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重返1977[港娱] > 第53章

第5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五十三    《侠盗》杀青。    按照规矩, 剧组的杀青饭是必不可少的。    陈敏娇虽然不是个重口服之欲的女孩, 但也明白有些事, 面子上得过得去。她尽力在预算之内为大家安排的最好吃的组饭,别看组饭这件事听上去简单和普通, 一个好的现场制片, 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找到好吃又实惠的组饭。    人是铁,饭是钢, 一天不吃饿得慌。这是大陆那边的俗语, 可见饭有多么重要。若是吃饱喝足, 神清气爽, 工作人员们拍起戏来都觉得痛快。陈敏娇请来的现场制片有询问她要不要特意关照演员,被陈敏娇否决了,她力求剧组内的一视同仁。    演员比不得别的幕后工作人员高贵多少, 但后世的行业现状是,中国的演员被资本捧得太高,剧组的其他人不过是传媒民工。她可不愿意这种风气在自己的剧组里出现。    好在陈卓祥是个善解人意且不傲慢的男人,吃了一个多月与他人无异的组饭都没抱怨一句, 还常常能吃干抹净一碗米饭。    陈佳夕进组的日子倒是对此略有怨言,但陈敏娇不在意, 她不可能因为这一个人而改变之前已经积累下的风气和习惯。    组饭吃得实惠,杀青饭陈敏娇却是豪气了几分。包下了蓝加饭店二层, 主创人员加上工作人员三十来号人都聚在那吃饭。    大家吃饱喝足,算是快乐。    只是第二天,清晨的小报就开始发难。    “陈敏娇剧组吝啬只给明星一份叉烧饭?”    “陈佳夕进组被排挤——”    “啪!”    欧阳攀把报纸甩在陈敏娇的办公桌上, 这个技术死宅好似第一次见到这种倒打一耙的事,气得不行,“她至于这样?”    陈敏娇正翻看着连夜洗出来的剧照,她想挑一俩张放在《每日港影》和《电影杂刊》上。    “阿娇!”一个五大三粗徒手扛器材的男人忍不住皱眉叫陈敏娇,带了点奇怪的娇嗔意味。    陈敏娇这才收回投给照片的注意力,“怎么了?”    “你看看。”欧阳攀把一叠小报往她面前推,盖在相片之上。    陈敏娇捻起报纸的一角查看起来。    “就为这事?”    “这事还不够?”欧阳攀想不明白。    “你我心知肚明是谣言。”陈敏娇看着急性子的欧阳攀摇头,“你忘记我当时安排人拍照了吗?”    欧阳攀拧着眉听她继续说。    “你联系一下他们,以他们的名义对别的小报爆料。至于向谁,你去找尚佳辉,他那边应该有名单和联系方式。”    “你早想到了?”欧阳震问询。    陈敏娇把报纸丢在一边,继续垂头翻看起照片来,“未雨绸缪而已。”    陈佳夕已经激不起什么风浪了,从拍完最后一场戏那天起,陈佳夕的状态就非常不对了。萎靡至极,一看到就移开目光,没有和她对视的勇气。她还真是给别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眼下这一番折腾,看来也只是垂死挣扎罢了。鲤鱼没有跃过龙门,倒是撞入了她这个鲨鱼的独中。到底谁幸谁悲?    陈佳夕若是能够从这一次的对戏中走出来,找到演戏对她的真正意义,就会像渡劫一边有所提高。然而据陈敏娇近来的观看,她是没有那个斗志和毅力的。她看着嚣张,不过是懦弱的虚张声势。    算了。    陈敏娇没有那么多精力跟陈佳夕玩手段,小打小闹她不会再放在眼底。狮子的战场是一望无垠的草原,而非与蝇虫纠缠。    陈佳夕在她这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几十万换她一次出演,不亏。也得他们能狮子大开口朝着陈敏娇要这个片酬价。本来还要得更高,直奔百万。开什么玩笑?总预算不过几百万,再说了,放在前世,林青霞这种级别的演员在鼎盛时期片酬都只是百万多,她陈佳夕算什么,哪路子来的人?陈敏娇生砍到四十万。陈佳夕和经纪人就欣喜答应了。    既然答应了,那就得付出相应的后果。    他们把她的戏当跳板,想一跃成名。    却是太年轻,不知道命运赠送的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注1)    陈敏娇摩挲着相册的一角,质感有点糙,带着颗粒的触觉。    明天就可以把剧照发出去,在持续让《电影杂刊》做《侠盗》后续的相关报道与采访,然后……    “阿娇!”    陈敏娇抬头瞥了直接推门而入的杜风一眼。    杜风笑嘻嘻地挠了挠头,退出去,轻轻阖上门,又敲了一次。    “请进。”    “急甚么?”    杜风脸上的喜悦难以掩饰:“你绝不知道我们遇上了什么好事。我一定要去再算上一卦,走运过了头。”    陈敏娇已经熟知杜风的本性,这人最信玄学风水,最爱的就是找那麻油地的盲人师傅算卦,每次都给别人499,不多也不少,讲个规矩。    “什么事这么值你开心?”    杜风在原地来来回回踱步好几下,“我这些日不是去台湾?”    “嗯。”陈敏娇鼻音低沉,示意他继续。    “遇到一位先生,他手上有许多老片目的版权,我买了下来。”    “真的?”陈敏娇来了兴趣。    “是的,他在做移民打算,正清结资产。又得知我是做电影的,便问了一句。”    “你都买了?”    “大多。”杜风挠了挠后脑勺,“有些是我小时候看过的,有些我却不太了解。”    “杜风。”    “啊?”    “你想办一个电影节吗?”陈敏娇问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神里都是亮晶晶的理想。    “金马奖那种吗?”杜风这次去台湾,就是咨询两个月后的金马奖事宜。    陈敏娇撑着下巴,伸手戳动了下办公桌上绿植的叶片,那小叶子倒也抖动了。    “也不算。”绿色在她的眼底化为一片清明,“说不定更好,说不定是全亚洲最值得人们注目的电影节。”    “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个?”杜风有些不明白。    “我其实一开始也没有确切的设想和打算,香港电影界也实在是没有太过于能够整合资源的人存在。我一直想说,要找别人一起来做。但是现在突然明白,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可以呢?”陈敏娇放下手,撑着桌面,站起来,“你看,你现在买入的影片版权提醒了我。我们可以做一个类似电影分享和交易的平台,不单单是评奖的存在。” (注2)    陈敏娇的大脑开始飞速地运转。    “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经典电影回顾主题,吸引各地的影迷。并且把新旧结合,开办一个新生电影交流会。让一些没有办法找到投资或者无处可放映的独立电影于我们的电影节扎根。”    杜风是个商人,他只关心一个问题。    “做电影节赚钱吗?”    做电影节赚钱吗?陈敏娇一时没办法回答,要她怎么回答呢?每年大大小小上百个电影节,名声响亮的也不过那几个。    光吃几个票价就想赚钱?那也只怕是亏到没有裤衩穿。光是举办场地就能够让一般人愁秃半边脑袋,更别提如果想往国际发展,就得和各个国家的电影人打交道,还得给外语片进行翻译,做字幕。    杜风看着陈敏娇越来越凑紧的眉头,劝道,“要不就算了?”    他们拍拍电影,参加参加别人的电影节,就挺好的。    “可是杜风,香港没有电影节。”华夏也没有。陈敏娇看向杜风的眼睛,杜风有些闪躲,陈敏娇叹了口气,“记得住你同我讲得吗?”    “甚么?”    “你要的是一个电影帝国。”    而不单单是一个电影公司。    这世界上电影公司千千万万,少一个天娇也不过分。    真的想要做一个电影帝国的话,电影节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它能够广纳人才,能够形成包容多元的艺术创作环境,更能够增强本国电影人得信心和执念。总是把洋货当做电影风向标,多么令人叹惋。难道就不能在东方审美下对电影进行评比吗?    杜风闻言,若有所思。    “可是电影节,得跟政府那边打交道。”毕竟是香港电影节,要是政府不点头,也搞不出什么风浪来。    “我知,所以要辛苦你。”陈敏娇望着杜风,“你愿意吗?”    “阿娇,我其实只想赚钱。”杜风喟叹,“但是我也知道,这不过是前期投入。”    打出香港电影的品牌名号,更有利于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后些日子去问问。”    “好!”陈敏娇喜笑颜开。    “对了,你记得把拷贝收好。”陈敏娇提醒他。    “嗯,我清楚。”    《侠盗》的后期制作进入了尾声,陈敏娇也开始提前考虑宣传事宜了。    毫无疑问,《侠盗》要在天娇自己的院线上映,至于学艺那边,说是要看试映会的结果,别的院线大概也一样。台湾和东南亚必然是要上映的,但不会是和香港同时。这种海外上映一般都会进行一阵观望选择是否要花钱买去拷贝在自己的院线里放映。    所以《侠盗》的初期票房很重要。    从宣传角度来说,陈敏娇已经做好了准备。    陈佳夕最开始那一初“贼喊捉贼”的戏码就已经让这部电影有了关注度,后来陈敏娇不算频繁地有频率地在自家报纸和杂志上提到《侠盗》也吊足了观众胃口。更别提有大小陈相对戏的话题,还有陈卓祥这个新生代小生的存在。    宣传方面应该是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    陈敏娇拔掉港币盖子,在白纸上把宣传两个字划掉。    剩下的,就是将观众吸引到电影院买票,或者换句话说,是利用一些别的手段,就像她上次做的优惠券。    陈敏娇这一次想要一点不一样的东西,但她却一直没想出来。    窗外的天色已经渐暗,陈敏娇伸了个懒腰,打算拎包离开。    空气中传来“砰”的爆炸声,整个公司一下归入黑暗,有些还未离开的员工都尖叫了起来,唯有陈敏娇,唯有她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点子。    有个毛手毛脚的青年跑出来给大家道歉,说是因为他操作失误导致跳闸,他现在马上去处理。青年还特意来给陈敏娇道歉,问她有没有受惊。    这可是老板兼职大明星啊。    陈敏娇激动地伸手拥抱了下青年,这人还没回过神,她就已经转身立刻回了办公室。    独留青年站在原地,回味着香味,红了脸。    陈敏娇点了几根储物柜里的蜡烛,看上去还有几分浪漫。    她提笔写下:爆米花饮料计划。    太完美了。    刚刚那一声巨响,让她想起自己以前小时候在街头看到那些古老的爆米花器具。人来人往,那器具却锲而不舍地在原地,以一种稳定的频率不断地爆发出轰鸣。而每一次的薄发,都会给空气带来一阵香甜的味道。    很多小孩会站在附近围观爆米花诞生的全过程,胆小的会捂住耳朵,胆大的还能笑嘻嘻。    是呀。    爆米花多好啊!    虽然陈敏娇自己的观影习惯是不爱吃爆米花,一是她不吃甜,二是她觉得咀嚼起来有些声音,三是她没谈恋爱,不需要以这样的方式和对方进行肢体接触。    可现在不一样了。    香港人爱吃甜,现在的人娱乐性质也很高,看电影的时候吃上爆米花喝着co,岂不是一大美事?还能以此吸引小朋友和情侣。    陈敏娇定下了计划。    第二天,她找人去询问了爆米花的成本价。    太便宜了,一把白糖,就能爆炸出好多好多。只是现在的香港院线,并没有大范围提供这些东西。一般都是一些小商小贩在干这事,给小孩卖个零嘴,榨点甘蔗汁,或者吸椰子,配上爆米花。他们赚的就是几分零头,为了养家。香港院线大多不把这一点零点看在眼底,觉得少。可是积少成多呀!    陈敏娇一下察觉出了商机。她是说,怎么在香港看电影总觉得有些奇怪,原来奇怪在这里。她是从后世的影院里走回来的,那时候的影院商品贩卖应有尽有,还会抬高价格呢!哪里像现在,不把这几分钱当钱。    “杜风!”陈敏娇兴致冲冲地找上杜风。    “怎么?”    “我有个法子,你听不听?”    “干什么的?”杜风还是少见陈敏娇此刻这种喜悦的模样。    “赚钱。”    欸,这不就是他最想要的吗?    杜风来了兴趣,“你坐着说。”    陈敏娇在他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你知道我们影院附近的那些小商贩吗?”陈敏娇提问。    杜风想了下,“他们也不碍事,怎么,你想清除?”    “想什么呢你?”陈敏娇觉得自己和杜风的沟通有哪里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是想说,他们卖的那些东西,我们也可以卖呀。”    “卖什么?”杜风不敢置信,“爆米花?”    陈敏娇看出来杜风有些瞧不起这样的小零食的存在。这大少爷从小到大都是玉盘珍馐,山珍海味给养出来的,这反应,也算是真实。    可杜风就是太没有想象力了,他太低估人类能够为美食做到哪种地步了。    1963年,美国电影院的营业收入主要支撑点从票房经济转为电影院内周边收入的经济利润。而后者又名,爆米花经济。再往后发展,二十一世纪,更是有了所谓的“爆米花电影”的出现。    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跟爆米花似的,看起来好看却没什么营养,充其量让人过过眼瘾,看完就忘记,对观众来说没什么记忆点的电影。    一边看电影打发时间,一边吃着入口即化的爆米花感化味蕾。    这样闲适的快感,让爆米花在后世成为了电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陈敏娇有点后悔自己才想起来,人就是对于日常而熟悉的东西容易视而不见。她以前见多了爆米花,就把它抛之脑后了。还得感谢昨日的断电,唤醒了她的回忆。    “对,由影院卖爆米花。”    “那他们卖什么?”杜风想到一个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很残酷的事情,特别对于商业来说。小商小户是非常容易被大公司给侵占利益的。陈敏娇能做的,不过是在尽力的范围之内,挽救他们的损失。    “我考虑了下,可以雇他们成为店内贩卖爆米花的员工。最好是年轻人,如果年纪大,可以试着询问一下他们的子辈是否愿意。”    杜风其实根本没考虑这么多,他就是随口一问。他是在资本里长大的人,知道金钱的积累下有多少的人骨头。若是每一次都要考虑这么多,那干脆为全世界发放生活费好了。    “他们有经验,够熟练,也可以帮忙制作爆米花。”    算了。杜风看着陈敏娇想,这个提议也不算是太差劲。    “我问过了,爆米花的成本很低。我觉得我们这一次可以利用赠送爆米花的方式来促销电影票。”    “赠送?”    “是的。”陈敏娇换了个坐姿,“人类天生对于的东西动心。爆米花又是膨化的,一小点就可以做成看起来一桶很多的样子。人的视觉会自然而然觉得这样很划算,如此推论下去,就会有更多的人购买电影票。”    “我们要明确我们的目标观众群体。”陈敏娇提醒杜风,“女人和孩子永远是第一生产力。而青少年更是电影票房和宣传的主力。”    处于青春阶段的少年们,最爱的事情就是分享。分享看过的电影,分享看电影的时候享受到的带有奶油香味的爆米花。    奶油具有安神的效果,香气也够,足以让这些一整天精力旺盛荷尔蒙躁动的少年们乖乖坐在电影院看上九十多分钟的电影了。    “这件事交给我。”杜风敲板。    这事也只能交给他,影院的主要经营还是杜风在管理。    “嗯。”陈敏娇算着时间,“最好在三月一日前办妥。”    “放心咯。”    “对了。和周家玩具厂的合作怎么样?”    陈敏娇这一问,问到了杜风自豪的地方。    “周志邦人不错,合作还行。他想往新科技发展,在拉我入伙。”杜风有些苦恼。    “新科技?”陈敏娇有些惊讶。    “是的。好像还是鹤生……”杜风说完这个名字,突然想起什么,瞥了眼陈敏娇,闭了嘴。    陈敏娇无语,“你倒是把话说完。”    只讲一半,最痴线!    “鹤生从美国硅谷那边牵的线,听志邦说,他也在打算发展新科技。”    “你也加入。”陈敏娇提议。    “为什么?”杜风想听听陈敏娇的看法,“你有想法?”    陈敏娇看着杜风的脸,很想告诉他,上辈子,全中国最有钱的人就是搞新兴产业搞出来的。新兴产业就是一个香饽饽。谁先啃到谁就赚。    但她不能这么说。    现在是1979的华夏,不是2018的中国。    杜风啊杜风,好好的钱袋子就在你面前,你不弯腰去捡,还等什么呢?马上1980就要来了,1982年底,香港楼价就要开始狂跌,比1981跌上至少有60%,1983更是全面崩溃。他倒好,什么也不知道,还守着那房,不知道往新的方向走走。    “电影也需要新科技的推动。”陈敏娇终于想到了一个靠谱的理由,电影的确需要技术。不仅仅是拍摄技术,后期技术也需要考虑。这些东西和新兴行业特别时互联网与数码行业的发展分不开。    “杜风,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总是往新方向在走的。”    “你考虑考虑试试。”    陈敏娇不想和杜风耗下去了。她这两天连轴转有些累,过些日子又要准备试映会和首映,她想回去休息。    “我先走。”她道别。    杜风从沉思中抽离,“好。”    “对了。”陈敏娇半只脚都踏出门了,她又回头问,“鹤生回香港了?”    杜风看陈敏娇一直没问,还以为她不在意。结果在这等着他呢?    “庆业银行是他的产业。”    陈敏娇一直鹤庆年有钱,却没想到这样有钱。    等等,银行?陈敏娇脑子里想到了什么。她仿佛一下就预见了商机。    作者有话要说: 注1:茨威格评玛格丽特。    注2:现实里,1977香港国际电影节正式创办,名为HKIFF。这里平行世界有所改动。    现在是两更合在一起啦。之前提的加更我在努力写,到时候应该就是一万字发一章这样。    不懂自己为何暑假还是这么忙,健身好累(。    没有存稿所以更新有点不定时!之前看到有人说想早上就看到更新。好,尽量和大家以后在早上八点相见!边吃早餐边看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