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 第八十一章 伙房里的议论

第八十一章 伙房里的议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队部很快到了。敲开门以后,吴一吱儿到伙房的后锅里舀来一碗温开水,王贵兰服侍腊梅吃了一包药。    半个小时后,烧有了往下退的迹象,吴一吱儿对王贵兰说:“你明天还有很多事,回去休息,我在这里守着。”    王贵兰:“我去会计室里凑合一晚上,有事你喊我。”    郑存梁则躺在地铺上,说什么也不起来了。腊梅只好躺在他身旁,两个人头挨头睡了。    吴一吱儿在两个小孩子的脚头里,一直坐到天明。    吃早饭的时候,十一队的家庭主妇们,就像互相商量好了似的,都给腊梅拿来了两个或者三个生鸡蛋,嘱咐她让伙房给做做吃。    让腊梅没有想到的是,一向抠唆的奶奶王张氏,也拿来了两个鸡蛋。    母亲马惠恩没有鸡蛋拿,给了腊梅两毛钱,让她自己到小卖部买点儿好吃头。    别看只有两毛钱,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攒下的。家里的经济大权掌握在王张氏手里,马惠恩一年到头也见不着一分钱。    这一情景又把腊梅的眼泪感动下来了:来看望已经是奢望了,还送东西,这具小身体何德何能受如此厚待!    就凭这份感情,凭全队人对这具小身体的关怀,自己也得拼了全力,为队上的人们多谋福利,来报答全队上的人们!    吃过早饭,王晓华、王秀春来了。郑存梁没有回去,是在十一队吃的早饭,东耳屋里热闹非凡。    惹得普奶奶和吴一吱儿过来看了好几趟,嘱咐他们:“谈笑可以,别让腊梅光坐着,她的腰有毛病。昨天晚上还发了高烧。”    “普奶奶,我腰没事了。”腊梅虚弱地说。为了证实自己的腰确实没事,还在地铺上滚了两个滚儿。    普奶奶刮了一下她的小鼻子:“你个妮子,把人们都吓了个半死儿,你却没事人似的。”    王晓华拿来了昨天挖的地梨儿让大家吃:“快吃,过一天就蔫儿了,不好吃了,又没锅煮。”    腊梅心里一动:社员们交到队上的锅都让自己藏起来了,要是留下一只,此刻就能用上。十分后悔怎么就没留下一只藏起来!    没办法,现在要想吃熟地梨儿,只能到伙房里去煮。    “要不,你洗干净了,用食堂的锅煮熟,那样好吃的多。”腊梅对王晓华说。    “人家会让?”王晓华疑惑地问。    腊梅:“趁他们不做饭的时候。我给王馒头说一声去。”    王晓华:“你连说话都没劲儿,行吗?”    腊梅:“没事,这会儿不发烧了,我慢慢着。”    伙房里炖肉的炖肉,揉面做馒头的做馒头,忙的热火朝天。    蒸馒头的锅倒是暂时闲着,但如果再添上几个孩子煮地梨儿,伙房里就转不开身了。腊梅哪里还好意思张嘴!    “腊梅,有事吗?”腊梅正要转身离开,王馒头看见喊住了她。    “起伯伯,你们的炒勺今儿上午还用吗?”腊梅赶紧转变了思路。    王馒头:“你想干什么?”    腊梅:“昨天下午我们挖了一些地梨儿,想借个锅煮熟再吃。”    王馒头:“拿去,今儿上午不用。不借给谁,起伯伯也得借给你这个大命之人。”    腊梅:“谢谢起伯伯!”    锅借来了,腊梅又指挥孩子们用三个整砖支起一个简易“灶”,然后让郑存梁抱柴火、王秀春添锅,王晓华洗地梨儿。然后三个孩子围在“灶”前烧火。    腊梅则在耳屋里坐镇指挥。    由于三个砖都紧挨着地面,烧这样的“灶”是个技巧:火着起来以后,必须让“灶”里的柴火有些悬空,风能吹进去,火势才旺。否则,光熰烟,不起火。    三个人把火烧的一塌糊涂,光冒烟,不起火苗。    腊梅又让郑存梁找来一块砖,放到“灶”门前,把“灶”里的长柴担在砖上,“灶”里的火苗一下“腾腾”燃烧起来。    地梨儿很快煮熟。腊梅又指挥人们把“灶”拆除、灰烬打扫干净,地面上不留一点儿痕迹。    送铁锅的时候,还特意嘱咐王晓华给伙房里的人们留了一碗。    伙房里的人们闻着锅里的肉香,吃着清口的地梨儿,可就议论开了:    王馒头:“奇了怪了,这孩子被车轱辘轧过去,昨晚上又发高烧,愣一点儿事没有!脑子还灵光起来。刚才煮地梨儿,她俨然就是个指挥官!一点儿也看不出傻来。”    “你还认为她傻呀!”朱一勺嚼着嘴里的地梨儿,意味深长地说。    王馒头:“所以我才感到奇怪呢。难道说轧了这一下子,把傻梅轧死了,又来了个灵透的?”    普奶奶:“不是说有个白头发老奶奶罩着她嘛!白头发老奶奶在她身边时,她就不傻;不在身边时就傻。我看着还真像这么回事。”    朱一勺:“我看呀,不是有时罩着有时不罩着的问题了,保不住就常跟着她了。”    来蹭地梨儿吃的吴一吱儿也说:“刚才煮地梨儿,我在一旁看了个全过程。她就像个指挥官一样,指挥这个做这,指挥那个做那。    “用砖支的破灶最难烧了,那三个孩子烧不了,光熰烟。经她一指挥,火苗儿立刻就旺起来了。    “我看呀,她比这几个孩子哪个也聪明。这一轧,莫非还真把傻气轧跑了?”    朱一勺:“不是从轧着以后开始变的。昨天下午杀猪的时候,我就观察她了,她在积肥坑边上的土堆上坐了多半下午,一点儿也没动。    “当男孩子拿着猪尿泡跑到她身边时,她一拳把猪尿泡打向半空,还让孩子们追着往高里打,别让猪尿泡落下来,俨然就是一个指挥官。    “要按着她的说法去玩儿,猪尿泡就不会落到地上被小狗儿咬坏。”    王馒头一愣:“你这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一下午也没傻笑。而且,孩子们也尊重起她来了,还把猪尿泡递给她。要搁过去,早被摁在地上骑大马了。”    朱一勺:“还有,她每天都捡人们扔的碎馒头,下雨天也捡,你们见过她晒的馒头干儿了吗?”    伙房里的人们和吴一吱儿都摇摇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