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带着农场穿红楼 > 第136章

第136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阿哥直郡王在听到关于人口这个话题的时候可不像十阿哥他们这么淡定, 说说就过去了,而是根据户部侍郎家二公子的话,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大阿哥直郡王也是知道自己的处境的, 要是一开始的时候针对太子是因为看到皇阿玛对太子的偏爱而不满, 后面针对太子更多的是为了利益。自己的情况自己是知道的,照这个情况看来, 就算自己能够把太子拉下马, 自己也是废了。    可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自己想退也退不了。自己身上可不是只有自己一家的身家性命, 还有那些跟随自己的属下。他们不管是为了利益还是性命, 都是是不会让自己往后退的。    想到这里,大阿哥有些无赖的笑了笑。甚至就连皇阿玛恐怕也是想要自己和太子争的!一开始的时候皇阿玛可能真的只是想要自己磨砺一下太子,但是随着自己的势力和太子的势力增大,后面的弟弟也慢慢的长大,也参与进来,皇阿玛心就变了。开始有些防着自己的儿子来了,就连太子也一样。    大阿哥想到出海贸易的时候带回来的其中一个消息就是明朝末年,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 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建立没有特定名号的王国, 自任国王。张杰绪逝世, 内部发生纷争, 王国瓦解,荷兰人乘机灭了张氏王国。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在意。最多就是感叹一下张杰绪的无能, 要是自己怎么怎么样的。在联想到由于生计问题,广东、福建的不少沿海百姓都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地区经商、打工。久而久之,东南亚各地就出现一个又一个国内百姓组成的社区。当地的邦国领主为与朝廷开展商贸对当地的国人百姓份外优待,不少国人因而致富。到了元未明初,国人已经在南洋拥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等到前几年航海这个行当再次发达起来的时候,从出海的人口中得知,那些人聚集而居,生活的还不错。那个时候大阿哥也没多想,毕竟那些迁居海外的人被叫“天朝弃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    前面九弟和十弟借口保护出海贸易的商船拉起了一对人马的时候,自己还没在意。九弟和十弟的海船多,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出海的时候海盗多,而且有些海盗有国家的支持,有些海盗本身的实力强盛堪比一个小国家,这些个情况大家也是知道的。    再加上前面出使海外的时候,借用了九阿哥他们的海船。对于组建护卫队的这个事情,皇阿玛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了。皇阿玛都这个态度了,底下的人自然也不会揪着这个问题不放。    九阿哥和十阿哥也够识趣,组织的护卫队人数也在大家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前面底下的人还收到消息说九阿哥和十阿哥手下的护卫队的人占据了海外的几座岛屿,用做出海商船的中转站和护卫队训练的地方。    当然了也有人在皇阿玛那里去说,但是九弟开口说自己护卫队训练需要地方,在国内和挨着国内的海域训练有些不合适,就在外面不远的地方找了个地方训练。再说了其他国家的皇子都能有块土地,自己难道就不能有吗?那个小岛屿又没什么出产,地方还小。    十弟更是胡搅蛮缠的说道,自己福晋吃了亏,要人手去找那些小贼,顺便给荷兰那个小国添些赌之类的话。反正言下之意就是那些护卫队的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改头换面的去当一两回海盗,要个大本营方便经营。    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把那几个小岛屿放在心上,不就是几个小岛屿连在一起组成的一个环形岛屿。就算九弟和十弟撤出那个岛屿了,国内也没人上去接手。护卫队的那些人弄到国内来训练,还不如在海外那个偏避的岛屿上面。    但是现在一看,这是一个多好的退路。比起失败之后被圈禁起来,还不如在海外找个地方称王称霸,当个名副其实的土皇帝。有了朝廷的支持,也不用担心其他国家,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潇洒。    想到这里,直郡王就让底下的人去户部调查了资料,看国内的人口的具体情况。土地政策的摊丁入亩和承诺永不加赋,在农作物产量大量提高,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在社会安定和粮食充足的条件下,人口急剧上升。光是近十年来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人口就翻了两倍多,索性现在还是小孩子和半大小子居多。    人口暴涨的结果已经初现端倪,土地资源分配不均,劳动力开始供过于求。比如说一开始的时候在通商口岸很容易找到一些像搬运货物的工作,搬都搬不过来,现在如果跑得慢一些的话,就可以被其他人抢走了。    同时村落与村落之间因为争夺资源问题,而发生械斗和冲突增多了。还有些壮劳动力打算到南洋谋生或者投靠亲戚,其中不少是械斗失败的客家人和在家乡混不下去的福建人、潮州人。    看到这些,直郡王是心中一喜。这个时候就有迹象了,等过个几年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南洋那边。海外那边华人的势力越大,对自己就越有利。要知道出海的华人大部分在国内都有宗族和友人,对朝廷很有归属感。到时候只要自己带些人马去,建立一个政权还不是手到擒来。    就连建立国家的地方都相好了,就离国内数千里之外的热带海洋岛屿婆罗洲上。婆罗洲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矿,资源丰富,还有港湾可发展交通,是个非常好的地盘。    明珠来的时候就看到十阿哥一副沉思的样子,想着最近的朝政,开口问道:“直郡王是有什么烦恼的事情吗?”    “叔祖可听说过户部侍郎二公子的那番话?”直郡王胸有成竹的问道。    “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不用在意。”明珠听到直郡王这么问,心里琢磨着他问这个话的意思。    直郡王把手中调查的结果递给明珠,明珠快速的看完,有些疑惑的问道:“直郡王这是何意?”    “叔祖,我的处境你也是知道的。你觉得婆罗洲怎么样?”    明珠看着直郡王的指尖放在了海外国人建国的那一栏,心里面一突,难道大阿哥打算在海外建国?急切的说道:“海外的那些国家土地,那里比得上如今繁华的京城。”    “叔祖难道还不知道皇阿玛对我们的态度,自从二十七年那里因为朋党之罪被罢黜你大学士的位置,交给侍卫酌情留用。虽然后面没过多久跟随康熙西征葛尔丹,随后又官复原职,但此后这么多年都没怎么再被重用。    要说叔祖与索额图不和而相互仇轧,索额图生性乖张,朝中有不依附自己的大臣就立即排挤。叔祖则为人谦和、乐善好施,擅于拉拢朝中新进,对政敌都是在暗地里构陷。按理来说,索额图被罢黜的可能性更大,可是偏偏叔祖出了事情,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吗?”直郡王呼吸有些急促的说道。    “可是老臣不想直郡王去吃苦、、、、、、”建立一个国家是那么容易的吗?就算直郡王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但建立的过程当中也是有很多麻烦的事情的。何况大阿哥这一脉的官员很多是不会想远离故土的,到新的地方开始。    “这有什么,先苦后甜。在众位兄弟当中爷年龄居长,替皇阿玛作事最多。爷三次随皇阿玛出征、巡视,均有所作为。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爷年仅十八岁奉命随伯父抚远大将军福全出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随皇阿玛亲征噶尔丹,爷与内大臣索额图领御营前锋营,参赞军机,这年三月,爷26岁,被封为直郡王;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九年随同父皇巡视永定河河堤,任总管,还衔命祭华山。    不过这些都不是白干的,兵部和户部都有人支持。军中有爷的亲信,也统领过海军,要打下婆罗洲还是有把握的。”直郡王前面说得是志得意满,后面联系到自己的现状,就低沉了下来。    “只要直郡王想好了,老臣这把老骨头愿意奔走效劳。”明珠也坚定的答应了下来,叶赫那拉氏的能人有,有大才的没有。要是去往海外,怎么自己这一脉也算个开国功臣。    那个时候人才稀少,家里的晚辈也能混个好点的职位,在富裕个三代。同样朝廷这边也不能完全放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明珠决定下来了之后,就和直郡王商量起后面的行事来了,看用那些方法既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又能够从朝廷获得更多的支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