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吧!” (13)
喝了老周家卖的那个五月汤,才千里迢迢跑这里来寻医的。 “之前你们吃的那个五月汤,就是他那山上种出来的草药。这回你们家这孩子,吃几只石蛙倒是合适,他们家山上的溪沟里就养了一些,总共也没多少,三两重的,一只五百,你们看怎么样?”转脸就给他们加了二百,这老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 “那得吃几只才够?”孩子的母亲问道,五百块钱一只,他们吃倒是吃得起。 “隔天吃一只,三只就差不多了。” “我倒是听说过石蛙能化疮,他那里的石蛙要是真的有那么好,叫孩子多吃几只我们也舍得。”孩子的爷爷说。 “三只我看是够了,过犹不及,慢慢来,这回先让他吃三只,等明年后年,最好是在他这腿最容易反复的时节,再给他吃一两回,基本上也就好了。”白老先生说着撕了刚刚写的那张药方,又重新在空白的纸张上写了起来,加了石蛙,刚刚开的药方就不对了。 刚好林阔晚一点还得去山谷里喂石蛙,顺便让他抓一只回来,还有那些草药,也让他拿着药方到牛王庄去抓,牛王庄上没有的几样药材,白老先生之前住过的那一间小屋里头就有,这会儿还没来得及搬过来呢。 等再过几天,白老先生之前联系好的一些药材就该到了,几十样药材分别从好几个地方发过来,天南海北哪里的都有,有一些,甚至还是某个山区老农用邮政包裹给他寄过来的。这老头一辈子跑过不少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他最关注的就是药材,大几十年积累下来,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林阔离开以后,白老先生就跟这家人细细说了这个石蛙拿回去以后要怎么加工,吃药这几天又要注意些什么,然后就让他们先回去了,说等一会儿药材准备好了,会让人送去他们现在住的旅馆。 对于白老先生,这家人倒也能放心,他们家孩子的药材加诊金不到两千块,人家应该还不至于骗他们的,于是很干脆地先付了钱,回旅馆等林阔给他们送药去了。 林阔给人跑腿跑得还挺愉快,他这边能帮上点忙,那边问白老先生问题的时候,老头也会显得格外耐心些。当天傍晚林阔就把一只石蛙和所有的药材给他们送过去了,剩下的两只石蛙,等他们哪天要吃的时候,他当天再抓了送过去。 这家人当天就到菜市场旁边的一家店里买了个砂锅,又向他们住着的那家旅馆的老板娘借了一个小炉,还从他们家匀了几个煤球过来,按照白老先生教他们的,给他们孙子熬药汤。 三只石蛙加上几帖药吃下去,前后也就不到一个星期的功夫,那孩子的两条小腿,一天一天看着就好了,原来特别顽固的几个恶疮,也一天天变得干硬然后结痂,而且小孩的气色还特别好,爷爷奶奶和他母亲都感到喜出望外,直说这回这个钱花得值。 不仅他们一家高兴,连他们住着的那旅馆的老板一家也跟着高兴,水牛镇毕竟是小地方,这两年虽然说外地人来得多了,但怎么也不像外面的大城市那样人来人往,这回突然来了这么一家子,说是带小孩子来看病的,那旅馆老板老板娘两口子,平时也没少帮衬他们,听说牛王庄的石蛙把人家娃娃腿上的恶疮都给治好了,他们心里也觉得倍儿骄傲。 这些药和石蛙吃完以后,这家人又带着自家孩子上了一回打铁铺,白老先生给他看了看,说是差不多了,然后又给开了一个药方,让他们回去以后再吃几天。 这家人上牛王庄找林阔抓了药,然后就高高兴兴收拾东西回去了,老爷子老太太心里边高兴,又因为之前自家孙子腿上那几个恶疮没少听闲话,这回他们家孙子的腿好了,他们就生怕别人不知道,跟自家的那些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都没少宣传,说这回看的那个老中医多么多么了不得,他们那地方的药材多么多么好,瞧瞧他们家孙子那腿给治得,没几天就落痂了,以后都不用担心会反复,人家老中医说了,不是什么大问题,没啥好担心的。 这些话一传开,很快就有人找他们家的人打听了,虽然大伙儿都觉得他们家老爷子老太太那话有点吹嘘的成分,可毕竟他们家孙子那腿确实是给治好了,前后总共没几天时间,听说还没花多少钱。 有人向他们打听了白老先生的地址,也找了过去,至于白老先生的电话,先前那家人也是不知道的,林阔的电话他们倒是留了,打电话过去,对方跟他们说直接过去就是了,通常下午的时候白老先生都在打铁铺待着。 经过上回那孩子的事,白老先生在镇上也有了一些名气,之前他们虽然已经在这边帮老常治过病了,但是老常因为很少跟水牛镇上的人接触,所以也没怎么给他做宣传。 这回名声一传开,马上又有人说他是卜一卦的师傅,顿时那身份又被人抬高了几分,时常也有人上打铁铺找他看病了,虽说都是水牛镇上的普通人家,老头他也不好下快刀狠宰,但好歹也算是有些收入了。 就白老头个人来说,给人看病开药这事,既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的爱好,打铁铺上的人养鸽子的养鸽子,种地的种地,他既不喜欢养鸽子也不喜欢种地,更不喜欢跟老常下棋,他就喜欢给人看病。 有病看有钱赚,没事的时候再上网跟人交流交流心得,吹吹牛吵吵架,白老先生的日子过得相当舒心。 这天早上,白老先生和院子里几个老光棍一块儿坐牛车到镇上去吃早饭,叫了两个包子一碗牛奶粥一叠小菜,一边吃着,一边还跟崔老头他们商量着今天要不要去牛王庄蹭饭。 这也是他们最近常干的事儿,在镇上吃完早饭以后,坐牛车去牛王庄,帮老周干半天活儿,摘摘泡儿刺草莓什么的,趁着他们家大狗小狗不注意的时候,还能偷偷吃两个,中午就在牛王庄吃饭,吃饱了再回他们打铁铺,然后晒鸽粮的晒鸽粮,扫鸽笼的扫鸽笼,给人看病的给人看病。 “这位大姐,跟您打听个事儿,听说你们这里有个叫打铁铺的地方,那儿有个专门给人看恶疮的是?”这时候,楼下一桌客人站起来到外面柜台结账的时候,问收钱那位妇人道。 “哦,你们是来看恶疮的啊?对,就在打铁铺,不过你们最好还是在下午的时候过去,上午他一般不在家。”那妇人利落地收钱找钱,笑盈盈回答说。 “专门给人看恶疮的。” “专门给人看恶疮的。” “专门……” “……” 白老先生左手抓着调羹,右手抓着筷子,坐那儿半天没动弹,他们说谁是专门给人看恶疮的? “今天我就在牛王庄,不回打铁铺了。” 258 258、最新更新 ... 这段时间来找白老爷子看恶疮的人还挺多,牛王庄上的石蛙也消耗得比较快。听说白老头三百块钱一只从老周那儿买石蛙,原本磨拳搽掌打算在今年夏末秋初的时候从老周那儿买石蛙吃的众人便都偃旗息鼓了。 只有侯胖子除外,因为老周还差他两对石蛙,不需要自己掏钱买,实话说,就算是要自己掏钱又怎么样?他指定也是要弄两只过来尝尝的。 这天傍晚吃完饭,老周给刘勇辉夫妻搭把手,继续当天未完成的精油提炼工作,肖树林没什么事,就带猴娃子去打铁铺找老常下棋。今天的赌资是一小篮草莓,时间进入五月份,牛王庄上小溪边的草莓地里,也开始陆陆续续有草莓成熟了,虽然不是很多,每天多少也能摘一些。 猴娃子的象棋是老常教出来的,罗蒙和肖树林都不敢跟他玩,怕一个不小心输惨了,破灭了他们作为父亲的高大形象,这一天也一样,猴娃子跟老常在院子里下棋,肖树林站在一旁看着,不时跟肖老大阿芸婶他们说几句话。 “嗒嗒嗒……”这时候,罗兴佑骑着三轮摩托车进了院子。 “兴佑啊,这会儿怎么过来了呢?”李海梁的媳妇蓝燕扬声和他打招呼。 “刚刚去发货,说是有个你们这边的快递,顺便就给捎上来了。”大湾村离镇上不算近,他们这一带从前要是有快递过来,都是自己到镇上提的,自打罗兴佑开始做网店以后就方便多了,他发货的时候要是见到自己村里的快件,都会顺便捎回来。 “谁的啊?”蓝燕问道。 “白老先生,他这会儿在不,要不你们帮忙递一下?”罗兴佑忙活了一天,到现在还没吃完饭呢,想早点儿回家。 “他在家,可能是在后院呢,我帮你喊喊。”蓝燕说着就站在白老头家门口喊了起来:“白叔,有你快递。” “快递啊,这么快就到了?”白老头闻声,穿着一双拖鞋嗒嗒就出来了,挽着裤腿,两只脚上都是水,像是刚刚从浴室冲完澡出来的。 “啥呀这是,这么大一箱?”罗兴佑说着把三路车后面那只箱子给他搬进屋。 “嗨,没啥要紧东西。”白老头摆摆手,笑容满面地问罗兴佑说:“你还没吃晚饭?要不要在我这里吃一点?” “不用不用,家里媳妇等着呢。”罗兴佑推辞了几句,骑上三轮车又走了。 “白叔,这里边装的啥呀?你也学人家搞网购啊?”一起在打铁铺这个院子里住了一阵子,蓝燕他们都知道这白老头还挺时髦,一把年纪了还学人家低头族,成天拿个智能手机玩得那叫一个溜。 “一点旧东西,我说丢了算了,那边的徒弟硬是要给我快递过来,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也没啥用处,浪费邮费嘛这不是。” 白老头说着,利落地从桌上抓起一串钥匙,挑了一把尖的,几下划开了箱子外面的透明胶,露出里面红红黄黄的锦旗,把这些锦旗拿开放到桌面上,就看到箱子下面摆放着好多个形状各异的奖杯。 “美娟啊,你快来看,咱白叔这里好多锦旗奖杯啊!” 艾美娟是孙林木媳妇,原本就长得黑黑瘦瘦的,嫁给孙林木以后,又经常到坡上帮他侍弄地里那些红薯,经常晒太阳,所以现在还是黑,不过黑得还挺好看,明眸皓齿,皮肤细腻,性格跟孙林木有点像,话不多,两口子成天安安静静的,一块儿干活一块儿吃饭,日子过得也挺温馨。 蓝燕和李海梁夫妻俩性格外向些,又因为跟孙林木他们差不多年纪,之前还跟孙林木合租过一间屋子,现在两家人走得还挺近。 蓝燕这一嗓子,院子里除了老常和猴娃子,基本上都到白老头屋里瞧热闹去了,把他那些锦旗奖杯一样一样稀罕了个遍。 “咋都这么多奖杯呢你们?老燕子家也是,你家也是,老常那儿也是,咱屋里空荡荡的,下回都不好意思叫你们进去坐了?”马家老爷子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成了落后分子。 “嗨,我那个就是玩儿,他俩一个保家卫国,一个悬壶济世,咱跟他们没得比啊。”老燕子哈哈笑道。 “不敢当不敢当,咱就是个俗人,说什么悬壶济世,哎呀,老头我钻研医术数几十年,虽不敢说妙手回春,却也已经算得上是略窥门径,如今却被人说成是专治恶疮,哎……”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若想给自己正名,白老先生还得依靠群众的力量。 “那是夸你医术好呢,连恶疮都治得好。”肖老大咧咧嘴,颇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树林啊,你来帮你白叔把这些锦旗挂墙上去。” “哎,不用麻烦了,放着就行,挂它们做什么?” “放下面也没干啥呀,挂墙上还能挡挡灰呢,瞧你这墙上空荡荡的,把这些锦旗挂上,再把这些奖杯摆上,整得热闹点。” “对对,都给它们挂起来。”一时间大伙儿七手八脚就忙活开了,这一大箱子锦旗奖杯数量还真不少,白老头这间小屋前厅的墙壁上差不多都被挂满了,奖杯没地方摆,肖树林就从他老子家拿了几块木板出来,临时给他钉了个架子,就固定在最显眼的地方,进屋就能看到上面摆着的一排排明晃晃的奖杯。 此时北方某市。 “你师父这是咋的了,让你寄那些东西弄啥?” “他老人家不说,我咋能知道呢?” “他以前不是不喜欢这些个东西?” “是不喜欢,也不爱参加行内组织的活动,他说要奖杯,我找了找,又没几个,只好从自己这边给他挪了几个凑数。” “……” 咳咳,再回到水牛镇。 自打白老头把自家客厅装扮了一番以后,来找他看病的人,每每进到这个客厅,脸上的神情顿时都要比平时更加庄重几分,掏钱也更爽快了,白老头的心情又慢慢好了起来。 “大姐,听说你们这儿有个叫打铁铺的地方,那里是不是有个专门给人治恶疮的?” “是啊,他一般下午都在家,你直接找过去就成。” “灵不灵啊?我这也是老毛病了,来来回回折腾了好些年,花了不少冤枉钱。” “咋不灵啊?都说一帖就能见效。” “那么厉害?” “可不是,人家还得过好多奖呢,你一会儿去了就知道了,墙上那锦旗多得,挂都挂不下。” 不久之后,又有不少人听说了,彤城市的水牛镇上,有个叫打铁铺的地方,那里住着个老头,治恶疮最厉害,一帖就能见效,家里还挂了许多锦旗呢,奖杯都摆了一架子…… 牛王庄上,当地里的稻苗长到足够壮实的时候,老周又带人往里边放了一批蟹苗,去年秋天牛王庄上留了不少种蟹,罗蒙原本是打算自己着手研究蟹苗的培养。 不过那段时间他除了每天要上山喂猴子,还要关心上水村那边的蘑菇种植和四合院这边的一些杂务,对于蟹苗的培养就有点兼顾不过来,当时牛王庄上也没有其他好的人选,四眼仔说他想试试,罗蒙就让他去弄了。 他原本也没抱多大希望,对四眼仔的要求也低得很,弄不出蟹苗没关系,别把他这些种蟹折腾死了就成,蟹苗今年出不来,明年还可以接着研究。 四眼仔倒是磨拳搽掌干劲十足,他说修培养池要用地,罗蒙看了看,自己之前种下去的那些山核桃苗和碧根果苗榛子树苗差不多都可以移植了,干脆都给它们移到山上去,开心果苗还差些时候,罗蒙打算等它们长得更壮实一点再考虑移植的事。 这些树苗移开,地方就腾出来了,为了排水方便,培养池不是挖出来的,而是在原地往上修出来的,大约也就一米二的高度,上面还架了大棚保温,冬季最冷的时候,还在外面盖了草帘子。 四眼仔让人把这个池子隔成好几块,分别用来培养不同阶段的蟹苗,其中在种蟹的交配期和蟹苗长到大眼幼体以前的阶段都需要用海水,老周跟那几个给段老板他们拉货的司机商量了一下,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让他们帮忙捎带了一些海水上牛王庄。 之后老周就没怎么管了,最多就是偶尔过去放一点灵泉水,肖树林倒是经常会过去看看。 没想到还真被他给鼓捣出来一些蟹苗,虽然说因为缺乏经验,过程中还是死了大半,但好歹也算是弄出蟹苗来了,今年春天都被放到稻田里头去了,老周看了看觉得数量好像还不大够,就又打电话订购了一批。 经过这件事,老周不得不承认,年轻人确实是有干劲,之后几个三高的学生通过眼镜仔和胖子大个他们打听,看牛王庄上今年还收不收长工,老周也点头了,打算选几个苗子出来好好培养。 另外林阔那边也跟老周打了招呼,说他一个人有点忙不过来,需要一两个帮手,老周答应等六月份今年的毕业生上山的时候,到时候给他挑两个好的。 今年牛王庄上缩减了莲藕的种植面积,种了更多水稻,其中大部分为粳米,小部分是糯米,罗老汉那边依旧全都种糯米。从前他们这里的人不喜欢种糯米,是因为糯米产量低,一年只能种一季,现在牛王庄上反正一年也只种一季稻子,糯米的价格好,种糯米的效益相对就高些。 村子里倒是有人种两季的,因为吴占芳在村里收籼米,价格也不错,辛苦一点多种一季,也能多赚一些钱。 今年村子里种莲藕的人也不少,无论是藕田还是稻田,都养了不少泥鳅,为了给田里的泥鳅提供饲料,现在大湾村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蚯蚓。 大伙儿随便在自家院子里挖个坑,填点底料进去,再从牛王庄上引了蚯蚓种,平时有事没事往上面丢点菜梆子烂番茄什么的,家里养了鸡鸭的,就还得在边上围个栅栏,不然蚯蚓还没长成,就都被鸡鸭给吃完了。 田螺倒是没人养,大概是因为田螺这东西价格不太能卖得上去的关系,老周想着自家地里那些螃蟹吃田螺挺厉害,肖树林水库里养的那些田螺,卖都不够的,不过这牛王庄上暂时也没地儿养田螺了,老周想了想,就往镇上的小溪里放了几十斤田螺苗下去,第一年先探探路,看夏秋的时候能不能多少收些田螺回来,行得通的话,以后再继续放,不行就只好算了。 这一年春天水牛镇上往小溪里放这个苗那个苗的人还不少,王大胜那暴发户还想往里头倒一盆甲鱼苗,被大伙儿齐心协力给拦下来了,那一盆甲鱼放下去,溪里头的小鱼小虾还能有活路吗? 说到王大胜,这老小子最近又在打牛王庄的主意了。 “你说你这地方总共也就这么大,每个月都有好些小牛出生,你自己养得过来?” “目前还成。”老周蹲在溪边的一块石头上,把手里的几颗草莓放在溪水里过了过,就一颗一颗慢条斯理地吃了起来。 “那往后呢,总得想个办法?卖去肉牛养殖场你又不乐意。”王大胜也想摘两个草莓吃,无奈不远处的三毛正炯炯有神地盯着他,只好放弃了,这三毛最近给自己找了个兼职,专门给老周家看草莓地,除了一日三餐,老周每天还能给它一些草莓和狗饼干当零嘴。 “你就说你想干啥。”老周才不相信这家伙没事会替他担心牛王庄上这些小牛的去向呢。 “我就是想啊,你这里的水牛要是养不了,给我们村的人借几头,到时候他们喂牛挤牛奶,你就只管收货就行了。”王大胜说道。 “……”老周不说话了,这种模式他不是没想过,只是让别人帮他养牛的话,就怕最后这个质量关会把不住,不过要是全靠牛王庄,他这个规模就得受限制,而且越来越多的小牛,以后的去处也很成问题。 “那个,草莓给我两个。”见老周不吱声,王大胜也不逼他,伸手从他那里要了两个草莓过来吃,不远处的三毛看到这一幕,没动弹。 “每头母牛要三千斤大米作抵押,而且以后生出来的小牛我要回收,这些牛老了以后也得回牛王庄。”半晌之后,老周终于做出了决定。 “小牛要回收可以,不过你多少也得给一点补偿,怀一胎小牛也得九个多月呢。”王大胜为自家老乡争取利益。 “母牛怀孕的前面三四个月还是可以产奶,每头小牛的价格,水牛奶的价格,还有一些养殖规范,我到时候都会写在合约上,你先拿回去给你们王家庄的人瞧瞧。” 这回的小母牛,老周打算就跟之前的小公牛一样,签订合约写清楚双方的义务和权利,要是想养他们牛王庄的水牛,就得按合约操作,要是不想养或者养得不好,双方都能随时提出解约,只要牛还活着,当初作为抵押的大米都全数退还。他们这边也会不定期出去抽查,要是发现有弄虚作假的,或者是操作严重不规范的,随时终止合作,严重的以后都不会再合作。 “三千斤大米,也是像之前那些公牛那么大?”真要是那么大的母水牛,可就不止是三千斤大米的价格了。 “没错,牛王庄养出来的牛犊好,奶质也更有保证。”他这边开出来的条件好,愿意养他们家水牛的人就多,相对的,他们就更有选择的余地,自家的水牛借给谁不借给谁,最后还不是他自己说了算? “那行,你什么时候能把合同拟好?” “明天早上,我送去你们家店里。”明早老周送猴娃子去幼儿园的时候,可以顺便过去一趟。 259 259、最新更新 ... 当晚,罗蒙和纳茂成罗全贵他们几个就商量了一下这个事,大伙儿一致认为,水牛奶的回收价格可以暂时定死,牛犊的价格却不能,价格有高有低,才能让他们更精心地照顾小牛,从而保证下一批牛犊的质量。 老周想了想,确实也是这么个道理,不过最低价还是要给一个,叫他们心里有个底,照顾母牛和牛犊的时候也上心些。 “咱庄上刚停奶的母牛现在有多少?”老周问他们几个管理牛棚的。 “你要把怀仔的母牛借出去?”边大军一急,声音顿时就高了八度,那可是怀仔的母牛,外边一个,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呢,一大一小,才收人家三千斤大米做抵押,亏不亏啊? “就算是这样,咱也得等个半年左右才有牛犊牛奶收,这种合作模式好不好,大伙儿也得等到那会儿才能看得到,真正要推广指定也得等到那会儿。” “我寻思着,头一批咱就亏点,早点把这个模式搞起来,时间就是金钱嘛,眼看着下边那些小母牛一天天大了,有几头现在都可以配种了?这要是再等上一二年,咱这牛王庄上的牛棚指定就住不下了,你们也照顾不过来。” 这一晚,老周和纳茂成他们把具体事宜都商量好,又拟好了合同,决定第一批先出十五头怀孕三四个月,刚刚停奶的母牛,后面几个月再少量增加,等到半年后,这种合作模式稳定下来,大伙儿对养奶水牛也有了一定的信心,到时候主要会以出借年轻母牛为主。 第二天早上,把猴娃子送去幼儿园以后,老周就拿着打印出来的十几份合约去了王大胜他们店里。王大胜他们这家蜂饮店一般都是在下午和晚上的时候生意好,早上冷清些,九点钟左右店里基本上没什么人。 “你小子,这么弄不怕亏本啊?”王大胜看完了合约,笑着就问了。 “只要你们王家庄的人不要骗了我的牛跑路,一般是亏不了。”最多就是赚得少,亏本应该还不至于。 “不过就十五头,数量是不是少了点?” “差不都了,这可是水牛,你还当小猫小狗呢,十五头,拉出去好大一群了,咱保守点,一头算一万块,这十五头就是十五万了,这还算少?” “行行,十五头就十五头,哪天去牵牛?” “你待会儿还不得上王家庄跟他们合计合计,谁家养牛谁家不养牛的,再把大米准备上,怎么着都得一两天,也不用着急,大后天你让他们一块儿上牛王庄交粮领牛去。” “成,我们那天上午过去。” “……” “请问,你就是牛王庄的罗先生?”这时候,旁边一桌客人突然出声打断了他俩的交谈。这个时候店里不忙,王大胜的女儿又在,他俩就只管自己找了一张桌子坐下,刚刚并没留意店里的客人。 “你好,我就是罗蒙。”罗蒙转头看到对方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鹅蛋脸高鼻梁,还戴着一副眼镜,个子高高的,不算胖也不算瘦。 “哎呀你好,真是太巧了,我是你们牛王庄的老客户了,在网上买过你们家不少东西。” “你好你好。” “你好,我是她爱人。不好意思,刚刚我们好像听你俩在说外包养牛的事?”她身边的男士这时候也说话了,同样三十多岁的样子,五官端正,中等身材,看起来比他媳妇精明干练些。他身边还坐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子,戴着副黑框眼镜,穿着小西装,打着小领结,安安静静的,看起来十分可爱。 “哦,是啊。”罗蒙点点头。 “我们想知道一下,外地人可以参加吗?”这个男人问道。 “你们想养牛?”老周看着眼前的一家三口,一个比一个像城里人,怎么看都不像是可以在乡下养牛种地的。 “是啊,其实我们之前就来参加过采花行活动,当时一过来就被安排到山上的吊脚楼去了,下山以后领了工资就到镇上,所以也没见过你,这回我跟我爱人整理了手头上的工作,打算搬到这边来定居。”男人向老周介绍了一下他们的情况。 “敏丹他们到我们镇上已经有两三天了,现在正在找房子呢。”王大胜的女儿这时候插话道。 “要不等你们找到房子再说?”老周有些为难了,这两个外地人他又不认识,他们这边又没亲人没房产的,到时候带着他们家水牛跑路了,他可上哪儿找去? “要是养水牛的话,我们应该就不会买房子了,镇上的房子地方小,很难找到可以盖牛棚的,村子里的房子就算我们买了也不受法律保护,我俩人生地不熟的,暂时不会花那个钱,如果可以,我们应该会在镇边上的某个村子先租个房子住。” “那我恐怕不能把水牛借给你们。”虽然直觉这两个人应该不会做偷牛那么没品的事,但老周还是不想冒没有必要的风险。 “你要是不放心,我们可以用车子做抵押。”对方又说道。 “什么车子?”这个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长城v80,前年才买的,不是经常用,现在还挺新。” “v80不错。”老周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照理说对方的提议没什么不好的,但是老周心里头还是有点别扭,把人家的车子押牛王庄上,这事怎么想怎么觉得怪异。 “哎!老周啊,这十五头可都是我们的啊。”王大胜见罗蒙有点动摇的样子,连忙就表明了他们王家庄的立场,这十五头牛他们反正是不会让出去的。 “放心,十五头,一头都少不了你们的。” “你看,现在我们可以先把车子放在你那里,等什么时候我们在这边卖到合适的房子定居下来了,你再把车子还给我们怎么样?”那个名叫李敏丹的女人说道。 他们夫妻俩自从有了孩子以后,一切就都以孩子为重,他们居住的城市繁华热闹,却也冰冷坚硬,他们的儿子性格很内向,也不爱出门,就喜欢在家里看电视,小小年纪就把眼睛搞近视了。 上一次带他来参加采花行,发现他好像很喜欢这个小镇,他们夫妻俩也很喜欢。两人回去后合计了一下,干脆就把他们经营了快十年的一家公司转手给了副经理,反正就算不把公司卖给他,这个人再过一两年也要自己出去单干的,他们到时候还得另外找人帮忙,这时候卖给他,他们还能谈下一个不错的价钱。 对方态度十分诚恳,老周这会儿又没什么事,就跟他们一块儿去看了看那辆车,果然像他们所说的那样,看起来还很新,里程表显示这辆车总共才开了不到三万公里。 “你们打算养几头水牛?”老周问他们。 “你能给几头?”对方反问道。 “两头,已经怀孕五个月的,你们只要好好照料四个月左右,就能顺利产下牛犊了,一般一胎是一头牛犊,到时候我们会根据牛犊的质量定价,这是合约你们可以看一下,还有养殖规范,牛犊回收以后,你们就能每天挤奶了,水牛奶的价格也是定好的,短期内不会变动。” “养殖的过程当中你们要是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上牛王庄去询问学习,水牛的身体健康要是出问题的话,也能带它们去牛王庄医治。还有,万一养了一阵子,你们要是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养牛,或者是失去了兴趣,随时都可以把它们还给我,车子还有按合约你们要缴纳给我作为抵押的粮食,都会如数退还的,好吗?” “没问题。”就在罗蒙说话的功夫,对方也已经把合同看了一遍:“我们什么时候去领牛?” “你们不先找房子吗?”罗蒙笑问道。 “找个村子问问,应该不会很困难。” “确实,我知道下洼子村有几件空房,你们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去问问看。”之前麦克和查尔斯在下洼子村承包山地,罗蒙也过去看过两回,知道那个村子里的屋子好多都是空的,那地方离镇上近,这家人要是租住在那里,生活倒也还算便利。 这家人动作很快,当天上午就去了下洼子村,吃午饭的时间回到镇上把旅馆退了,开上车子带上行李,又在镇上买了几件家具和一些生活用品,当天下午就搬去了他们租下的一间二层砖瓦房。 下洼子村的这些砖瓦房大多建造在八十年代,那时候他们这里的人刚刚过上几天好日子,家里也有了余粮,有些人活络一点的开始做点小生意,每天就都有了进项,家里富裕一点的,就盖起了二层楼的砖瓦房,以后再富裕一点,就搬去永青或者彤城市了。 三十来年的老房子,到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很旧了,李敏丹和他丈夫蔡文明打扫了大半天,总算还能住人。他们隔壁就住着村长一家,见他们刚搬过来,冷锅冷灶的,就喊他们上自家去吃饭。 第二天一早,李敏丹跟村长媳妇到街上去买锅碗瓢盆,蔡文明就带着儿子收拾他们家边上的一块空地,在老村长的帮助下,用一些木棍木板草帘子,支起了一个简单的牛棚,村长跟他说牛王庄的水牛都灵得很,别说走丢了,要是来个不认识的人,拉都拉它们不走。 下午的时候,村长夫妻俩坐在院子里编篮子,李敏丹他们也跟着学了,学了半天功夫,大概也能编出一两款简单的篮子,不过村长媳妇说他们这篮子编得还不够整齐,拿去交货,大概也只能拿到一半的工钱。 傍晚他们去肖树林他舅妈家里交货领料,果然被她把那几个篮子给挑了出来,只算了一半的工钱给他们,村长夫妻俩的篮子倒是基本都通过了,就是有一只编错了花纹,也只拿到了一半的工钱,听说这些有问题的篮子放在镇上的超市里当瑕疵品卖,价钱也很实惠,在村长他们的引荐下,李敏丹他们也顺利领到了一批材料。 第三天,蔡文明独自去永青购买了六千斤大米,李敏丹带着儿子把他们那辆车子开上了牛王庄,夫妻俩把车子和大米都给了老周,签了合约拿了收据,领着两头大水牛,一家三口慢慢沿着静谧的盘山公路,在阵阵凉爽的山风中,慢慢走回家去。 下午,他们沿着自家附近的山路,把两头水牛放到了坡上已经荒了许多年的梯田里,李敏丹和她儿子就坐在不远处的田埂上,她带了一些打包带出来,这会儿可以一边放牛一边编篮子,她儿子就坐在旁边给她递递剪子什么的。 蔡文明挥着一把锄头,用生疏僵硬的动作翻地,这些梯田的面积实在太小了,连犁都用不了,只能用锄头翻,所以今年山下的田地几乎都有人耕作了,坡上这些地却依旧无人问津。 蔡文明打算把这些地翻出来,种点蔬菜大豆什么的,秋冬的时候还可以多种点大白菜,到时候他媳妇可以用它们做一批泡菜,等到寒风呼啸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就可以围着火炉,就着热乎乎的泡菜汤吃白米饭了。 260 260、最新更新 ... 交牛那天,胡群峰他们一群人和跟着一块儿去凑了个热闹,扛粮食的扛粮食,挑牛的挑牛,整个场面闹闹哄哄的,直忙活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王家庄的人这才各自牵了自家的水牛回去了。 这回这批牛借出去之后,老周觉得自己是时候要出去搞一次回访了,之前的水牛借出去已经有一阵子,他要出去看看他们家的水牛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 最近牛王庄上有不少花菜成熟,于是每天牛王庄上都有许多花菜梆子,还有那些结果越来越小的一批西红柿,以及各种青料,这些都说是水牛爱吃的。 老周没事的时候,就载上一皮卡车的花菜梆子之类的,到水牛镇及周围地区看望他们家的小公牛们,跟养牛户们打个招呼,喂那些水牛一点吃的,查看一下他们的健康状况。 除了赶牛车的那些水牛辛苦一些,绝大多数水牛的生活都还不错,这年头到处都是草,一两头牛随便放去哪里都能吃饱肚子,偶尔喂点豆子玉米什么的,乡下人也不差这点东西。 对于拉车的那几头水牛,老周重点关心了一下。 “你们现在一天得上山下山几趟啊?”老周把皮卡车停在车站外面的马路边,那几个排队等客的赶车人一见他来了,就笑嘻嘻地凑过去从皮卡车后面拿花菜梆子喂各自的水牛。 “最多走五趟。”一个谢顶得厉害的中年男人一边喂他那头牛吃菜梆子,一边跟老周说话。“一般上午两趟下午两趟,中午休息,晚上天黑就回家了,有时候人多点,就多走一趟,客人少的时候就少走一两趟,下雨天我们基本上都休息。” “他们哪儿去了?”罗蒙指了指后边的牛车,这会儿就剩下车了,牛不在人也不在。 “嗨,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还轮不上嘛,赶着牛上水库边吃草去了。”水牛镇上的牛车总共有十多辆,像今天这样又不是周末又不是节假日的,上午的时候还能有点生意,下午基本上就歇了。 客人少,排队的时间就长,人倒是没关系,歇着呗,聊聊天也能打发时间,车站旁边的小店里还有一台电视,反正在他们这种小地方,要是不出去赌博娱乐,基本上不上班的人每天也就是聊天看电视打发时间,像现在这样一群人凑一块儿说说话,其实也挺热闹。 水牛就不行了,它们得吃草得喝水啊,这个车子就挨着山水人家对面那个水库,有些时候他们看着队伍还挺长,就赶着牛上那边去吃点草歇歇。 “哎呦,老周给送草料来了,差点错过了你说。”这时候,从水库那边颠颠跑过来一个中年男人,从车斗里抱了几个花菜梆子就要走。 “急什么,我一会儿还得开车过去。”老周说着,拿了一个搪瓷茶缸出来,从车斗一角的大水壶里舀了一茶缸水,喂给旁边的一头水牛喝,那头水牛把头凑过去闻了闻,然后愉快地打了个响鼻,几下就把一缸水喝完了。 “啥玩意儿啊这是?” “蜂蜜水。”用灵泉水调出来的。 “这家伙有口福了今天。” “这牛都爱喝这个蜂蜜水啊,你们瞧瞧。” “嘿,我也爱喝,谁不爱喝啊?老贵了!” “少打点少打点,后面都没有了。” “放心,少不了你们家的。” “老周啊,你下回打算啥时候搞回访呢?” 老周告别了那几个追问他下回打算啥时候再出来给他们那牛送蜂蜜水的,开上皮卡车,往水库方向去了,刚刚过来抱花菜梆子那人,知道他要过去,也懒得多走这几步路,顺便搭了个顺风车。 “听说你们最近打算涨车费?”路上,老周问他说。 “都商量好了,从这个月十五号开始涨价,以后坐车就是两块钱。” “涨到两块钱,那些买菜的人舍得坐啊?”有些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连超市都不舍得去,非得到村子里的晒谷场上去讨价还价挑挑拣拣,这一来一回四块钱,她们还真未必个个都舍得花。 “嘿,这个咱也想到了,车站边上那家小店的老板你认识?他儿子就是学电子的,现在在外边专门给人搞公司里的那个打卡系统,这回他就帮咱也弄了一个,再过几天你看,咱镇上的牛车都得安上打卡机。”说到这个,赶车的汉子还颇有些得意。 “你们打算怎么搞啊?”这事罗蒙还是头一回听说。 “充值就在他们家小店,他爹妈不是整天都在店里嘛,咱每辆牛车上面都安个打开机,收现金的就是两块,打卡的就给七折,一块四,一块四大家总舍得坐了?然后我们这个打开机的信息要汇总到他们那的电脑上嘛,每个月挣多少钱,一百块给他们抽五块。” “设备的钱谁出啊?”罗蒙又问。 “谁的设备就是谁出,小店里刷卡充值的机器,他们也是自己买,咱牛车上的刷卡机,咱也自己买,不贵,他儿子给我们推荐了一款结实耐用的,也才三百多块钱,还能充电。” “这么弄不错啊,啥时候能办卡?我也得去弄两张。”罗蒙他们家人要是不赶时间的话,也常常会坐牛车出行。 “十五号挂机子,十三号开始贴通知出去,你要想办,一会儿就去店里让他帮你弄两张也成,系统都已经搞好了,我们家那边有些人怕到时候人多,这会儿也有提前去办的,他们夫妻俩都好说话得很,去了就给办,一张卡才收七块钱,平时二十三十都能充。” 说话间,车子就开到水库边上了,那边几个放牛的人看到老周开着车子过来,高高兴兴就搬花菜梆子来了,最近水牛镇上都传遍了,老周这段时间正到处给他们家水牛送草料呢。 这个水库比他们大湾村的水库可大多了,加上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充足,水库里这会儿已经快要蓄满了水,绿汪汪的一个大水塘,这要是搁在从前,镇上那些男孩们就得馋死,一到夏天,肯定都得背着大人跑去水库玩,好在现在他们水牛镇也有了游泳馆,爱游泳的小孩基本上都去游泳馆扑腾了。 水库两边的青草长得十分肥美,水牛们在草地上或立或卧,十分悠闲惬意。老周喂这些水牛喝了些灵泉水,见它们一头头的都长得很壮实,也不像是劳累过度的样子,就有些放下心来了。 就在老周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看见水库那边走过来一对老夫妻,老爷子拖着一个拖车,拖车上捆着个箩筐,老太太正用一把小铲,一坨一坨地把草地上的牛粪铲到箩筐里。 “他俩是山水人家那边的,嘿,有钱人,住的是独栋别墅,前后都有院子,还有个大屋顶,现在都种好多菜了,过阵子说不定还有得卖。”一个放牛的男人见罗蒙看了这对老夫妻好一会儿,主动给他解惑说。 “你们还挺熟啊?”老周问道。一般外地人要融入当地的生活,并不是特别容易。 “也不是很熟,他们前阵子搬土上屋顶的时候,喊咱镇上的人去帮过忙,还挺大方,两三个钟头的活儿,每人给了一百块,又经常到水库这边捡牛粪,所以大家都认识。” 老周又和他们说了几句,就开车离开了,最近水牛镇上有不少人捡牛粪他也知道,刚开始的时候,这些牛车每天打街道上过,牛粪确实是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现在好了,镇上愿意捡牛粪的人多了,街道就干净了。 听说老街那边还有人捡牛粪卖的,晒干的牛粪饼,一编织袋卖十块钱,生意好像还不错,不仅本地人买,偶尔还有外地人开车过去买。赚钱虽然不多,但是每天只要卖个五六包,就有五六十块钱的收入,对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也是可以的,比如说残疾人,或者家里家里有病人的。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顺风顺水,等到六月初,全国高考结束了以后,牛王庄上又迎来了一批高三毕业生。 如今三高的绿园计划已经开展得比较成熟了,因为学生们在学校种菜的时间有限,种植蔬菜的品种也不是很多,基本上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样,学校那边的老师学会这几样蔬菜的种植以后,也就不再从大湾村请人了。 而大湾村的村民早已经过足了人民教师的瘾,家里的活儿还多着呢,对上学校给学生上课的事情也不再像从前那么热衷,关于解除合作的提议,双方也是一拍即合。 不过由于绿园计划的开展,加上罗蒙给他们学校供应的那些牛粪,再加上这些学生在学校一直都是吃的牛王庄的包子馒头、各种小菜以及用牛王庄的水牛奶熬出来的牛奶粥,他们对于牛王庄都有一些特殊的感情,毕业的时候有人说要上牛王庄干活,也是一呼百应,说不定等再过几年,毕业生上牛王庄干活也会变成他们学校的传统。 “老周,你打算安排我们做什么?” “摘草莓?” “老周!杨梅快熟了,你让我们摘杨梅!” “让我们女生去挤牛奶!” “山坡上种的那就是猪血桃?好像就要熟了嘛,老周,让我们帮你摘桃子!” “想得美。”就他们这群嘴馋皮厚的,估计连他们庄上的大狗小狗都顶不住,老周怎么可能让这些家伙碰他家的草莓杨梅猪血桃?没听说过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吗,这些可都是还在长身体的青春期,战斗力那都是个顶个的。 “那你想安排咱去干点啥?”众人的提议被否决,顿时都觉得有些失落,不过他们很快又兴奋起来了。 去年的学长们在牛王庄上修了一个水库,那是怎样的丰功伟绩啊,现在只要一说到牛王庄,他们三高的学生都感到特别骄傲,因为他们学校的学生在这里修了一座水库,亲手修的,水库里的泥土是他们一筐一筐挖出来的,石头也是他们一块一块垒起来的。 “上水村知道?”老周问他们。 “知道,那边不是种蘑菇的嘛。”学生们对牛王庄的事都有些耳闻。 “现在是只有蘑菇棚,不过上水村那边除了一些村民的自留地,周围的地方都被我包下来了,那么大的地方,每年可都是要交承包费的,空着也怪浪费。”这么浪费显然不符合老侯的一贯作风啊。 “那你想在那里做什么?”学生们顿时热情高涨起来,老周这是要让他们去开发一个新项目! “也没什么复杂的,就是把那边的荒地开出来,再种点番薯大豆什么的。”老周轻描淡写地说道。 “种红薯!”学生们顿觉前途一片黑暗! “所有男生注意了!今晚好好休息,睡觉前整理好个人用品,明天早上七点半吃过早饭到院子外面集合,我们要搬去上水村西面的吊脚楼。”这时候,楼上走廊传来郑博伦中气十足的声音。 “嗷!!!”男生们鬼哭狼嚎恨不得把四合院的屋顶都给掀翻咯。 老周笑眯眯看着这一幕,等上水村那边的荒地开出来,牛王庄上以后每年收获的粮食可就多了,这些粮食又不愁卖,通过网络和超市源源不断地销售出去,一张一张红票子就源源不断地流向他的钱袋子。 郑博伦这家伙的脾性,老周现在也终于有点摸透了,平时只要让他清清静静干活,偶尔再给点新鲜感和小刺激,比如说弄一群精力旺盛的青春期让他来个高强度训练什么的,这家伙就会显得特别高兴。 261 261、最新更新 六月中旬,水牛镇上来了一个身穿明黄法袍的年轻和尚,这在他们这里是很少见的,因为水牛镇上连和尚庙都没有,平时镇上的人们烧香请愿,都是去的道家宫观,这些宫观里头也没有正经道士,通常就是一两个守观人再加上一两个解签算命的。 要说佛教,尼姑庵倒还有一个,本地人管它叫菜堂,一些女人常常会去念经听禅,男人很少有信佛的,他们连宫观也不大去,普遍都是无信仰状态。 和这个和尚同来的,还有几个一路跟随的信徒,这行人到了水牛镇以后,先是找了一家旅馆住下,然后第二天早晨,他们在这个年轻和尚的带领下,前往下洼子村附近山沟里的宝塔寺旧址做早课,因为离得比较近,下洼子村的人听到了一些动静,他们都说这和尚的佛经唱诵得非常好,听之使人心神宁静。 这行人做完早课出来的时候,下洼子村的村长媳妇就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斋饭,又打扫了村里几间空屋出来,让他们一行人暂住。 下洼子村如今都快走空了,好些人都已经在外面定居,只有在每年清明的时候才回来,老房子这边有个刮风下雨的,他们也看顾不到,就把钥匙交托给村长一家,让他们代为照顾,之前麦克和查尔斯在村子里租住的房子,还有李敏丹他们一家,都是通过村长他们办好的。 这些人住在下洼子村,每天都要到宝塔寺那边去诵经,甚至还在宝塔寺周围开出了几块荒地,看起来像是要打算在这里定居的样子。 没过多长时间,就有一些镇上的老人去那里听和尚诵经讲经了,听过的,都说这和尚道行很高,对经义参详甚深,是个得道高人,能普度众生化解灾厄,还有老人说每天去听一听他们念经,心里就特别清净,晚上睡得也好了,人也更有精神。 这天下午,老周刚从自家小屋睡过中午觉回到四合院,打算到山坡上去看看杨梅和猪血桃,王大胜和胡群峰就来了,拉他去宝塔寺听经,对于这个新来的和尚,老周最近在四合院听老人们说过一点,也有点好奇,于是就跟着去了。 宝塔寺的位置离下洼子村不远,沿着他们村子前面的一条小路往东面走,十多分钟就到了,这边也是一条山沟,沟中泉水汇集形成一条小小的溪流,宝塔寺的位置就在山坡上,听老人说,那里从前是有过一座木塔的,不过他们也也都没见过,年代太过久远,见过宝塔的人早已经作古了。 “听说这个慧真和尚还是佛学博士呢,在国内佛学院念了几年,又出国留学好几年,回来后就在G市一座有名的寺庙里,在那边也是小有名气,这回不知道怎么的,打算留在咱镇上不走了。” 从下洼子村到宝塔寺的一段路开不了车,他们只好下车步行,路上王大胜就跟罗蒙说起他这几天听说过的关于这个慧真和尚的事迹。 “我跟那边的朋友打听过,听说这几年在他们寺里,有些香客连方丈的账都不买,就爱听他讲经,啧,要我说,这家伙该不会是被人给排挤出来了?年纪轻轻的,风头太盛啊。”胡群峰口味遮拦地说道。 这阵子他们家老爷子每天都要来这里听经,那和尚说什么他就信什么,把人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还说要把自己的棺材本掏出来给他修寺庙。胡群峰怕自家老子被人骗,听说这个和尚是从G市最大的寺庙过来的,就打电话想让那边的朋友帮忙打听一下,没想到他一说法号,对方立马就知道是谁了,而且对方描述的慧真和尚的外貌形象也跟他们镇上这个相符。 “嘿,也不是每个寺庙都是清净地,不过这事还真难说,电视里演的,有些和尚不是喜欢游方修行吗,说不定他就是,游啊游啊游到咱们这儿,一看这个地方好啊,于是就不走了。”王大胜嘿笑着说道。 “他这是要重修宝塔寺?”罗蒙问道,这么说来,他们今天过去,是不是也要出点血? “是啊,你看他连菜地都开了,肯定是不打算走了,总得有个地方住,现在镇上不少人愿意出钱重建宝塔寺,没咱什么事儿。”胡群峰在他弄清楚慧真和尚的来历以后,本来还想着要不干脆出钱替他修个小庙,不过他貌似没有这种机会,就算胡群峰愿意独揽这件事,镇上那些信众大概也不会同意。 “真那么厉害?”罗蒙还是有些半信半疑,这年头的人大多都有些心性浮躁,真正能静下心来钻研佛学的人太少,而且听说这和尚还很年轻。 “一会儿你见了就知道了,我们这也是第一回去。”王大胜说着抬手一指,只见前面的山坡上就是宝塔寺的位置所在了,待他们走得更近一些,就能听到有人在讲经的声音,这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缓,却沉静又有穿透力,好像能直达人心底一般。 罗蒙跟王大胜胡群峰一起沿着小路爬上山坡,小路两边开了几块田地出来,有些像是刚刚撒上菜籽的样子,有些还没来得及种上东西。 等他们终于来到宝塔寺旧址,罗蒙的视线穿过那些自带板凳前来听经的老人妇孺,目光落在前方一个身着法服的年轻和尚身上,这一看之下也是吃了一惊,这个慧真和尚长得相当好看,面容清朗身姿挺拔,气质温和沉静,眉宇间又隐隐带着一些宝相庄严。 等慧真和尚讲完一段经义之后,就有人向他提问,慧真和尚细细听了他们的疑惑,然后深入浅出缓缓道来,罗蒙在一旁听着,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不像现在有些僧人,自己修行擅浅,就敢出来沽名钓誉胡言乱语,只要是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无法认同他们的言论,长此以往,僧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必然就大打折扣。 就道教和佛教来说,罗蒙个人还是更偏向佛教的,因为佛教讲究众生平等皆具佛性,劝人行善慈心,通常来说,一个地区的人要是普遍信佛的话,民风一般不会太差。道教虽然也是历史久远,在中原本土根深蒂固,但是道教似乎对普度众生并没有太大兴趣。 这回这个慧真和尚看起来是有真才实学的,他要是能留下来,在宝塔寺当住持,那是再好不过了。 水牛镇这两年的发展有点太快了,物质的富足往往伴随着人心的浮躁,慧真和尚要是能在镇上弘扬佛法,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家去去躁气。水牛镇这两年的发展,罗蒙和他的那眼灵泉功不可没,但他实在不愿意看到这个小镇在自己的影响下失去它原本的宁静。 “阿弥陀佛!”大约过了一个钟头以后,这一天的讲经才终于结束了,慧真和尚最后又诵了一声佛号,这才给自己切换到了日常模式,脸上带着一些轻松的笑意,身上也少了几分庄重。 “大师辛苦了。”刚刚鸦雀无声的人群这时候也熙熙攘攘起来。 “坡下还有两块地空着,明天我从家里带点菜苗过来种上。”一个老头慢慢从位置上站起来,说道。罗蒙认识这个老头,上个月他在水库边上见过,外地来的,和他老伴住在山水人家的一个独栋别墅中,看来他们不仅喜欢种菜,还喜欢听经。 “劳烦施主了!”慧真和尚笑着应下。 罗蒙他们在胡群峰老爹的带领下,去跟慧真和尚打招呼,老头先介绍了他儿子胡群峰,又介绍王大胜,最后又介绍罗蒙,说这小伙子也是个心善的,托他的福,水牛镇上的老人基本衣食无忧。 “阿弥陀佛!”慧真和尚郑重地诵了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罗蒙也回了一句。 “阿弥陀佛!施主善行,我在G市也听人说过,实在是功德无量。” “阿弥陀佛。”除了这四个字,老周一时间也不知道要跟这和尚说点啥,被一个年纪跟他差不多的人当小孩似的夸奖,总感觉有些怪异。 “我有几个师弟十分敬佩罗施主的为人,这次听说我来水牛镇,都让我一定要去牛王庄看看,今日有缘相见,不如我们合影留念一张如何?”慧真和尚笑盈盈地说道。 “啊?”老周从来不知道和尚也会要求别人跟他合影留念的。 “一起合个影。”慧真和尚又说了一遍,脸上依旧笑盈盈的,好像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要求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哦。”老周抓了抓头发,应了,好像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啊。 于是就这样,老周和慧真和尚并肩站在宝塔寺的废墟上,王大胜拿着慧真和尚的手机站在前方不远处,咔嚓一声给他们拍了张照片。 “老周你现在可牛掰了,在G市都有粉丝。”回去的路上,胡群峰酸溜溜地说道。自打他有了些家业一来,铺路修桥没少给自己挣好名声,结果混到现在,还不如人家在网上卖几天菜,什么世道啊这叫? 刚刚慧真和尚要是能要求自己跟他合个影,说G市那边还有几个师弟特别敬佩他什么的,他老子指不定要怎么为他感到骄傲呢。哪像现在,一会儿那老子回去以后肯定又得跟邻居吹牛皮了:你们不知道,今天慧真大师还找咱老周合影了呢,听说连G市的人都知道他。 “这慧真和尚也挺奇怪的,还要求拍照。”王大胜到现在还有点转不过弯来,从前他出去旅游的时候,倒是找人家和尚一起留过影,但是被和尚要求一起留个影什么的,他真是想都没想过。 “和尚怎么了?和尚不是人啊?”胡群峰不以为然。 “留过洋的关系,不是说外国人都比咱热情开朗些。”老周勉强给这件事找了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慧真和尚这边,这会儿已经把他跟老周的合影用手机发到网络上了,照片下面还打了这样一句话:“看到了?这回信了?” “师兄!你真的去水牛镇了?” “不会是PS的?” “阿弥陀佛!老周这张照片比他贴在网店上那张好看多了。” “师兄,你这回打算收多少人?” “师兄,你去过牛王庄了吗?” “在那边买牛王庄的东西是不是很方便?能买得到米糊吗?” “师兄,牛王庄的枇杷好吃吗?” “……” “要来的赶紧,非要我拍什么照?丢死人了。” “阿弥陀佛!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颜面又有什么要紧?师兄,你执念太深了。” 262 262、最新更新 不出几天功夫,水牛镇上又来了一群和尚,看起来比慧真和尚还年轻些,不过最小的也有二十出头的样子,他们暂时都住在下洼子村,每天诵经念佛开荒种地,有了后面这些和尚的加入,和尚诵经的声音又大了许多,有时候一阵山风吹过,牛王居那边都能听到。 这天早上罗蒙把猴娃子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刚好碰到一群和尚提着米面蔬菜迎面走来。 这些和尚住在水牛镇上,倒不像一些影视作品中描绘的那般清苦,也不像大家听说的一些坏和尚一样喝酒吃肉,他们该念经念经,该种地种地,有时候也会到镇子上走走,还会结伴去大水牛乳品吃早饭,不过就点了玉米面馒头和豆浆,外加几个清淡小菜。 罗蒙听说最近镇上来了不少和尚,但是真正遇见,这还是头一回,他原本以为就算这些和尚认识他,最多也就是点个头就过去了,毕竟不熟嘛。 “阿弥陀佛!”没想到这些和尚齐齐在他跟前停住了脚步,又是作揖又是诵念佛号的,还是好几个人一起,场面相当壮观。 “阿弥陀佛!”老周被他们弄得有点摸不着头脑,到底是这些和尚太热情,还是他自己太少见多怪? “师兄,你刚刚怎么不说?”等离开幼儿园以后,一个年轻的和尚问另一个稍稍比他年长的和尚道。 “说什么?”那和尚装傻。 “问他能不能单独卖给我们一些桃子啊,我们要做早课又没时间去超市排队。”年轻和尚急道。 “我们跟罗施主又不熟,这么贸然开口实在是太失礼了,还是让慧真师兄去说。”这位师兄踢皮球道,唉,作孽啊,他一个出家人,怎么能开这种口? 慧真和尚最近正在筹备重建宝塔寺的事情,镇上有不少人愿意集资为他们修建这座寺庙,慧真和尚却并没有答应,而是自己出钱买了些砖瓦,带着几个和尚一点一点地干活,今天挖些地基,明天搬些砖石,几天功夫下来,竟然也有了一些样子。 水牛镇上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原本还有些不以为然的,这会儿也不禁要在心中生出一些敬佩来了,渐渐就有人过去帮他们搬砖垒石。老周从老人们的口里得知这事,觉得这慧真和尚,大概用不了多久就能在他们这里站稳脚跟了。 为了重建宝塔寺,慧真和尚找过水牛镇的镇政府,镇政府对他修寺庙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异议,这宝塔寺本来就是个小寺,他们水牛镇又是个小镇,一般只要不是赶上严打,慧真和尚就算不通过他们,私自在那边建个寺庙,谁没事会跟一座和尚庙过不去?何况人家还是自己出钱修庙,又没跟政府申请拨款。 现在水牛镇上的那些宫观,一般都是建在附近山上的村子里,也没哪个是审批通过以后才建上的,现在不也都好好地在那儿,若不是上头有文件下来,他们一般也不会跟这些宫观过不去。 不过这慧真和尚毕竟是正经佛学院毕业出来的,又在留学过程中取得了佛学博士的学位,还颇有些信众,在他们这行,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人才了。 像他这样的人才无论是跑政府单位还是佛教协会,都不会有人对他太过轻慢,加上水牛镇这地方又没什么油水,暂时也没人跟他争,他要走程序,在这里正正经经弄个寺庙,应该也不算太困难。 除了念经种地修寺庙,慧真和尚还会在镇上接一些活儿干,一般就是谁家有老人过世的时候,请他们过去念经超渡。从前水牛镇的人办丧事的时候,也有请人念经的,一般都是请的菜堂来的人,也有从别处请来和尚的,但是比较少见。 只要有人请,慧真和尚都会带上一众师弟过去,无论多偏远的地方他都不会推辞,钱多钱少,全看主人家的心意。这些和尚念经念得好,场面撑得起来,待人又和善,除了干活之外,还会向他们传经布道,要不了多长时间,宝塔寺这些和尚的名声就在水牛镇周围大大小小的村子都传开了。 听说王大胜和胡群峰都往宝塔寺送东西了,老周想了想,也让人做了一批素包,又拿了一些玉米面馒头,草莓桃子杨梅也每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