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烽火风云录 > 作品相关 (8)

作品相关 (8)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青云握紧高凤麟的双手,感激之泪夺眶而出,哽咽道:    “你放心,这次我一定会求药王医治你的,你说过要和我驰骋边塞,上阵杀敌的。”    “好,我说过的话,就一定会做到的,我福大命大,不会那么轻易就死掉的,嘿。”虽然身受重伤,高凤麟仍然还是一副跳脱模样,总算在这么沉重的气氛下,叫几人少了几分担心。    由于高凤麟和平青云身上都有伤,陈金发赶路并不很快,他们日行夜宿,不日就临近长安城了,因平青云还在通缉当中,为免生出意外,几人便转道南行进入秦岭地界。    药王谷便就在秦岭中段的终南山上。终南山自古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当初老子授尹喜《道德经》,便就是在这终南山之上。是以终南山上,自古就多有隐士,药王孙思邈晚年便就隐居在这终南山药王谷中,一直传至今日。    众人取道商洛,由武关道进入终南山,山道难行,只得丢下马车徒步行走,几经周转,终于来到了药王谷。只见药王谷处在一处山坳地,四面青山环绕,云雾缭绕,中间空地上结有一座草庐,草庐外用竹片圈出一个小院,里面种满了奇花异草,珍贵药材。想不到名满天下的药王谷竟然就只是一座草庐和一个小院这般简陋。    第六回 平冤昭雪(一)    第六回 平冤昭雪    平青云借此一问,便向李俶道出了他的身份,并诉说他父平城梁是如何遭到杨国忠的诬陷,如何锒铛下狱,最终被杨国忠所害,平家上下二十余口尽数遭到杀害,只余自己一人逃脱魔爪。    广平王李俶素有贤名,朝野上下,人所皆知,他乃太子李亨长子,属太子一党。然太子虽为东宫,但是朝野之中,太子势力却不及宰相杨国忠一党,杨国忠凭借族妹贵妃杨氏得宠,向皇帝投其所好,最终官至宰相,权倾朝野,势力极其庞大,又曾数次株连太子羽翼,使得太子与杨国忠之间的矛盾愈积愈深。    李俶听平青云所述,心中主意早已打定。于公,平城梁乃当时名将,如今遭小人陷害,不幸殒命,身为太子长子,理应为其昭雪沉冤,公猪天下;于私,杨国忠霸占朝纲,对太子一党长期打压,数次陷害太子,李俶也应当为父雪耻。他将平青云扶身起来,说道:    “令尊平城梁将军我曾数度听父亲提及到,父亲对他也是赞赏有加,可惜遭了陷害被杀,我等俱是十分惋惜。平小将军你放心,此事我回去之后定会与父亲商议,还你父一个清白。”    平青云亲耳听广平王说出这话,内心是汹涌的,这些日子以来,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为父报仇,为平家上下二十余口报仇,为自己七个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报仇,可是如今他一个人流落江湖,朝不保夕,自身性命都不一定能保全,还谈何报仇雪恨。却没想到在这里能够遇到广平王,并且得到广平王的支持,要还他平家一个公道,叫他心中如何不激动,如何不悲泣,又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向李俶磕了响头。    李俶连忙将平青云扶起,好生安慰,并嘱咐平青云,此间事了,就跟他回长安城。杨国忠长期排挤忠良,陷害太子,使得太子李亨不得不谨言慎行,否则落的跟前废太子李瑛一个下场,岂不令人悲叹。如今平城梁被害,平青云死里逃生,正是太子向杨国忠反击的大好时机,李俶自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    见李俶肯为平青云昭雪,高凤麟自是十分高兴,便向李俶请缨,也要随李俶一众人回去长安,一来可教李适武艺,二来也能助平青云一臂之力,让平家能够得以平反。如此一来,回徐州之事就暂且搁下,高凤麟和赵文心先去长安走一趟,陈金发只得回洛阳余兆岳处静候佳音。    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正是描写了唐长安城繁华兴盛,引得万国前来朝拜的盛况。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邦,长安城的地位自然是不可言喻。    李俶将高凤麟和平青云赵文心三人安置在自己的府邸,晚间时候,便就入东宫,谒见太子,太子李亨,,此间只他父子二人,连太子最信任的两名太监都不在,便将平家事情始末一五一十的都告知了太子,并向太子分析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父亲,皇上宠信杨太真,而杨国忠仗着族妹得宠,在朝中飞扬跋扈,数次陷害父亲你,我们与他已经是不共戴天,如果我们不予以反击,只怕杨国忠他会越来越得寸进尺。”    太子道:    “自古为臣者,尤其居东宫者,为众人所妒,倘若不谨言慎行,如履薄冰,一旦被人抓住把柄,便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永无翻身之日啊。”    李俶道:    “父亲大人,杨国忠陷害父亲已经不是一次了,倘若下次他与杨太真贵妃密谋,要置父亲于死地,那又该如何?皇上宠爱杨贵妃,可谓是以举国之力,只为搏贵妃一笑,皇上对贵妃言听计从,倘若她在皇上耳边说几句父亲的不是,杨国忠又在一旁煽风点火,父亲的地位岂不是更岌岌可危了。”    太子问:    “那依俶儿之言,我们该当如何?”    李俶道:    “如今杨国忠势大,我们不可与其硬拼。日前,杨国忠将原朔方军使平城梁将军诬陷害死,使得朔方军上下哗然,对杨国忠十分不满,倘若我们能够为平城梁将军平冤昭雪,就能取得朔方军方面的支持,朔方军乃我大唐西北边塞劲旅,皇上常年仰仗朔方军,倘若赢得朔方军的拥护,如此一来,杨国忠投鼠忌器,便不会再咄咄相逼,父亲的处境将会好的很多。”    太子又问:    “此计甚妙,不知如何为平将军平反呢?”    李俶道:    “当初杨国忠诬陷平将军与胡虏谋反,勾结吐蕃,意图入侵我大唐陇右地区,称在途中截获一封平将军写与吐蕃大将马重英的通敌信,给判了个通敌卖国的罪名,将其斩首。这封信与奏折藏于宫中内阁库房之中,我们只要将这封信取出来,与平城梁将军以往的写的奏折笔迹做对比,就可知道信件的真伪,到时候真相就是大白天下,也就可还城梁将军一个公道。如此一来,皇上肯定会怪罪杨国忠办事不利,枉死我大唐一员名将,这样,他定会安分一段时间,不敢再与父亲为难了。”    太子沉默不语,深思了片刻,道:    “俶儿次法甚好,只是倘若为朔方军平反,恐陛下会生疑,质疑我与边军勾结,意图不轨,倘若弄巧成拙,被杨国光反咬一口,岂不弄巧成拙?”    李俶道:    “此事父亲大可放心,平城梁有一子,名青云,乃西北朔方军副使,平城梁被害时他尚在西北,逃了出来。日前我与他在三清观相遇,现已将他秘密安顿在我府中,我们只需将平青云安排到大理寺喊冤,大理寺卿陈文远乃龙武将军陈玄礼之子,陈玄礼与杨国忠素来不和,适儿曾拜陈文远兄长陈文奇为师,我将此事事先告知陈文远,他必定支持,到时候三司会审,将诸般物证调取出来,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太子闭目兀自沉思着,过了许久,叹了一口气,说道:    “此事就依你的意思办,只是到时候三司会审,恐怕杨国忠会将那封信件毁去,到时候物证俱毁,如何能正面平将军的清白?”    李俶道:    “此事好办,我们只要在平青云去大理寺之前将信件取出,妥善保存,会审之时再将它拿出,便可保万全。”    太子点点头,表示默许,李俶会意,向太子拜别,便回府去了。    第五回 剥极则复(二)    高凤麟叹道:    “想不到终南山还有如此优美僻静的地方!”    孙雨瑶领着众人往草庐去了,推开院门,在门口唤了一声“爹爹”,无人应答,又唤了一声,还是没人应答。想必药王是不在屋里,既是自己家,孙雨瑶就将几人安顿在内房,草庐简陋,房间只有三四间,孙川柏一间,孙雨瑶一间,剩下只有一间客房,留给高凤麟,还有一间放置杂物的房间,陈金发和平青云就暂时住在那里了,赵文心便和孙雨瑶同住。    等到天黑之际,也不见药王回来,孙雨瑶也不知道她爹爹到哪里去了,在附近的几个地方都找过了也没见人影,高凤麟身体虚弱,早早就睡下了。赵文心做了晚膳,几人草草吃过以后又一直再等,直到半夜始终不见药王。    如此过了两天,眼见九转清丹的药效时间将至,高凤麟越来越虚弱,脸色一天比一天煞白,依旧没有药王踪影,几人都是越等越焦急。这一日平青云在屋中等的急躁,没了耐性,就出来透透气,山路崎岖,就这么毫无目的的徒步走着,听到身后有声音,回头看去,却是赵文心,赵文心见平青云心中焦急,跑了出来,她知道时间越紧迫平青云心中就越担心,就跟这一起出来了,她自己又何尝不是担心这高凤麟呢。本以为能向药王求治,可是来了好几天了都不见药王的人影,怎么不叫人心急。    平青云见赵文心,问道:    “你怎么出来了?”    赵文心道:    “你不也是出来了么?”    平青云道:    “我们来好几天了,都没见着药王的身影,现在时间紧迫,我怕你师兄撑不了多久了,这两天我瞧他的面色很差,人变的虚弱很多,再这样等下去,只怕是我们要白跑一趟了。”    赵文心叹道:    “瑶姐姐这几日一直在帮师哥祛毒疗伤,虽然不能痊愈,但是也能为师哥争取点时间,希望师哥福大命大,药王早日能够回来。”    两人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天色渐渐黑了,便往回走,进门之后发现屋内没人,往里去,见高凤麟已经昏倒,陈金发正在为他运功导气,可是当陈金发的内力输入高凤麟体内之时,便似遇到了一堵墙,怎么也不通。孙雨瑶为他诊脉,发现高凤麟此时的脉搏非常的虚弱,体内经脉内的真气均都凝滞不前,所以陈金发的内力输入高凤麟体内事,遇到阻滞,便不能通。    几人忙活了一晚上,始终没有好的办法,高凤麟同样是没有任何气色。今日已是第七日了,假如明日药王还没有出现,高凤麟生死难料的很啊。能试的办法孙雨瑶全部都试过了,不管是针灸、吃药、输内力,都毫无效果,也将父亲的所有医书都翻了个遍,都找不到治疗的办法。    几人在高凤麟床边一直守到天亮,眼见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高凤麟越来越虚弱,一直昏迷不醒,脉搏也是时有时无。赵文心已经哭的跟个泪人似的,眼睛都红肿了,但是眼泪还是不住的往下掉。陈金发素来有泪不轻弹,这时见自己这最心爱的师侄如此模样更是老泪纵横,伤心欲绝,其实他心中何尝不是早就将高凤麟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看待了,想不到自己竟然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一天。平青云此时此刻心中充满了愧疚、懊悔,如果不是因为自己,高凤麟哪里会英年早逝,自己对高凤麟的亏欠,这辈子是无法还清了,泪水早已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见他们三个人如此的伤心,孙雨瑶心中也是难过之极,她和高凤麟不过萍水相逢,两面之缘,但是仅仅是初见,就能感觉到他为人率直,是为知交好友,而且还如此年轻有为,侠义心肠,怎地好人却没有好报。    时间晃到中午,高凤麟始终还是不见苏醒,生命迹象越来越弱。这时屋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人同时发觉,心下大喜,药王终于回来,都向屋外奔了出去。却发现院外站着一个身着青灰道袍的老道士,手执拂尘,身形清瘦,头发和胡须都花白,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陈金发看见这老道士,露出一副本是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表情,叫道:    “老牛鼻子,你怎么才来啊。”又是哭又是喜又是责怪又是期盼的说着,完全没有一副为人师长的样子。    那老道士推开院门往里走来,说道:    “我听到消息就连夜赶来了,麟儿怎么样了?”    刚才还是一副又惊又喜的模样,听到老道士这么一问,陈金发的声音又沉了下去,叹道:    “快不行了,不知道还有没有的救,你快进去看看。”    老道士脚下不停,直接进了屋去,孙雨瑶、赵文心和平青云三人都不认识这老道,怎么他会找过来,听他们对话,貌似是高凤麟的师傅,三人都甚为疑惑,陈金发示意救人要紧,这事稍缓再说。    老道士进了高凤麟屋里去,见他脸色惨白,伸手去替他把脉,过的一会对陈金发说,你去取把刀来,陈金发不明所以,“取刀?要刀干什么啊?”老道士叫他依言取来就是,孙雨瑶说道:    “我去取。”    片刻之后,取来小刀,只见老道士用刀在高凤麟右手腕处,割了一刀,又将高凤麟上衣脱了,在他胸前和后背又割了两刀,割之处,流出一丝深红色血液,只是血液并无流出多少,反而血块凝滞在一起。老道士将高凤麟扶座起来,伸出手掌,按在他灵台穴上,正在缓缓输入内力。    过了一会,高凤麟身上原来那几处刀割之处,本是凝滞的血液慢慢变的稀释起来,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只见几处都慢慢流出深红色血液,渐渐的变的殷红,与常人血色一般模样。老道士手了掌,调整了一下呼吸说道:    “快将他几处伤口包扎起来。”    众人都瞧高凤麟心中脸色有了一丝血色,心中大喜,赶忙取来纱布金疮药来为高凤麟包扎。    老道士此刻额头满是大汗,显然是刚才为高凤麟消耗了不少内力,现在正自冥思打坐,暗自运功,固本培元。    第六回 平冤昭雪(二)    第二日早上,李俶来到大理寺,陈文远出门迎接,因李适拜其兄长为师,二人遂引为好友。陈文远请李俶上坐,吩咐左右看上好茶,李俶喝了两口茶,将茶叶吐回杯中,放于桌上,向陈文远说道:    “我有一事,想向文远兄询问。”    陈文远不敢托大,忙问是何事,李俶续道:    “上月,前朔方军使平城梁被指通敌卖国,斩首示众,这事文远兄可曾耳闻?”    “是的,此事朝中上下人人尽知,只由杨国忠一人操控,未经大理寺审判便就定了罪,许多人慑于杨国忠都是敢怒不敢言啊,不知王爷何故突然提及此事?”    李俶问:    “依文远兄看,你觉得平城梁会通敌么?”    陈文远不知李俶是何用意,想了一想,说道:    “平城梁在朔方军二十余载,与吐蕃、突厥等交手不计其数,皇帝念他劳苦功高,多年来累伤无数,旧疾时常复发,便就召他回京,颐养天年,要说这样一个人会通敌卖国,我陈文远是断然不会相信的。”    李俶哈哈一笑,站了起来:    “正是如此。”    陈文远见李俶反应不寻常,又问:    “不知王爷意欲何为啊?”    此间无外人,李俶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压低了声音,说道:    “实不相瞒,我与平城梁之子平青云有过数面之缘,如今他一家尽遭杀害,父亲又被诬陷,他想我为他平家平反伸冤。”    陈文远能为大理寺卿,掌管各地刑狱重案,自然要做到持正不阿,公正严明。平家一案本就是冤案,人人尽知。况且杨国忠把持朝纲,陈文远早就与他交恶,如今广平王要为平家平反,那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东宫太子的意思,此事正和他意,随即问道:    “王爷是否能让此案重审,不知如何让皇帝陛下有此旨意?”    “此事无须皇上下旨重审。”    “此话怎讲?”陈文远问。    “不日平城梁之子平青云便会来此击鼓鸣冤,你且暂时将其收押,然后写一道折子奏向皇上,皇上知晓后定会下旨发回重审。”    “那如何能为平家翻案,王爷有何妙计?”    李俶嘱咐陈文远只需按寻常程序办事,到时候将内阁库房中的那封书信取来与平城梁以往文书进行比较,就知结果,将这一事情详细写于奏章之上,到时候皇帝一看便知晓,只是这事需得瞒着杨国忠速办速结,要赶在杨国忠插手之前将结果奏明皇帝,那么此事就可大功告成。    二人一番商议之后,李俶方才离去。回府之后,李俶与高凤麟、平青云二人商议,明日平青云便去大理寺,今日得去皇宫内阁库中将原案件的文书取来,日后三司会审,杨国忠若想插足,毁去证据,也是无从下手。如此,即使不能立刻为平城梁平反,也能为平青云洗脱罪嫌,不再遭受通缉。    自李唐以来,皇帝居所都是在太极宫内,后高宗皇帝兴建大明宫,便就转移至大明宫。玄宗皇帝登基以来,将其为王时的兴庆宫大规模扩建,成为长安城三大内之一,日后便就居住在这兴庆宫之内了,是以皇帝处理过后的奏折文书,都一齐存放于兴庆宫内阁之中。    按朝礼来说,非皇帝圣旨,皇孙是不可擅自进宫,但是李俶却是例外,他是太子长子,太子每日都要去那兴庆宫跪拜皇帝,而太子时常带着李俶进宫面圣,是以李俶可随意进出兴庆宫。适逢皇帝宠爱杨贵妃,每日游玩畅饮,时常通宵达旦,睡至中午方才醒来,太子每日清晨便就入兴庆宫,等待皇帝。    李俶回府之后,换了一身衣衫,面圣时候自然要穿的体面。李俶一行官轿来到兴庆门前,他一人进了宫去,左右候于宫门之外。但是他入宫之后却不是面见皇帝,而是来到北边宫殿群中的一处偏所,这地方乃是宫女居住所在,此时虽然皇帝和贵妃尚未醒转过来,但是宫女们却兀自忙碌起来。    李俶着人唤来尚宫女官,那尚宫女官姓谢名小媛,小字红儿,出自河南陈郡名门望族谢氏,祖上乃东晋名士谢尚。九年前尚只有十岁的她与其兄长谢元宗受韦坚一案株连,被判入宫侍奉,谢元宗则发配岭南,不得再入京。韦坚一案,涉及太子李亨,牵连甚广,谢元宗临行前恳求李俶对他爱妹加以照顾,李俶受人之托,对谢媛一直祥加关照,也正是如此,她虽为犯人家属,却也能够晋升女官。    谢小媛听来人报广平王召见,便急匆匆的赶来,李俶与她数年不见,今日一见,谢媛已从当初稚嫩的女娃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人。只见她足下蹑丝履,头戴金雀杈玉搔头,杨柳纤腰若纨素,双眸似秋水,丹唇外朗,皓齿内鲜,骨如沉香,肌如白玉,极尽美人之态,直叫李俶看的如痴如醉。    见李俶如此看这自己,谢小媛双颊火红,垂头下去,更显娇媚。李俶意识到自己失态,忙收回眼神,正了正色,吸了一口,向谢小媛说道:    “这几年我忙于别事,都不曾来看望红儿你,不知你近来可好?”    谢小媛与李俶多年不见,一见面就听李俶询问自己生活如何,不禁大为感动:    “红儿多谢王爷垂怜,这几年若不是王爷对红儿照顾有加,红儿也不会有今日了。”说着就向李俶跪了下去,向他磕头感恩,李俶连忙将她扶了起来,触手之际只觉她肌肤如滑玉,极为柔软酥骨,不由的心头一怔,如同遭了电击一般,双手迟迟不肯放手。    谢小媛扭捏之下,才勉强挣脱李俶的双手,李俶方才发觉自己又一次失态了,好生尴尬,收回自己的双手,双手又握了握拳头,手指不停的开合。过的片刻,李俶又道:    “今后红儿若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尽管说与我听,我来为你做主。”    谢小媛平常哪里听到这话,后宫之中,都为女眷,他身居尚宫女官,掌管后宫六尚出纳文籍,整日面对的都是纸薄章印,李俶这么一说直叫他一个芳心乱跳,双脸发烫,说道:    “红儿现在很好,别无他求,只求王爷能经常来看望红儿。”最后这一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声若蚊蝇,娇羞之态,更增美姿。    李俶沉醉在这软语温言之中,只觉得她声音好听之极,百听不厌,差点将来这的目的忘于脑后了。    “我若得隙,定会来看望红儿的。”李俶温言道,    “眼下却有一件事,却需要红儿为我办理。”    见李俶有事相求,谢小媛满心欢喜,只盼能为他做十件百件千件都愿意。    “王爷有何吩咐,红儿一定办到。”    李俶正色道:    “此事关系重大,你务必要听仔细了。你是尚宫女官,掌管后宫文籍印署,能自由出入内阁文库,我需要你为我找出一份卷宗,是上月处斩原朔方军使平城梁的卷宗,连同这卷宗一起的,还有一封书信,乃是平城梁写给吐蕃马重英的,这卷宗和书信你要为我取来,我有要用,另外你再取几张平城梁以往写的奏折,随便取他三五份都可,一并取来给我。”    谢小媛瞧李俶一脸正色,虽不知是何事情,但料想绝非小事,依言去到内阁文库之中,先是在军务分类中找到三份奏折,又在已处理案件之中找到平城梁的卷宗,那书信与卷宗封在一起,就一并取了出来,交给了李俶。    第六回 平冤昭雪(三)    李俶瞧她取来物件丝毫不差,心中十分高兴,说道:“这几件卷宗和书信先放你处保存,等到时机成熟时,你自然知道在什么时候拿出来,切记,一定要保存好,万万不能遗失。”李俶再三叮嘱,要红儿一定要保存好,才别了红儿,往兴庆殿去了。    晌午过后,李俶才回到府邸,后花园中高凤麟正自给李适教课,教的都是一些三清观入门的口诀心法和一些入门剑招,李适前面基础打的牢固,这番学起三清观武学来,还颇为得心应手,口诀剑招,高凤麟只演示了几遍就全部记住了,见儿子学的入神,李俶很是欣慰,也不去打搅他师徒二人。见不远处平青云也正自练功,却是他最为得意的**刀法。自从流落江湖以来,我每逢遇险,都不能敌,觉得自己的武功跟别人差的实在是太远了,是以每日都花了很多时间来练功。    这套**刀法尚算为上乘刀法,此刻平青云早已将这刀法练的熟透了,只见他忽而雷霆万钧,忽而辗转来回,忽而上纵下跃,忽而轻柔绵长,不过片刻,这七十二路刀法堪堪使完。李俶虽于武学造诣不算拔尖,但眼光精锐,瞧得出这刀法精妙所在,见平青云收刀而立,随口叫了两声:“好!好!”    平青云背过身来,见是李俶,当即抱拳行礼,李俶免了他的礼数,说:    “平将军,此间各方各面,我已为你打理好了,明日你便就去大理寺击鼓鸣冤,大理寺卿陈文远为官清廉,公正严明,而且他也看不惯杨国忠把持朝纲,我已与他商议妥当了,明日你去击鼓,他按律法将你收监,然后向皇上奏明,到时候皇上发回重审,你平家平反就指日可待了。”    平青云见到长安不过两日时间,没想到李俶就将事情都安排妥当了,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激动之泪盈眶,又抱拳跪了下去:    “王爷的大恩大德,平青云永世不忘,今后愿为王爷结草衔环,至死不忘。”    李俶将平青云扶了起来,笑道:    “平将军严重了,令尊大人一直为朝中上下钦佩,是我大唐的国之栋梁,此事是我分所应当,今后休得再提这至死之言了。”    平青云此时方才感觉到,广平王李俶谈吐非凡,见识高超,做事果敢决绝,尽显帝王之气,心想:假如今后由广平王承接大统,将来定又是一番繁荣之景象啊。    这话假如说了出来,定是大逆不道之言,但是平青云心中所感,便是脑中所想,在他心里,将来大唐皇帝,非广平王莫属。    这一日夜里,平青云辗转难眠,明日就要上大理寺了,虽说李俶已经安排妥当了,但时间越迫近,平青云内心就越发的紧张,也不知道这一去,后果究竟如何?他想的越多,就越是睡不着,几经辗转,终于还是从床榻上下来了,从茶壶倒了一杯茶,一饮而尽,心中忧虑,便就出了门去走走。    此刻已是三更十分了,一路沿着走廊,漫无目的的走着,这是府中众人均已睡下,只有几个守夜的仆人和李俶的亲卫兵,听到他们来回走动的声音。不知不觉的走到了赵文心房门外,见她房内的灯光还亮着,莫非她还没有睡?平青云透着窗纱,依稀看到有一人坐着,右手托着腮,一动不动,似是在发呆。“原来文心姑娘也没有睡。”平青云心中嘀咕着,本想去敲门,但又收了回来,在门口踱来踱去,也不知是想进去还是不想进去。正自想着敲不敲门时,只听“吱呀”一声,房门从里面打开了,转身瞧去,正好与赵文心四目相视。    赵文心轻呼了一声,声音极小:    “原来是平大哥,你怎么还没有睡啊?”    深更半夜出现在人家少女门外,非他平家家教,平青云大是尴尬,说道:    “我睡不着,就出来走走,看见文心姑娘屋里等还亮着,就过来看看,正想要不要敲门呢……姑娘自己就开门了。”    赵文心掩唇一笑,说道:    “你在门口来回走了老半天了,真的那么难想么?”    平青云黑脸一红,也不知道怎么说了,呆呆的杵在哪里,赵文心瞧他木讷的样子,不禁好笑,说道:    “你杵在这里干嘛吖,进来说话。”    平青云“哦”了一声,就随赵文心进了房门去了。赵文心示意平青云坐下,给他倒了杯茶,问:    “平大哥是不是因为明日就要上大理寺了,才会难以入眠的?”    平青云点了点头,说:    “嗯,哎!也不知道明日之后,将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我心中一点都没有底。”    “我听师哥说,王爷已经把你安排妥当了,到时候只要去大理寺击鼓鸣冤,朝廷就有会有人帮平大哥你平冤昭雪的。”    平青云叹了口气,道:    “哎!哪里会那么容易,杨国忠势力那么大,只要我一走进大理寺道出身份,他就会立刻知道,到时候肯定会出手阻止,决计不会让我们把这案子翻过来的。”    赵文心安慰道:    “平大哥放心好了,王爷他既然说一切都安排妥当了,那么事情就一定会有转机的,你也别想的太坏。”    “希望如此。”    如此沉默了一会,二人都出人意料的没有话说,二人的眼神也是十分尴尬的,不知道看向哪里,赵文心只好低下头去,含羞不语。终于还是平青云大破了沉静,    “文心姑娘你又如何没有入睡呢?”    这一问,本就含羞低头的赵文心,更是低了下去,小心肝“噗通噗通”的跳着,没有再答话。平青云还自纳闷,怎地她不说话,便又问道:    “文心姑娘,文心姑娘?”言语中大是疑问。    赵文心只应了一声,过了一会才低声说道:    “听说他们会将你收监,我担心你明天去了之后,他们会不会对你……怎么样。”她本想说严刑拷问,但转念又想,这么说太是晦气,便转口这么一说。    声音虽低,但是平青云却听的真切,也不禁心跳加速:没想到她这么晚还没有睡,竟然是担心我?想到这节,心中猛的动容,一颗心像是融化了似的。他本是个粗人,以前想的是国家大事,后来想的是如何报仇雪恨,从未想过男女之事,自那日在山村破屋与赵文心相对相视,不由的心跳加速,玉指兰香,叫他闻的心神荡漾,面红耳赤。只是儿女私情之间的那些好听的话,他是半个字也吐不出来,此刻听赵文心短短一句话,似乎有那万千魔力一般,叫自己的心慢慢慢慢的融化掉一般。    他不知该用何种言语来表达此刻自己的心情,伸手将他双手握住,置于自己的胸前,温柔的说道:    “你不用担心,我一定会回来见你的。”赵文心听他说了这句话,抬头看向他,只觉得他眼神中充满了坚毅、欢喜和无尽的柔情。    第五回 剥极则复(三)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众人除了陈金发都不识得这老道士,但见他出手救了高凤麟,想必是个世外高人,怎地又成了高凤麟的师傅了,一时间都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老道士就是高凤麟在三清观的师傅袁成子。一年前,袁成子见高凤麟武功已成,就将高凤麟差回徐州,自己便就独自一人四方云游。这一年来又游历了许多地方,经历的许多人事。那日袁成子到了洛阳,原本打算前往白马寺与主持克明法师叙旧,正巧在东出洛阳城不远的地方遇见了余兆岳等人,方才得知徒弟受了重伤,他素知药王不医人已久,不及前去白马寺,于是书信一封说明原委,托余兆岳将信转交给克明法师,自己立即往药王谷赶来。    孙雨瑶奇怪,寻常人怎么会找得到药王谷的路,袁成子淡淡一笑,说道:    “我与你们做了几十年的邻居,你爹没有告诉你么?”    孙雨瑶摇了摇头,袁成子伸手向东边指了指,说道:    “我就住在山那边的道观里,你不认得我吗?小时候你刚出生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哩。”    孙雨瑶恍然大悟,想起来在山的东边确实有座道观,甚是宏伟壮观,只是她于修仙问道、画符驱鬼没太多的兴趣,是以从来都没去过三清观,没想到里面居然住着一位老神仙。    陈金发见几个后背对袁成子无一所知,真是抓破了头皮,说道:    “你们一个个小辈,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你们可知道站在你们面前的是什么人么?”    赵文心说道:    “师叔你是说,他就是师哥后来拜的师傅吗?”    “小丫头只说对了一半,我来告诉你们他是谁。”    袁成子不仅是高凤麟的师傅,他还是中原七大宗师之首,三清观主,被当今玄宗皇帝亲自敕封为“通微玄妙清虚道真真君”,大唐国师,掌“天书”,执天下道门之牛耳。    平青云曾居庙堂,大唐国师的名号自然是听过的,却始终未曾得见,不曾想,他现在就座在自己面前,这来的实在是太突然了,口中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自觉的双腿弯曲,跪下地去,恭恭敬敬的叩了三个响头。    袁成子仍还是一脸慈笑,连道三声“好好好,”将平青云扶了起来。见平青云磕了头,赵文心和孙雨瑶也都上前去,恭恭敬敬的给袁成子磕了头。    孙雨瑶问道:    “国师爷爷,您知道我爹去哪里了吗?”她生来处江湖之远,不识庙堂,也不知道国师是何官职,但瞧他满脸慈祥,便似寻常人家老爷爷一般。    袁成子捻了捻胡须,笑道:    “我不知道你爹去了哪里,但是我告诉你,你叫错人了。”    “叫错人了,那我应该叫你什么啊?”孙雨瑶眼睛睁的老大,满脸的疑惑。    袁成子笑了笑,说道:    “其实算起来,我与你爹系出一门,他该叫我一声师兄,而你,自然应该叫我一声师伯了。”    这一次,别说是孙雨瑶了,就连陈金发都一头雾水,这其中的原委,自然不为外人道也。    这一切,还得追溯到百年以前了。相传一百多年以前,在益州成都,有一名青年在山上学了一身的好武艺,经常好打不平,且从不恃武凌弱,在益州享有侠名。他父母早逝,从小就跟着养父,四处卖饼为生。有一天,来了一个老头,无端端的吃了他几个烧饼,却不给钱,原本吃饼给钱,天经地义,但是这青年瞧这老头衣衫褴褛,颇为潦倒,又似好几日没吃东西,善心大发,就再送了老头两个烧饼。过了几天,那个老头又来,说要收青年做徒弟,那青年还道是老头得了失心疯,将他劝走了,谁想那老头一直跟着他,就是不肯走,那青年看着事情不大对,以为被这老头赖上了,觉得离这种人远一点为好,丢了两个烧饼给老头,就头回也不回的跑了。又过了几天,青年在卖烧饼,那个老头又来,青年以为老头还是来讨烧饼吃,就又拿了两个烧饼给老头,那老头这次没有要烧饼了,并郑重其事告诉青年,想收他为徒,问他愿不愿意跟自己学本事。那青年瞧这老头不简单,不知是哪里的高人,见他一心想要收自己为徒,索性了拜别了养父,跟着老头云游天下去了。    后来这青年跟老头学了一身本事,相术预测名扬天下,还登堂入室做了大唐的国师,这青年便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相师、道士——袁天罡。那个老头,就是药王门的祖师孙思邈,而袁成子的师傅,正是袁天罡。孙川柏是孙思邈第三代传人,与袁成子自然就是师兄弟了。    孙雨瑶又跪下,给袁成子磕了三个响头,口中直呼师伯。众人都没想到,原来三清观和药王门竟然有这么深的渊源,更让瞠目的是,天下七大宗师,药王门独占两席,不可谓不高啊。    袁成子为高凤麟放血输内力,其实并不能将其治疗,只是他中玄阴掌,寒毒入体,又在行功关键时刻中断运功,致使真气乱窜,体内血液受寒毒影响凝固成块,使得奇经八脉阻滞,真气又不得通,九转清丹虽能暂时压制住寒毒发作,但是药效一过,血液又在凝固,真气不得宣泄,人就会爆裂而死,昨日下午,赵文心和平青云出去的时候,高凤麟便就发作起来,痛晕过去,不省人事。袁成子为高凤麟放血,是要将他寒毒放出,使得血液通畅,再灌入内力,助他打通经脉,但受伤严重,不是简单是放血输内力就可以的。成子如此一来,只是为高凤麟延续了几天性命而已,要想痊愈还是得药王出手。    只是孙川柏这几日都不见踪影,不知道是去了哪里。可其他人又哪里知道,每年这个时候,孙川柏在祭奠亡妻之后,心中落寞之感更胜平常,虽有爱女作伴,但是始终没有从亡妻逝世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为人不喜多言,是以中心所想,只有他自己默默放在心里。    往年这个时候,孙雨瑶都会在谷中与父亲作伴,这一次孙雨瑶赶到洛阳去了,他一人无事,又倍感寂寥,便就出谷去了。南来北去,终究还是习惯了幽谷中的生活,出谷不足半月,终于还是回到药王谷去了,却发现,谷中多了好几位不速之客。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