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唐朝好大哥 >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为秦浩灭一国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为秦浩灭一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太极宫,钦天监。    一身白袍的袁天罡跪扶于地,额头上微微有些冷汗。    要知道袁天罡虽然官级不高,但身份实在特殊,平日里见李世民大多时候都是不跪拜的,今天却规规矩矩的跪着答话,几乎可以说是极少有的时候了。    只见李世民面色阴沉,手拿宝剑站在他的面前,虽没穿一身铠甲,但煞气却扑面而来,让周围服侍他的宫女太监全都寒蝉若禁,生怕一个不小心被砍了脑袋。    “太上皇御极十年,那魑魅魍魉虽然恼人却从不敢撩拨龙鳞,如今却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杀朕之肱骨爱臣,呵呵呵,莫非是欺朕不爱杀人?”    “圣上赎罪,臣办事不利,愿受责罚。”    “你当然办事不利!一个结出内丹的道士,进了长安城你却连一点风声都没听到,朕要你们还有何用!!要是今天贞恒出了问题,朕杀了你都不能解气!”    袁天罡也知失职,见天子动怒若此,连忙不停磕头,半点狡辩之词也不敢有。    “那老道士到底是不是焦子顺,前隋那些所谓的高人到底还有哪些活着!”    “回圣上,臣以为那道士不是焦子顺,秦帮主也觉得此人不是,但那一身内丹级的功夫却做不得假,有可能是他的徒子徒孙之类的,臣已派人查实,此道士是从西南而来,结合咱们之前的分析,魔教中的阳流应该是藏在吐谷浑的,只是不知是不是阴流在栽赃嫁祸。”    “哼,阳流。。。阴流。。。呵呵呵呵,跳梁小丑也敢猖狂,管他是阴还是阳,还不是魔教逆党,既然有了动向,那就先灭了他,慢慢再找那另一半。”    “这。。。。圣上赎罪,咱们今年虽然借着佛门和尚之手往其中安插了不少咱们的人,可毕竟时日尚短,并没有找到魔教之人的踪迹。”    “找不着?哈,这一年多以来,吐谷浑之主屡屡对朕不敬,河西走廊上的西域商队时时受到他们的骚扰,下诏,让慕容伏允进京请罪,若他不来,哼!朕看这吐谷浑,以后也不必存在了。”    袁天罡一愣,随即就感觉有好几把锤子在他脑袋上砸一样,一时间感觉有些懵。    几个意思啊这是?因为怀疑有魔教妖人藏在吐谷浑找不着,就找茬把人家整个国家给灭了?    好,比起历史上,李世民无疑要强大得多,这气魄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历史上东突厥投降时有大半是投了薛延陀的,使薛延陀一下子就成为了大唐新的最强敌,可如今仅仅秦浩的一句话,这一局面并没有形成,此消彼长之下大唐不但在西北方向结余了大量的兵力,还多了足足数十万精锐的突厥骑兵。    因此,原本在贞观八年干的事,李世民现在就想干了,打仗么,找茬还不简单。    啥?你说你只劫掠过一些西域小国的小商队,从没敢劫掠大唐子民?日,你丫知道啥叫天可汗不,西域小国既然叫老子天可汗了,老子当然要给他们做主,没说的,打的就是你丫的。    当天,一道天可汗圣旨便快马奔驰往吐谷浑而去了,责令慕容伏允必须亲自来长安请罪,这其实跟宣战已经差不太多了,毕竟那慕容伏允又不是缺心眼。    而此时,秦浩完全不知道因为自己被刺杀这么一件小事居然整出来一场国战,若是让他知道自己在李世民心中这么有地位,估计都能给他感动哭了。    此时的秦浩正彬彬有礼的做客在武士彟的家中,亲切地跟这位商人出身的大佬讨论各种生意的门道,诚挚而友好地表达了日后携手发财强强联合的**。    虽说武士彟是堂堂国公,但此国公非彼国公,说他是昨日黄花其实都有些抬举他,这就是个昨日草叶子,他本是个商人,因破家支持李渊起兵而发迹,能有今天的地位更多凭借着的是跟李渊的私交比较好,论功劳真的挺上不来台面的,更倒霉的是他在武德夺嫡时彻底坐错了屁股,跟李元吉还是姻亲的关系,平日里李二都懒得搭理他。    这是真的懒得搭理,可不是像秦浩似的这种傲娇,除了偶尔去找李渊搓两圈麻将之外,他在朝廷里已经基本没什么存在感了。    秦浩是什么人?虽然现在已经无官无职了,但这可是圣上的心头肉,擦破点皮都能灭人家吐谷浑一国了的地位,因此武士彟堂堂一个国公,见秦浩亲自登门依礼拜访,心里居然还有了点诚惶诚恐的感觉。    “应国公,上好的茶团,您尝尝,如今晚辈这茶是越玩越明白了,哈哈,要我说反正如今也是无官一身轻,索性您帮衬着我做点茶叶生意算了。”    武士彟笑道:“贤侄说笑了,天底下谁不知道你天授秀才的本事,外面的些许风言风语的,当个乐呵听听也就是了。”    “哈,晚辈自己之前就是靠风言混饭吃的,又怎么会拿风言当回事呢,只是仕途凶险,枯燥,有时候晚辈是真的觉得没有做生意有意思,您说是不是这么个理。”    “呵呵,这话老夫要是说的话,仗着倚老卖老倒是还凑合,你?倒是幽默。”    两人说着废话,杨氏终于煮好了茶水从后唐出来了,秦浩也终于见到了正主,只见这杨氏虽已四十多岁,一身身段却是当真不错,面如桃花半点不显老态,反而有几分熟女特有的味道,倒也真不愧是日后那个八十了还能跟亲外孙通-奸的女强人。    “早听说夫人是弘农杨氏一等一的美人,今日一见果然是端庄的紧,年轻时怕不是得美上天去,应国公当真是好福气啊,对了夫人,前些天我在扬州还看到了杨家的家主,他还让我替他向您问好呢。”    “呵呵,二哥小时候最是疼我,可惜,自打嫁人以后已经有数年没见过他老人家了。”    秦浩与她又说了点杨家之事,杨氏也始终谦逊地应着,看不出什么来。    便在此时,突闻身后一阵欢快的笑声,一个七八岁大小,粉雕玉琢一般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个彩色的纸风车飞也似的跑过来,“你就是秦浩么?我娘说你是世界上第一聪明人,等我长大以后嫁给你好不好?”    “小武!休要胡说!”说着,杨氏和武士彟歉然地看着秦浩。    呵呵,秦浩转过头,笑眯眯地看着这个日后只手遮天的天后大圣皇帝,一边捏着她粉嘟嘟的小嫩脸逗着她玩,一边在心里琢磨着,是不是找个机会直接将她弄死的好。    第二百七十三 所谓魔教    应国公府,佛堂。    应国公本来是不信佛的,事实上佛教虽然在民间信徒众多,但在贵族之中却连道教的边角料都不如,谁也不知道出身于弘农杨氏的夫人,为何会对佛教如此虔诚,但武士彟还是在家中特意给这位续弦的夫人修了这样一座专门供她礼佛的佛堂。    此时,这个徐娘半老的女人歇歇地倚着身子,漫不经心地把玩着佛珠,柳叶似的眉毛微微地皱着,似是遇到了什么难以想通的事情阻了她的思路。    “姑娘,该服丹药了。”    佛堂本是清修之地,一般来说修佛参禅的时候都讲究个不问外事,跟闭关差不多,因此杨氏在佛堂的时候绝少会有人进来打扰,能进来的只有一个她从杨家带过来的贴身丫鬟而已,据说是从小一块长大,有情分的,早就离不开了。    便见这老丫鬟取出一个小瓷瓶,打开塞子轻轻一倒,也一个黑红色的小丹丸就倒了杨氏的手中,这女人也不就水,就这么一仰脖,那颗黑红色的丹药就进了肚子,随即便吐气打坐了起来,没一会功夫便吐出一缕白雾出来。    谁又能想得到,一生虔诚礼佛的应国公夫人,却在佛堂之地服用道家丹药,甚至都已经是小成内丹之境界了。    “查明了么。”    “回小姐,根据咱们钦天监的人回报,有一个结成了内丹的道士自称是焦子顺,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秦浩府上行了刺杀之事,多亏了少林弘忍出手相救才幸保无事。”    杨氏闻言,眉毛皱的更紧了,“阳流那些人到底想干什么?总不可能真是焦子顺亲自过来了,动了手,没成功,自己还死了,还在死之前让他知道了焦子顺三个字,这特么到底是怎么回事,不会真是焦子顺那个老东西糊涂了。”    “小姐,会不会真的是焦子顺?那老道士一向自视天下第一,不将旁人放在眼里,听说那少林弘忍真的很有本事,再加上他府上的那个苏定方,万一真的是阴沟里翻船,自食其果了呢?我听说李世民已经下旨让慕容伏允进京了。”    杨氏呵呵笑了声道:“不可能,那老东西不是自视天下第一,而是真的天下第一,天下间已经很少有人能挡得住他三招两式了。”    “那。。。。。奴婢可就想不通了,这阳流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故意派个人暴露自己,还牵连了整个吐谷浑国,他们不是还指着那破地方入主中原呢么。”    杨氏苦笑,道:“我也不知,若说想要祸水东引,可咱们安插在朝廷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暴露,这感觉就跟不想活了想自杀似的。”    丫鬟笑道:“说不定,真是活够了,想解散了呢,这光复大隋的重担啊,还不是得落在咱们杨家的手里。”    “呵呵,但愿,没有他们在那边瞎折腾,咱们也能轻松一些,如今天下初定人心思安,李世民又励精图治堪称英明神武,想要光复我大隋江山实在是万无可能,唯有在下一代身上想办法了,可笑阳流那些挑梁小丑,竟然想着以异族之力覆唐,当真是愚不可及,再说以异族之力就算夺了天下,又与我杨氏,与大隋有何干系,这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伙伴,要之何用,不如让唐军统统杀干净了来的痛快,只可惜,李世民如今正值春秋鼎盛,也不知我还看不看得到那一天啊。。”    …………    谁能想到,一向温婉贤淑的应国公夫人,竟然是魔教余孽,竟然还做着要光复隋朝的春秋大梦。    说起来也是有趣,历朝历代,但凡是改朝换代少有不把前朝余孽赶尽杀绝的,只是隋唐之间的关系实在太近了些,李世民甚至还得管杨广叫声表叔,因为都是关陇军事集团的出身,实在是太剪不断理还乱了,因此别看隋末百姓死的多,那些真正上层的人物大多其实屁事儿都没有,换身衣服该当啥官还当啥官。    也因此,弘农杨氏居然屁事没有,这几乎是中国历史的奇迹。    当然,这也因为杨坚这个杨没那么正宗,就跟他们老李家非得说自己是陇西李氏一样,无非是认个牛一点的祖宗显得有面子罢了,谁曾想,这杨氏之中却有人当真了,隋灭之后居然真的有一种自家被人灭了的错觉,于是便有了魔教,做梦都幻想着反唐复隋。    当然,历史上他们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成功了,毕竟杨家女儿的女儿成功地将李氏皇族几乎屠戮了个干净,又自己做了皇帝,立了太庙,改朝换代,若不是因为留了俩亲儿子没舍得杀,大唐就真的特么的没了。    当然了,这一切起码现在的人看来简直是与天方夜谭无异,顶多是能算是杨氏的意】淫而已,因此,更多的前朝余孽其实对他们杨氏并不看好。    以焦子顺为首的那些江湖之人,深知以内部的力量控制大唐太过不切实际了些,索性便逃到了青藏高原上,甚至这么些年来不管是刘黑闼造反还是罗艺反唐,这其中都有他们的影子,因为活动比杨氏他们活跃的多,目标似乎也挺明晰的,因此被称之为反唐阳流。    可惜秦浩并不知道魔教太清楚的底细关系,也不知道他们是躲在吐谷浑的,否则或许他是猜得出来这所谓的阳流的打算的。    李世民以为出兵灭了吐谷浑是在断他们魔教的根,殊不知却帮了人家的忙,人家的目光早就不放在吐谷浑身上了,谁又能想得到,他们的目光已经放在一盘散沙弱小落后还如同野人一般的吐蕃,唐人不耐高寒,那破地方就算把吐谷浑灭了也不太可能长期占领的了,最终还是只能给它野人一般的邻居做了嫁衣。    吐谷浑好歹也是慕容鲜卑的余孽所创,不管是底蕴还是文化习惯都不太容易操控,对大唐也没那么容易就对立(鲜卑人和汉人实在是融合的太好了,李世民自己就有一半鲜卑血统)。    如果秦浩知道这些,怕是得吓得蹦起来,这些所谓的魑魅魍魉,虽然没能够覆灭大唐,但确确实实成了大唐的掘墓者,一个将李唐给彻底改朝换代杀了个精光,另一个陆陆续续跟大唐打了一百多年,甚至还打进过长安,成为大唐走向衰败甚至灭亡的罪魁祸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