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重返1977[港娱] > 第81章

第8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八十    一九八二年, 九月。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前往内地就香港前途展开谈判。    “阿娇姐。”小李抱着一叠工作簿走过来, “你在看什么?”    陈敏娇站在窗前, 转身摇头:“没什么。今天天气不错。”她又问,“什么事?”    “之前你提到的关于《黑色巨轮》的重映提案已经通过了。”小李抽出一张纸来。    陈敏娇接过。    “阿娇姐,干嘛重映这部电影呀?”    小李不懂就问, 从不装。    陈敏娇拍了拍她的脑袋,“因为时机合适。”    中英会谈带来的后果绝不是一张声明这样简单。再过两年,《中英联合声明》出来后, 香港的归属就会定下。但是现在, 大家好像都因此而人心惶惶, 忧心忡忡,对于未来充满焦虑。    她当时拍《黑色巨轮》这部移民片的时候没想到这么多,但人一到这个历史潮流的节点的时候, 又会忽地灵光一现。    今日不同往时。    观众对于影片的审美需求也在随着时间和事态的变动而变动。    所以她才觉得有必要把《黑色巨轮》开启二次公映。    这是一个很冒险的决定。    陈敏娇现在已经背负了太多的盛名。她的《信笺》在美国上映,获赞颇高,票房更是一飞冲天。虽然不乏许多人是冲着导演阿诺去看的电影,但她作为剧中的主心骨,也是完全撑起了电影的命脉。她以一个亚洲人的身份出现在荧幕里,让许多人因她落泪或者欢笑,就已经算得上是美国影史上的一种奇迹了。    现在才1982, 不是2002,更不是2012。    或许等下次陈敏娇再去到美国的街头,就会有少年当街喊出她的名字。是她呀,那个女孩。    多少有点“崇洋媚外”的毛病, 眼见她在美国声名鹊起,香港媒体对她更是追捧,说她是香港之星,未来之光,什么好话都往她身上套。可香港媒体又素来是最会过河拆板的,要是陈敏娇重上《黑色巨轮》,指不定会有什么舆论出现。    因而公司就这件事开展了很长时间的讨论,最后还是拍板决定,试映一段时间。    果不其然,《黑色巨轮》重映的公告发出去还没几小时,报纸就开始了冷嘲热讽。往后更是厉害,《黑色巨轮》还没开始重映,他们就已经开了天眼,对着票房指手画脚起来。    “双料影后陈敏娇吃相难看,再炒冷饭。”    “一次失败还不够,《黑色巨轮》或再次于票房上碰壁。”    “贪心不足蛇吞象,美女蛇陈敏娇能靠《黑色巨轮》吃下多少?”    “天才导演疑似才华用尽,穷途末路。”    “阿娇姐,你都不急吗?”小李可担心。    陈敏娇宽慰她,“就当作是宣传,到时候去影院买票的又不是他们。”    更何况,这些媒体真当天娇手下的传媒公司都是傻子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要这点风波都扛不过去,那么也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    就在无良媒体借着陈敏娇和《黑色巨轮》重映这一消息博取热度不断捞金的时候,《每日港影》和《电影杂刊》则写出了好多篇浅谈或分析《黑色巨轮》的影评。    明里暗里都在和那些媒体互怼,姿态高,手段硬,特刚。    “别着急,等着看。”    十月,撒切尔夫人和内地就香港归属问题进行商谈的余韵还没过去,《黑色巨轮》正式重映,于天骄旗下已扩张到二十家的影院同时上映。    首日票房并不高,早早就盯准了陈敏娇一举一动的媒体们立刻发文嘲笑拉踩。    陈敏娇本人对此倒是毫无想法。    她拍了这么多部电影,已经习惯了这种大起大落。    这就是她的人生。    再往后,《黑色巨轮》的票房却是让人大跌眼镜。    它以一种不可能的姿态上涨着,短短三天,上座率已经突破80,票房更是直冲500万。要知道《黑色巨轮》在几年前上映的时候,总票房或许都没有冲破500万。这件事一直被媒体记在心中,尽管《黑色巨轮》后来多次拿奖,但在他们眼底,它的票房纪录一直都是耻辱。    但1982年的今天,好像有什么不一样了。    当初被视为香港影视圈票房笑话的《黑色巨轮》,在今天,一跃成为了香港影视圈的票房神话。    《黑色巨轮》上映一星期,票房直破千万大关。    和别的电影不同的是,它甚至掀起了民众的讨论热度。他们讨论影片中的移民情况,也讨论陈敏娇拿着匕首手刃敌人的情节。    有影片专家分析,陈敏娇这一招实在是打得妙。    谁也不会想到,她的电影竟然会因为一次政治上的热潮而重新绽放于人们的眼前。    这个时期的香港民众像是浮萍无所依,一眼望不到这寸土寸金的地方的未来,他们对于超越法治之外的绿林世界充满了幻想和期待。    这也是为什么八十年代后期黑帮片不断涌现的原因。    在黑帮片的世界里,只有义,没有法。    人可以因为各种事而手刃敌人,只有你是有理由的。    《黑色巨轮》某一种意义上算得上是黑色幽默与暴力交杂的现实片。它恰到好处地击中了香港民众此刻的心理状态。他们不再是几年前夜夜笙歌终日嗑着乱七八糟娱乐片的观众了,他们已经改变了。    所以《黑色巨轮》才能够从笑话,成为神话。    对此,许多别的电影人只能唏嘘。    有时候拍电影或者选择上映时期,也是一种敏锐的天份。    陈敏娇的天分,是嫉妒不来的。    只有陈敏娇知道,她哪里是天分,不过是有所预感,开了一点外挂,走了一个后门而已。    索性结果不错。    《黑色巨轮》上映一个月,收割票房过四千万。    尽管1982年还没有结束,已经有人开始预测,《黑色巨轮》将会成为香港本年度的票房冠军。    仔细一想,陈敏娇本人的作品,好像无论如何,在那一年也是香港票房的年度冠军。    真是让人,无法嫉妒啊。已经是嫉妒都得不到,只能心生艳羡。    撒切尔夫人访问内地一事带来的后续效果不仅仅是带动了票房这样简单。港英政府为了交差并且应对代表团来访,居然开始搞起了肃清黑社会的活动,雷声大,雨点小,但总是要揪几个人出来交差。    陈子豪最近过得不太顺利。    他坐上刘五爷的位置快有两年多,说不想往上爬那是假的。大家伙都知道贺老爷子没个几天好活,于是都虎视眈眈地看着那个宝座。    那可是一个江山啊。    不知道是哪位扎的小人管了用,这九月底的时候,贺老爷子吃饭一口气没顺下去,嗝屁了。    整个学义都挂白,他们几个弟兄都去灵堂跪着,还对着关二爷鞠躬,为贺老爷子请愿。    陈子豪一般是磕最快的那个,然后他就站起身,走到一边,看着他们。    这屋子里穿黑披白的人,没一个好心眼。    盯着的不是贺老爷子的钱就是权,还有他的一干小老婆。贺老爷子也是奇怪,人上了岁数,一把年纪了,按理说也没什么腰力了,却最是喜欢找小老婆,怎么年轻怎么来。    陈子豪还记得,有人开玩笑说,要把那当红的明星陈敏娇找来。他就是那天发了火,叫有心人看在眼底,他对陈敏娇感情不一般。那时候他红着脸说自己是粉丝,只有夜深人静打开钱包看到那小小的一片合影时,才会记得,那个人也曾叫过自己大哥。    老爷子升天,群龙无首,各个傲得不行,于是就开始东争西斗。陈子豪本来是去越南取货的,金三角那一片就是香港毒/品的后花园。刘五爷把他带上了这条路,现在他成了刘五爷,不走不行。    不过他规矩比刘五爷多,绝不准手下小弟细佬追龙飞叶子。    这人啊。    本来交易搞得好好的,那越南鬼子却翻了脸,拿起机枪就是干。陈子豪就一把小手枪,他只好带着兄弟们跑。从河边的街道摊铺中跑过,跳进船中,躲进草丛里。    陈子豪中了枪,肩膀上,流血不止。    阿裤是他的兄弟,这一路一直陪着他。    眼看警察越追越近,陈子豪把手里的枪给了阿裤。    “你拿着,一会就往那头跑。”他指了草丛最茂密的地方,“回香港,然后等老子出来。”    “豪哥!”阿裤是少有的不叫他刘五爷的人,他知道他一开始的名字。    “阿裤,你家还有老母的阿妹。”陈子豪笑笑,“这次算我阴沟翻船,你回去等我。”    阿裤话还没说完,就见陈子豪摆摆手,向前冲,然后滚下了小草垛。阿裤下意识趴在地上。    接着他就听到熟悉的话语,然后是手铐被拷上的声音。    乱世处枭雄。    陈子豪从一个逃港仔坐上香港第一大黑帮龙头位置,花了这么几年。只可惜恶人自有恶人磨,他还是坠入法网,成为了这个特殊时期用来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平日里没少给警督送酒喝茶包小妹,可这群人装起来倒也像模像样,像个警察。    陈子豪以为事情就这样了,审讯几天,人赃并获,然后法院下判决,接着就去坐牢。    只是他没想到,公审开庭那天,他看到了陈敏娇。    她打扮简单,衬衫配牛仔裤,外套被旁边的高个男人拿在手中。他站在囚徒的位置,双手铐着铁铐。她在观审位,周遭都是闪光灯。    他们对视。    陈子豪不敢看她,转头移开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