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今天是大年三十, 家家户户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 剧组里没有那么大的开销去住酒店,就在拍摄点附近租了两套民房,收拾一下就住下了。 年夜饭也没有去大酒店,一整个组三十多人就在住处附近,包下了一个在这附近很有名的烧烤摊,架起了火锅,一边吃烧烤一边吃火锅,人多,倒是也热热闹闹的。 烧烤摊老板是个中年单身汉, 说过年的时候别人都回家了,他的生意反而好做,住在附近想吃宵夜又找不着开门的店的人, 都会过来,他趁着别人不开门, 多赚一些,然后等别人都上班了, 他再回老家陪父母过个元宵。 因而,一群回不了家和不想回家的人就这么凑在了一起,倒也尽兴。 唐景铄和剧组的人处得很好,这是他重生以来,待得最舒心的一个剧组了。 他喝了一口啤酒, 带着笑容环视了一眼四周性质高昂的人们,想起了闻律。 大过年的,不知道他过得怎么样。北方是不是很冷?闻律回家三四天了, 从他回家那天开始,俩人就像突然失去了联系一样,不知道他是不是回家以后就不方便联系了。 唐景铄想了想,还是站了起来,拿出电话,找了一个无人的角落,拨通了闻律的电话。 也没怎么,就是特别想对他说一句“新年快乐”。 可惜,电话没有接通。听筒里是冰冷的女音“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用户以关机”。 唐景铄挂掉了电话,心里有些失落。貌似,到了这种时候,他才发现,自己似乎只要闻律一个人可以联系。 他坐回桌前,想了想,又用手机分别给王彬和小方用短信发了一句“新年快乐”,在看到莫亦儒名字的时候,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没有给他发。 大年初一,整个广津市还笼罩在新年的氛围里,而《潘多拉游戏》剧组已经开始了第一天的拍摄。 由于主演们都还没有来齐,所以今天主要拍摄唐景铄和其他人没有太多对手戏的部分。 虽然唐景铄的角色是男二,但是本剧男主 —— 也就是莫亦儒的角色是没有感情线的。倒是身为男二的唐景铄有。 唐景铄饰演的角色叫伊暮,是一个心理学在读研究生,看似普通的他,却有一项奇特的天赋 —— 察觉犯罪的天赋的天赋。 他总能从平淡无奇的事件中,察觉出不对劲的地方,从纷乱繁杂的线索中找出最有用的线索,从蛛丝马迹里做出最接近真相的推理。 他是天才,但他却因此而痛苦。 他天生善良并且极富正义感,他痛恨罪犯,怜悯弱者,而他的天赋总是将他一次一次地卷入到各种各样的案件之中。 伊暮还是高中时期的某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无意中觉察到了一起正在实施的绑架案,开始,他报警,还没有人相信。 直到案件真实发生,受害人的家属接到了绑匪的勒索电话电话,警方才注意到了伊暮那个类似预言式的报警。 为此,曾经还一度将伊暮列为嫌疑犯。 后来,在伊暮调理清晰的抽丝剥茧之下,警方最终安全救出了受害人。 也是从那一次开始,伊暮的天赋正式觉醒。 这时,才有人开始正视这个少年的特殊才能。 而,第一个注意到伊暮并且第一个决定相信伊暮的人,正是本剧的主角 —— 西千城。 西千城毕业于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业,伊暮被卷入第一起案件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便|衣刑|警,于那起绑架案,结识了还是高中生的伊暮。 此后,两人经常联袂破案,破了不少答案要案,一时也曾被传为警界传奇。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千城当上了刑警队长,而伊暮也升入大三。 然而,一切的和谐和平静,终于在这一年被打破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伊暮天生的察觉犯罪的能力,使得他也特别的能够吸引犯罪,就像柯南一样,他的身边,总是有案件发生。 可是这一次,噩运却降临在了他的亲人和朋友身上! 大三那一年,伊暮失去了至亲的父母、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和刚刚开始交往的女朋友。 这是打击对伊暮几乎是毁灭性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找不出真凶。 此后,活着的每一秒,对伊暮来说,就变成了巨大的煎熬。 要不是执着地怀着一定要找到凶手为亲人报仇的执念,或许在那一年,伊暮也已经选择了自我了断。 而伊暮也从少年时期开朗、果敢,变成了一个阴郁、孤独、非常敏感的人。 而唐景铄要做的,就是饰演好这个破案天才的三个时期,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有幸福和睦的家庭,慈爱的双亲,为自己的天赋而自豪,结交广泛,朋友始终不离左右。 第二个事情,是突逢巨变,身心倍受打击。他一次次的,看见至亲的人在自己的面前死去,那悲痛和无力感几乎将他全面击垮。 他想死,但他没有死,是因为,凶手还没有找到,逝去的灵魂无法安宁,他强迫自己活着,背着所有人的血债活下去,他逼自己不能疯,他疯了,真相或许就永远难见天日。 那个时期的伊暮,情绪和状态是最复杂的,也是最难演的部分。 然后,就是时间线上的“现在”。 度过了最痛苦最困难事情的伊暮,在很多人的帮助下,重新开始了学业。甚至是他的导师,排除万难,硬是给他争取到了研究生保送的名额。 由于警|局对他的重视,警|局和校方一致决定,将他暂时保护在校园里,以慢慢恢复他的心理创伤。 这个事情的伊暮,性格非常敏感,他不交朋友,独来独往,他的内心深处,害怕自己再给亲近的人带去噩运。 他的脸上永远没有笑容,因为在他大三那年,他就失去了笑的能力。 而情绪上,他充满了矛盾。他患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一旦他察觉到犯罪就会全身难以抑制地颤抖,思维几近停止。 但于此同时,他的敏感使得他更加容易察觉生活中一切的不同寻常。仿佛,找出犯罪是神给予他的使命一般,而他的内心深处也似乎依然渴望着和罪恶打交道的生活。 非常矛盾。 所以,这样的一个人,是真的不太好演。每一个时期,每一个不同的状态,每一个人物细节,只要有一处把握不好,人设就容易崩。 比如,少年时期把握不好,善良正义会变成傻白甜,张扬开朗会变成恃才傲物、飞扬跋扈。 比如巨变期,伊暮是濒临疯狂,在理智和疯狂间沉浮挣扎着,处理不好,大概在观众眼中会变成一个神经病。 到了后期,伊暮的阴郁孤独是源自于他内心深处不变的善良和正义,他害怕同自己走得过近的人会遭遇不幸,即使他依旧渴望友情爱情和亲情,他仍然选择封闭自己。 这是也是要处理好感情,否则一不消息,阴郁变成了阴沉,孤独变成了恐怖和猥琐,人设全崩。 唐景铄拿到剧本以后,每天晚上都在反复读着,他一遍一遍地在自己的屋子里说着主角的台词,试图去理解伊暮的情感,去解析他每一个不同的事情。 可是即便如此,他每一次读相同的台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从神情、神态、动作、语速、眼神、停顿,唐景铄都在私底下一遍一遍地磨着。 然后有想不通的地方,或者突发奇想的地方,就去敲导演的房门,也不管什么时候。 刚开始的头几次,导演蒋齐峰半夜被惊吓了几次,后来次数多了,他也就习惯了。哪天没有唐景铄敲门了,后头还不好睡了呢! 蒋齐峰现在是非常欣赏唐景铄的。但凡他敲门,肯定没有无的放矢的时候。唐景铄通过每一次通读剧本后产生的新感悟,不断地调整着他对角色的理解,甚至还和蒋齐峰讨论齐,要通过什么样的拍摄手法,才能最完美地展示情节和人物性格。 也正是由于唐景铄的半夜敲门,蒋齐峰也常常能打开新思路,调整着自己计划好的拍摄方案。 在这件事上,两人还是很有火花的。 私底下的时候,蒋齐峰还常常和制片感叹,现在像唐景铄这么有天分却还依然努力刻苦的年轻小鲜肉,是越来越少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大概也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前期功课做的足,拍摄的第一天,主角是唐景铄,也就显得特别的顺利。 作者有话要说: 下雪了……冻成简直不想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