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听说你有九条尾巴 > 第31章 吱吱吱

第31章 吱吱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早春三月, 春光明媚。    谈昌走在市集上,开开心心听着四面八方的吆喝声。    “糖葫芦嘞,糖葫芦嘞!”    “公子,买朵绢花么?”    “公子这样的年纪, 没什么绢花, 不如到我家的书肆看看!”    谈昌穿着月白色的锦缎长袍,影影绰绰绣着暗纹, 腰上还挂着佩玉香囊, 一看就是大家公子,所以街道上的商贩见着他都纷纷热情地推销起来。谈昌左手拿着冰糖葫芦, 右手揣着半只烧鸡。他站在书肆前头, 停了片刻,叫道:“决明!”    隐匿在人群中的护卫长快步向前, 到他身侧问道:“小公子有何吩咐?”    谈昌思索了片刻,看着那书肆问道:“沐泽平日喜欢读什么书?”    决明一时懵了。太子殿下平日读什么书,他怎会知道?    谈昌见他无话可说, 小小叹了口气。“算了,你看过的书还没有我多。”    莫名其妙就被鄙视了的决明一脸懵逼。    谈昌吃完了糖葫芦,又把烧鸡依依不舍塞到决明手上,还吩咐道:“不是赏你的,不准偷吃!”才留下心情复杂的决明,独自进入书肆。    “公子可要看看带批注的四书五经?这可是翰林院的状元郎批的,也亏得咱们淮阳的读书人运气好,一般人根本没机会见着呢!”书肆里的小厮见到谈昌, 不遗余力地推销起来。谈昌看上去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读书科考的年纪。谈昌点点头,不带什么兴趣,把那书拎起一看:书封上赫然有“张冠玉注”四字,谈昌登时就乐了。    张廷张状元赚外快的方式果然别出心裁。    谈昌没兴趣把自己的零花钱贡献给张廷的大作,便随手挑了几本游记散文,叫人包起来。看得书肆的小厮直摇头。不学无术,不学无术。    谈昌买好了书,打包一同扔给了决明,才问道:“你说沐泽这会回去了没?”    “殿下恐怕已经返回。”决明回答。说是恐怕,其实他们暗卫之间有自己的联系方式,所以决明很确定,殿下已经回到了。    他们在淮阳已经待了三个多月,李霖亲自监督,将修建的银子一笔一笔花了出去,工部的人来时便没指望捞着好,如今立了功,乐得避嫌。按说如今材料采买、民工服役等事都不上了正轨,李霖也可清闲一些。    谈昌露出了苦恼的表情。今日单独出门,是他撒娇服软,不知费了多大功夫才争取来的机会,他可不想那么早就回去。可是既然李霖已经回去了,若是回得太晚……    谈昌刚刚起了这样的念头,决明便尽职尽责地催促道:“小公子,我们在外不宜久留,还是早些返回。”    谈昌只好跟着决明往回走,边走边小声嘟囔道:“回去又得练字。”    决明忍着不敢真的笑出来。    谈昌又拽了拽身上的袍子,心里觉得别扭。他是狐狸,平日赤=身=裸=体惯了,化成人形的时候皮毛也变成一件裘衣。可是李霖非说他那打扮败坏风俗,入了春又说不合时宜,来时装模作样运的一车绸缎全被裁成衣服。    马车停在一处茶馆,决明跳上去赶车,谈昌坐进车厢,抱起软垫上的皮裘。    等到马车停进院子里,决明跳下车,轻车熟路地从车厢里抱出一只通体火红的小狐狸。    此处院子是李霖赁下的。他们一行人原先隐姓埋名住在酒楼里也就罢了,后来官差入城,工部官员每日来来往往颇不方便,便一同搬到这里。    决明抱着谈昌下车后便把小狐狸放到了地上,把谈昌买的那些鸡零狗碎搬下来。谈昌自己撒着欢往自己里冲,像一团火嗖一下卷进屋子,卷到了李霖面前。    “决明大哥回来了。”竹苓见着决明,曲身行礼,决明短短地嗯了一声。竹苓说道:“刚巧,大人们刚回去——外头好玩吗?”    他们这些东宫来人中,也只有决明有幸,能三不五时带着太子殿下的爱宠出去逛逛。    “远不如京中热闹,不过自有滋味。”决明说了一句,便打算进屋回复。广白正好从另一边出来,便叫道:“竹苓,怎么还不过来?”    “这就来。”竹苓连忙小步快跑过去了。    决明看见竹苓,就想起消失不见的竹沥,心中有些惋惜。    为了十两银子,就把自己害了,何苦。    当日香荑在酒楼时,被广白看着,原本不应出什么差错。偏偏她出银子收买了竹沥,才获知太子殿下的住处,有了那找上门的一幕。    香荑被送到姚家没多久就死了,被害死的。竹沥除了那十两银子什么都不知道,李霖只好叫他们处置了。    决明收起杂念,进屋行礼,“殿下。”    李霖方才已经同谈昌打过招呼,见他来也只说:“辛苦,他又买了什么别的?”    决明只好把半只烧鸡、风筝、九连环、几包点心还有一包书放在桌上。李霖只注意到了那书。“这是什么?”    屋里再无别人,抱住烧鸡不放的谈昌用爪子把书往李霖面前推了推。    “难为你还知道给孤买东西。”    决明见没自己什么事,便告退了。    谈昌用爪子拨开纸,迫不及待地啃起烧鸡。李霖随手翻着游记,漫不经心地说道:“不日便将动身返京了。”    谈昌一愣。他今日回来,的确见李霖有些不同寻常,不过没想到竟是如此。    小狐狸跃下桌子,光一闪,谈昌站直身扣紧了裘衣。“圣旨已下?”    “都说了,不要随随便便变成人。”李霖无奈摇头。如今他贴身的人当中,唯有决明知晓这一秘密。毕竟什么都瞒不过暗卫的耳目。    “他怎么突然改变了心意?”谈昌还是忙着追问。    李霖办姚家办的干脆利落,一家子下狱、搜寻赃款、动刑拷问。姚家如此,其他那几家商户自不必说。等供词都交出来了,李霖才将口供和账本、证人证词以及参姚信鸿的奏折一同上给景和帝。    景和帝勃然大怒。    谁也没想到,李霖还真的这么干脆地动了手。人证物证皆在,景和帝不得不发落了姚信思父子,判了板子和流刑,又革了姚家皇商一职,收缴赃款无数。    然而,姚信鸿参与贪墨,却没有铁证,只有一份交与弟弟报信的文书。惠妃的枕头风一吹,景和帝息怒之后,仅以监管不严、持家不正的罪名罚了一年俸禄。    弹劾的折子一股脑送上去,李霖却没有动静了。他知道,这还不够,他父皇已经消了气,开始迁怒这个儿子了。    果然,办完姚家,从年节开始,景和帝就对这个儿子不闻不问,俨然是忘了太子。    李霖并未停止,他又上了一道折子,这次才真正是石破天惊:废除皇商制,改三年一度送物入宫竞价,质优价低者获选,凡本土商户均可参选。    此外,征收商税,以田税作比,按盈利征收,二十税一。    太子殿下的奏折,从年后开朝起就开始吵了。不少老学究都嚷嚷着不合规矩,违背祖宗成法,恐激起民变。然而户部的人却是一百个一千个赞成,恨不得把反对的官员都押去看看空虚的国库。    当然,姚侍郎也不能唱反调,只能憋着气上书支持。    从年后吵到现在,还没有吵出个结论。    景和帝虽不喜废除皇商一说,但他也知道,银子要紧。    国库空虚,人人就都盯着他的内库。所以,还是得想法充实国库。所以他也不表态,就看着群臣争论不休。    这些事情李霖时常与杨京润和张廷,乃至工部官员们讨论,谈昌也是心知肚明。但他也知道,即便争到这样的地步,景和帝也没有松口召李霖回京。怎么今日,李霖的口气却如此笃定?    “舅舅要回京了。”李霖终于露出了些许欢喜。见谈昌一脸茫然,他只好又补充道:“建威将军不日将返朝。”    在他解释之下,谈昌才终于明白。    当年陈氏能够入宫即盛宠,稳坐皇后宝座,除了夫妇相得外另一个原因,便是她出身显赫,其兄长是赫赫有名的靖远侯,建威将军陈吉铭。陈吉铭一向镇守南境,此次被召回,不知是什么缘故。但不管是为什么,景和帝都不能让陈吉铭看到他的太子外甥被扔在外地不准归京。    “旨意多半已经在路上了,所以我已经吩咐他们开始收拾东西。”李霖纹丝不乱。谈昌想,他从小失去母亲,恐怕对舅舅的感情很深,于是也点点头。“你说得对,我们早些回京,你就能早点见到舅舅了。”    李霖笑了,好像谈昌说了什么傻话一样。他伸出手揉了揉谈昌的头,“回京之后,务必谨慎,不要让别人发现你的身份,最好,不要再变成人形了,明白吗?”    尽管心里有诸多不情愿,谈昌还是点点头。    第二日,圣旨抵达。    太子殿下即将返京的消息一传出,送别宴的邀请纷至沓来。李霖干脆无一例外全都拒绝。他只是在离开前将剩余的事一件件交代下去。    交代事情的时候,张廷突然说道:“殿下,臣想留在这里。”    李霖抬眸与他对视。很多事情不必言明,那一瞬间李霖已经读懂了他的想法。    “好。”    李霖应下。    他走之后,仍然有人监督这些官员和商人。    “殿下,冠玉,不如让臣留下。”杨京润连忙咬牙说道。    出乎意料,张廷冲他摇摇头,“多谢杨兄的体量,冠玉也想亲自做些事。”    “他懂水利,留下来自有用处。”李霖说道。    事情安排好,归程已定。谈昌念念不舍,又抓着李霖偷偷溜出去一次。正如决明所说,淮阳的集市比不上京城,可是在这里待了三个月,一草一木皆熟悉于心,便不止是那么简单的比较了。    因为李霖在,谈昌便变成了小狐狸窝在他怀里,李霖穿着常服从宅院走出,正准备向集市走去,却意外地发现有人在等他。    是姚之远。    那一日与姚信俊私下谈话后,除了查案传证人之外,李霖再未与姚之远见过面。姚之远看上去比在京城初见时瘦削了一些,但是腰背挺得很直,脸上那嘻哈玩闹的神情一下子都无影无踪了。他穿着一件白袍,静静看着李霖。    “弥……姚公子。”李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叫出弥归二字。    “你要回京了。”姚之远说道。    “正是。”    姚之远看了他许久,最后说道:“我会留在淮阳念书。”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姚信俊此举等于背叛了姚信鸿,他绝不会再把宝贝儿子送去了。    “后会有期。”李霖抱拳。    他做好了被冷嘲热讽地准备,可是姚之远眼神复杂地看了他许久,也一抱拳,道:“后会有期。”    姚之远转身离开,地上还留着个袋子,道口烧鸡的香味扑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