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听说你有九条尾巴 > 第61章 吱吱吱吱吱

第61章 吱吱吱吱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谈昌搬迁那日是他特地选的日子。    虽然他不讲究这些, 但难免要入乡随俗。翰林院的同僚们都来,热热闹闹地聚了一场。杨京润虽未亲自前来,也差人送了份礼,给足了面子。连不在京中的姚之远都送了礼来。    到晚间人都散去, 听到敲门声, 谈昌才咳了两声,把屋中大半人散去, 叫小厮开门。    “天晚了, 不知是哪位客人?”    “是旧人。川柏,你先下去沏壶茶, 我来待客。”谈昌瞥了一眼门外, 坐得四平八稳。小厮闻言行礼退下。    李霖脚步一迈,不等他招呼便大大方方坐下了。“川柏?你起的名字?”    “是。”谈昌别开了视线, 脸上有点烧。    李霖开心的笑了起来。    尽管这个名字未必是因为他,但至少是受他影响。太子殿下宫中的宫女护卫都是用药材取名的。    “今天真够呛。”笑够了,往后一靠, 李霖合眼露出些疲态。    “在忙什么?”川柏送茶上来,谈昌比了个手势示意他出去,便自己给李霖倒茶。    李霖两个指头慢慢揉着眉心,声音渐渐放的轻了。“顺天府从护城河捞上了一具女尸,是从前母后宫里的宋嬷嬷。”    “不是偶然?”谈昌拢住袖子收了收茶水,放下茶壶,捧着茶汤吹了吹,送到李霖手上。    李霖接过茶汤, 也不管茶水滚烫,直接喝了一大口。“当然不是。我问了,她同一年出宫的还有一位王嬷嬷,一位赵嬷嬷,结果差人一打听,才知道那王嬷嬷前些日子也病死了。”    “赵嬷嬷呢?”谈昌坐直了身子,眼神专注地看着李霖。    “她跟着亲戚出京,我已经叫人去追了,追回来自然问得清清楚楚。”李霖又抬起茶碗喝了一气,才放下。“好了,我是来给你暖房的,没得让你又听我这些抱怨。”    谈昌却觉得仅是此事不足以令李霖露出如此的疲态。但是李霖摆明了不想往下说,他也不知该如何过问。    “看看我送你的乔迁之礼,你可还满意。”李霖聊下茶碗后便从袖中取出衣物,递给谈昌。    谈昌看着那香囊,眨了眨眼睛,接了过来。虽然是上好的缎面,针脚也极精致,但不过是绣着几文竹子,普普通通的一个香囊而已。    “打开看看。”李霖催促道。    谈昌打开香囊,往外一抖,抖出一方帕子,包着两颗夜明珠。谈昌没管那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先把那帕子抖开,一看,便愣了。    那帕子是蓝色,看着不大像是完整的帕子,倒像是什么裁下来的,正中是一条龙,金光闪闪,腾云驾雾,气势如虹。五爪龙身侧却是一只狐狸,九尾舒展,    “你不是喜欢我那袍子上的龙纹么,我就叫他们绣了这狐狸给你。”李霖慢慢地说,“没惊动内务府,是旧袍子上直接截下来的。”    谈昌怕弄皱了,赶紧松开手,拎着一角把帕子铺平放在膝盖上,看着那金龙与红狐,越看越觉得奇怪,却又止不住想笑。    “这东西逾制了,你玩够了就烧掉,只把那香囊和夜明珠收好就好。”李霖犹豫了一会,说道。“你不缺什么金子银子,我除了这些,也只有一片真心送你了。”    那两颗夜明珠龙眼一般大小,晶莹闪亮。正合了李霖所取表字的“既明”二字。谈昌连帕子一起收进香囊,笑眯眯说道:“我只要你这片真心,心心相印,坦诚相待——说罢,今日还出了何事?”    李霖一噎,注视着谈昌的目光也一凝,但转眼便化成了丝丝柔情。他轻轻叹了一声。“不是什么大事,今日父皇宣我过去,申饬了一番。”    李霖说得平淡,谈昌却不敢真的按照他的字面意思理解。“为何申饬?”    “不过是那些有的没的,怎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个?”李霖含笑轻轻拂过谈昌的脸庞。谈昌无心搭理他,低头迅速地思索。    朝中大事,都是李霖与内阁一起做主,且都会向景和帝禀报,若是不满,当场就发泄了。今日是出了什么事么?不,出海的队伍半月前就出发南下了。若说还有什么大事……“是因为延平王回京?”    “你知道?”李霖虽然这样问,却并无惊讶的意思。“母后身体不大好,太医交代要静养。只是我看倒像是心病。我想着二弟的长子也两岁了,正好带回来给母后看看。”    藩王回京虽是大事,于景和帝而言却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景和帝在朝时鲁王也是三天两头被宣入京中。除此之外就只有李霖方才说的,皇后娘娘的嬷嬷。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还没查出什么来。谈昌的脑子里转了一转,终于冒出来一个听上去不可思议,却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他疑你夺权?”    李霖的眼神有些无奈,他垂着手指绕着茶碗的边缘摩挲,最后他点点头。    “他疯了么。”谈昌咬牙切齿,在心里狠狠唾骂景和帝。    自古以来皇帝和太子之间就没有不猜疑的,尤其是垂垂老去的皇帝和正值壮年的太子。所以从前景和帝扶植三皇子与姚家和太子与陈家分权,这些帝王心术,众人心知肚明,也不算什么。可是如今三皇子失势,景和帝病弱,太子监国多年,已经大权在握,景和帝又要生什么幺蛾子!    李霖的手指绕了一圈,陶瓷光滑的釉面反射出他若有所思的眼神。“他下旨着渭南王入朝,从吏部起,六部轮转。”    砰!    一声闷响,谈昌直接拍在了桌上。    “你生什么气,手疼不疼?”李霖蹙眉,迅速地把谈昌的手抓了起来,揉了揉,“早知道就不跟你说,白白惹你生气。不过是六部轮转罢了,又算什么呢?”    对啊,算什么呢?渭南王一个郡王,却按着太子历练的路子走。连李霖当年都是直接进的内阁!昔日李霁再怎么得宠,好歹也只留在礼部,而且是十七岁才入朝,渭南王今年可才十四岁!    李霖又吹了吹,帮他驱痛,看着没有红肿了才放下。他的眼睛很亮,说话很慢:“你不用管,我早猜到会有这么一朝,我心里明白就好。你……你只要在内阁和翰林院跟着先生办事,就算是为我分忧了。”    听到这个,谈昌眼睛动了动,收回了手。    “皇后娘娘她……”他是想让李霖做好准备,毕竟渭南王才是许皇后亲子,亲疏有别。    可惜李霖只是平静地说:“母后定然为难,我心里清楚,并不想烦扰她。左右二弟也快到了。”    “我请你一事。”谈昌挺身,正经地说道,“你把从前摘抄的《起居录》给我,我想再看看。”他虽号称过目不忘,可这其中毕竟隔了三年,难免当时偷懒,有什么疏漏之处。    李霖并没有立刻答应。“你如今身兼两职,又都是推拖不得的担子,已经很忙了,那从前你也是看过的,并未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又有了些想法,想要再看看。”谈昌坚持道。    “罢了,我回头叫人给你送来。”李霖起身。“今日我不好再留在外面。”    他一说谈昌便明了未尽之意。“你快回去!”谈昌一伸手就把他往外推。刚被景和帝呵斥过还跑出宫,李霖也是心大!    李霖的脸上终于泛起一个清浅的笑,“我这就回去,你自己保重。”    谈昌看着门合上,深深叹了口气,收起李霖的茶碗时,还能感受到一丝残存的温度。    延平王回京的消息并未在京中激起什么水花,甚至还没有渭南王入朝的消息轰动性大。毕竟谁都知道延平王身有残疾,与大位无缘,不过是个受太子抬举的透明人。他那长子再怎么年少聪慧,能越得过渭南王么!    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李霖是十分开心地迎接二弟归来。    李雲已经成年并且就藩,再住在宫中便不方便了。李霖提前让工部修缮了一座王府,赐给李雲一家人落脚,等这一家人休息了一天,便借许皇后之名传他们入宫。    许皇后还在病中,所以李霖在侧殿接待了这一家人。延平王李雲黑瘦了一些,许是在南地晒的,不过看着精神多了,不似从前在京中时神情怏怏。王妃笑意温柔,举止有度处处以李雲为尊。吴家的教养,自是没的说。小皇孙李维桢还没有椅子高,也被母亲牵着走,像模像样地在李霖面前跪下磕头,奶声奶气地说:“侄儿拜见太子伯父!”    宫人都抿着嘴笑,李霖也笑了。“桢儿年纪小,快起来。”他亲自扶起李维桢坐下,又叫他们都坐。坐定后,李霖才看见王妃身后还有一女子,身着青衣,姿态婀娜,神情恭敬,便问:“这是谁?”    李雲咳了咳,有些许尴尬。反而是王妃大大方方回答:“这是王爷的侍妾张氏,已经有二月身孕。若是生下男孩,可提为侧妃。妾将她待在宫中,希望母后能看着欢喜。”    “这是一桩好事,母后定然欢喜。”李霖虽然自己愿意一生一世守着谈昌,却不好对弟弟的后院指手画脚。他见那张氏一直神态恭敬,被提起封侧妃也不见骄矜之色,便也叫她坐下,随口问起路上的事。    李雲在封地呆了三年,改变的不只是容貌。他与李霖随口聊起一路上的风土人情,自然大方,不再有畏畏缩缩之感。李霖与他聊延平的治下时夸赞了他几句,他大方手下,并未推脱。这两年延平大丰收,又是在沿海地带,与番邦通商,丰庶富饶,不管是换了谁,作为封地之主的李雲都会受到褒奖的。    李霖又转过去与王妃说了两句话,不过毕竟是弟媳,要避嫌,所以只是问了问王妃的家人,准她前去探望,便起身引他们入内。“母后身体不适,需要静养,孤带你们去看一看就是了。”    他欲引一家人入内,谁知过了一会,通报的绿柚却走出来,歉意地行礼,“娘娘说今儿精神不济,怕过了病气给小皇孙,待身上好转了再见。”    李霖讶异地一扬眉,便点点头,没说什么。他怕李霖心中不快,出门后还专程安抚道:“母后的确是精神不好,一直闭宫静养,我也有些日子没见了。”    李雲理解地说:“娘娘身体不好是该静养着。”    “你们去见和嫔娘娘。”李霖微笑着说,“她见了你们定是欢喜。过些日子孤去别庄小住,我们兄弟一同狩猎。”    他拍拍李雲的肩膀,告别了弟弟圆满的一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