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车上谈话
35车上谈话
经过一夜的雨露沉积,今天的天格外的蓝,万里无云,空气中也不再是有浓浓的煤渣味,反是透出了一种青草的香气。刘亦东走出了酒店的门,深吸了一口气,看到外面长长的车队已经就位,他给一旁拿着摄像机的李记者使了一个眼色,李记者点了点头,走到了车队的最前面,这是开路的警车,李记者对里面说,我得录像,坐头车吧。
警察急忙点了点头,李记者坐在了后座上,准备好了机器。这面孙开志也走出了酒店的门,陪在他身边的是扶余县的大小领导,孙开志直着身子,步伐很慢,但步子很大,身后的那群人都半躬着腰,身体前探,步伐很快,但步子很小,整个场景看起来有一些急促。一群人有说有笑的走了出来,孙开志也深吸了一口气,指了指蓝天说,空气很好啊。
身后的那群人虽然都知道孙开志已经把他们的礼品上交,也都觉得孙开志破坏了规矩,可是谁都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满,就如同昨天晚上的事并没有发生一样。他们随着孙开志的动作,也都跟着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就是一片的附和之声。
孙开志走向了市里的考斯特,这次去迎接刘天明,所有市里的人都要过去,但是由于市里过来的车不少,加上孙开志的安排,所以现在考斯特里都清空了,其他人都坐了别的车。孙开志的这种安排是让人觉得很奇怪的,刘亦东解释了一句,那就是这几天领导没休息好,需要一个休息的空间。这个理由合不合理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没有人会去反驳或者再问。扶余县的领导都站在门口,等着孙开志先上车。孙开志也没再说什么,毕竟这不是他要走,而是要去高速路接刘天明,现在还不是说离别的话的时候。他上了车,刘亦东跟着上去,在车上孙开志向刘亦东微微点头,刘亦东也点了点头,转身下车,喊住了已经往前走的郭思怀说,郭书记,孙书记请您上车一谈。
这个声音不大不小,但是所有扶余县的领导都听到了,他们有些愣神,这也包括了郭思怀。郭思怀走到了刘亦东的身边,两个人都没有停留,而是向车上走去,只有短短的十来步,郭思怀声音急促且很小,他说,刘处长,怎么了?
刘亦东说,没什么,就是那个房子我们很满意,准备投资。
郭思怀松了口气,笑容立刻堆满了脸,他对刘亦东说,谢谢刘处,改天一定登门致谢。
刘亦东心里冷哼了几声,脸上笑容不改,对郭思怀说,互相扶持,谁让咱们是朋友呢。
就这两句话,郭思怀已经上了车,刘亦东示意他坐在孙开志的身边,这可是一个很亲近的座位,见郭思怀坐了下去,刘亦东说,你们谈吧,我去坐别的车。
这是要留给孙开志与郭思怀一个独处的空间,这个举动更让郭思怀感激了,他向刘亦东微微点了点头,眼里都是感动。
刘亦东走了出去,走向了头车,对里面的李记者说,书记说了,行程有改变,先去矿上看一眼,你们领路吧。
说完这句话,又转身走了回去,坐到了本来郭思怀应该坐的车上,对司机说,书记说了,行程有变,跟着前面的车。
刘亦东这两句话都说是书记,并没有特意指明是孙开志还是郭思怀,但是刘亦东刚刚领着郭思怀上了车,又下了车,这所有人都看到了,自然不会怀疑。
这面孙开志捏了捏自己的眉心,一旁的郭思怀急忙说,书记是不是身体不太舒服?
孙开志声音很小,仿佛真的不太舒服,他说,有些累,这几天事情太多了。
郭思怀急忙说,都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好,行程没有安排好,让领导您操心了。
孙开志笑了笑,指了指窗帘说,郭书记,有些晃眼,你不介意把窗帘拉上吧。
郭思怀立刻站起来,把孙开志前前后后的窗帘都拉上,又坐到了孙开志的身边说,孙书记,这次真的是我错了,如果孙书记能给我一个机会,我保证有过便改,如果孙书记觉得我这次实在是无法原谅,明天我就跟组织申请,递个辞呈。
孙开志笑了,对郭思怀说,郭书记你说的严重了,这次你们接待得很好,那一切都不过是意外,如果因为这件事我让你辞职,那我这个书记会让人怎么说?有些太不讲情理了吧。
其实郭思怀以退为进,想说的是昨天送礼的那件事,他想让孙开志把不满表达出来,但是孙开志却提都不提,把事情说到了接待这一方面。接待这方面,领导就算是再不满,再心有芥蒂,那也不太可能会在当时表现出来。
郭思怀心思一转,孙开志如此说也有道理,毕竟他把东西上交的消息,自己是通过特有途径得到的消息,孙开志此时此刻一定会认为自己并不知道这件事。
可是这可怎么办?
郭思怀没等开口,孙开志对郭思怀说,郭书记,我有一个故事想讲给你听,你想听么?
郭思怀急忙点了点头,孙开志说,说是故事,其实是往事,但是我没有经历过,是我听另一个官场老前辈说的。他说解放前有那么几年,天灾人祸,人都活不起了,土地已经不长粮食,树皮都让人吃没了。人们没有办法只能去要饭,去逃荒,可是当地的官员不同意,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没有面子的一件事,是他们政绩的污点。于是当地的官员干脆下达命令,让军队在交界线上守着,但凡有人想要逃荒出省的,全都打死。对于这个事你有什么看法?
郭思怀擦了擦已经冒出的汗,对孙开志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牺牲那么多的人来创造新中国,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我们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小康生活,让人民幸福安康,让社会和谐。
孙开志笑了笑,对郭思怀说,郭书记,我想说的不是这个,其实时间并不重要,解放前解放后也不重要,这件事到底发生过没有也不重要,我想说的是一个为官之道。
郭思怀这么多年纵横官商两界,对于各种奇闻异事早就烂熟于胸,心思一转已经有了答案,却没有接口。
一旁的孙开志见郭思怀没有吭声,他说:“宁可饿死,不准要饭。”
官场之中有许许多多的规则,这也分很多种,一种是可以随时随地说的,例如站好队伍,另一种就只能口耳相传,而且只能跟官场中的自己人说,让别人听到都可能是一场天大的麻烦,例如刚刚那句,宁可饿死,不准要饭。这句话有一些具象,还有一些残忍,听过之后很多人都不太相信,但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官员与情人在大庭广众之下野合,围观了无数的人,执法队来了,不让两个人穿好衣服,却用针把所有围观者的眼睛弄瞎了,然后告诉他们,宁可瞎,不准看。这种规则是官场表面功夫的极致,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也屡见不鲜。例如某贫困县,孩子连课桌都没有,可他们不想解决,而等到有人捐款的时候又拒绝接收,因为这让他们感到没有面子。如官员睡女人,官员没事,女人先给抓进去了。再如官员房产多,经常性被人曝光查贪查腐,可财产公开十年原地踏步,动作之慢让人无法理解,而严禁查询房产信息几乎是一夜之间进行全国规范,动作之快令人乍舌,这一快一慢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速度。
这总结起来也很简单:宁可互相骗,也要吃大便。
这些听起来很无法理解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总结起来还是那句话,宁可饿死,不准要饭。
这个规则对于官场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铁律,其根本在于政绩考核,而扔到郭思怀这里,他对于矿难瞒而不报,也是其具体的表现,今天孙开志突然说了这条规则,让郭思怀嗅到了不一样的气
息。但是这种气息是好是坏就无法分辨了,因为郭思怀不知道孙开志到底是不是这条铁律的拥护者,如果他是,那么矿难这种事对谁都是一坨狗屎,踩下去谁都惹一身臭气,孙开志这么说就可能在暗示郭思怀,他也希望这件事能够遮掩的住。但是如果他不是,那么这件事就严重了,明明知道是狗屎也要踩下去,郭思怀想到了这个可能,打了一个冷战。
此时车有些颠簸,显然路况并不好,由于窗户都被遮盖了,郭思怀看不到窗外,想是进入扶余县县内的黄土路上了,他想了想,孙开志的话不能不回答,他有些小心翼翼地答道,孙书记,我觉得这句话可能也有一些的道理,但是又觉得不妥。您觉得呢?
孙开志笑了,他说,郭书记,你是个老党员,你入党、当官是为了什么?
郭思怀说,为人民服务。
孙开志说,这目标太大了,有没有一些小一点的,或者私人一点的。
郭思怀说,没有,我觉得一个官员必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既然入了这个事业,就要把为人民服务进行到底,我们党员最怕私字一闪念,我时时刻刻都在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服务,服务好人民。
口中冠冕堂皇的词不断的人,不是要干坏事就是已经干了坏事。这一条规则放在此时一身正气的郭思怀身上还真是再恰当不过。听了这些话,孙开志没有意外也没有心烦,他笑眯眯地听完了这节马哲课,对郭思怀说,那么郭书记,如果你的人民,你服务的对象有一天真面临了我刚刚讲的那个情况,不离开就要饿死,但是如果他们离开,对于你或者说对于我都不是一件好事,你怎么办?
这个问题太难了,难就难在孙开志居然把自己包含在了其中。这让郭思怀更摸不清门道了,这是孙开志让自己表忠心么?是不是孙开志害怕矿难牵连他什么,此时此刻才有了如此的暗示?
郭思怀已经把官场上的官话这一通用语言运用到了极致,可是孙开志抓住他不放,问题越来越具体,现在居然把自己与郭思怀的利益捆绑到了一起,郭思怀想了想,对孙开志说,我不会让他们走,我会努力让自己的县里更好,也不会让他们出去给领导添乱。
孙开志笑了,又问道,谢谢郭书记对领导的爱护,我现在想跟你说一些具体的事,我们也都别彼此绕弯子了,对于608的矿难,你有什么看法?
郭思怀知道终于到了正题上,他说,608矿难主要是一小撮黑社会分子利用武力强占了一块被政府封停的煤矿进行私自开采,由于煤矿当年就在瓦斯层上,所以引发了瓦斯泄漏,引起了一连串爆炸,直接导致了608矿口的坍塌。
孙开志说,郭书记刚刚说的为人民服务,让老夫十分的感动,现在党员就是缺乏这种精神,我在郭书记身上再一次看到了我们党性的光芒。现在我想问的是,郭书记,你觉得那些黑恶分子,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呢,他们算不算人民呢?
这个问题彻底让郭思怀愣了,他有些支吾,最后说,就算是服刑期间的群众,我们也一视同仁,都是人民。
孙开志说,既然都是人民,那么为什么不让他们的尸骨从见天日呢?
郭思怀急忙说,不是,不是,孙书记您可能还不是太了解情况。瓦斯现在充满了矿坑,专家进行过评定,经过自然通风也要几个月才能进入,何况还有不少通风口被炸塌了。现在大型挖掘机都不敢挖,第一是里面进不去,第二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我必须要对生命负责是不是。等过一段时间,能够进入了,第一时间就会进行挖掘。
孙开志笑了笑说,大型机器进不去,不是还可以靠人力挖么?
郭思怀说,这太费时间了,更何况那不是矿主开采的矿,他手下的人都不愿意干,我这面政府也不可能让公务员去上山干那个活去,是不是。
孙开志不再吭声,他稍稍掀起身边的窗帘往外看了一眼,转过来对郭思怀说,郭书记,扶余县之旅我很满意,但是也很不满意。我满意的地方在于,这次考察很好,让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平时考察无法看到的东西,知道了基层人民的真正生活。但是我不满意的地方也有很多,但是我相信郭书记的党性,相信郭书记一定是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去解决一切问题,我也相信郭书记的能力,可以让我下一次的考察更加满意。
这明显就是夸奖,郭思怀松了一口气,连说了几声对不起。此时此刻,车突然停住了,郭思怀愣了半天,这个时间太短了,完全不够从半山腰到高速路口的,不会是又有人拦轿喊冤吧。
郭思怀站了起来,走到了前面,他终于看清了眼前的景色,可是这一看,吓得他差一点屁滚尿流。
不知为何,这浩浩荡荡的车队居然开到了山上,眼前608两个红漆大字如同一根根坚针一样刺破了郭思怀的胆。
是谁如此大胆,居然敢开到这里。
敢开到这个是非之地。
郭思怀如同听到了一声声冤魂的哀号,这声声哀号就呼啸在他的耳边,仿佛要把他一起拖入黑不见底的矿坑,将他与它们彻底地埋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