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为什么
宋老爷子真的有点震惊,“你为什么要办书院?你可知道书院不是好办的?” 她点头说,“我自然是知道的。可是我班书院是为了让父亲有门生。世家为何权势大?因为世家盘根错节,一门十几几十个在朝为官,势力庞大一呼百应。如果父亲也有门生,有人支持他,那么情况会好很多,我知道我的想法有些幼稚,但我想试下去。” 最主要的……她觉得,定品这个制度,大概持续不久。 科举迟早要取代定品,当科举取代定品的那一天,云敬敏门下的书院的学生参加科举,如果中举,那自然可以一步登天,成为云敬敏的门生,封侯拜相。 宋老爷子又问:“那所以呢,你哪里来的书?” 她笑了笑,“书还是很多的,比如说三殿下送我那一箱,教导一般的学生自然是够了。我想请祖父请人誊抄,原版留在宋家,誊抄的留在书院之中。另外,我如果真的能够办了书院,那么宋家的子弟,但凡品行端正,自然可以入书院学习。” 宋老爷子被震惊的有些不知道如何反应,半响之后才说:“那要先看看你是不是能办的了书院再说,我会让人去抄写书籍的。” 她又跟宋老爷子说了不少的话,才扭头离开。 这次的事情也的确是她对不起宋老爷子,万俟靖送给宋老爷子的东西她是没有资格中途拦下来的。 尤其是在宋老爷子对她这么好的情况之下,她更不应该这么做。 宋婉夕陪嫁铺子的大掌柜没有先来,先来的是郡守夫人的宴请。 三天过后,就到了郡守夫人的迎春宴的时间。 既然决定要去赴宴,她自然要好好准备一番。三天之后她起了个大早,示意银屏给自己梳妆,同时叫来了水晴水艾两姐妹,让他们陪自己一同去郡守府赴宴,同时让他们小心行事。 梳妆过后,她穿着素净的素绒绣花袄,头上插着几根温润的玉钗,在水晴和水艾的陪伴之下,到宋老夫人的院子里去等候。 她来的时候胡氏已经到了。 胡氏今天的妆容明显张扬了许多,穿着碧霞云纹联珠对孔雀纹锦衣,笑容得体又不失气度,是个合格的当家主母。 胡氏看到她来了,笑呵呵的问候说:“飞雪来了,你外祖母还在洗漱穿衣,稍稍等一下,来坐。” 胡氏说着,指着自己身旁的椅子,示意她坐下,随后又问:“飞雪可对郡守府知晓一二?” 她点头,随后说:“现在莫州的郡守是郑家嫡系庶子,人品不了解,从未接触过。至于郡守夫人,似乎是姓陈。” 胡氏接着说:“郡守夫人也是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谦和,到时候飞雪小心点就是了,想必郡守夫人不敢为难于你。” 她笑了笑没有回答,但心里面总有那么些许不祥的预感,所以她带上了水姓姐妹。 很快,宋老夫人穿着庄重的衣服从内室走了出来,看到他们都在就干脆说:“你们都在?那就走。” 云飞雪见宋老夫人出来了,立刻上前跟胡氏一起各扶住宋老夫人的一侧手臂,搀扶着宋老夫人一起去郡守府。 如同蔚州的郡守府一样,任丘这里的郡守府一样是建在城镇的正中间,以石砖堆砌外墙,如同许多的郡守府一样,雄伟壮丽。 她透过车帘抬头仰望了几眼郡守府,之后放下车帘,让马车带着她进入郡守府之中。 马车从郡守府的偏门驶入,径自去了郡守府的后院,直到垂花门处才停下来。 马车停下来之后,有郡守府的丫鬟示意他们下车。 她顺着马车下放的矮凳踩下车,看到垂花门这里也停靠着不少马车,对这场迎春宴的人数心中有底。 眼前郡守府的丫鬟穿着靛色的罩衫,屈膝行礼之后带着他们朝着宴客的地方走去。 从垂花门穿过,走了两道门之后,来到了宴客的偏厅。 这个偏厅似乎是专门用来宴客,看起来极大。 北方的宴客并不流行每人一个桌案,而是颇为偏好几个人做一桌子。 她观察着偏厅的时候,恰好有个人走了过来。 那个人面容普通,气质却十分温和,有一种北地女子少见的书卷气,穿着苏绣月华锦衫,压得住气场又不过分张扬。 是……郡守夫人,也是给她下帖子的陈氏。 陈氏看到他们几个进来,随后迎了上来,先是对着宋老夫人和胡氏寒暄几句,随后低头看着她,含笑说:“这位就是宋小姐。” 她仰头看着陈氏,“见过郑夫人。” 陈夫人矜持的抿嘴笑笑,从手腕上褪下来一个镯子递给她说:“从前跟随夫君回郑家过年几次,看到过郑家嫡系嫡出的小姐,跟这位云小姐十分的相像。云小姐的气质比起他们不仅丝毫不差,甚至还要好上几分,我一眼看上去就喜欢。” 她接过镯子同样含蓄的笑着说:“谢谢郑夫人。” 陈氏有亲切无比的夸赞了她几句,最后以一句“云家的教养真是好”结束,去招呼别的客人了。 陈氏走后,她身边的大丫鬟走了上来,把他们领到了座位上,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位置居然是跟陈氏同一桌的。 胡氏见状不由得低头看着云飞雪说:“这可都是托了飞雪的福分呀。” 她低下头,不好意思的笑着。 所幸胡氏也没逼问她,反倒是跟别的夫人起身交际去了。 宋老夫人依旧留在她的身边,握紧她的手,不知为何表情有些紧张。 她反手握住宋老夫人的手,对宋老夫人微微一笑说:“外祖母不用担心。” 宋老夫人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岁的关系,我总感觉我这些年比从前更喜欢担心一些事情了,也总喜欢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担忧。” 她没有接这句话。 宋老夫人握住她的手说:“希望我这都是白担心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客人渐渐都到齐了,陈氏也示意厨房上菜。 说是迎春宴,自然是有一些春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