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京城异动
前往魏王封地接人的官员,听说遇到了困难。在魏王府呆了七天了, 连魏王的面都没见着, 据说是魏王生病了,不宜见客。 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 朱美美正在永宁宫吃龙虾,满手红油, 笑得没法扶腰。 魏王根本就在京城呢,装个毛线啊。魏王府根本没有魏王,这是在施缓兵之计。毕竟有了封地的皇子,除非有皇帝的特许, 否则是不得离开封地的。 而京城如今跟铁桶似的,魏王根本出不去。连溜回家装病的可能性都不存在啊。 “如今僵持不下啊, 要说这魏王躲得也真好,怎么臣弟的人马都快将京城挖地三尺了,也找不到他的踪迹呢?” 沈昭皱着眉头,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朱美美却不在乎:“来,皇叔, 你也吃一只, 可好吃了。” 天顺朝的人不吃龙虾, 但朱美美爱啊。这样的夏天,没有小龙虾可怎么过啊!还好, 她是太后, 可以下命令。顿时京城周边的龙虾们就“遭了殃”,而且太后娘娘还研究出了好几种吃法, 什么十三香的、什么蒜泥的、什么冰镇的、什么腐乳的…… 沈昭却不敢吃这奇形怪状的东西,整个皇宫,太后娘娘的“虾友”只有冯芷兮。 摆摆手,沈昭道:“还是你吃,这魏王一日找不到,我就一日不心安。” 朱美美挑眉:“找不着才好呢,找不着,你就一直摄政呗。再摄个十年八年的。” “孩子话。”沈昭哭笑不得。 朱美美笑道:“真的,皇叔,你不要担心。就让那五位在魏王府呆着,整天盯着,盯出幻觉来都不要紧,反正盯不出魏王来。你想,宫里不怕没皇帝,但魏王却怕自己做不上皇帝啊。所以,现在急的应该是他。” 好像有道理哦。沈昭心中稍安。 “如此说来,倒是不用再找他了,只将进出京城的九门守好,再将各处要紧的地方戒备起来,他便翻不出花样来。” 朱美美“叭”一声掰下一只龙虾腿:“不,要翻花样,不翻不好玩啊,他若不翻,就逼他翻。” “如何逼?” “就说魏王久病不愈,恐难当大任。帝位不能一直空虚下去,所以要改立五皇子。” 沈昭差点鼓掌,这招将计就计,玩得还真遛啊! “不错不错,太后最近越来越聪明了。” 朱美美眼波流转:“小宝贝,打算如何表扬我?” 当然是实际行动表扬,沈昭拉着朱美美就进了寝室,迫不及待地“表扬”起来,而且大肆“表扬”,十分卖力。 永宁宫的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自从皇帝被废。太后和摄政王真是太忙了,所有政事都要他们二人“商议”处理,日以继夜,有时候关上殿门,通宵达旦。 好辛苦啊! 白霜和宁柳儿装聋作哑,玉弦更是喜闻乐见,而冯芷兮才不管,她只要朱美美开心,她就开心。 不过,白霜倒是想到了一件事,觉得自己有责任提醒太后。 在一次容千惠挺着肚子前来请安之后,白霜旁敲侧击,说还是当王府的女人好,皇宫的女人想怀孕都由不得自己,有些嫔妃宫里,常年点的都是“特供”的香,为的就是不让她们怀上孩子…… 朱美美这才如梦初醒。喵了个咪的,最近“解毒”解得有点勤啊,这样子下去,自己是不是也要点个香? 还没来得及布置这神圣的任务,宫里就有了些异动,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五皇子沈菲被封庆王,年底登基。成年前,由太后垂帘,摄政王代为理政。 消息一出,魏王府安静如鸡。这非常不正常。 这绝不是魏王要妥协,而是在酝酿着更大的招。 果然,没有几日,京城外突然出现由南边来的上千灾民。天顺朝虽然算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偌大的疆土,总难免闹些灾情。这上千灾民乃下河地区的,闹了水灾被当地官府撤离。 赈灾事宜办得妥妥的,按理不至于直奔京城而来。 内阁急召工部户部以及京城驻军首领紧急关门开会,当然,皇宫里目前地位最高的太后娘娘必须上座。 王丞相率先发言:“据皇城司那边搜集的信息,这灾民并不完全是下河地区过来,这中间约有上百人,据说是进京途中陆续混入。灾民原为乌合之众,但这些人一加入,极尽挑唆之能事,一路带领灾民来到了京城之外。” 朱美美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几分,这些人不是魏王的人,还会是谁?只怕冲到城门之外,也是为了里应外合,好将魏王给弄出京城去。 只是魏王暗中谋事,却不能在朝堂上说破,毕竟你知道这些人里头到底有没有魏王的人呢? 寅亲王却是知悉内情的。他是摄政王的亲密战友,又感念宸光帝下台后,摄政王厚待了卫嫔,与摄政王越发同心同德。 听罢,冷冷一笑:“京城岂是他们想闯就闯。这些年先帝惯施仁政,倒是养刁了这些人。在城门外五里处设防,越界之灾民格杀勿论。” 众人心中一凛,寅亲王素来平和,这回怎么比摄政王那个“阎王”还狠。战战兢兢地等待摄政王的指令。 哪知摄政王这回却没有变本加厉,反而宽宥起来。 望着户部尚书道:“要留住他们,镇是一方面,润是另一方面。千余灾民,拖家带口,论户数,也不过数百。如今他们在青云县地界上,户部立即派人去青云县,关照他们,不得开仓赈粮,不得广设粥棚,有民间慈善家,也给我醒一醒,别在这时候添乱……” 户部尚书一惊:“不赈粮,不施粥,灾民不得饿死?只怕立刻就会闹事啊!” 沈昭却胸有成竹:“所以要你户部去,按户造册,每户发放白银二十两,五两为现银,另十五两户部开白条,由灾民持白条回原籍领取,十日内有效。” 二十两白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让灾民回乡重建家园。 户部尚书转惊为喜:“摄政王英明,如此一来,灾民肯定立刻走得干干净净啊!” 那还用说,灾民流离失所,为的不过是有个安身之处,只要生活有了安顿,谁还愿意闹事啊,那些带节奏的,肯定是再也带不动了啊。 寅亲王插话道:“户部将名册带到下河那边,与当地官府的户籍一对照,便知哪些是真灾民,哪些是混水摸鱼。” 户部尚书却道:“下官当竭尽全力。只是,若以五百户论,每户二十两,也得上万白银,一时之间要凑这么多,户部实在有些捉襟见肘啊……” 说得也没错,并非天顺朝国库空虚,而是朝廷收支皆有度,一下子要拿出上万两白银,势必要从其他地方挪补。 “这有何难!” 一个娇俏的声音从珠帘后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