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6、一块补丁 走到一个拐角, 约翰突然将他拽了过去, 兴奋地说, “我想了一夜,我们的公司叫奥多比怎么样?” 奥多比? 周存彦跟读了两遍, 突然灵光一闪, “A-DO-BE、ADOBE, 奥多比公司!” 他的眼睛蓦然睁大,归功于以前找人制作广告,他对这个字母很是熟悉, 看向约翰的眼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怎么用这个名字?”他问。 “我家后面有条小溪叫奥多比, 你看这个名字行吗?”约翰颇为羞涩地看着周存彦。 “太好了, 没有更好的了。”周存彦大力拍着约翰的肩膀,露出一口白牙, “真是天才般的想法。” 在现代社会有几个人会不知道奥多比公司的产品呢?从PHOTOSHOP到FLASH,哪怕普通人日常生活也离不开他。周存彦心中的得意劲就别提了, 没想到随意就挖出一个大创意来。 一想到自己或许挖掘了一个日后千亿的公司,周存彦上扬的嘴角压都压不下去, 或许他之前对公司的规划都太小家子气了呢。 两人定下了公司名字后也不能继续耽误,坐上了红旗轿车前往小学参观。 乔治趴在窗户上往外,街上极为空荡荡的,他失落地说,“巴基斯坦总统说他访华时□□广场上有几百万人夹道欢迎他,我也好想看看几百万人汇聚在一起是什么样子啊!” 周存彦笑而不语,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铁哥们, 当年巴总统访华自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此时中美却尚未建交,不论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还是国民尊严都不会出现上百万人夹道欢迎的盛景。 就他从后世查的资料所知,在燕京甚至包括学校在内的所有单位在尼总统访华期间全部不允许八点以前下班或者放学。 “哎!我们是不受欢迎的。”乔治有些垂头丧气地说,他们来之前都对此次访华有过畅想。 “你应该庆幸你不是记者,在这里可没有什么他们能够挖掘到的消息。”周存彦淡笑着说,尼总统抵达之前记者团已经先到了,可是他们目前出来采访中方高层领导外一无所获,哦,或许他们镜头下空旷地大街也算! 这么一说,乔治打起了精神,附在周存彦耳边低声说,“听说有个叫罗伯特的记者拿了可口可乐的大笔赞助,哈哈,可口可乐唯一的条件是让他拍一张中国人也爱喝可口可乐的照片!” 周存彦听了忍俊不禁,不禁感叹美国果然是商业社会,记者团里也有加塞人员啊! 在这种情况下,车队几乎是畅通无阻,这在日后的燕京是不可想象的。 燕京一所小学早就做好了准备,当然,周存彦想象中的两列小学生举着花环高喊热烈欢迎的欢迎场面也是没有的。哪怕是对当时中国的高层而言,他们昨天还高喊打倒美帝国主义、嘲笑美国是纸老虎,今天就请人来做客,一时半会儿的还转过不过弯儿。 因此,对于周存彦这些美国外宾们最好的接待方式是高层接待,下面对此既不热情也不反对,如果见面了就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才是上上之策。红旗小学的接待也是采取这种态度,学生正常上课,少数几个老师出来迎接,对美帝国人员的提问保持警惕同时又要不失热情。 特别是如果别有用心的美国人问诸如‘你们林副主席去哪里了’之类的问题一定要用外交辞令回答无可奉告。 抱着书包下了车,周存彦对尼夫人的作秀提不起丝毫兴致, 尼夫人穿着大红色的呢子大衣从下了车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不论如何,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她喜爱轻松隐居的生活,但却把辅佐丈夫当成自己的终身己任。为此作为一名老烟枪她甚至从不在公众面前吸烟,在访华期间出于中国对女性的一些认知,她坚决不碰烟。 “我们去看看孩子们,孩子都是小天使,我给他们带来了礼物。”尼夫人脸上挂着爱尔兰裔特有的灿烂笑容。 “这……”中方人员面面相觑,之前可没说有礼品啊!怎么能让祖国未来的花骨朵接受美帝国的糖衣炮弹呢?脸上纷纷露出难为的表情,一名梳着两条辫子的校方女性硬着头皮说,“您先去听下我们的教学,然后的行程我会给您安排好的。” 尼夫人笑着点了点头,随着引路人进入了一间教室坐在了中间一个空位上。 这个年代还没有校服,因为学校早就通知美国总统要来学校参观,人人都将自己最体面的衣服穿上了,周存彦发现虽然没有校服,可大家穿得其实是差不离的。不管男女都爱穿海军蓝的裤子,这是流行色,上衣除了个别女孩会穿花布棉袄,基本大家也穿的差不多。 尼夫人身着大红呢子大衣,一张外国人的脸坐在课堂中格外显眼,有几个孩子忍不住的笑了更多的女孩子确实羡慕的看着她那身一看就十分保暖的大衣。 周存彦趴在门边看了看发现里面的孩子衣着干净整洁,从上到下都没有一块补丁,心里就有数了。这时候讲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有时间为了所谓的正确性哪怕是新衣服上都会装模作样的补两个补丁以示自己跟着党走的决心。 教室中间有一个空位,中方陪同人员都是搬了板凳围着尼夫人团团坐在一起,作为加塞中的一员他还不如乔治有用呢。好歹那家伙就算不能给总统夫人翻译还能跟其他随扈人员翻译呢,眼下乔治就忙碌开了。 周存彦四下看了看,借了一架备用相机透过窗户拍校园中的景象。 周存彦的拍摄技术是经过考验的,至今他的那本《训练猴子,一本就够了》还在畅销书之列呢。大家或许没有办法饲养一只猴子,可人总会好奇猴子到底是如何训练的呢? 有些读者眼尖的发现了书中和猴子配合的大黄狗,一面稀罕中华田园犬能够驯养演杂技,一面给他邮箱发邮件建议他赶紧再写一本《训练狗狗,一本就够了》或者《训练猫猫,一本就够了》,毕竟比起保护动物猴子,猫猫狗狗是人们日常饲养最多的动物。 2月的燕京还是挺冷的,至少在零下6度,甚至他觉得更冷,校园中反倒是郁郁葱葱的一片,种着松柏一类的常青树,上面还挂着一些霜雪。不过它们投下的阴影让在走廊中周存彦感觉更冷了。 这种时候他宁愿树枝上光秃秃的一片,好歹不挡阳光。不过他也知道时下人们推崇松柏的傲霜斗雪,不喜老旧的玉堂富贵之奢靡,一反旧时松柏不入堂的规矩挖走了那些有美好寓意的树,重新种上了松柏。 其实,那些美好的寓意不过是后人添上去的而已,究其根本人们在庭院中种植诸如海棠、玉兰一类的树不单是春华秋实,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那些是个头不太高的落叶树,夏季满枝的叶子遮阳,冬天叶子落完后房子里能晒到太阳,既暖和又省炭火。 对此,周存彦没有什么好说的,只能说他们不了解事物的本质,甚至他们进到学校时还是从西北处的大门进的。想到燕京冬季的西北风,他几乎要为守门大爷点根蜡,这岗位真是难为他了,冬天风大门一打开就不容易关上不说还吹得人生冷,夏天刮东南风也没他的凉快地儿。 周存彦索性拿着相机和中方接待人员说了一声出门拍照,鉴于他流畅的汉语、爱国华人的立场加上其在总理面前也挂过号,接待人员随他去了。 通过镜头看世界总是不太一样的,突然,一个相貌十分可爱的男孩进入了他的镜头,周存彦立刻就要按下快门,哪知那孩子如临大敌扭头就跑。 “哎!别跑啊!叔叔给你好吃的。”周存彦费力的追,说实话在这个年代他还没见到长相如此出色的孩子呢。就这相貌,哪怕在现代社会也是妥妥地顶级童星相貌,特别他那一双极具特色的凤眼让他不由自主的想拍下来。 听到他的话后那孩子跑得更快了,周存彦正准备放弃追时,见那孩子钻进了食堂,笑着跟了进去。只见那孩子抱了一条十多斤的大活鱼在胸前,这回看到周存彦没有跑了,而是咧开嘴笑着说,“照,照,我们顿顿吃大鱼大肉。” 活鱼在他怀中不停地挣扎着,男孩力有不殆没抓住,让活鱼又跳回了水中,露出他胸前**的一块补丁。 男孩的脸色一下子变了,沮丧地垂下了脑袋,小声地拖着哭腔说,“我们真的顿顿吃大鱼大肉……” 周存彦的眼眶蓦地湿润了,他没想到男孩一路狂跑,大冷天抱着**的活鱼不过是为了遮挡胸前大块的补丁。或许有人会觉得这孩子矫情,可周存彦知道这何尝不是一个孩子脆弱的自尊,甚至是他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呢。他用笨拙的方法维护着祖国光大伟岸的一面,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自己的国家。 他蹲下身子,柔声说道,“叔叔也是中国人,不怕哦。”说完,想了想,取下了书包挂在男孩胸前,“下次再有人给你拍照你就挂着书包,你看,里面有好多好吃的,都是中国产的。” 他拉开书包,露出里面的糖果和蛋黄派之类的零食,一一指出,“你看这是五香牛肉粒,美国人才不会做五香味的东西,都是中国生产的。” 男孩这才吸溜了一下鼻涕,笑了。 “叔叔是个大好人,我叫陈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