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王府不安生
沈冶从小到大都是皇帝捧在手心里的宝,此时那般固执的跪在殿内,皇帝就更是不忍心了。 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朝下走去。 “吾儿远赴边疆,又屡立战功,实在大功一件,何来罪责之说。” 说话间,皇帝已经走到了沈冶的面前,伸手,将沈冶扶了起来,将沈冶从头到尾,细细的打量了一番,心疼道: “这一个月来吾儿辛苦了,瞧瞧,这都黑了,也瘦了。” “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职责所在,这点苦累算不得什么。” 沈冶说着,往后退了一步,才继续说道; “只是父皇,儿臣未能按照约定,将慕容广带回来以证明他跟儿臣之间的清白,儿臣愿意……” 沈冶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皇帝一声怒吼逼的只能将剩下的话收了回去。 见沈冶一句两句的都在提关于慕容广的事情,皇帝实在是忍不住了,吼道: “混账!朕一次又一次不愿同你追究此事,你何故还如此紧追不放。” 沈冶没说话,只是站着,腰板挺得笔直,因为自己没有做过些事情,所以不怕被皇帝训斥。 尚在殿内的其他大臣们见状,纷纷低下头去不看,虽然他们在一个月之前,他们在大殿上已经看到过这么一出父子之间的闹剧了。 “行了,你退下,刚回来就直接进宫来,无甚大事的话,给你母妃请过安后,就回去看王妃。” 听见皇帝那样说,如果沈冶要是再继续说下去的话,就真的是不识抬举了。 “是,儿臣告退。” 而听见了皇帝让沈冶回去见方晚的沈廷,却是气不过的。那方晚本该是他的妻子,本该稍稍用些手段就能够到手的可人儿,可是如今,却是进了沈冶的王府,他又怎么会甘心! 皇帝转身的时候,正好看见脸色不太好看的沈廷,关切的问道: “太子若是身体不适,就早些回去歇着,这里也没有什么事情了。” “回父皇,儿臣不过是昨夜受了凉,并无大碍。”沈廷说着,还不忘轻咳了两声,以证明自己是真的着凉了。“咳咳……” 皇帝一听,随即挥了挥手,“众爱卿都退下,有什么事情,明日早朝再说。” “是,臣等告退。” “是,臣等告退。” “是,儿臣告退。” 沈廷在转身的时候,望着皇帝的后背,深深的看了一眼,也不知道究竟是在看些什么。 沈冶尚未进洗梧宫之前,就已经有宫女前去汇报了德妃。 听说了自己儿子平安归来的德妃,嘴角扬起一抹得意的微笑,却是坐在案榻在,未动半分。 “儿臣给母妃请安,母妃金安。” 德妃这才从案榻上起身,走到沈冶的身边,将人扶了起来,眼底满是心疼。 “吾儿瘦了些许,但无妨,吾儿也学到了不少事。” 沈冶一听,咧嘴笑了,反手扶着德妃坐回到案榻上,自己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这才开了口。 “儿臣听说上一次王妃进宫来,是母妃帮衬着的,儿臣在此,谢过母妃。” “呵……你这小子,有了媳妇忘了娘不是?”德妃接过婢女递过来的茶盅,亲自帮沈冶倒了杯茶。“这不过才娶过门一日,你便去了边疆,回来便心心念念着,若是时间长了,还不得彻底将我这母妃忘得一干二净了。” “母妃这说的是什么话,亏得儿臣还帮母妃搜罗来了好玩意儿,想来母妃也是不愿意要的。” 沈冶说着,从胸口处掏出了一本书籍,不过那书却有些破旧,倒不像是近期来撰写。 “左右这《云游记》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也不过是那原作者南巷亲手……” 沈冶的话还没说完,那书就已经到了德妃的手上,德妃的脸上也满是笑意,像是一个得到糖吃的孩子。 “臭小子,明知道母妃喜爱这一类的游记,偏得这样戏弄于母妃,下次你那小王妃若是落了难,可别怪母妃不帮衬着。” 德妃说着,就忍不住翻看了两三页起来,注意到书上的字迹,时间久远,问道:“这莫不是那南巷亲手撰写的?” 沈冶笑着点头,轻呡了一口方才德妃亲自帮他倒的茶,是今年进出的云尖儿,味道还不错,也不知道晚儿会否喜欢。 “当然,为了找到这本书,儿臣可是花了不少力气。” 德妃拿着书,坐回到案榻上,将书放在一旁,道:“你这小子不会有这般好心的帮母妃寻这本书籍,想来又是有事需要我帮忙。” “瞧母妃这话说的,可着实是冤枉儿臣了,不过是儿臣此番恰巧去了边疆,又恰巧听说了南巷老先生就在南疆深处的静修,所以就恰巧的派了两个暗卫前去寻来了这书,就只是这般恰巧罢了。” 沈冶说的好似寻这本书,根本就没有费什么力气一般。 德妃知道自己说不过这油嘴滑舌的儿子,便不再同他争辩,拿起书,看了又看,甚是欢喜。 见德妃是真的喜欢,沈冶就知道自己的这次的辛苦是值得的。 “行了,你也莫要在我这坐着了,快些回府上去,听说王妃在府上住得并不是十分安生。” 一听见德妃说方晚在这京都之内不是很好,沈冶的心都提了起来,紧张地问道: “母妃此言何意?何谓不安生?” “我身居在这深宫之中,得到的消息尚且不甚灵敏,不过是听到底下的内侍谈起,说是遇到了两三回刺客。” 德妃将明明是自己差人打探来的消息,说的那般漫不经心,好似真的不过就只是自己在无意间从内侍口中听见的一般。 可如果仔细去想想的话,就会发现,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内侍会大胆到在一位盛宠的贵妃面前说这些乱七八糟的八卦,除非是他不想活了。 沈冶也自然是明白不可能会是什么内侍说的,一定是德妃自己打听到的,只不过见德妃不明说,自己也就没有了拆穿的必要,揖手说道: “母妃若是没有旁的什么事,儿臣就先行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