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刘氏的话
因为这个新的小生命到来,给林府增添了不少喜气。 小家伙的大名取为林清辰,是李氏和林甫花了整整半天的时间才定下来的。 林清浅一点儿也不能理解父母取这么个名字还花了那么多时间。 按着林甫的想法,连小儿子的三朝酒都要大办一场的,可李氏坚决反对。 虽然宴请的人都是跟林家的亲戚或者来往密切之人,可李氏担心人多了会惊着儿子。 她现在把儿子看作眼珠子似的,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说来说去林甫也被说通了,小孩子不宜见外人的。 如果是要办三朝酒,来人想看看孩子什么的,拦着也不好,因此连满月酒都不准备办。 转眼间一个月就过去了,李氏出了月子,依然是自己带孩子,并没有交给乳母看管。 反正任何时候小八都不会离开李氏、王妈妈和刘氏的眼睛。 端午节就快到了,林清浅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节日的气氛。 自从李氏生产之后,林清浅很少去正房晃,而李氏好像也没之前那么依赖她这个女儿了。 确切的说,林清浅有种被冷落的感觉。 她在东篱茶居跟牡丹她们说起此事,还被嘲笑说她跟一个小娃娃争宠来着。 “浅浅,你都这么大了,跟一个小娃娃争宠有意思吗?”顾依依就说道。 “我哪里是在争宠啊?就是觉得空落落的,哎,你们不会懂的。” 自己不是林府亲身女儿的事没几个人知道。 林府里拿着拨浪鼓逗着孩子的李氏脸上洋溢的母亲的光辉。 儿子长得胖嘟嘟的,甚是可爱。 想想自己的前半生,于子嗣上可真是太不容易了,还好上天眷顾,到了这把年纪还赐下麟儿。 刘氏见着她一心扑在小外孙身上,想着林清浅经常都不在府里。 对比李氏生产之前对那个孩子的依赖,现在她的觉得有些寒心,好几次都想劝说李氏,可又不想在她高兴的时候败兴。 自己的女儿的不容易她都明白,之前几个孩子都夭折,所以把辰儿当眼珠子一样。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因此就忽略的其他人。 特别是林清浅和林清浅两个孩子。 刘氏想了想还是对李氏说到,“君儿,娘知道你疼辰儿,可你最近把浅浅完全给忽略了,这事不应该啊。” 李氏拿着拨浪鼓的手一顿,近来是没怎么见她。 “浅浅她忙着呢。” 李氏想着林清浅都那么大了,而且自己主意大,根本就用不着她说什么,而自己的儿子还是个奶娃娃,依着林清浅的性格,不跟计较这些小事的。 “哎,我说你呀就是不长心,浅浅她还没满十五岁呢,在你面前她永远都是个孩子,姑娘家的心思多,你可千万别因为有了亲身儿子就冷落了她。” 李氏面色一红,自从生了儿子之后,她对林清浅的热情确实减少了些。 毕竟辰哥儿才是她的亲生骨肉,又这么小,她觉得自己用心些也是应该的。 “娘,我没有冷落她的意思,辰哥儿这么小嘛,浅浅她多的是人陪。” 其实李氏生了儿子之后,心境确实变了很多。 “君儿呀,娘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千万不要对不起浅浅才是,可不要忘了你又今天都是谁的功劳。 想想你过的这些年一直被许姨娘骑在头上,难道你是真的不想斗赢她?这种碍事的人都是她帮你处理的,林府的管家权也是她帮你夺回来的,做人要记得感恩那。” 正因为眼前之人是自己的亲身女儿,刘氏才跟她说这些。 提起许姨娘李氏的眼神就黯淡了不少。 “娘,我都明白,不过想想林清喜回来也是她的主意。” 关于这一点李氏的心里是有疙瘩的,尽管那个丫头回府后没闹什么动静,她还是觉得膈应。 “君儿,我们李家是商户人不假,你当姑娘的时候娘是怎么教你的?在林清喜这件事上,浅浅并没有做错。” 刘氏叹了一口气,她的这个女儿就是容易钻牛角尖儿。 “女儿不明白娘说的是什么意思。” “林清喜再怎么说也是你林家的女儿,不管许家人犯了多大的事也改变不了林甫和你是她的父亲和嫡母的事实。 且不说这一点,单她回来时,女婿那高兴劲儿你就该明白那不是林清浅一个人的主意,尽管是她主动提出,但也是看透了林甫的心思的而为之。 难道你想让别人觉得林府都是无情之人?你是林府的当家主母,该有容人之心,人家还是个双身子的呀,在这一点上你连一个孩子都不如。” 李氏黯然,她才没想那么多,她只知道林清喜是许姨娘的女儿,之前又三翻四次的对她不敬。 “女儿知道错了。” “君儿,娘知道你的心思,撇开林清喜的事不说,浅浅那丫头你一定要上心,她确实为你做了不少,你可千万不能让她寒心。 我就明白的跟你说罢,你府中还有两个成年的儿子,辰儿还是个奶娃娃,他以后还得仰仗浅浅。” 哪个母亲会不偏爱自己的亲身骨肉啊,只是刘氏觉得女儿转变得太快了点。 她的这个女儿原本就不会笼络人心,嫁到林府这么多年,跟清平郡主的关系还是那么平淡。 她来林府的这些日子都看出来了,那清平郡主就是因为喜欢林清浅才跟林府走得近些。 要说起来林将军跟林甫那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大嫂身份高,女儿要是有点手段的话也该与人亲近点才是。 再说林清浅以后就是庆国公府的儿媳妇,君儿也该为辰儿的将来打算才是。 “娘,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浅浅的及笄礼也该办了,我好好给她安排。”李氏就说道。 自觉这段时间确实是忽略了那个孩子,浅浅是个心思通透的孩子,想必常不见她的身影,或许也是感觉出来了。 李氏不由感叹,她真的没有刻意去疏远人家,却让自己的母亲都误会了。 或许不知不觉中,她已经寒了人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