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8 > 第一百三十八章 罗盘的用处

第一百三十八章 罗盘的用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现在,我们去地里,日光温室的方位很讲究,必须是坐北朝南,正北方。我带了罗盘,给大家划一下线,那就是接下来要打墙的地方。”    建温室跟建房子有那么一点像,在山水村,虽然大家都知道北房最好,冬暖夏凉,但大家建房子的时候都没有那么细致,依照地势随便一建拉倒。    其实,张小蕙的方向感和空间感都很差,她自己并没有注意过这件事。说来也是巧,上大学的时候,她认识的一个师姐来这里给做危房评估工作的工程师打下手。忙碌了二十多天后回来,师姐狠狠跟她抱怨了一下她家乡的落后,连个像样的餐馆都没有,房子都建的横七竖八的,连一座正北房都没有。    因为知道这些,所以张小蕙留了一个心眼,来的时候借了个罗盘。    “罗盘?怎么回事?那不是刘阴阳看墓地的时候用的吗?”有人捅了捅彩春的爷爷。    好像还真是!    张小蕙哭笑不得,“我不懂风水学,所以这事没办法解释。”    彩春爷爷摇摇头,“我不懂日光温室,所以这事也没办法解释。”    众人被他们两人的对话给逗笑了。    一大帮子人来到地里,张小蕙把罗盘放在地上,找到正北方,然后让人拿来一块大石头做了个记号。    然后,她拿着罗盘向前走了一阵,又确定了一个点,放了一个石头。    两点定一条直线,在两个石头之间拉上皮尺,沿着皮尺倒上石灰,日光温室的方位就算确定了。    “大家沿着这条线打墙就行了。”张小蕙说。    “这三米高,一米二宽的土夯墙打起来可得费些劲,咱们大家不如联合起来,集中力气给一家打,打好后再打下一家。”有人提议。    这提议立刻得到所有人的响应。    “说的对!”    “就是这个理儿。”    齐忠笑,“那还愣着干什么?去取家伙什儿,打起来啊!”    “我家有,我去抗。”一个中年男人说着,匆匆走了。    张小蕙认得,他是住在村子村子的西头,跟陈秀秀家有些亲戚关系的陈小岩。    “我去拿我的铁锹。”    “我去拿锄头。”    几个青壮年男的说着,都匆匆走了。    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和妇女儿童,打土夯墙那种活,实在不是他们能做的来的。    张小蕙计划着,等墙打好以后,栽立柱、绑竹片、上棚膜、上草,还有以后的种植等活可以让他们来做。    等待的过程中,大伙儿站在一起说说笑笑。    一张笑得和蔼的脸出现,喊了声,“小蕙!”    张小蕙开心地跑了过去,“舅舅,你去哪儿了?我从刚刚开始再没看见你。”    “一直在人后面看着你呢,怕打扰你,所以没跟你打招呼。”    “哎呀,没什么好打扰的。”    刘建国笑得欣慰,“你坐在台子上给大家讲话,看起来真的是个“女先生”啊!”    觉得自己讲的既不是“学院派”的,又不够通俗易懂的张小蕙汗颜,“没有啊,讲的不好。”    “挺好的挺好的,那你先忙着,我还要回家做木工活去呢。中午忙完了就来家里吃饭啊,我让你舅妈给你把饭做上。”    “咦?舅舅,你家不做日光温室?”张小蕙一拍脑袋,“哦,对啊,您是个“大木匠”,当然得靠自己的手艺吃饭,顾不上这些。那您今天没必要来啊,耽误做木工的时间了。”    “我这不是来给你捧场吗?要知道有这么多人来啊,我就不来了,反正不会冷场。”刘建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嘿嘿,想不到五大三粗的舅舅,竟然有这么细腻的一面。    不过,他应该是吃亏在这长相上了,要真五大三粗,还能做那么精细的木工活?    “谢谢舅舅!”张小蕙感动地说。    “傻丫头,这有什么好谢的?那我走了啊!”    “去去,不要再耽误您的时间了。”    陈小岩扛着打土夯墙的家伙什儿来了,其他人也拿铁锹的拿铁锹,拿锄头的拿锄头,陆陆续续都来了。    所谓的土夯墙,就是在特制的模具里填土,打瓷实了,然后把模具拿掉形成的墙。这种墙密不透风,保温性能极好。    在张小蕙重生前,山水县城来了个外地老板,也做了几个日光温室,打算种植高级花卉比如蝴蝶兰之类的。    他看不上这种土里土气的墙,就让工人用空心砖砌墙,结果到了冬天,花几乎全部被冻死。老板没办法,高价采购了保温被拿来包墙面,温度还是不够,又给温室里装暖气,好一通折腾。    花这么大的代价种出了稀稀拉拉的几百盆花,入不敷出,第二年,那老板把温室租给别人养兔子,自己灰溜溜回了老家。    实践出整理,在前世看过自家老妈的成功和那老板的悲催以后,张小蕙坚信土夯墙体的日光温室才是最适合山水县的。    大家把模具放好,填土的填土,边填边用杵子打瓷实,有些人直接站到上面去踩。    小孩子们觉得好玩,在大人打好的墙面上跳着脚,“我踩,我踩,我踩踩踩!”    其乐融融,好一副大生产的画面!    显然,不止张小蕙一个人想到了这里,也不知道是谁带头唱起了歌,“解放区呀么嗬嗨……”    有人自然地接了上去,“大生产呀么嗬嗨。”    更多的人一起和,“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嗨,齐动员呀么嗬嗨。”    “变工队呀么嗬嗨,互助组呀么嗬嗨,劳动的歌声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嗨,满山川呀么嗬嗨。”    没错呢,劳动的歌声满山川呢,真是应景。    相比起和声的雄浑,女声部分就清亮又婉约,“妇女们呀么嗬嗨,都争先呀么嗬嗨,手摇着纺车吱咛咛咛,吱咛咛咛,嗡嗡嗡嗡吱,纺线线呀么嗬嗨。”    张小蕙以前也唱过红歌,不过那都是为了应付一下,毕竟,无论她再怎么不爱社交,班级的合唱团还是必须要参加的。这首歌的歌词她很熟悉,当时唱的时候总觉得有些鬼畜的意思,心里忍不住要偷笑。    现在,站在1989年的家乡的开始解冻的土地上,跟着一群热火朝天地干着活,憧憬着美好生活的人们,她再不觉得这歌搞笑了。    燃,非常的燃!    “自己动手么嗬嗨,丰衣足食么嗬嗨,加紧生产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嗨……”她热血沸腾地唱着。    大家越唱越有劲,干活的速度越快。    张小蕙终于明白以前自己有多狭隘了,她那会儿坚持认为唱劳动号子是浪费精力,活嘛,蒙头干就是了,唱什么唱?    之所以狭隘,恐怕也跟她一直做的是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有关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