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官方的全面施压(为“时光深巷老人与海”万赏加更)
不得不说,程颢最近有些得意忘形了。 司马光和官家的接连表态,让他几乎卸去了高大全带给他的压力。 他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民间的人望不足,但是官家及时给他送来了帮助。 《新闻联播》,这个收视率最高的平台,给他做宣传,这是他从前想都没想过的待遇。 而且,官家的态度很明确,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让他在文战中胜出。 有了官家的支持,在江南这片土地上,他还怕什么? 程颢这副嘴脸,很多人都看到了,不过文战比的就是双方的人望,谁都无法说什么,甚至还有人幸灾乐祸: “高衙内不是牛逼吗?现在知道得罪官家的代价了?” “花无百日红,年轻人不懂得低调,早晚会被教做人的。” “还是程师厉害,高衙内充其量也就是个暴发户,怎么能和程师相比。” 雪中送炭的人一直很少,而落井下石的人从来不缺。 本来一片大好局面的高大全一方,瞬间又变成了岌岌可危。 这就是文战的魅力,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说尘埃落定。 二程现在变得极为嚣张,说风凉话的人也很多。 高大全张贞娘还好,他们都是经历过风浪的人了。 苏小妹却受不了这个气,亲自冲到网上和人对骂起来,让高大全大开眼界。 到最后,还是高大全亲自把苏小妹劝了下来。 “苏姐姐,你和这种网络黑子争辩什么。狗咬了你一口,你还反咬回去吗?”高大全劝道。 苏小妹一脸怒容,“要是人人都像你这样想,那这些狗岂不是大行其道了?就应该拿个打狗棒,见一个打一个,看他们还敢不敢乱咬人。” 高大全表示无言以对,第一次发现苏小妹居然还是个暴脾气。 不过,喷子这种生物永远都是脑残并且虚弱的,只能够给人带来情绪上的厌恶,他们是没有能力造成实质上的损害的。 真正的威胁,还是司马光和官家接连表态,让二程手中可用的资源急剧增多。 好在高大全也不是没有背景的人。 “苏姐姐安了,多大点事。他们有人,我们也有人。不就是宣传吗?谁怕谁?”高大全很自信的给苏小妹打了包票。 苏小妹眼前一亮,也猛然间回过神来,“对啊,你不是《师师有约》的制片人吗?” 《师师有约》,九州第一个访谈类的节目,现如今也早已经成为了现象级节目,是江南电视台除了《新闻联播》之外的第二大支柱。 甚至于《师师有约》请到超人气明星的时候,它的收视率有时候还能超过《新闻联播》。 作为《师师有约》的创始人,高大全对这个节目一向有很大的影响力。 蒋平现如今能够有现在的名气,一半是由于高大全写的《三侠五义》,还有一半就源于高大全把他安排上了一期《师师有约》。 别看高大全的《新青年》杂志第一期就卖了五百万本,可是如果把五百万对比整个江南百姓人数来看,依然是九牛一毛。 而《师师有约》不同,即便它已经过了当初高大全第一期上的时候那种巅峰期的收视率,但是现在依然能够平均维持在40%多。 这是什么概念?换算成~人数的话,就是大宋近一半的人都会收看。 这种影响力和辐射力,是任何报纸都无法企及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看电视只需要电费,并不代表这种节目培养起来的观众会有多少凝聚力。 真爱粉,还是愿意花钱的粉丝,这是电视节目永远都无法验证的,但是报纸却可以。 即便如此,也没有人能够否认,《师师有约》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名气,而名气往往能够变现成利益。 想要对抗《新闻联播》,目前来说,只有《师师有约》这一个节目。 不过这依然居于劣势,因为《新闻联播》是每天都有的,而《师师有约》一周一次。 好,这个时候,高大全也就不挑肥拣瘦了,毕竟有总比没有强。 当着苏小妹的面,高大全直接给李师师打了个电话。 接通之后,高大全单刀直入:“师师,这周《师师有约》的嘉宾留给我,我让李清照和苏轸去参加。” 按照高大全所想的,这点小忙,李师师没有理由拒绝。 虽然按照惯例,《师师有约》都会提前请好一周的嘉宾,但是向后错一期就是了。 以李师师的身份,江南电视台的地位,相信也没有几个人敢提意见。 但是让高大全意外的是,李师师却拒绝了。 在电话里,李师师的语气也十分不爽。 “官家直接下了命令,这期《师师有约》的嘉宾必须是二程。我对官家说要是这样我就不干了,官家居然说随意。气死姑奶奶了,他居然敢对我这样说话?” 李师师气的发抖,高大全的脸色也骤然阴沉下来。 妈的,这一次官家的动作很犀利啊,一点都不像原来那么愚蠢。 直接用皇权压下来,全面封锁住自己的宣传。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 而且为了报复高大全,他居然连李师师的面子都不给了。 这点高大全本人都没有想到,难道这点挫折,真的让官家成长起来了? 挂断李师师的电话,高大全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苏小妹也看出了不对劲,小心翼翼的问道:“怎么了?” “官家直接下了命令,这期《师师有约》的嘉宾只能是二程,我们没戏了。”高大全有些窝火。 这就是受制于人的无奈。 江南电视台,毕竟还是朝廷台。 官家,毕竟是江南权力最大的人。 在高大全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其他消息灵通的人也打听到了。 随后,消息很快就扩散开来。 看高大全热闹的越来越多了。 “官家这手玩的好啊,让二程上高大全制作的节目打败高大全,这简直是让高大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人看明白了官家玩的手段。 确实,这手十分犀利。 《程氏日报》的宣传如火如荼,《新青年》的宣传却陷入到了沉寂当中。 第211章 啪啪打脸(第五更求月票) ,每天都在替二程和他们的进行宣传。 到了播出的那一天,二程又登上了舞台,成为了特邀嘉宾,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背后的精彩人生。 虽然李师师很不爽,但是出于职业操守和职业未来考虑,她还是配合二程完成了整段采访。 高大全没有因此不快,因为他知道,李师师现在不能离开的舞台。 虽然她已经成为了这个节目的代言人,但是这并不代表她不可或缺。 对官家来说,一个节目不算什么,甚至整个江南电视台都不算什么。 可是对于李师师来说,失去了这个节目,她就会被重新打成原来的那个形象,以色侍人,艳名满天下。 那不是李师师想要的处境,所以她妥协了。 妥协的后果,就是二程突然间枯木逢春,人气上涨了一大截。 世人现,原来大儒也距离他们并不遥远,他们也会生老病死,也会嬉笑怒骂。 从前的大儒,都是高高在上的。 但是二程吸取了教训,现在变得极为“亲民”,至少在表面上极为亲民。 这也让他们确实获得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 见到这种情况,二程愈嚣张了。 周五晚8点,的播出时间,准时播放了这一期的。 高大全让李清照他们几个全都留在杂志社观看。 节目中,李师师显然也在有意识的为高大全打广告,话题也尽可能的往文战上引。 以二程的阅历,自然不会看不出来,但是他们却不以为意,任由李师师表演。 等李师师问道他们是否有信心在和高大全的文战中取胜之时,二程都傲然一笑,不屑之意溢于言表。 这种情况,任谁也不会想到几天前他们差点要选择和高大全鱼死网破。 而当李师师问道二程有没有信心让的销量过时,二程总算是稍微郑重了一点,但是也仅仅是一点而已。 程颢相当自信的断言:“第一期有五百万的销量,仅仅是大家出于对高大全从前的盲目信任,而等到第二期,这种信任就会大打折扣。我敢保证,第二期的销量一定会有一个断崖式大跌,而会稳中求胜,这就是年轻人和老人的区别。” 说道最后,程颢还不忘讽刺高大全一句。 这个时候,观看节目的高大全还没怎么样呢,和他一起观看节目的几个人都已经忍不了了。 “他哪来的信心过我们的销量?上一期我们可是过他上百倍的。”苏小妹十分鄙视。 张贞娘“好意”给苏小妹科普了一下:“按照二程的话说,每天都有,而是一周一刊,所以销量对比应该是他们七天的销量和我们一天的销量比较。” 苏小妹目瞪口呆,“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高大全拍拍手,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轻咳一声,高大全开始说话:“诸位,你们也看到了,程颢很嚣张啊,我们是不是要灭了他?” “我也想灭,不过不一定灭的了。”苏小妹弱弱的说。 显然,二程这一系列的反击,还是有了成效。 不仅苏小妹这样认为,就连李清照,现在脸上都有显而易见的担心之色。 反倒是高大全,还是十分自信,“大家放宽心,二程就是个蠢货,到哪都不忘了宣传文战,也不想想,这也是在给我打广告啊。我们上一期五百万销量,这一期只要保持住质量,没有理由会下降很多的。诸君,对自己有些信心。” 高大全给他们加油打气了一番,不过他们还是有些战战兢兢。 这也没办法,像这种事情,他们也是第一次经历。 不过无论如何,世界还是继续向前展的。 而杂志的第二期,也在很多人的期待当中如约而至。 印刷、出版、铺货,数百万份期刊,往全国各地。 汴京城内,各处售卖点的往往都是刚出就被抢购一空,显然至少在京城,的品牌已经被树立起来了。 哪怕这一期,高大全退居幕后,依然没有阻止的热卖。 单单在汴京城,就铺货了五十万份,而因为距离的关系,杂志社也只能实时看到京城的数据。 两个小时,五十万份告罄。 而此时,在京城的销量还没有突破一万。 这终于让李清照他们稍稍松了一口气,但是全国的销量不出来之前,他们还是不敢放松。 第二天早晨8点,他们早早聚集在张贞娘办公室外。 这个点是上班时间,而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也会把昨天的销量数据传真过来。 他们都在等着张贞娘通知。 可是办公室内,张贞娘却一直没有出来。 苏小妹最是性急,一把推开了张贞娘办公室的房门,看到张贞娘愣愣的站在那里。 “社长,昨天的销量是多少?”苏小妹直接问道。 其他人也期待的看向张贞娘。 张贞娘转身,一脸的悲痛。 众人心中一沉,坏了。 就在他们刚刚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张贞娘忽然放声大笑道:“五百八十万,逆势上扬八十万份。我确认了两遍,这个数据没错。” 杂志社内,沉默了有五秒钟,随后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这还没完,张贞娘又继续大声道:“,昨天的销量是七万份。诸位,我们大胜,每个人这个月都双倍的工资。” “喔,社长万岁!” “漂亮!” “天呐!这是真的?” 杂志社内,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而另一边,程宅内,却如北极般寒冷。 看着桌上传过来的数据,程氏兄弟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信。 五百八十万比七万,这个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程颢想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下一期的销量一定会过某个大放厥词的报纸,好东西永远是好东西,历久弥新,事实会证明一切。 果然,事实证明了一切。 脸好痛,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