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贾政回来的时候, 就已经没有贾宝玉的跟随了。不过众人都没有在意,宝玉或许有事情耽搁了下。贾宝玉是贾政唯一的一个嫡子,难不成贾政还能让贾宝玉出事? 可是等到吃晚饭的时候, 就察觉到有些不对劲的地方了。首先贾宝玉还没有回来, 其次如果贾宝玉去留在其他家里面借宿的话,贾政或者跟着的小厮会回来告诉家里面一声。贾母连忙喊来丫鬟询问, 鸳鸯出去一会儿回来的时候, 脸色就有些不对了。 贾母心里面一顿, 涌起一股不好的感觉, 拍了下桌子, 神色紧张的喊道:“你倒是快说呀,急煞我也。” 鸳鸯赶紧上前帮忙边拍贾母的背,边说:“门口的小厮说,二老爷带着宝二爷出门后,回来的时候就宝二爷没有一起回来。不过老太太你别担心,二老爷可是宝二爷的父亲,可能是二老爷有什么吩咐。” 虽然话里是这么说,但是鸳鸯心中还是有一股不好的预感。自己可是打听的真真的, 除了宝二爷其他的人都回来了。要是在其他人家里面留宿, 怎么也得给宝二爷留个小厮使唤。不过这话不是自己该说的, 自己说出去不是有挑拨二老爷和老太太母子关系的嫌疑。反正到时候把二老爷叫来一问, 便可知了。 邢夫人也从中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但是看贾母这个样子,自己要是稍微透露出那么一丁点幸灾乐祸的意思。肯定又是一顿骂少不了, 不过还是跟着装作紧张兮兮的说着:“不如喊二弟来问一下?弟媳身为宝玉的母亲,也不知道宝玉的事情吗?” 王夫人一脸担忧,心中暗恨邢夫人在这个时候还想踩自己一脚,说自己不关心宝玉,跟着不善言辞的说道:“昨个听下人说,今天夫君要带宝玉出去一趟。” 看着邢氏还想说什么,贾母这个时候可没耐心听她们争辩,于是皱着眉头厉声的说:“好了!!!” 说完后还瞪了邢夫人和王夫人一眼。再接着吩咐鸳鸯道:“鸳鸯你亲自去一趟,把政儿找来。” 贾政很快就荣庆堂的大堂,一进去就发现大堂的人都看着自己。贾政现在的心突然有些忐忑起来了,不过很快就压了下去,自己做的没错。自己也是为了宝玉的未来,要是宝玉大了还说那些荒诞不经的话,才真是得罪人不说,还给家里面招祸。而且宝玉进去了,说不定就成才了。再说了自己身为宝玉的父亲,有权利管他。 贾母见贾政进来,原本在王熙凤的可以说笑下缓和起来的脸,又麻了下去。“不用请安了,今天你和宝玉一起出去。为什么这么晚了,宝玉还没有回来?” 贾政心一横说道:“我送宝玉去文武学院了。” “你说什么?大声点,你把宝玉送那儿去了?” “送去文武学院了。”贾政颇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感觉说道。 “你怎么能把宝玉送到文武学院里面去了,不知道我的宝玉要在那里吃多少苦头。宝玉生下来那样不是丫鬟婆子们打理的妥妥当当的,现在一个人去那种地方。连个被子都不会叠,不知道会不会受其他人的欺负。 我的宝玉那么乖,你把他送到那群纨绔子弟里面去,你这个当父亲的怎么忍心?”贾母拍着桌子有些哽咽的说道,如果不是还存有一番理智,说不定当场就喊贾政去把宝玉接回来了。 可是前面文武学院也发生过上午当阿玛的把孩子送过去,下午就在妻子和自己额娘的哭声里面又把孩子接回来的事情。 你早上送进去,下午又接回来,不是耍人玩吗?我给你把老师、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还根据你家里面的情况,安排了挨着你住的学生。这边刚费心费力的处理好,那边你就走了。走了之后,还得从新安排、调配一下,很是麻烦。 而且文武学院里面教书的,可大部分以前都是朝廷重臣。只不过现在年纪大了,皇帝又办学院了,看在皇家的面子上面来教书罢了。毕竟文武学院最初的学生是纨绔子弟,要是老师没点身份可镇不住那些官二代、权二代。 所以不存在谁怕谁的问题,人老师也硬气。后面皇帝就下了圣旨说,把孩子送进文武学院之后,最少也要等一个月,才能把孩子接回去。因为在文武学院里面,都是一个月放一次假。 说起来最开始提议办个学院还是宝音,她提出了这个想法,皇上觉得可行,就执行了。 有一次宝音在温僖贵妃宫里面的时候,听到十阿哥说起了最近发生在京城里面的一件趣事。就是说不知道富察家和那拉家的几个纨绔子弟在街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争执,当街就打了起来。再加上他们各自带的小厮,一条街都让他们赌了。正好科尔沁的郡主带着丫鬟从那里路过,不知道那个从街边的小摊摊上面拿出一个木制的船,扔了出去。正好砸到她的鞋子前面,差一点儿就砸到了她身上。 宝音听到十阿哥说起科尔沁格格的时候,心神恍惚了一下。记得十阿哥的嫡福晋原本就是个蒙古姑娘,不知道是不是现在这一位。反正不会是自己,宝勒格沁的现状自己很清楚。皇家联姻,也不会选一个不上不下的部落。 其实十阿哥原本的福晋到不是出自科尔沁,而是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之女。只不过宝音平时的时候没有注意这些,连十阿哥福晋来自蒙古还是看清穿小说知道的。 温僖贵妃看见宝音愣神了,就关心的问道。 宝音当然不会把真实原因告诉她,就随口说道:“宝音只是在想,他们打闹一场,不知道那条街的百姓损失多少。” 这个时候,皇帝掀开帘子进来了。众人连忙行礼,皇帝喊起身之后,笑道:“你就放心!他们已经赔偿了沿街百姓的损失。对了,你刚才的话应该还没说完!” 宝音坐下后,视线往下面说道:“我是想着很多人家对于自家不成器的子弟都是丢到军营里面,历练一二。出来之后,就改了自己身上的陋习,有的还历练出来了。不过更多人家舍不得孩子进去,毕竟军营里面是有危险的。我想着如果有一个地方,没有什么危险,又能像军营里面一样帮他们改正自身的不好的一些习惯、、、、、、” 皇帝听后觉得很不错,也不是不知道近几年来八旗越来越不成样子了。本来是想都拉进军营里面专门训练一下,可是又有些担心会激起怨气。宝音提的这个法子很不错,既不会激起他们的怨气,也能让自己有个好名声。说不定学个几年出来,又有许多得用的八旗子弟。 于是皇帝回去之后,专门召集了大臣和皇亲讨论了这个事情。 在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一般的人说不定压不住那些纨绔子弟。是不是要给予那些夫子什么权利,让那些纨绔子弟听话。毕竟要是压不住,这个学校就没什么意义了。 接着就有人提议不如让已经辞官的什么大臣去监管,皇帝很快就从中发现了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地方。 很快皇帝就开始了让一些年纪老的大臣,放下手里面的事情,到学院里面去教人。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找的夫子多是有战功的武官。让那些武官辞了兵权,还有个活干。 可是后面皇帝想到现在大阿哥和太子后面的索额图之类的人,索性就让他们丢下手里面的一些事务去管。让那些纨绔子弟,好好的消耗一下他们的精力。毕竟他们不能光学武,不学文,后面出来一大堆武夫。就像孔夫子一样,人都是不同的,要因材施教。万一人家有那个天分学文,学院里面却没有教文的老师怎么行。 就这样在皇帝的强有力的支持下,很快这学院就建好了。夫子找好后,这学院的名字又有了异意。先前找的大多是武官,取的名字也颇为豪放。后面来的文官就有些看不惯了,虽然他们后面才来,没占着先机。可是他们能说会道,就这样倒是打了个平手。 后面皇帝实在是不想在这点小事上面扯,直接就脱口而出‘文武书院’。后面觉得这个名字不怎么好听,也拉不下脸去改了。就这样书院的名字阴差阳错之下,就定成了这个。 一开始入学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的把各种家里面游手好闲的人送了进去。等教了一两年之后,大家发现,这学院里面可谓是师资雄厚。而且这些都是当过官的,还都当得挺好的,随便从他们那里学过几手,也能让自己以后的仕途轻松些。而且这个学院简直是包含了朝廷上大约八成的势力,简直是天然的人际关系网。 渐渐的就有家族起了把其他子弟送进去的心思,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有些拉不下面子。可是等第一个进去之后,文武学院再次迎来了入学的高峰期。 就算是在一开始为了约束那些纨绔子弟而颇有些校规,也没能阻止他们的脚步。毕竟他们又不是纨绔子弟,耐不住寂寞。只有稍微注意一点,那些校规也没什么的。 要知道一开始为了约束那些纨绔子弟,众人讨论出来的校规,那放到那些纨绔子弟身上是很难熬的。首先,不能够带下人进入学院,进入学院后,只能在学院里面带满一个月才能够重新出去。来的时候什么都不用带,衣服、被子之类发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就是为了避免在衣服上面闹出什么事情。 其他的规矩就不一一赘述了,反正就是校规很严。更令人绝望的是,管理书院的人是以四阿哥为主。违反校规被其他人逮到,还有可能看在家里长辈的面子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要被四阿哥逮到,那绝对是按照校规来处罚的。 甚至有一个纨绔子弟,为了能够脱离学院,故意受伤装病。谁知道最后直接派了个御医来学院诊治,查出来是装的之后。更狠的是,不知道是谁向皇帝提议派一名御医到学院里面驻扎。 就这样太医院的御医就轮流的呆在文武学院里面,让家里的长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受什么伤或者生病了。毕竟就算是在家里面,也不是那一家都可以有点小病就请御医的。 也是因为知道文武学院里面的规矩,贾母才能稍微放下些心来。但是就算有规矩在,人要欺负宝玉,还是能欺负到的。虽然不严重,但是对于贾母来说,就是在挖她的心。可是事也既此,只能盼望着时间早点过去,自己的宝玉不要出什么事情,就算是小事也不要。 心里面还有些隐秘的期望,宝玉能够在文武书院里面得到大人物的赏识。能够适应学院里面的生活,在学院里面交更多的朋友。 同时也联系起自己几十年交情的王妃来了,就是想从她口中知道更多关于文武书院的事情。原先也是知道一些,可是现在宝玉在里面了,就显得有些不够了。 不光收集书院的消息,贾母还花时间拜起佛来了,希望佛祖能够保佑宝玉顺顺利利的。王夫人在小佛堂拜佛的时候,都真心了许多。连前不久对赵姨娘和贾环的磋磨都停了下来,倒是让她们松了口气。 可是她们忘记了一个事情,就是原本这个学院最开始想的是模仿军队。所以在这个学院里面对于很多学子来说是军队的一些训练项目,比如跑圈之类的。虽然如果选择的是学文的方面,这些关于武官的课程会少很多,但是也不是一个娇养的少爷能够一开始就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