了”    孩子嫌弃的撇撇嘴,说道:“好丑!”,然后就领着刚围拢过来的小孩们跑了。    屋子里,吕越搭着条毛巾被睡的挺死,鼻息间还微微发着鼾声,楼天地先从衣柜里找出几件旧衣服铺在墙根处,把手里的东西放下,然后再到后院的杂物间找了个木箱子出来,往底下铺了层糠皮,接着连兔带底下的衣服一并给搬进了箱子里。    给兔子安好窝后,楼天地抱着箱子到了子空间的二号小岛上,在离那池经常来泡澡的温泉附近找了块平整的地,把木箱搁了下来,箱里的小崽子昂着脑袋细声细气吱吱叫着,看样子像是饿了,没法子,楼天地只能紧赶着又去了趟龙山镇的超市,给小崽子买奶瓶。    刚出生的兔崽子嘴太小,柜台上最小号的奶嘴似乎还是嫌大,不过买个备着还是有必要的,家里那几个大城市里来的孩子喜欢喝牛奶,所以这个暑假灶台上的奶瓶倒是没间断过,不过他们喝的都是大桶的鲜奶,楼天地不舍得拿来喂兔子,只能在路过奶粉摊时又顺手拎了袋奶粉,准备回去自己动手冲泡。    几十张嘴要一一喂过来,这花费的时间可就长了,再加上奶嘴对不上,直到他喂完赶回去时,时间都过中午了,和龚瑶两人简单的到山头领了两个盒饭吃过后,楼天地就对着只剩了些汤水的碗底发起了呆,一旁的龚瑶瞅了他几眼,好奇的问道:“楼大哥,你咋了?”    想到面前的女孩是个大学生,见识应该比他这小学刚毕业的强,楼天地随即开心的比划着说道:“你说这么小的动物该怎么给他人工喂奶?”    龚瑶想都没想就干净利落的回道:“奶嘴太大的话直接用滴管喂”    文化人出马一个顶十,楼天地眉开眼笑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心急的问道:“滴管?哪儿有卖?”    龚瑶细细想了想,回道:“小镇上像是没有,不过初中的实验室肯定是有的”    楼天地没进过中学,不过倒是有熟人在龙山中学做后勤,是他们村羊老汉早年嫁出去的闺女,楼天地找上门把事一说,老头二话不说别上烟干就噔噔噔的到了村头那间小的可怜的小卖部门口,挂了个电话给她闺女,两句话的功夫,这事就了了。    拿到滴管的时候,是傍晚时分,是人闺女特地拿来的,整整一大盒,啥型号都有还是全新的,羊老汉家的闺女和他爹一个样,话不大多说,塞了东西就往村外蹦,就好像站他跟前的楼天地吃人似的,把这小子唬的一时摸不着头脑:“这大姐怎么连门都不进,就这么跑了?”    周大山正好扛着锄头路过顺道来接孩子,听了这话就笑了:“肯定是羊大伯叮嘱过了,不准茉莉进你家门”    茉莉是羊老汉闺女的名,年纪和周大山不相上下,小时候一帮小屁孩没少玩在一起。    楼天地这会儿琢磨不过来了,愣愣的问道:“为啥?”    周大山没好气的说道:“还能为啥,不就怕你又大包小包的塞人东西呗”    楼天地这人啥都好,就是太热情了,凡家里来个人临了送出门的时候没有哪个是空着手的,别人不要还不行,现在村里哪户人家没得了他好的,都在想着法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