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八零年代做大佬[穿书] > 第22章

第22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两日后,大正街再没看到那些人的身影。顾南朔就知这事解决了。至于是怎么解决的,他之后从顾南舒嘴里得知了原委。
    李家不肯掏钱,崔家也不愿意。但崔母给崔媛出了个主意。既然那些人可以去找纺织厂的领导,崔媛也可以。如果李家想把事情都推到她头上,还想让李大跟她离婚。她就去找领导。跟领导说这事是李家人谋划,她只是个出面的。
    没人知道她说的是真是假。大家只知道,事情若是成了,得好处的是李家。光凭这点,就很难让李家人全身而退。自然会有人信她的话。
    崔媛走投无路,只能照办。如此一哭二闹三上吊,成功把李家唬住,再不敢提离婚两个字,也不得不出钱解决麻烦。不过没出三百,两边讨价还价砍掉了一半。
    李家虽然不得不咽下这口气,却对崔媛更看不顺眼了。崔媛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但这都是崔媛的事,与顾南朔无关。
    二十八日,以南关店歇业。
    顾南朔终于抽出时间领着一家人逛街办年货。第一站便是供销社,给顾明辉三兄弟一人买了个新书包。顾南弦得的是一只钢笔。
    顾南弦捧着精致的笔盒面露犹豫,顾南朔猜出她的想法,说:“拿着吧。别说用不着。你现在那只还是我用剩的。女孩子家不能总是捡别人用过的东西。咱们又不是买不起新的。”
    “可这支太贵了。要不,我们买支便宜的?就那支吧。我同学用的就是那个。也挺好用的,比这个便宜一块钱呢。”
    顾南朔哭笑不得,直接将钢笔塞进她怀里,“让你拿着就拿着。”
    转头又选了本大闹天宫的图画书给顾明轩,一盒十只的彩色水笔给顾明璟。顾明辉看得眼热,巴巴望着顾南朔。顾南朔却没了动作,淡淡说:“明轩这次期末考了第一,拿了三好学生。明璟得了两朵小红花。这是他们的奖励。你觉得你的成绩配要奖励吗?”
    顾明辉耷拉着脑袋。他们班一共五十人。他考了第二十七。
    顾南朔瞄他一眼,嘴角含笑:“咱们以后可以立个规矩。小测验不算。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只要考入班级前三的,都有奖励。如果考入年纪前三,可以额外再多一份。”
    说完,顾南朔一顿,“轩轩还是年纪第一吧?我们轩轩真厉害!这样吧,我们再买个文具盒怎么样?”
    顾明轩却是摇头:“三叔,我有文具盒,不用买了。”
    “不要文具盒的话,那你想要什么?”
    “都不要。三叔,真的不用。什么都不用。”
    顾南朔怔了片刻,心里有些难受。不论是顾南弦,还是顾明轩,以前可都不会这么节俭。自从家中变故后,她们仿佛一夜长大了。之前是担心家中钱财不凑手,后来知道他能赚,也还是下意识能省则省,不愿给他多添负担。
    他蹲下身来,摸着顾明轩的头:“这是你年纪第一的奖励,是你应得的。三叔以前考得好,你爸爸也会买给我。等以后你长大了,三叔有了孩子,你也买给他,好不好?”
    顾明轩点头说好,想了想,指着一本习题册说:“那就买这个吧。”
    顾南朔:……
    谁家孩子奖励要习题册的啊!这是奖励呢,还是惩罚呢?
    他的眼神有点微妙,“你确定要这个?要不,咱们买别的吧。你不是喜欢孙悟空吗?我们再买本图画书?”
    顾明轩摇头,抱着手中的《大闹天宫》说:“我已经有一本,够了。就买习题册吧。”
    顾南朔拿过习题册,“这是四年级的,你才三年级。”
    “我知道。我看过哥哥以前的课本,想试着做一做。”
    顾南朔:“……行吧!”
    从供销社出来,几人又去了店铺街。这一站是去买衣服的。种花人的传统,过年总得有件新衣。顾南弦的衣服早就已经准备好,是自家店里的。顾南朔年前托陈老板进了几件男士皮衣,价格虽贵,但量少,不过五件。卖了四件,给自己留了一件。正好销完。如今便只剩下三个小的了。
    他们去的是袁老板家,就在以南隔壁。他们家的衣服顾南朔看过,在这条街的童装店里,不论款式还是质量都是数一数二的。尤其价格实惠,袁老板做生意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顾南朔和他打了几回交道,对他也算有几分了解。
    半个小时后,兄弟仨选好了衣服。接下来,一家人又去买了猪肉草鱼,糖果春联等等。途中遇见了宋嘉。这回她摊子上多出了不少新玩意,纸风车,翻花灯笼,吹龙卷口哨,简易版万花筒等。
    有了折纸动物纸杯在前,顾南朔一点也不惊讶了。只是偶尔会好奇,宋嘉上辈子莫不是个手工艺人?折纸艺术家?
    最后,顾明辉要了个翻花灯笼,顾明轩拿了万花筒,顾明璟却喜欢吹龙卷,蹦蹦跶跶跳着往前走,时不时吹一下,口哨前头的彩纸一伸一缩,玩得不亦乐乎。
    揣着大包小包赶回村,休整了一夜。第二天又忙碌起来。
    顾南弦带着三个小的擀面皮包饺子,顾南朔负责揉糯米肉丸。灶上还炖着老母鸡。
    刘爱华前来串门,笑着说:“呦,你们都弄上了啊!我还担心你们不知道怎么弄,想着来帮忙呢。”
    顾南朔回道:“刘婶费心了。我们家南弦聪明着呢。这两年哪回春节不是她操持。”
    刘爱华一拍脑门,明白了。柳如玉走了已有两年,顾家男人虽然是难得会帮着做家务的,却不擅长。顾南舒已经出嫁,过年自是在婆家。林淑慧又完全指望不上,家里自然就只剩了顾南弦。
    “南弦是个能干人,又勤快又有文化,往后不知道谁有这个福气能娶到手呢!”
    刘爱华是真心称赞,甚至想着如果自己有个年岁差不多的儿子,未尝不能试一试。顾南朔却没打算让南弦早嫁,岔开话题说:“婶子端盘饺子回去吧。”
    “我就是来看看,怎么好意思拿你们的东西。”
    “婶子这话太外道了。这几个月我们也没少麻烦你。应该的。你们家不做饺子吧?正好尝尝我们的。”
    杨柳村居于南方,大年夜的习俗里少有包饺子这项。只是顾长富当年的主家祖上是北方人,后来迁到南方,保留了不少那边的风俗。在主家长大的顾长富便也养成了习惯。
    刘爱华没再推辞,“行!我拿回去给我家小孙子尝尝。你们忙吧。不打扰你们了。我回头还得去嘉嘉那边看看。她一个人过节,这得多冷清啊。我说让她跟我们一起,她偏不肯。哎!”
    顾南朔一愣,转而便明白了宋嘉的心思。
    宋嘉毕竟身上有“克亲”的名声,虽说刘婶不在意,可刘婶家里还有个婆婆呢。能把放杂物的土砖房清出来给她住已经是刘婶婆婆的底线了。真要去过节,婆媳俩可有得闹!
    刘爱华口中感叹,心里也明白这点,没多说,转头离开。
    屋内,顾明辉三人动了心思。顾明璟抱着顾南朔的大腿,“三叔,嘉嘉姐一个人过节好可怜的。让嘉嘉姐来我们家,跟我们一起过,好不好?”
    “怎么南弦叫嘉嘉姐,你们也叫嘉嘉姐?”
    “嘉嘉姐说了,各论各的。她不让我们叫姨。说她才二十岁,还年轻呢。叫她姨,显得她好像四十五了一样。哎呀,三叔,你答不答应嘛!嘉嘉姐厨艺可好了!”
    顾南朔哭笑不得,朝他脑门戳了一指:“不行!别瞎闹。这话不许到外头说去。听见没有!”
    顾明璟懵懵懂懂,顾南弦倒是明白了几分:“三哥是担心村里人说嘴?”
    “咱们村的人不一定是存了什么坏心,但耐不住嘴碎。宋嘉一个大姑娘,跟我们家又没啥关系,有亲姨妈家不去,来我们家,还不编排出大故事来。”
    说到这点,顾南朔又道:“我有个事,想同你们商量商量。年后,我想在县里租个房子,大家都搬过去。你们觉得怎么样?”
    一句话让一大三小都懵了。
    “搬家?”
    “搬去县里?”
    顾南朔点头。这是他一直考虑的,尤其在顾明辉的事情发生后,这个想法就更坚定了。
    村里流言蜚语太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搬去县城也不一定就没人说嘴了。但至少县城里的人不了解他们的根底,不会总是揪着林淑慧抛家弃子的事情不放,也不会总强调他为了养家丢掉铁饭碗。
    有些背景,他们可以换个说法先放出去,多少可以免些麻烦。当然,也是有意拉开自家与女主顾乔的距离。
    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顾南弦最先发话:“明辉他们上学怎么办?”
    “转去县城。我问过了,就算户籍不是县城的也可以办。”
    感谢现在的学位制度还不严格,这方面操作起来比后世简单得多。只需稍微托点关系,送点礼就行。
    “我倒是无所谓,都可以。只是……”顾南弦看向三个侄子。
    顾明轩最先表态:“我听三叔的。”
    顾明璟年纪小,没什么主见,跟着附和哥哥:“我也听三叔的。”
    顾明辉看看左边,看看右边,问:“那我们还回来吗?”
    “想什么呢!当然会回来。毕竟这是我们家老宅。你们爷爷奶奶跟爸爸还在后头山里呢。即便去了县城,偶尔也是要回来看看的。”
    听到这么说,顾明辉没意见了。
    一家人继续手中的活,忽然外头嘈杂起来,似乎是在吵架。
    顾南弦惊讶了:“今天除夕,谁还闹事?”
    嘱咐孩子们留在家里,兄妹俩出门查看。就见胡家婶子拿着把菜刀狂追顾四祥。
    顾南朔一脑门问号,走到看热闹的婶子们跟前:“这是怎么了?大过年的怎么还拿刀砍人呢!”
    刘爱华指了指跟在胡家大婶后头试图将她拽回去的胡瑶花,“说是看到顾四祥跟自家女儿在一起,还动手动脚,你说胡嫂子能不拼命吗?还管它什么年节不年节。不过我看这情形,说不得胡瑶花是自愿的。不然她为啥不帮自己老妈,反而拉着不让砍顾四祥?你听,顾四祥口口声声说他们是两情相悦,要娶胡瑶花呢!”
    顾南朔:???
    合着他那天没看错,一闪而过的人影真是顾四祥和胡瑶花!
    这是什么神展开?莫非书里从未出现姓名只有个代称的顾四婶就是胡瑶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