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元始三年11
刘彻一见绢帛上的字,哪里认不出这是他儿子的字?于是随机应变说:“中山王进献的礼物甚得朕心, 你是第一次进京?朕在宫里摆了家宴, 邀请中山王随朕同游。” 这么一番安排下去, 总算将闲杂人等都清场,刘彻顿时激动地扑了过去, 一把抱住刘据:“据儿,再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 刘据也动情地说:“阿翁,孩儿也很思念你。” 卫青看着两个面容有几分相似的少年抱在一起, 这画面完全不像父子相认啊, 温馨中带着一丝滑稽, 不由得轻笑出声。 刘彻这才回过神来,拉着刘据的手向他介绍:“你父皇不是一个人穿越过来的, 这是你的舅舅卫青, 他穿成了自家后人卫赏, 这是你儿时的玩伴张贺, 穿成了吴章的儿子吴国。” “舅舅。”刘据大为惊喜,开心地走了过去, 比起喊和自己一般大的人父皇, 喊眼前这个年纪可以做自己哥哥的人舅舅就没压力多了, 还可以体会一会表哥当年的感受,刘据在心里默默地想。 张贺也走近轻声唤道:“太子殿下……”他有些谨慎,不能确定这个穿越来的刘据是不是他遇到的那位。 “子珩这么客气做什么?”刘据看到张贺脸上的表情就猜出他在想些什么, 连忙上前抱了抱他说,“我穿越过来之前可是和你刚分别啊。” 张贺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在刘彻卫青面前被刘据抱住,他脸上略微带上了一丝红晕:“你怎么穿到中山国去了?” 刘彻和卫青也同时看过来,这也是他们想要询问刘据的事情。 “谁知道呢,大概是因为中山卫家和如今这位小皇帝的亲缘关系。”刘据笑道,“我大概猜测,让我们穿过来总是要做些事情的,这身份更合适些。” “没错,不愧是我的儿子。”刘彻拍了拍刘据的肩膀,“我们刚刚决定把王莽赶下台。” 如此杀气腾腾的一件大事,被刘彻说起来仿佛今晚吃什么菜一样随意。好在此时在场几位都已经习惯了刘彻这般。 “父皇,舅舅,子珩,我有件事要告诉你们,我来长安是准备和父皇联络的,中山卫家不会引颈就戮,准备反了,得靠父皇这边弄出个清君侧的名义来才好。” “中山国居然敢反?”张贺颇有些意外,他记得按照历史记载这个家族很是干脆地扑街了啊。 “那当然是多亏父皇的亲笔信送得及时,才能有所防备,而且……”刘据故意暂停了一下,卖了个关子,“我并不是独自一人穿到中山国的,你们猜猜那边还有谁?” “难道是去病?”卫青问。 “诶,舅舅怎么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刘据嘟囔道,他关子都没卖完呢。 “你小时候每次要显摆去病给你做的小木剑、小竹篮之前都是这表情。”刘彻忍不住用手指弹了弹刘据的额头,这个年龄的少年很容易让他想起年少时的儿子,“一脸快来猜啊我不告诉你的表情,你舅舅能不了解你吗?早把你看透了。” “原来是这样啊。”刘据揉了揉额头,“那你们猜猜看表哥穿成了谁?” 刘彻和卫青互相看看,这个就不好猜了。 “反正总不至于穿成卫姬。”刘彻说。 刘据笑道:“也差得不远了,表哥现在的身份是卫姬的弟弟卫宝,父皇见到他还得叫声舅舅呢。” 刘彻:……………………………… 谁能想到那个臭小子居然穿成自己的舅舅了呢?感觉并不是很想管去病叫舅舅。 卫青忍不住笑出了声。刘彻气恼地瞪了他一眼:“去病穿越过来都姓卫了,你这会开心了?卫宝卫宝,还真是你们卫家的宝宝。” 决定了,如果见面的时候那个臭小子胆敢用舅舅的身份嘲笑自己,就要狠狠地嘲笑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名字。刘彻心里暗暗打算。 “我觉得卫宝这个名字还挺好听的。”卫青含笑道。 “那是,如果你能和我…………嗯……那个啥……”刘彻站在榻上勾住卫青的脖子,在他耳畔调笑道,“宝宝就可以叫做卫宝,朕很大方的,都不需要他姓刘,一定会是像去病小时候那样活蹦乱跳的……” “当着孩子们的面瞎说什么?”卫青脸色一红,连忙拍了一下刘彻。 刘彻看着吃瘪的卫青,哈哈大笑。 “咳咳。”刘据忍不住出声提醒,“父皇现在的身高,这样仿佛树袋熊挂在树上……” 大汉是没有树袋熊的,这还是张贺和刘据开玩笑的时候科普的,为此张贺还画了一张栩栩如生的树袋熊工笔画,此时倒是正适合形容眼前的情形: 身材娇小的少年一脸放浪的样子半勾半挂在身材挺拔的青年身上,虽然努力想要做出调戏的效果,不过起来和撒娇没什么两样。 刘彻虽然不知道树袋熊是什么样子,不过光听名字就够他想象出样子了。他自觉很美面子,“哼”了一声:“朕只是暂时比卫青矮。” 轻松片刻后,四人开始聊起了“如何打倒王莽”的正事。 “去病准备什么时候起兵?”卫青问。 刘据回答:“就在这几日了,等到王莽的使者来到中山国,将斩杀来使,然后揭竿而起。” “兵力足够吗?” “只有三千,不过之前商议过,卫宝此人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暗地里联络过一些刘姓宗室甚至还有王家和王莽不对付的外戚,这些人都能利用。” “不过这样也只能坚守在中山国内,成不了大气候。”卫青叹道,“当初七国之乱还不是三个月就被平息,现在去病那边联盟的诸侯国根本没那么多。” “所以就需要一个‘讨王莽,清君侧’的幌子了,这样才能一呼百应,发动百姓和其他宗室加入。” “可惜这个皇帝手里没有兵权,否则让仲卿出马,十个王莽都不在话下。”刘彻感叹。 “朝里也不是铁板一块。”张贺开口道,“吴章出事前我就穿到了吴府,也见过一些朝臣偷偷过来和吴章见面,其实如今小皇帝完全被王莽把持,许多忠义之士并不是没有怨言的,只是他们表面上不敢声张罢了。” “王莽也并非不怕,他那么严酷地处置大儒吴章,其实是给自己招来了一些非议的,那么注重名声的人,还是要腰斩吴章于东市,不就是为了杀鸡儆猴吗?”刘彻冷笑道,“说明他还是害怕有人会站出来反对他。” “现在朝堂上万马齐喑,归根到底是他们不信任只有十一岁的小皇帝。”卫青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此时坐在帝位上的是一位成年皇帝,又有强大的母家支持,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这些人都畏惧王莽的权势,当起了缩头乌龟。”刘据说道,“得想办法将他们敲打出来。” “臣知道将来之事,其实王莽一路上位,靠的无非是洗脑二字,将自己包装成道德楷模,洗脑太后洗脑大臣洗脑百姓。”张贺提议道,“如果想要对付他,可以从反洗脑做起。” 卫青将酒肆上关于云倾收葬吴章尸体的义举的赞美之词简单陈诉了一遍。 刘彻得意地说:“是我派人去散布的。” “那时我们和陛下是想到一块去了,张贺也找人添油加醋编了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卫青拍了拍张贺的肩膀,表示赞许。 张贺连连点头,他那会可是把狗血连续剧和知音小说的精髓都用上去了,包管听完故事的人泪流满面,心里充满了对吴章的同情和对王莽恶势力的不满。 “这样的故事可以多来点。”卫青向刘彻提议,“把王莽圣人的金塑一层层剥下来。” “去病要的幌子我也想到了。”刘彻脸上露出算计的笑容,“你们觉得这个小皇帝如果听到王莽要去杀自己全家,会有什么表现。” 张贺摇了摇头:“我知道的历史并没有记载,不过想来当时的人也很难接触到刘衎,更别提知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了。” “痛不欲生,茶饭不思,可以说是正常人的反应了?”刘据很快反应过来,“父皇是想装病?” “正是。”刘彻说道,“王莽现在还无法越过皇权直接操纵朝政,所以要把我好吃好喝地供着,一旦我久病不起,民间会出现什么样的舆论?” “会有人觉得皇帝的病是王莽害的。”卫青说,“就算大家不怀疑,我们在市井间散布言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这样去病起兵的名头就响亮多了。” “为了让小皇帝病得更真实一点,我觉得还得加一剂猛药。”刘彻显然是在场的所有人里最精于此道的,“你们觉得让其生母卫姬‘***而亡’怎么样?” 作者有话要说: 刘彻:比算计?我坑死你 卫青:陛下英明 刘据:父皇最棒 张贺: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