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割大草
“拔草?这百十来亩地可咋拔呀?刚下过雨草根子上裹着大泥团子,一拔一个泥蛋,能把人累死。” 王佩一想要死命干活还没有钱赚,就一点动力也没有。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听小姑子的劝不种地了呢。 可不种地就得搬离这个地方,农村人夏天都忙,兜里也没有几个闲钱,没钱就没有购买力,整个夏天就是天天到市场摆摊也挣不下多少钱。 “那咋整?不干了?今年倒是舒坦了,明年非得把人累死不可。” “干,咋能不干!除非不当农民了,当一天农民就得种一天地,这就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一个道理。” “爸、妈,干啥非得费劲巴力的拔草呀?用刀割了不行吗?反正你们担心的是草籽成熟之后落到地里,那就把草全割了,现在草正是水分大的时候,割起来应该不会费多大劲儿?。” 谭笑的话立时提醒了谭守林夫妻俩,都说斩草除根,但其实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只要赶在草籽落地之前把草割了,地里剩下的那点草根起不了什么作用。 被雪冻一个冬天,开春用铁犁一趟,就全下来了。孩子这个学真没白上,可解决老鼻子事情了。 第二天一早,老谭家四口人头戴草帽、带上水壶、干粮和镰刀,开着四轮车就出发了。找到一块离家近的地,一人把着一条垄,从南到北割大草。 乱草里找苗不好找,可割的时候稍微注意一点还是容易的,一个来回,倒下的草铺了一垄沟,空出来的地上,玉米杆稀稀拉拉地矗立着。只是单薄的不行,小小的玉米穗只有黄瓜那么粗。 虽然这样的玉米基本等同于瞎了,可还不到9月,再长长,说不定到时候能粉碎了喂猪呢。谭守林和王佩干劲儿更足了。 今年这天气也是够邪乎,下雨就往死了下,恨不得天地汪洋,可一旦停了,大太阳就跟火烤的似的,落在人身上,火辣辣地疼。 谭笑虽然速度赶不上爸妈,可贵在能坚持,一条垄下来,累的全身水人似的,却一声不吭。 倒是谭叙,割着割着就不见人影,王佩循过去,总能在草丛里发现他玩蛐蛐、斗蝈蝈,什么也不玩的时候,就藏起来睡觉,等被人找到,再一脸不情愿地继续干活。 两口子看看大的又瞅瞅小的,心疼又无奈。这俩孩子,闺女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儿子呢却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也不知道当初咋生的,要是能对调一下就好了。 “再有几天俩孩子就开学了,光靠咱俩可不行,要不咱雇人干。” 王佩也是这么想的,俩孩子在一天也没多出多少活,还把孩子累够呛,还是得找人才行 “行是行,可这钱咋定?割个大草而已,又不是铲地、割地,可不能给太多了。” “一天十二咋样?能有人愿意干。” 铲地的时候雇人,一天十五块钱,外加两顿饭,现在割个大草,不算啥累活,一天十二,不算少了。最关键的是今年家家都没有了指望,能挣一点是一点。 “那就这样,今晚上我就回去找人,明天笑笑和小叙就不出来了,在家做饭。” 吃完晚饭,谭守林就去屯子里专门负责替人张罗雇工的人家说这事,一听说要雇人割大草,人家都有点不信,连着问了两遍:“守林啊,你这是图啥呀?这不是白糟蹋钱呢嘛!” 当听完谭守林说怕草籽落地影响明年粮食的生长,那人也就理解了,这几天屯子里也有人上地拔草,十户人家中有那么一两份而已,多数人家是彻底放弃了。 自己干了十几年张罗雇工的事儿,像老谭家这种雇人割大草的事还是第一次遇见呢,人家这是有钱啊,折腾的起! 十二块钱一天,还管两顿饭,一大早,老谭家门口就聚了好些人。王佩一过数,差不多二十个,有的人家是两口子齐上阵。一天二十多还管饭,待着不也是待着。 人多力量大,只是一天时间,就割了四十多亩地,连着雇了两天,把工钱给人一结,剩下几亩,谭守林两口子自己就干了。 在家做了两天饭又歇了一天,学校开学的日子到了。 每年的9月1号开学,谭笑都是自己去上学,或者带上弟弟谭叙一起,但是这一次,谭守林亲自开着三轮车,把闺女送到了乡中学的大门口。 “爸,待会儿放学我咋回去呀?” 中学离家远,但凡有条件家长都给孩子配一辆自行车,谭笑前几天跟他爸开车去哈尔滨换眼镜的时候买了一辆粉红色的女士自行车,不是说大话,整个拜泉县,估计也找不出来几辆一样的。 可今天一早,谭守林说什么也不让她骑,非要开车送她不可。 “爸今天在乡里办事,你放学在校门口等我就行。” “你办事办到啥时候呀?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放学啊。” “你这孩子,到时候再说呗,反正你放学的时候爸等你就是了。” 三轮车“突突突”地开走,留下尹娟和谭笑站在长安中学的大门口两两相望。 早上七点二十分,一小波一小波的学生向这里走来。 停在大门口,跟尹尹娟一样张望、彷徨的是初一新生,那些穿着蓝白校服、慢悠悠走进校门的是准初二、初三生。 “咱要不要等等她们啊?” 二十个人小学毕业,但最后能来上初中的有多少人谁也不知道。初到一个地方,尹娟心里有点慌。 “不等了,咱先进去,谁知道她们啥时候来,先进去看看情况,我听人说班都是提前分好的,咱俩去看看大家伙儿都分到哪个班了,等她们来了省点时间。” “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