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红火
壮壮也不害羞,把苏盈教的儿歌又唱了一首,还说一段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惹得大家意犹未尽。 就在他们喊着再来一个的时候,壮壮咳嗽一声,“哎呀,嗓子不行。大爷大娘叔叔婶子们,看看有什么喜欢的尽管挑啊,这可是市里带回来的,时髦着呢,不赚钱保本就卖啦!” 说着他还跟苏盈眨眨眼,苏盈笑了笑。 边上的柳淑兰、雪梅几个已经目瞪口呆,这小子这是要成精? 柳淑兰还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能干呢,印象里一直就是个宝贝疙瘩,不喜欢吃苦,一定要吃甜,大车上这个卖货的小神童可是她儿子? 哎呀娘呀,这可了不得呢。 雪梅嘴上说着傅大壮你臭屁,心里却与有荣焉,典型的身体比嘴巴诚实。 白生生粉嘟嘟的娃娃吆喝着生意,给大人们增添很多乐子,纷纷打趣他。 壮壮却不认生,问啥说啥,头头是道的。 有他这么一吆喝,社员们纷纷表示要买东西,这个孩子要壮壮常吃的那种水果糖,那个要买壮壮玩的那种扑克……壮壮顺便推销了一些文具,连大姨大妈们买的针头线脑都多卖了很多。 傅民友一盘算,比以往他拉新货回来的时候多卖了三倍。 可见模特导购的重要性。 …… 吃过晚饭,傅民友把章老太和自己娘夏婆子请过去,加上柳淑兰和苏盈,自己人凑一起商量怎么推广毛线等产品。 柳淑兰半开玩笑道:“盈盈想的,你来说说呗。” 大家都看着苏盈。 苏盈也不发憷,她笑了笑,拿起一团软乎乎的毛线,“咱们先从这个毛线开始呗,教着大家怎么织毛衣和毛裤。现在买了去,织好秋天就能穿。看那画册上,城里人都穿呢。” 到时候让傅民友、壮壮穿上做个活招牌,绝对能引发一波潮流。 为了解释自己的灵感来源,她说壮壮的小人书和画册,那上面就有穿毛衣、开衫的人像。 壮壮和雪梅立刻翻出来,“真的呢。” 雪梅笑道:“我也天天看,就没发现,嫚嫚真了不起。” 壮壮与有荣焉,“那是。” 只是这个织毛衣怎么织,大家没有头绪。虽然供销社有毛线,可价格贵还得要布票棉花票,社员们都不舍的买。不是花不起钱,而是舍不得那票。也只是看下乡的干部们穿,大家都羡慕,可没想过自己还能织毛衣呢。 买毛线倒是附赠的一张小纸片,上面有最基础的编织法,可大家……看不懂。 这个苏盈倒是懂一点,小时候看小舅妈织毛衣,她帮忙绕过几次线就会最基础的。 她笑道:“这个好办啊,咱们先研究最简单的,等有机会让叔儿买两本花样编织书回来。” 编织有棒针和钩针,这时候的书实在,一般都会在一本书里介绍两种方式。 柳淑兰对这个特别好奇,要是能给男人和儿子织毛衣穿,那可别提多洋气呢。 苏盈看她一副心向往的样子,笑道:“婶子,还能织发带头花呢,这个小,不如你先试着给雪梅织一条试试。” 苏盈就从一边把傅民友配着毛线买回来的金属棒针拿出来,看了看,这时候还是纯铁的,又细又尖,不好用。 她笑道:“咱们可以自己做,比如说用废旧的筷子做短针,用竹耙子的齿做长的啊。” 柳淑兰被她说得心痒痒,就去找了几根不大好的筷子过来。 苏盈让她比量一下,然后把筷子破成两根或者三根,再削成圆形,打磨光滑,两头削尖就可以用。 等弄好了,她就假装对着那张小纸片摆弄摆弄,教柳淑兰怎么起针怎么编织。 小纸片上就是最简单的正反针,以及收针等五六个针法,而且模糊不清的,也不怪别人看不懂。 被苏盈这么一教,柳淑兰就摸着点门道,一开始有些笨手笨脚,几十个来回以后慢慢地顺畅起来。 她毕竟也是个手巧的,平日子自己做鞋子做衣裳,编织比那个更简单,只要入了门自然快。 看她织得很带架,章老太和夏老太都有些心痒痒。 傅民友带着雪梅、壮壮在一边帮着磨棒针,很快又磨好四根,俩老太太也赶紧试试。 发带也不过是寸宽,半尺多长,熟练以后很快就能织好,收编留线头,可以系起来,也可以钉扣子。 苏盈指了指不到一半的位置,“这里还可以织朵花。” 柳淑兰笑道:“哎呀,可难为我了,真当我巧手呢,织这个就费老劲了。” 苏盈知道他们不过是惯性谦虚,鼓励道:“婶子你行的,你看你指的,可好了呢,都不像第一次织的。” 她可记得表姐小时候学织手套,给舅妈把好好的手套织的不是紧得拿不下针,就是掉了扣,惹得舅妈发脾气。最后倒是她被埋怨一顿,说不看着表姐让她捣乱。 织发带简单,织花朵可没那么容易。 柳淑兰摆弄一下也想不出。 按照苏盈的描述,那就是一个小花瓣一个小花瓣,层层叠叠的。 可以棒针编织,可以用钩针勾,她不行啊。 这个也不强求,等傅民友买了书回来再说。 苏盈几个又琢磨怎么织毛衣手套,苏盈就不断地启发他们,让他们发挥想象力,结果你一言我一语的,最后说的差不多。她在总结纠正一下,把正确的方法拿出来,别人也不觉得奇怪,都觉得是他们集思广益来的。 柳淑兰又用四根棒针学着织手套。 接下来两天几个女人就忙着研究毛线,在苏盈和章老太的齐心合力下,居然织出了层叠的花朵,织在发带或者衣服上,特别漂亮。 这一下子就如打开了一扇通往时尚的大门,柳淑兰几个织得不亦乐乎,于是苏盈、雪梅、二嫚儿人手一条发带,壮壮则有一顶红色的小帽子。 这时候乡下的流行跟城里不只是差十年,就说乡下现在还是灰色、蓝色、土黄色为主,人家城里早就五颜六色百花齐放。所以社员们对娱乐、时尚的追求那也是如饥似渴,看到一点新花样都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学到手。 几个孩子这么一出门,立刻引起别人的注意,尤其小孩子们,都觉得新奇好看,纷纷回家要。 受宠的男孩子女孩子不用说,家长们立刻就跑到傅民友家来问。 “壮壮娘,那个毛线咋卖的啊?要不要票?” “对对,我们也要,还得教我们怎么织的。” 七八个妇女叽叽喳喳的,纷纷表示要买毛线。 反正不管贵贱的,既然别的妇女说要买,自己自然也要买,多少的绝对不能空手就是。 否则岂不是被人看扁么。 柳淑兰一个人应付不过来,累得要命,壮壮在一旁看着,立刻跑去喊苏盈来。 很快苏盈过来帮忙,热情地给那些妇女们介绍,什么毛线,什么价格,织一个帽子多少线,毛衣背心毛裤要多少,可以用余下来的线织袜子和手套以及发带。 在苏盈的主持下,这俨然成了一场小型产品发布会,而且非常成功。 苏盈还说服柳淑兰送棒针给他们,只要买毛线超过五块钱的就送四根棒针。 棒针都是这几天苏盈建议傅民友找木匠做的,用砂纸打磨得非常光滑,用起来很方便。 也可以直接花钱买,一毛钱两根,一毛五四根。 一连三天都有妇女来买,不单单自己存的,还有外村的,结果不等上集去卖呢,毛线就告罄。 因为不要票,所以毛线比供销社卖的贵一些。 这时候毛线有两种,腈纶的和羊毛的。因为腈纶是舶来技术,且结实耐磨不褪色,深受城镇广大市民的喜欢。这种价格要高一些,差不多十一二块一斤,乡下供销社买不到,只能去大城市买。而羊毛的因为会褪色且技术不到位,容易磨损断线,价格便宜,差不多在八块左右一斤。乡下数量也并不多,多半都被挣工资的人买去。 傅民友进的货两种都有,且还有一些次品,比如颜色不合格或者粗细不均匀的。 这种次品统一价格,五块钱一斤出厂价,傅民友拿回来卖六块到六块五一斤,非常抢手。 苏盈的感想:你以为自家很穷,可看看外面,有钱人还是很多的啊。 “哎呀,毛线进少了。”傅民友有些懊恼,“我只寻思毛线这么贵,进了只怕没多少人买,先少进点试探试探,没想到啊。” 没想到自己还不如盈盈一个小姑娘有眼光呢,当时苏盈让他多进一些,他觉得这么贵万一卖不掉压货也麻烦,所以只进了不到二十斤。 早知道的话,就应该进个一百斤! 苏盈就跟他商量,“叔儿,咱们不要只把城里的东西拿回来卖,咱们多想办法把乡下的东西拿去城里卖。” 她得让傅民友认识到城里人的钱好赚,因为城里人按月开工资,一个月可能就是有些乡下人一年的收入。 他们要充分利用乡下廉价的劳动力,开发新产品,卖到城里去挣钱。 傅民友翻着账本子,“咱们带了草盒子、草帽子、草蒲扇还有一些小东西,卖的也还行。” 但是毕竟都会便宜的小本生意,虽然赚钱,想赚大钱也不可能。 苏盈道:“叔儿,咱们可以做一点新产品,你拿到城里去试试。” 她知道傅民友要趁着麦收之前再去一趟市里,所以赶紧出谋划策。 她拿出自己的本子,上面已经画好的好几个卡通图样,有小动物,有小娃娃,每一个都很Q可爱。 虽然画工不是专业级别,但是在业余里面也是不错的。 雪梅和壮壮都凑过来看。 “哎呀,这不是我吗?”壮壮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指着那个胖娃娃,“哈哈,真的就是我!” 雪梅看了看,大头大眼睛小鼻子小嘴巴,小身子小手小脚,你? 呸,凑不要脸的! 壮壮期待地看着苏盈:“小姐姐,咱们做什么啊?” 傅民友也很好奇,难道要卖画片,这丫头还没上学也没学过画画,可画得居然不错。 因为章婆子手巧,也没上过学,且会画花样子,所以傅民友以为是章婆子教的也不多想。 苏盈解释道:“叔儿,咱们找手巧的妇女,做一些这样的布娃娃,到时候你去市里进货拿去卖卖看。” 她建议可以先跑一些厂里以及自由市场的商贩,看看有没有人愿意长期批发,这是赚大钱的路子。 他们又把俩老婆子和柳淑兰叫上,再开一个小组会议,商量了一下,先做布娃娃的样品。 布的、针织的都做几个,另外苏盈也领着雪梅和另外几个傅家的女孩子做头花、发带。 几天以后,他们做出了十几个布娃娃,造型各异,小猫小狗青蛙兔子恐龙等都有,甚至还有凯蒂猫等流行卡通角色。 苏盈不知道这时候有哪些没有哪些,她也不管,统统把灵感推给雪梅和壮壮,毕竟他俩是作者的亲闺女和儿子。 娃娃一做出来,自家人先爱不释手,都不舍得卖。 傅民友允许壮壮几个孩子一人挑一个,壮壮看这个好像自己,那个小恐龙也好,还有小狗很可爱……反正哪一个都不舍的卖。 苏盈又不是小孩子,自然不肯要。 雪梅见她不要,也按捺住心思,对壮壮道:“就你不懂事,你看嫚嫚都不要。反正咱们自己家做,以后天天做,你想要几个就要几个呗。” 壮壮听说苏盈没要,他狠了狠心,拽出其中一个粉色的精灵仙子,那是苏盈设计的芭比娃娃造型。 他推给苏盈:“小姐姐,你留一个,这个可像你了。” 雪梅:“你瞎啊,哪里像了!” 没看到是黄头发白头发绿头发,哪里像嫚嫚了! 壮壮理直气壮道:“你没看她粉粉的是个小公主吗?和小姐姐一模一样,粉粉的。” 雪梅看了一眼苏盈,穿着洗得发白的粉色褂子,粉嫩的脸颊,嫣红的嘴唇……好,你说像就像。 苏盈笑道:“我不要,你姐姐说的对,以后咱们做更多,更好的。” 壮壮:“好,我忍痛割爱了。” 雪梅嗤了一声,“就你整天学些酸溜溜的东西。” “这叫有文化,谁像你又黑又笨!” “傅大壮你有能耐别跑!看我不打死你!”雪梅扑过去就掐他。 傅民友和柳淑兰已经习惯,都习惯性地看向苏盈,只要她在这姐弟俩就掐不起来。 果然苏盈一个眼神,姐弟俩立刻开始好孩子状。 “爸,要不这一次我和嫚嫚陪你进城。” 傅民友这一次没答应,“进城不比下乡,路上要走好些天,风餐露宿的,你们跟着受罪,以后坐火车再带你们去。” 苏盈也觉得有理,雪梅和壮壮变消停。 这时候春种完毕,生产队暂时空闲一些。 傅民友立刻带着他一个兄弟一起赶大车去县城、市里卖货进货。 把城里的带回乡下,把乡下的带去城里,以此赚差价,是他目前的赚钱方式。 等村里准备麦收的时候,傅民友从城里赶回来。 这一次他带回了更多毛线以及一千个布娃娃的订单。 “来咱们村下乡的徐知青真是个好人,每次我进城他都非要我去他家住着,这一次看到布娃娃又引荐了好几个做买卖的给我认识,他们很满意那些布娃娃,都下了订单。” 傅民友这么稳重的人都忍不住有些眉飞色舞。 说起徐知青,他们真的很感慨。 那是个文秀青年,有知识有理想,可惜应该高考的那年被迫下乡。一开始他很灰心,有些自暴自弃,觉得这辈子再也没有希望跟知识打交道了。他生得文秀白净,气质孱弱,干不动什么体力活,很遭知青点和生产队社员们嫌弃。 傅民友不嫌他体弱,主动让他加入自己的生产组,激励他让他知道种地改造新农村也是一种知识追求。从此以后徐知青就跟换了一个似的,热情上进,每天都充满了干劲。后来恢复高考,傅民友又帮他跑关系,让队里给他时间复习。徐知青只复习了半个月就去参加高考,结果考上了清华大学。 读完大学以后,他就分配去了市里在商业部任职,与下属的一些工厂打交道。 正因为这个,傅民友的小生意才能做起来,而且越来越红火。 有徐知青的帮助,他根本不缺货,不管在紧张,都能给他腾一些,还有更多机会可以拿到次品货。 而他做出来的新产品,徐知青也会给出很中肯的建议,然后再极力帮忙推广。 有这样的靠山,也难怪他能事事顺心。 苏盈却觉得这是作者亲娘给他们傅家的金手指,她只要抱定金大腿,那想必人生也可以一片坦途。 “我觉得,咱们的布娃娃一定会大获成功,得早点组织妇女们做起来。”傅民友去城里走一圈,看到商机。城里人真的很有钱,就算是小孩子都穿得干净漂亮,不像乡下孩子那般滚成泥猴子。 对于乡下人来说,买个东西一两块钱觉得很贵,舍不得买。可在城里,人家很多人家不眨眼就买了。 比如他带去的头花,一开始没底气要价便宜,后来发现小姑娘们都很喜欢,索性就提价。 等转战别处的时候,甚至翻倍,一个头花从最开始的八分卖到两毛五! 他甚至有一种预感,盈盈说得对,不久的将来,他们的布娃娃要在城里掀起一股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