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小双儿和小治愈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官药局制式的小陶罐,静静地躺在黄临振的手掌上,罐身还写着祛邪粉的字样。    “小黄大夫你竟然有祛邪粉,是从京城带回来的吗?”陶文毓很惊喜。    “对啊,这次回来特地带的。”黄临振笑眯眯道。    “文毓,你不要叫我小黄大夫了。我祖父和你祖父是一辈子的老交情,你叫我阿振哥就好。”    “好的,阿振哥,你哪天回来的?前几天我过来的时候,还没看到你呢。”陶文毓问道。    黄临振把陶罐递给陶文毓,药包也顺手给他。    “我昨天回来的。这罐药粉你先拿回去给你三弟用。”    陶文毓接过大药包和小陶罐,道:“阿振哥,这些药一共多少钱?”    “这5包药一共2两银子,这罐祛邪粉算是我送你的,不要钱。”    “谢谢阿振哥!”陶文毓爽快地接受了他的好意,只付了二两银子。    “跟我还客气什么!”黄临振接过银子,递给后面的小学徒,“文毓,这个月我都在家里。你有空的时候,可以来药铺找我。”    “嗯,刚好仁哥现在可以勉强走动了,明天我带他过来让你看看。”    虽然柏子仁在一天天好转,但是自从他能拄着拐杖走路之后,就好的越来越慢了。    “仁哥是谁?”黄临振问道。    这个仁哥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人,不是说要和小毓成亲的人叫许颂才吗?    说到许颂才,还好那厮自己主动悔婚了,不然他可不能保证他手里的黑色药粉,会不会自动飘到那个渣渣的脸上。    “嗯,那个……”陶文毓不知道怎么解释仁哥的来历,总不能直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    “我明天带他过来你就知道了。阿振哥,我弟弟还等着用药,我就先回去了。”    “行,天色也不早了,你快回!”黄临振笑眯眯地朝他摆手。    明天他要好好会会那个仁哥。    ……    从陶文毓出门,到他抓完药赶回陶家村,一共只花了不到半个时辰。    李莲花狐疑地看着他手里的大药包。    总怀疑他把二两银子藏了起来,不知道随便从哪里找了一些药材来糊弄她。    王大夫接过药材,打开一个小药包看了一下,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些药材。”    听到王大夫的话,李莲花的脸色才好看了些。    “王大夫,你看这个药粉。”陶文毓把他手里的小陶罐递了过去。    “这是祛邪粉?”王大夫迟疑地接过。    青门县这个小地方,也能买到祛邪粉?    “这是药铺的小黄大夫给我的。他在京城的太医馆读书,这是他从京城带回来的。”陶文毓道。    太医馆的学生,这就说的通了。    王大夫接过罐子仔细看了看,又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才道:“不错,正是官药局的祛邪粉。”    “我去给你弟弟上药。放心,有了祛邪粉这等神药,你弟弟肯定能醒过来的。”说着快步走进内室,上药去了。    陶文毓拿过桌子上的药包,去了厨房。    等他熬好了药,端到房间的时候。    就见王大夫已经给陶文钟换好了药,正坐在外间的桌子旁,给陶弘致两口子科普官药局。    “景正帝时期,官药局就已经建立了。建立初期,只专供军队用药。后来天下大定,边境安稳,官药局的药物才开始对外出售。    官药局的四大王牌药物有,止血粉,麻醉剂,祛邪粉,生肌丸,这四种药物效果奇佳,简直堪称神迹。    但因为产量稀少,造价高昂,只在京城有少量出售。    两年前,太医馆的一位先生,同时改良了止血粉和祛邪粉的配方。他培育出了杂交药材,来代替部分产量稀少的珍贵药材。    这两种药粉的产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官药局才在各省首府都开了分局。    一年前,这位先生的一个学生,竟然又培育改良了第二代的杂交药材,虽然他只改良了一种药材,但据说这种药材恰好是祛邪粉的主药。    新的药材产量极高,使得祛邪粉的制作成本变得也变得极其低廉。    我回来之前,最新的祛邪粉已经通过了测试期,在京城正式开卖了。我带回来的那一罐,就是回来之前刚买的。可惜在路上就用完了。”    “王大夫你在路上用祛邪粉干嘛呀?看你身体好好的又没有伤口,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也不知道留一些给我儿子用。”    李莲花听了半天官药局的伟大历史,就问出了这么一句话。    王大夫忍住一口老血,没理她。不与傻瓜论短长。    “你这说的什么话,王大夫肯定是在路上救人用了。”陶弘致打了句圆场。    “王大夫,今天多亏了您,才保住了我儿子的命。您看,我们出多少诊金合适?”他说完,示意李莲花拿钱。    李莲花不情不愿地拿出了两枚铜钱,反正伤已经治完了,她一分钱都不想出。    陶弘致一把夺过她手里的荷包,拿出两块银角递给王大夫。    “二两银子够吗?”    王大夫接过银子道:“勉强够我用的这点止血粉的钱。”    他看向端着药进来的陶文毓,“今天不是多亏了我,是多亏了你家双儿。跑那么远去县城抓药,多乖的孩子啊。看看,药都熬好了端过来了。”    听到王大夫的话,陶弘致两口子这才发现陶文毓进来了。    “毓哥儿给他弟弟熬药是应该的。我们养他这么大,不就是为了让他以后多帮衬帮衬弟弟吗?”    李莲花上前接过陶文毓手里的药碗,“行了,把药给我,我去喂文钟喝药。”    说完就端着药进了屋子。    “明后两天,早晚各一副药,大后天我再来一趟,看看恢复情况。”王大夫道    “对了,病人明天午后应该能醒,到时候给他喝点白粥,不要吃别的。要是醒不了,明天你再去五家村找我。”    “好的好的,谢谢王大夫了。”陶弘致道。    “行了,天都黑了,我就告辞了。”    “好好,王大夫您慢走,我送您!”陶弘致习惯性地殷勤待人。    好在王大夫也不是普通的乡野大夫,他已经习惯了被人巴结追捧。径直当先走出门去。    陶文毓也跟着走了出去,不过他去的是后院。    箱子还在后院放着呢,里面都是祖父以前很喜欢的东西,还有祖父亲手做的木雕。他得把它们都带回去。    带回去跟仁哥分享。仁哥说过,他以前也很喜欢做木雕。    ……    陶文毓抱着箱子出来,刚好在大门口遇到了送完人的陶弘致。    “文毓,你要回去了啊。”    “嗯。”    “那个,你等一下,我问你个事儿。”陶弘致道:“你去县城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官兵在抓人?”    “没看到。”陶文毓摇了摇头。    “城门口呢,有没有人检查?城门边的公示墙上,有没有贴新的告示?”    “城门口没有人检查。公示墙我没去看,不知道有没有贴新的。”陶文毓为了救人,一路直奔药铺,哪有闲情看别的。    “不对劲儿啊,鲁县尉那脾气。他儿子被人打死了,他不可能轻易善罢甘休的。没来家里抓人可能是还没问出来文钟的身份。但是县城的医馆他肯定是要搜的,城门也会戒严。”陶弘致自言自语着进了院子。    陶文毓见他不再问了,也就转身走了。    待出了陶家门,他放开脚步,狂奔起来。    陶家已经跟他没有关系了,他有自己的家。那个山洞就是他的家,他和仁哥的家,仁哥还在山上等他呢。    陶文毓的脚步越发快了起来,风儿吹过他的脸颊,吹过他的眼角,带走了什么。    ……    上山的路上,陶文毓的影子飞速掠过。    他要再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    好想马上见到仁哥啊!    ……    等一下,那是什么?    不远处的路上,一个人影,一瘸一拐地,缓步挪动。    他走的很慢,步子也很不稳。    甚至走两步,都要停一下。    他的左手,撑着一根树枝。    走一步,撑一下树枝,树枝也随着他的力道,弯出了一个脆弱的弧度。    树枝不太粗,顶端还有几小片叶子,陶文毓认得,这是他今天放在山洞边的那根。    那根树枝太细了,不能用来搭祭台,他就放在了家里。    仁哥当时拿起它来,掂了掂,说:“这个我拿来当拐杖刚好。”    说完,他还撑着树枝,一瘸一拐地走了两步。    然后慢悠悠地做了一个经典的假摔动作,躺在了地上,“不行了,腿疼,小毓,我腿疼!”    第一次他这样做的时候,陶文毓还以为他是真疼,连忙过去扶它,还问他要不要吃止痛丸,他马上去药铺买。    结果柏子仁转眼就笑嘻嘻地坐了起来,说是在骗他。    以后他再这样喊疼,陶文毓就笑笑,打趣他几句,让他赶快去休息。    可现在,看着山路上的那个一步一顿的身影。    每走一步,他都会疼地皱一下眉头。    良好的目力,使陶文毓甚至能看清他脸部神经轻微的抽搐。    他是真的很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