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发财之道
“这个不确定,不过梅怀景倒了,给杨国公造成的麻烦是最大的。” 杨绾皱了皱眉,“那杨国公不是恨死你们昆仑山了?” 长林看了他一眼,“昆仑山不理江湖事多年,就算杨国公恨死我们也没有用。” “倒是傅家和谭家。”长林道。 她不紧抓住长林话中的关键,“你的意思是傅扬和谭子阳?” “对,所以说你以后带着两个孩子,少跟这二人来往,否则引火烧身,你如今在江湖上的名气也不小,现如今杨国公不知道你还好,若是知道你,势必不会放过你!” 杨绾郑重的点点头,“好,我不会跟他们来往的。” 与长林分开,王小船凑上来问她到底怎么回事。 杨绾便把这一天的事儿告诉他,没有想到他听了却十分不赞同。 “他们留在昆仑山好好学艺,你去插什么手!” 杨绾不禁问:“难道你就不想时不时见见灵儿和霄儿?刚刚灵儿和霄儿还问我小船哥哥呢?” “真的?”王小船突然来了劲儿。 “假的!” 夜色聚拢,不想长林又来了。 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师弟,抬着一副担架,上面躺着的是董叔! “你这是什么意思?”杨绾不解? 长林跟她解释,“董先生始终不是昆仑山的人,此去昆仑山路途遥远,也不利于他养伤,我想了想,还是把他交给你,他的伤我们昆仑山肯定会负责治好,以后我每次送灵儿和霄儿来你这里也就是我帮他治病之时,他中毒太伤,治疗需要不少时间。” 杨绾倒是没有意见,就是担心董叔的伤,“那我平时该怎么照顾她?” “这是一些琉璃草,你只需要七日一次,研磨成粉,混合这纸上面的几种药材给他服用,就会慢慢控制他的病情,至于到底该怎么根治,还得我回昆仑山查医书。” 她看了看纸上面的药材,都是一些很平常的药材,收下来,看了看董叔。 “我还有一个要求。” “你说。” “我们需要一辆马车。”这一路回去,肯定不能这么抬着董叔。 “好没问题,我明日便给你送来。”长林答应的十分爽快。 因为一行人结伴而行,这一路倒是不孤单。 杨绾在想回去该靠什么生计,才能养大两个孩子,肯定不能去做工了,她现在手中有些本钱,想起这个本钱,来源还是风护法裴恒,突然想起这个名字,好像有许多天不曾见过他了。 前些日子时不时就出现在他眼前,如今怎么不来找她了? 当然杨绾不是有受虐倾向,她巴不得裴恒永远都别来找她,可是这可能吗? 裴恒并不像那种会轻易罢休之人,肯定是有什么事儿拖住他了,所以没有来找她。 后来她无意把此事跟谢知息说,他才道:“因为你身旁时常有昆仑山弟子的影子,照你所说,以后每隔两个月昆仑山的弟子便回来一次,而冥门又算是昆仑山的对手,裴恒自然不敢再来找你,说不定放弃你了。” 听这个话,还真的是令杨绾挺惊讶的,因为想不到与长林的争执,导致最后的结果,她就这么轻轻松松脱离了冥门。 可是冥门真的这么好脱离吗?其实她有些不敢相信,不过活在当下,谁管他呢! 只要裴恒没有来找她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解开这个心结,她对谢知息的好感又上升了一层。 便时不时拉着他唠家常,说到生存的问题,她问:“你说现在做什么才能赚钱?” 谢知息瞥了她一眼,不禁道:“我记得昨日你跟王小船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刚过去,你就避着我,不想让我听,怎么今天倒是主动问起我来了?” 她吓了一跳,“你怎么知道?” 之后杨绾明白,那就是习武之人,别说十米开外,练到一种境界之人,就是百米开外那也是不在话下的,如今,越加激励了杨绾想要习武的细心,暗自摸摸自己的《龙渊心法》,这么好的武学,绝对不能浪费! 她要扑倒谢知息,走上人生巅峰。 谢知息的武功算是很高了,不知道跟裴恒比起来怎么样? 但是那都不是杨绾所考虑的,现在如今她在武学方面的目标就是:扑倒谢知息,打败裴恒! 然后谢知息也没有藏着掖着,告诉杨绾发财之道。 “所谓士农工商,你一女子自然不能入仕,但却是可以从农,如今东乾不太平,战争随时可能一触即发,这个时候有粮食,即使战乱也不会被饿着。”他不急不缓跟她说如今的形势。 杨绾知道,光听他说得简单,其实真正做起来哪里有这么简单,就说如果真的遇上战乱,哪还能安心的种粮食,各种条件相阻,她明白其实前路比她想的还要艰难。 可是有一点谢知息也说对了! 种田啊!古代农民的地位可比商人和工人的地位高,虽然她不懂什么种田的知识,不过倘若真的能把种田种粮食这种事贯彻到底,到底也不失为一个十分好的发财之道。 地主嘛,杨绾十分有兴趣去当。 当即,杨绾就决定听谢知息的,去种田!当地主。 “想不到谢公子如此睿智,届时如果我真的发达,定要好好感谢谢公子一番。” 谢知息摇摇头,“感谢倒是不必了,我只想着时不时能吃到你地里种的新鲜蔬果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那是肯定的,到时候你要多少有多少。”她忍不住凑上去捶谢知息的大腿。 之后谢知息倒是没有什么反应,反倒是杨绾愣了愣,刚刚那电光火石之间,她竟然差点把谢知息当做裴恒。 其实细细想来,二人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那种感觉说不上来,不过这二人对她都还不错就行了! 一行人继续往庐江城行去,一路上因为本就不是真正的乞丐,不愁吃穿,倒也自在。 裴爷时不时跟王小船斗嘴打架,大家看见也都成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