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嫡女追夫:大理寺探案日常 > 第七十章佳偶天成(二)

第七十章佳偶天成(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正月十八,良辰吉日,宜嫁娶。    临安县主和驸马爷的事,伴随着驸马爷的意外去世,而渐渐销声匿迹。    冬去春来,郑国公府终于迎来了一件大喜事。    大理寺卿卫谚要娶妻了!    大理寺卿卫谚是什么人?那可是整个长安城里赫赫有名的黄金单身汉,世家出生,年纪轻轻便坐上大理寺卿的位置,位高权重,深受皇帝信任。最重要的是,卫谚生着一张颠倒众生的脸,俊逸逼人,可将随便一个小姑娘迷得神魂颠倒。    到底是谁家姑娘这么有福分呢?    长安城的百姓很快扒出了新娘的身份,新娘姓姚,任职于大理寺。    原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未婚嫁的女子都想着,早知道自己就该去大理寺任职的。她们却从未想过,面对那些血腥的尸体,她们能坚持多久。    再深扒一些,众人便发现这姑娘并非平头百姓,还是有来头的,而且来头不小,竟是姚相之女!    姚相的名声,但凡年长一些的都知道,乃是一代名相。    到这个时候,众人只能收起羡慕和嫉妒,衷心地祝福这两人了。    正月十八很快就到了。    这一日,卫谚早早就起床了,甚至可以说,他根本就没有睡。一想到可以将菀菀娶回来,卫谚便兴奋极了,晚上根本在床上躺不住,便在花园里跑了两圈,跑得将卫婴宁吓晕过去,才老老实实回到房中休息。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    小厮还未敲门,门就打开了,只见他家大人神采奕奕。    卫谚由着下人忙活,净面,梳头,穿上喜袍,还给他的脸涂上了一层薄粉。    “大人生得真俊。”伺候他打扮得老婆子由衷道。    卫谚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也觉得听好看的。今天他肯定能迷倒菀菀,对姚菀为所欲为。    新郎官骑着高头大马,气势汹汹……哦不,器宇轩昂地出发了。    卫谚的婚事比之前状元郎的婚事还要轰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上挤满了人,众人都伸长脖子看着,就像一睹新郎官的风采。    卫谚领着迎亲的队伍到了姚府外。    接下来便是一道道礼俗。    卫谚做得十分认真,那模样,和他查案时候的认真如出一辙。    当新娘子出现的时候,卫谚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    姚菀穿着大红色的喜袍,红袍蜿蜒,依旧可以勾勒出她的身型,她的头上盖着盖头,看不清脸。    “新郎官,回神了。”    姚鉴背着姚菀到了卫谚的面前,叫了一声。    卫谚也回头了。    大舅子背着新娘上轿。    卫谚悄悄牵着新娘的手,两人的手紧紧地交握在一起。    新娘子上了轿,起轿,轿子往着卫府去。    卫谚骑在马上,轿子里坐着自家娘子,可谓风光满面。    外面围观的人群中,有一风雅的公子,但是面容却极为普通,穿着灰色的衣袍,紧紧盯着轿子,直到轿子完全消失在他的面前。    从姚府到卫府,要经过一条长长的巷子,这巷子只能容一人过。    今日真是个好日子。    卫府迎亲的队伍,竟是和另一只迎亲的队伍狭路相逢,在小巷的中间相遇了。    两边的轿子都停了一下。    这边道:“你们往后退一点,我们先过去,你们再过来。”    “新娘子坐在里面,这轿子可不能退,否则这亲事不长久的。”    这一下,两边都不退,眼看着便要误了吉时,两边都急得直冒汗。    “我倒有个主意。”有人道,“不如两位新娘换一下轿子。”    这换轿子并不是很好,但也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于是,两边新娘便换了轿子,两边的轿子终于起驾,开始前行了,喜庆的锣鼓声又重新敲了起来。    轿子落在卫府的门口。    卫谚迫不及待地掀开了帘子,当他看到里面的景象时,脸上的表情顿时变了。    只见轿子里只有一件红色的嫁衣,而里面却空无一人!    卫谚几乎将整个轿子翻遍了,都可以确定轿子里确实没有藏着人!    他看着新娘上轿的,菀菀怎么可能凭空消失呢?    卫谚脸上的喜意消失殆尽,脑海中只剩下慌乱和不安。    菀菀怎么会不见了?    菀菀去了何处?    他闭上眼睛,将这一路发生的事捋了一遍,唯一的变故便发生在那条小巷子里。    卫谚直接穿着喜袍就冲了回去,将那些正等着喝酒的下属给抓了出来,让他们去查案。    很快的,那小巷中的另一支迎亲队伍的身份很快查了出来。    那是一支假的迎亲队伍,所谓新郎和新娘都是有人假扮的!    “有一个人给了我五两银子,只让我假扮新郎就可以了,其余什么都不用做。”    其余人也是一样的回答。    “那个给你们银子的人呢?”    “他就在迎亲的队伍里。等我们穿过了巷子,他就走了。”    “他长什么样?”    结果这些人描述出来的样貌根本没有一处共同点,总结而言就是这个人的样貌十分普通,普通到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卫谚坐回了椅子上,极力让自己安静下来。    那个人安排了这么一出戏就是为了让菀菀和假新娘换顶轿子。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卫谚突然站起身,他想到了,对方的目的就是要让菀菀换一顶轿子。    卫谚将那顶轿子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终于有了一个新发现。    这个轿子除了门口处,还有一个出口,便是在轿底下。轿的底部是可以移动的,刚好有一个可容一个人过的口子。    所以说,姚菀是从这个口子里离开的。    卫谚立即招来了轿夫。    “你们在抬轿的过程中,有没有感觉到轿子突然轻了下来?”    那八个轿夫互相看了一眼。    那是八抬大轿,姚菀本来就轻,分担到每个人身上的重量就没有多少。    这一点重量消失,他们是能感觉到的,但是却不会多想。    其中一人道:“好像是过了青浮桥的时候,轻了一些。”    其余人被他一说,都好像有了印象:“应该就是那里。”    卫谚立即去了青浮桥。    那是一座小桥。    从姚家到卫府,先过巷子,再过青浮桥。    这果然是蓄谋已久的一个阴谋。    青浮桥很窄,轿子里的人从轿底上下去,刚好藏身在桥下。    卫谚心中太过开心,所以在经过这座桥的时候,并未发现其中的变故。    究竟是谁劫走了菀菀?    对方劫走菀菀的目的是什么?    菀菀会不会有危险?    天下之大,菀菀究竟去了哪里?    对方如果真的要劫走菀菀,有很多时机可以选择,为何要选在他们成亲的时候,布下这么复杂的局呢?    卫谚沿着迎亲的队伍走过的路径一遍一遍地走着,试图找到这些答案。    其余人看着都觉得他疯魔了一般。    但是大理寺卿大人浑身散发着一股冷意,根本无人敢靠近。    他在青浮桥边坐了下来。    他的脑海中闪过一道光,双手不由得握成了拳。    卫谚想到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对方怎样才能悄无声息地将姚菀劫走呢?    对方劫走姚菀有两种方式,对方原本藏在轿子里,将她迷晕后,从轿子底部将她劫走。    第二种便是对方藏在桥底,趁着轿子经过的时候,将她劫走。    轿子底部的位置只容一人过。    所以以上两种方式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只剩下最后一种方式——菀菀自己从轿子底下离开的,这样才能做到悄无声息。    菀菀为何要偷偷离开?    逃婚?    不可能的。    这个阴谋明显不是菀菀策划的,菀菀只是其中的胁从者。这说明对方胁迫了菀菀。    这一路上,若要悄无声息地从轿子里消失,青浮桥不是唯一的选择,而菀菀选择这里的,是要告诉自己什么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