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玄武门前的一番血战, 在元胤的精心计算下,禁军除去此前宫门前的那一对守卫外,与晋国侯人马交手时, 也有不下五百人的伤亡。 而这一场齐王与晋国侯带兵闯进皇城意图谋反的事, 在元胤与萧戎的精心策划下以失败告终,晋国侯与身受重伤的齐王被押入天牢待审。 至于其他在宫中的亲王得知此事后,便也是惊出一身冷汗, 只在慈安殿中好好的伺候着太皇太后,根本不敢过问其他的。 文德殿中,元胤瞧着眼前摆放着的一摞有关齐王与晋国侯的罪证, 脸色也不由有些阴郁,他负手而立, 转身瞧着殿中站着的萧戎, 以及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宋显,还有曹时与展锋。 元胤将摆在最上面的那份奏报中拿起摊开仔细看了看, 眉头略微深锁:“这荆州的齐王府里, 可还有些什么人啊?” “阿丹公主因为齐王谋反被捕后,丢下了小儿独自一人返回了北夷,除此之外无一漏网。”大理寺卿行礼说道。 元胤将手中的奏报丢回到那一摞证据中, 抬眸望着眼前的一群人道:“她逃便逃了, 至于剩下的人, 晋国侯府满门抄斩,至于齐王府……全部发配边境军中为奴,永世不得入京。” “臣等领旨。”得了元胤的命令后, 殿中候着的臣子连忙朝着元胤行礼道。 “不过,经齐王一事后,朕忽然觉得,真是因为他们在封地居住,私下练兵而无人知晓,这才助长了他们的反叛之心,故而朕想着,朕的叔父与兄弟们便不必再回封地了,众卿意觉如何?”元胤负手在殿中踱步,最后停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问道。 “陛下所担忧的也不无道理,这皇嗣众多,难免会有人对皇权心存念想,若是藩王在封地,一如这齐王这般的话,国家内乱不止,这样一来便给了邻国一丝可乘之机,不妨将一众王爷们留在京城,手中无兵马,自然也就不敢做篡位的打算。”萧戎朝着元胤行礼后恭敬的说道。 “臣也赞同萧大人的说法。”宋显也行礼说道。 “嗯,那即是如此,朕明日在早朝上再与一众爱卿商议。”元胤回首,眸色淡然的说道。 过后,这殿中的人才行礼退了出去。 翌日的早朝上,元胤与一众朝臣提及撤藩之事,朝中的大臣一半赞同,另一半却是不同意,却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可这撤藩一事在元胤的心里扎了根,散朝后,这撤藩的圣旨便也颁布了下去。 而这些急诏回京侍疾的一众王爷也没有意义,赞同了元胤的做法,随后便开始在京城中选址建宅,好将家眷接进京城。 御花园中,元胤与萧戎也在跃鲤池畔的凉亭中下着棋,元胤容光焕发,手中握着棋子,视线也在萧戎的脸上与棋枰之上来回流转。 “齐王虽说伏诛,可朝中似乎还残留着齐王余党,陛下该如何处置?”萧戎落子后,随即抬头对上元胤那笑意盈盈的双眸。 元胤将视线落在棋盘,瞅准了位置落子后才道:“此事朕自有解决的妙法,不过,戎哥哥,你可有准备好做朕的皇后?” 萧戎神色一顿,凝视着神色坚定的元胤,随即颔首笑道:“准备好了,就看陛下何时来下聘礼了。” 元胤得意的笑着,随即将棋子放进了棋盒中,往前探了半截身子出去道:“戎哥哥,既然答应了做朕的皇后,是不是就代表你同意在下了。” “那要看阿胤你能不能压过我再说。”萧戎伸手擒住了元胤的下颌,凑近轻啄一下。 元胤也是没脸没皮惯了,此刻一亲也不觉得脸红,信誓旦旦的说道:“我一定会压过你的,你等着。” 待得齐王谋反一事落下帷幕,元胤在朝上听完三司审查过后的奏报,也略微有些满意。 这一早便是一脸凝重的元胤走上朝堂,群臣却都是提心吊胆的,此刻见着他脸上有点笑意,便也都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元胤望了一眼朝堂上站着的所有朝臣,随即起身走下龙椅,负手道:“齐王谋反一事,虽已落下帷幕,可到底这齐王残余势力依旧没有清除。” 元胤的话音刚落,这朝上便有不少人将头深深地埋了下去。 元胤巡视一眼迈步下了台阶,也从袖中取出一小本册子举过头顶,势要殿上的每一位都看得见,随后才握在了手中: “这本册子,是朕差人去查的,册子上清楚的记录着朝中每一位大人的喜好,每日下朝后最爱去哪些地方,见过什么人,有哪些人是齐王离京时便与他暗中勾结的,有哪些人是后来与其搭上线的,孝敬给他多少钱,这上面都记载的一清二楚,朕看过之后,真的的叹为观止啊。” 元胤的语气很轻,只做平时的那种闲话家常,也不曾有过责备的声音,却也叫着朝中不少的人都战战兢兢的站着,额头也开始在冒汗了。 “朕是真的对诸位爱卿了解不够,若是真论起来,只怕这一册子的人都该杀。” 元胤话音落下,特地将视线在诸位朝臣的身上一扫而过,将所有人的神情都尽收眼底,随即笑道: “只是这一杀的话,怕是要朕开恩科,才能有补位官员,到那时,怕是这国事都给耽搁了。” 听到元胤如此说,一众朝臣纷纷朝着元胤行礼道:“陛下圣明。” “圣不圣明的,朕倒不觉得有些什么,朕只是觉得给你们一次机会,能不能让朕满意。”元胤迈步上了台阶,转身睥睨着殿上站着的一众朝臣,神色也渐渐的凝重了起来。 朝臣们纷纷伏地叩首行礼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效忠陛下。” “好,那朕就给你们一年的时间,让朕好好看看你们的政绩,至于这册子嘛……”元胤手中握着册子,就连语气也略微顿了顿,惹得不少朝臣悄悄地抬头望着他。 元胤浅笑道:“朕会将它锁起来,若你们做得好,无过错,朕自然可以从轻发落,或是既往不咎,可若是这其间再出什么纰漏,届时,便休怪朕无情,要你们九族的命。” “臣等谨记。” 听着一众朝臣的答话,元胤的心里这才满意,脸上也不自觉的笑了笑,随即坐到龙椅上,朝着萧戎投去了目光,却惹得萧戎略有些惊讶的神情。 元胤笑道:“朕此刻的确有一事要说,朕欲立萧戎为后,此事此前因着一些事情而搁下不提,可朕却从没有改口说不立,所以啊,朕今日旧事重提,朕要立萧卿为后,不知众爱卿意下如何?” 听到元胤如此一说,这一众朝臣纷纷惊愕的抬头望着元胤,刚要开口拒绝,却瞧见元胤手中握着的那本册子,便又纷纷低下头,以沉默做对抗。 “怎么,你们还不同意啊?”元胤笑道,可随后又道:“那也没办法了,朕意已决,明日这立后诏书就会颁下来,好了,散朝。” 元胤拂袖起身,在内侍的伺候下离开龙椅,走向了后殿。 丞相此刻也顾不得朝廷法度了,连忙跟着元胤走了过去,在后殿将元胤拦下:“陛下,你不可以这么做。” 元胤望着丞相那横眉竖眼的模样,不由浅笑:“朕意已决,不做更改。” “陛下乃是万金之躯,还要为皇室开枝散叶,如何能立男后,此事绝对不行。”丞相见着元胤那态度坚决的模样,一时也来了气,就差上前拽着元胤的衣领,在他脑门上写上不许了。 元胤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往后退了一步朝着丞相拱手一礼道:“丞相,朕知道你一心为国,可朕也有朕的苦衷,此事,你不妨唔问问太后,太后也是同意了的。” “什么?”丞相盛满怒意的脸上,此刻渐渐转为惊愕。 元胤阖眼点头道:“事到如今,朕也不想瞒你,此事太后会给你答复,不妨你先去见过太后。” 魏为安一脸惊愕的望着元胤,而元胤也没有再与他纠缠,迈步走出了后殿,上了步撵,回去甘露殿。 而此刻朔月便已经在甘露殿内候着了,一身白衣,似乎是在为人守孝。 小路子一见到朔月,便立马将元胤护在身后,刚要张嘴大喊,便被元胤拍了拍肩膀道: “小路子,你先出去。” “陛下……”小路子有些惊讶。 “没事的,他不会伤害朕。”元胤说的笃定,可小路子却依旧不放心,对上元胤的视线时,小路子不由身形一颤,随即唯唯诺诺的退出了殿外。 “朕是很想留下许政的命,奈何齐王……”元胤望着朔月,语气中也是饱含遗憾。 “我此番来,是想向陛下告辞的。”朔月朝着元胤抱拳行礼说道,语气恭敬。 元胤颔首浅笑,随即道:“此番能够扳倒齐王,多谢你了。” “是我应该做的,只是……”朔月的眼中闪过一丝遗憾,随即一抹苦笑攀上嘴角:“以后我不会再做杀手了,希望日后还能有机会与陛下相见,告辞。” 元胤颔首示意,朔月这才从甘露殿中离开。元胤望着他的背影,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当初朔月前来投诚时,便说的是让元胤留许政一命,只要许政活着,朔月可以带他远走西域,再也不回中原的,奈何元胤有心相扰,元启却是下了狠心。 元胤不免有些感叹,世人皆有情,唯有杀手是无情的,却不想杀手一旦动了情,便再也无法回头了。 大兴三年九月,元胤的立后诏书颁布,于冬月时举行典礼,萧戎正式册立为后,也是大魏朝唯一且仅有的一位男后。 暮兰行宫的温泉中,元胤半截身子都隐没在温暖的水中,有些期待的望着屏风后头宽衣解带的萧戎,可谓是望眼欲穿。 待得萧戎一袭中衣走来来,元胤更是迫不及待的朝着他伸出了手:“爱妃,快到朕这儿来。” 萧戎迈步下了水,伸手将元胤拉进了自己的怀中,垂首凑近元胤的面前,轻啄他的唇瓣:“阿胤便这般迫不及待?” “那是,朕都准备好了,就等着爱妃来侍寝呢。”元胤骄傲的昂起头,勾住萧戎的脖颈凑近笑着。 萧戎颔首浅笑,随即便吻住了元胤的唇舌…… 不过片刻之后…… “萧戎,你这个乱臣贼子!” “阿胤,我不是乱臣贼子,我是你的皇后。” “上次就是你在上面,这回该朕了,啊!你个乱臣贼子,你骗朕!” “好,既然陛下想在上面,那就在上面。” 半晌之后…… “朕要废后!废后!朕说的不是这个上面……” “可是陛下,你废不掉的。” ………… ————全文完 魏书成宗本纪曰: 魏成宗元胤,生于建武二十六年,谥号魏文帝,于建丰十年登基为帝,在位期间创太学,任贤臣,严边防,强军队,设外交,兴水利,虚心纳谏,成为一代中兴之主,令万国来朝相贺,为一代明君典范。 因膝下无子,在大兴十年时立幼弟元皓为皇太弟,于大兴十五年五月禅位于宣政殿,而后便与皇后萧戎隐匿江湖,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