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这是个番外《妖与僧篇(苏杏)》
又是一年春雨来, 蒙蒙细雨中杏花寂静地飘落。 下南村里几个调皮的孩童在雨中跑到了苏婆婆家墙外,那里种了一株杏树,此时杏花开的格外的美,簇簇的花像燃烧着的火,决绝的开放在春日里,似是欲要燃尽芳华才肯与春别。 其他孩子都折了枝杏花别在身上, 却有一个面容清秀的小男孩一动不动地站在杏树下望着杏花面露忧愁。 苏婆婆是村里的寡居老太太,她是村里最长寿的老人, 性格和蔼慈祥, 在村里人缘非常好。 平日里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来苏婆婆这里玩耍, 因为苏婆婆很喜欢小孩子, 有时孩子们去了她会请孩子们吃一块饴糖, 就连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小时候也是常到苏婆婆家里玩,长大后他们娶妻生子也教导自己的孩子们要常去陪苏婆婆,帮她干些活。 而苏婆婆墙外的这一株杏树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每每路过时都会抬头望着枝头,脑里想着黄澄澄的杏子,嘴里流着口水。 尽管被大人们教导不可去偷吃苏婆婆的杏子,那是她摘来卖钱维持生计的,但每到杏子熟了, 苏婆婆总会给每个去她那里的孩子杏子吃。 今日几个孩子见到杏花开的如此美, 皆忍不住爬上枝头采下一枝来别在衣上, 伴着杏花的香气, 各自归家去了。 只有一个人, 在细雨里,痴痴地停驻在树下,望着枝头的杏花。 一阵风吹过,带来一阵雨,杏花簌簌的落,似是在与枝头下的孩子笑。 见杏花飘落,小男孩露出了伤心的神情,他解下衣裳,想要为杏花遮住这春雨,可惜他的衣服太小了,也太破了,总也遮不住这一树的杏花。 这时,苏婆婆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里面走出了一个面容慈祥的老妪,她打着一把油纸伞,看到男孩稍稍惊讶后,朝着杏树和男孩儿慢慢地走来。 男孩的身上已经全部淋湿了,他拿着衣服不知所措的看着苏婆婆。 苏婆婆把伞举到男孩头顶,抬头看着枝头的杏花,低头微微笑着对男孩说:“杏花是不是很美?” 男孩窘迫的点点头。 苏婆婆拿过男孩手里的衣服,替他穿上。 满树的杏花香味扑面而来,即使是雨水也掩盖不住的浓浓香味。 “也许,这便是你与它的缘法了。”苏婆婆说着,脸上带着慈祥的笑意,陷入了回忆。 年轻时的苏婆婆是个漂亮的少女,杏花开时她遇到了一个僧人,僧人沉静俊美,那时的苏婆婆还不是苏婆婆,而是叫苏杏,苏杏一见到僧人就深深的爱慕上了僧人。 平日里不爱好烧香拜佛也不信佛的苏杏,自从遇见僧人后好像也信了佛,一有空暇便去南山寺里拜佛,既然拜了佛就本该是佛祖虔诚的信徒,可跪在佛前的时候苏杏的脑海里想的却是僧人的模样。 她知道僧人有一只小狐狸,那只小狐狸漂亮极了,皮毛雪白蓬松,一双眼睛似琉璃般好看,苏杏一见到它就喜欢上了,恨不得上去摸摸它。 可随着日子的流逝,她开始嫉妒这只小狐狸了,只因为在僧人眼里只有这只小狐狸,僧人一点也看不到她。 她想起自己的父亲,一个抛弃妻子的男人,他是被一个狐狸精般的女人勾了魂。 嫉妒使人丑陋。 那一天,她终于和僧人说上了话,可却惹了僧人的厌恶,于是那也是最后一次她和僧人说话。 僧人抱着他的小狐狸走了,她也再没有了勇气和理由去南山寺里。 后来,她嫁给了村里的猎户,成了众人口里的猎户娘子,那些少年心事也在流逝的岁月里被掩埋。 再次见到僧人又是在河边,僧人还是那个僧人,抱着他的小狐狸朝着寺里走去,可她却不再是少年时那个浑身长满刺的苏杏,她即将有自己的孩子,要成为一个母亲了,望着僧人远去的背影,苏杏释然,少年时的喜欢也应该让它成为美好的过去了。 可人生太漫长,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她的丈夫孙猎户是个粗鲁的男人,同时也是个**强烈的男人,他和村里的寡妇勾搭的事情她不是不知道,可是为了她的儿子,她也便忍受了丈夫的风流。 可千不该万不该的是,寡妇为了让孙猎户多照顾她和孙猎户的儿子,竟然对苏杏才几岁的儿子下毒手,害死了她的孩子。 最让她恨的是她那丈夫竟然要帮寡妇掩盖,让她不要声张,毕竟他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不能让另一个儿子没有了娘。 寡妇的儿子是他的儿子,难道她的儿子就不是他儿子吗? 夜色深沉,苏杏看着睡着的丈夫,种种念头在心里翻滚,最终化为了一声冷笑。 也许是老天爷都看不过坏人得意,一场风寒轻易地夺走了寡妇的儿子,寡妇悲痛欲绝,猎户整日陪着寡妇不归家,苏杏却不慌不忙。 几天后,人们在深山里发现了已经死掉的寡妇和孙猎户,两人浑身□□地交缠在一起,身上有被毒蛇咬过得痕迹。 村里人纷纷同情苏杏,丈夫和寡妇偷情被蛇咬死,儿子也早夭,以后一个人要怎么度日。 此刻的苏杏大仇得报,可儿子却再也活不过来,只觉人生没了念想,死的念头便怎么也消不下去。 站在山崖上的苏杏回想起她短短的一生,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被她遗落在时光中的僧人和他那只小狐狸。她想起记忆里那只漂亮的小狐狸竟然觉得可爱多了。 纵身一跳时,她就后悔了。 为那些不值得的人付出生命真的值得吗? 好在有人拉住了她,那是一个美极了的女人,她此生没有见过如此美的女人,她的美是人想象不出的,这女子焦急地想让她上来。 原来,还是有人在乎她的命,尽管这只是个陌生的女人。 她顺着女人的手爬上了山崖,可她太心急了,也太过用力,猝不及防地那美貌女子被她拉下了山崖。 她伸出的手只来得及抓住一串佛珠和一把山风。 山崖上,苏杏嚎啕大哭。 她像是想起什么一边哭一边朝山下跑去,她跑到了南山寺里告诉和尚们去救人。 当她把那女子的佛珠给和尚看时,和尚呆立住了,然后大惊失色地朝寺里跑去。 轰隆隆的雷声响起,雨“滴答”“滴答”的落,不一会儿就越下越大。 山崖下的苏杏被雨淋得浑身狼狈,可此时她却无暇顾及许多,她站在一众和尚的身边,注视着已经成为主持的僧人。 僧人跪在一只死去的狐狸身边,小心翼翼的抱起被浑身泥泞的狐狸,他把狐狸紧紧地抱在怀里。 雨水冲刷抽打着他,可他却无言的跪着,像是被整个世界抛弃般地跪着。 莫名的悲伤蔓延,苏杏心里难受极了,为了那只小狐狸,也为了眼前的僧人。 小狐狸灵动挑衅的眼神浮现在苏杏眼前,苏杏只觉人生如梦,当日的狐狸,今日的僧人,缘何如此? 亦如从前的苏杏,她厌恶极了狐狸精,可事实难料,最终她却被一只狐狸精救了性命,不知这到底是讽刺还是告诫。 后来,苏杏回到了村里,也是那年她在门前种下了一株杏树。 杏树一年一年的长大,苏杏也一年一年的变老,从苏杏变成了苏婆婆,也成了村里最长寿的老人。 那年轻的主持,也在一年又一年的时光里,振兴了大厦将倾的南山寺,变成了德高望重的高僧,只不过从那日雨夜过后,苏杏再也没有去过南山寺,也无从得知故人是否安好,不过想来应是很好。 老去的人经常会回忆起年轻的往事,苏婆婆也不例外,她时常会想起天真烂漫的少女时光,那时偷偷恋慕着僧人的自己本也是可爱的,让她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有时她也会想狐狸和僧人的故事,她在点点的回忆里拼凑出他们的故事,那该是个凄美动人的故事,狐狸精和僧人相爱了,跨越了重重的阻隔,可最终却还是无法在一起。 狐狸最终死去了,僧人……不知僧人是否有过后悔? 有一天杏花开放的春雨夜里,苏婆婆似乎听到缠绵的笛声,笛声恁多怅然,让早已心如止水的苏婆婆倏然地落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