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八十年代翻身记 > 第43章

第4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昨晚姜宁一挨到床就睡过去了, 几乎没有停顿,脸皮薄得很的她,首次没有把衣裳给披上就阖眼。    累的呀。    不过就算这么累, 她还是起床号一响就起来了。    骨头有些酥软, 大腿根酸得厉害,好在动作慢点也看不出来,她缓了缓就起床了。    打开房门,她先做贼心虚瞄了眼客厅的长椅。    姜红兵昨晚喝得不少,还处于雷打不动状态,这么嘹亮的起床号也没能让他动弹半分。    还好, 还好。    姜宁松了口气。    心放下了,她上厨房揉开昨晚发好的面,掰成几团擀成大片,刷上加了盐的葱油,叠好压了压黏紧,切开小段,拉开利落挽成花团。    稍稍发酵, 大火蒸十来分钟, 葱油花卷就做好了。    姜宁还熬了大米粥, 完事才喊醒大家。    不喊不行,大家都有活儿干呢。    葱油花卷她蒸了好几屉, 除了大伙儿早上吃的, 剩下那一屉多, 她就找了干净的包袱皮, 给彭弘毅几人包上带着。    一百多里的客车,这年头得颠簸一天时间,不整点干粮,怕彭弘毅几个舍不得买。    “嫂子,家里留着吃。”    田斌摇头摆手,战友嫂子热情招待,他已经激动得很,哪能又吃又拿呢?    彭弘毅胡国川连忙点头。    “赶紧拿着,客气啥呀,这不是和我生分吗?”    赵向东酒醒了,在外还是一贯的稳重严肃的形象,拍了拍老战友肩膀,“你嫂子做都做了。”    三个汉子感激又感动,不过他们不是废话多多的人,回锤了一下,接了包袱。    深情厚谊都在不言中。    接下来大家没废话,直接就出门了,工作的工作,赶后勤车的赶后勤车。    姜宁领着二哥和彭弘毅几个,也一起上了部队的后勤车。    “彭哥,田哥,川子。”    到了杨市,双方分道扬镳之前,姜宁笑着嘱咐:“我也只做私人买卖的,正缺人呢,要是你们去那林场待遇不好,就回来咱这边哈。”    她这句真不是客套话,现在加工场不缺人,但以后扩大规模就缺了。    彭弘毅几个当不好踩缝纫机的活,但却是很好的管理型人才,毕竟没两把刷子,咋能在一群士兵中脱颖而出,成为军官呢?    有赵向东这层关系在,他们还很值得信任,正是姜宁以后欠缺的。    她说得真心实意,只是彭弘毅几个却如意料中般以为这是客套话,不过他们依旧满心感激,“好的,嫂子,咱们记住了。”    双方就此分开,姜红兵送小妹到店里,帮忙开了门,嘱咐几句,就匆匆离开了。    他也有不少事要办,闲不下来。    姜宁提了桶水,一边仔细擦洗店里刚装好的木货架,一边等常金兰带人过来。    店里已经装修好了,是姜红兵初二就喊人过来弄的。    地面原来是老式水磨石米砖,没破损看着还行,就没动。只给墙面刷了腻子,再装上年前订好的刷了清漆的吊挂架,放好展示架收银柜,吊上挂了红布的招牌,就完事了。    很简单的工程,地方也不大,两三天就干好了。    放在后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装修,这年头却新奇而拔尖,开门这么一会功夫,门前经过的人都往里好奇张望。    姜宁满意之余,心中却清楚,这装修现在还成,但再过一两年就不行了,不过到时候再更新换代,毕竟眼下复杂点的装修材料根本就没有。    地方不大,新做好的吊架又不脏,很快就擦好了。    时间已经到了九点,常金兰带着六个中青年妇女准时进门。    这就是她介绍给姜宁的女工。    大家寒暄一番,姜宁笑吟吟说了自己开的工资待遇,本来有期待有忐忑的大伙儿,一听是真的,立即就高兴起来了。    其中一个二十七八的妇人,叫石小兰的最外向坦率,一拍大腿笑道:“好啊!我干,不要提成我也干。”    刚才姜宁说,超过额定工作量的,有提成,意在激励大家的劳动积极性。    其他人纷纷附和,城里人也有富有穷的,这年头公家单位的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没门路休想插人进去。    老一辈工作倒是能传下来,但绝大部分人家孩子都好几个,肯定有没捞上的。    本来只能闲在家里做家务,现在能领一份工资贴补家里,就算不是公家单位,她们也十分乐意。    既然大家都十分乐意干,那就轮到姜宁考察一下对方的手艺了,她固然很需要第一批女工及时到位,但也是有严格技术要求的。    她锁了店门,领着一行人穿过小院子,进了加工场。    姜宁搬下来一匹棉布,指了其中一台缝纫机,轮流考验七人的手艺。    直线,曲线,压脚倒针等等,轮流试验,结果很满意。    这些妇女家里都是有缝纫机的,一家老小的衣服都是她们做,间中还有接点外活贴补家用,正常该会的技术,她们都会,而且很娴熟。    皆大欢喜。    姜宁笑吟吟道:“很好,那明天八点三十,咱们就准时上班了。”    她半开玩笑道:“咱先礼后兵,平时要是有要紧事,请假就行,但不可以无故迟到早退。”    “那是当然,工作就得有工作的样儿。”    石小兰快人快语,爽朗应声,其余人也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姜宁笑吟吟地与大家说了大半小时话,互相了解熟悉一下,顺带介绍了大家以后的工作方式。    第一次见面相当和谐,她看着差不多了,才开了侧门,送走了大家。    出门时,常金兰似乎瞟了簇新的黄铜锁头一眼,她没吭声,姜宁也没在意,租了店换个锁头,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今天给自己安排的任务顺利完成,姜宁出门去吃了碗酸菜肉馅饺子当午饭,再回头拾掇拾掇店里。    下午,纽扣拉链,各色线轴,锁边机等等也到货了。    这是昨天拜托了吴刚,搭着纺织总厂一起订的。    没办法,现在起步阶段量有点少,与其四处欠人情,不如直接拜托吴刚得了。    万事俱备。    姜宁锁了店门,直奔自由市场去了,还有点儿时间,她抓紧点买了菜,再坐后勤车回家。    至于姜红兵,他嘱咐过小妹不要等他,他或许会不回去的。    他时间其实也很紧凑,昨天腾出了一天,这不得忙活回来。    姜宁匆匆进了自由市场,扫了两眼,看中了一个老农摆出来的大草鱼。    得,今晚做酸菜鱼。    很久没吃酸菜,中午吃顿酸菜饺子,倒是觉得不过瘾。    称了活蹦乱跳的大草鱼,沉甸甸的,姜宁再买点酸菜,上了后勤车回到家属区。    鱼刮鳞,片下两扇大鱼肉,顺着鱼肉的纹路斜刀切双飞片,加糖盐姜丝,胡椒粉和一个蛋清,抓均匀备用。    鱼头鱼骨剁块,放进油锅翻炒,再铲起备用。    再起个油锅,扔切碎的干辣椒姜片葱段,煽出香气,再倒入鱼头鱼骨和整理好的酸菜,翻炒一阵,注入开水。    煮上六七分钟,汤底就好了。    姜宁没有立即下鱼片,这个很快的,等丈夫回来再弄才新鲜。    蒸上米饭,她刚要去洗个澡,不想却听见一阵汽车引擎响声由远到近。    姜宁有些奇怪,这家属区能开车出入的就那一个,难道是方涵回来了?    画风不对呀?    她好奇出了阳台,探头往外看去。    有同样动作的人很多,大伙儿见一辆黑色小轿车驰进家属区,缓缓停在姜宁家楼下。    姜宁眼尖,咦?这车牌号不是方涵的呀。    不过车牌号不是方涵的,下来的却还是她,同时还有一个五十出头老太太。    这老太太一身灰色翻领套装,明显的职业女性范儿,花白的齐耳短发梳得整整齐齐,十分干脆利落。    她下了车后,一边往单元门走,一边与方涵说话。    距离太远,听不看两人说啥,不过方涵似乎有点畏惧对方,退后一步跟在身后,低头听着不说话。    很规矩。    前所未见。    姜宁眨眨眼睛,联系她平时知道的讯息,这老太莫非是方涵的婆婆,许卫国的妈?    这是亲自把儿媳妇接回来,送回儿子家?    她突然有些牙疼,也不知道许卫国获悉昨天的消息没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