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无耻
“今年来不及了!”想入学,请等明年! 李寿面对一群围拢上来的族人,干脆利索的帮唐宓拒绝。 “怎么会来不及?” “对啊,书院不是今天才开学吗?只晚了一天而已。” “是啊是啊,十八郎,之前家里有事,这才耽搁了。” “都是一家人,何必这般计较?” 族人们七嘴八舌的说着,那表情,仿佛在责怪李寿太不近人情。 嘭! 李寿将茶盏重重的放到小几上,发出一声闷响。 众人被吓了一跳。 李寿表情很冷,声音更冷,“去岁除夕,我家娘子便告诉诸位,她欲开办书院,并拟定开学时间为来年二月。” 他的目光在众族人面前一一掠过,如同锋利的宝剑,刺得众人纷纷避了开来。 “今年二月初二,东庐书院正式开始招生,我家娘子担心诸位不知道,便特意命人挨家挨户的通知,” 李寿的语调没有起伏,“还特意提醒诸位,自二月初二起截止月底,都可以去报名。报名也简单,只需带着孩子去平康坊的书院登记一下名讳即可。结果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只有几位族人去报名,其他人,竟似半点回应都没有。” 家里有事? 忙? 哈,真是开玩笑,什么要紧的事能一忙就是一个月? “……那、那什么,之前是我们做得不对,” 人群中有跟李寿关系略好些的,不好意思的说道:“可、可十八郎,咱们到底是一家人啊。书院才开学一日,再加入几个学生,应该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对啊,十八娘若是恼了我们,我们亲去给她道歉也成。” “对、对对,咱们什么都好说,就是别耽误了孩子的课业啊。” 一群人经过短暂的沉默后,又叽叽喳喳的叫嚷起来。 李寿抬起一只手。 众人方渐渐住了口。 李寿道,“不过是加几个学生进去?你们都是这么想的?” 众人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 李寿嗤笑道:“今天加几个进去,明天又有人觉得书院里规矩严苛不想去了,后日又后悔了、想再去……诸位,无规矩不成方圆啊。” 众人还要再说什么,李寿又道:“再者,东庐书院不比普通书院。诸位可能也听说了,东庐书院的束脩不便宜,相对的,书院将针对每个学生配备院服、学舍、以及教材、教具。这些,都需要提前订制。” 李寿的意思很明白,你们若非要中途加入,也不是不可以,但东庐书院的一切福利,你家孩子都享受不到。 没有福利? 开什么玩笑! 他们火急火燎的来求十八郎,为得不就是想享受东庐书院的超好福利。 现在却告诉他们,想去听课,可以,但也仅止于听课,其它的,木有!! “十八郎,你说的这些我们都懂,不就是订制需要时间嘛,嘿嘿,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有心思灵透的,很快反应过来,舔着脸笑道。 “对啊——” 众人正要附和,却看到李寿嘴角扬起一抹嘲讽,他们硬生生的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诸位,东庐书院是我家娘子的产业,她肯接纳李氏宗族的子弟,已是看在大家同根同源的份儿上,结果——”你们还不领情。 李寿摇了摇头,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众人的表情都有些讪讪。 李寿接着说:“我家娘子开的是书院,而书院是什么地方?教书育人,最是讲究诚信!诸位的做法,让我很难相信你们能遵守书院的规定。” 的东西,人们往往会不珍惜。 如果他轻易开了口,任由那些族人想来就来,那么日后,他们也会想走就走! 因为他们觉得,只要他们愿意,东庐书院便是可以任意来去的地方。 如果唐山长不同意,他们便会闹。 反正只要他们一闹,便能达成目的! 如此,东庐书院也就没有什么规矩可言了。 唐宓的心血也将付诸东水。 李寿不开这个先例,也不纵容族人:都是成年人了,既然做出了选择,那么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众人又是一番求情,结果李寿根本不为所动。 最后,众族人只得怏怏而归。 待他们走出李家大宅,返回后街的时候,才猛然发觉:咦,怎么少了一个人?! 对啊,五娘呢,怎么不见五娘? 五娘在哪里? 答曰:益康堂! 这位五娘,最善算计,族中人称“算筹子”。 大到祖产、家业,小到鸡毛蒜皮,就没有她不算计、算计不到的。 平白“损失”几千贯乃至更多的钱,她如何能受得了? 不过,五娘向来精明,深知一个道理,站队就要立场坚定,墙头草什么的最要不得。 她既然在老祖宗和十八郎之间选择了老祖宗,那么就要坚定的站在老祖宗这一边。 所以,她来李家大宅,并不是众人所猜测的那般是来求十八郎夫妇的,她是来找老祖宗滴。 “老祖宗,事情就是这样,” 五娘恭敬的跪坐在下首,先细细的将王氏祖孙说的话复述了一边。 老祖宗慵懒的靠在隐囊上,眯着眼睛,远远看去仿佛睡着一般。 五娘却知道,这位正认真听着呢。 你没见他的耳朵微微动了一下? “嗯~”老祖宗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权作回应。 五娘似是得到了激励,继续说道:“都是李家子孙,没道理东庐书院这般优厚,家学里却甚是惨淡啊。” 老祖宗缓缓睁开眼,深深的看着五娘。 五娘毫不畏惧,反而掰着手指说:“一年四季、每季两套衣裳;每日提供两餐,餐餐三素一荤一汤;上万卷唐氏藏书,可随意借阅……这些,咱们家学也要有哇!” 老祖宗挑眉,凉凉的说了句:“五娘,天才黑你就睡着了?”还做出这样的美梦? 话说,这些东西,连他这个老祖宗都不敢想。 这个五娘倒是不客气,竟一条不落的都提了出来。 尤其是唐氏藏书,根本就是人家唐宓的私产,虽然唐宓嫁入了李家,可李家也没道理霸占人家的私产啊。 这事儿若是传出去,外人耻笑不说,就是《大梁律》也不允许。 五娘却笑得不怀好意,“老祖宗,我清醒着呢。就是想着家学是阿郎(即李祐堂)负责,而东庐书院是十八娘开办,他们又是一家人,既是至亲,没道理厚此薄彼啊。” 她就是要用李祐堂来捆绑十八郎夫妇,哼,她还就不信了,如果李祐堂发了话,十八郎和十八娘敢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