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大人不傻
“这丫头实在失礼,请大人。。。” 米县令欲替上司出头,可没想到的是,马屁再次拍到了马蹄子上,只因程大人顿了顿眉头,护卫捏在他手臂的铁钳瞬间收得更紧,米县令双目一翻,差点儿没晕了过去。 珍娘面无惧色,看着狐假虎威却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米县令,唇角翘起嘲讽的笑。 “想不到齐家庄看着普普通通,却是地杰人灵,小小农女看着不起眼,说出话来,却很有几分道理在内呢!”程大人开口了:“事实重要,还是身份重要?确实本官今次出京,就为这十个字而来呢!” 米县令听到这里,晕过去的脑袋瞬间又清醒过来。 传闻皇帝此次让程廉到巡江南,颇有些杀富的意味,因近来国库空虚,又因要治理水害,疏浚淞江的政令张布了,募资便是头一等的大事。 资从何来?自然要富户们出资,谁家肯乖乖出钱? 自然要先行杀鸡给猴看这场好戏,乡绅们才肯掏自家腰包。 事实是,乡绅们到底能出多少?又肯出多少? 可各家各户的帐本银号,就算是程廉这样的身份,也是不容易看到的。 因此才说,事实重要?还是身份重要? 米县令强忍着胳膊上火烧火燎的疼痛,媚笑着对程廉道:“大人所言极是,不如让下官。。。” 程廉看都不看他一眼,起身走向珍娘:“我看你也就只会说这样的话了,无用的废话不如不说,”这是对米县令说的,接下来的话,是对珍娘:“你可别小看了我,想幼年时,我也是常去灶间给厨子们捣蛋的小子呢!” 珍娘颇有些意外:“哦?” 捣蛋的小子? 她实在不能将这几个字与现在眼前这个,威风凛凛的巡抚大人联系在一起。 程廉向后门处走去,边走边做回忆状:“小时候在家中,我最不喜欢上桌子好好吃饭,当了家长的面,正经危坐的,光坐就够累死了,哪还有胃口吃饭?在桌上不过混个脸熟,点卯罢了。却最喜欢跑到后厨,跟伙计们混在一起,吃他们的饭。” 众人听得愣住了。 哪里想到一向严肃,甚至到了乖僻耿介地步的程大人,竟会说出这样好玩的童年趣事来? “记得有一回夏天,伙计们烙了一堆家常饼,那饼又酥软又热呼,黄澄澄的,光看着我就觉得饿了。菜也没有别的,不过是一大盆拍黄瓜,拌上芝麻酱和三合油,”程廉说着自己也好笑起来:“那样简单一餐饭,却让我一直回味到现在。” 家常饼和拍黄瓜? 让这位性喜奢华的程大人吃那样的东西? 还一直回味到现在? 这打开方式,完全不对啊! 众乡绅交头结耳,不肯相信自己的耳朵。 珍娘却微笑点头:“食物的原味自然是最佳品鉴标准,不过最难得在,心境的愉悦。若心情紧张地去吃,凭他是山珍海味也是吃不出好的。” 程廉注意地看她一眼。 当真她只是齐家庄的一位农女? 秋子固默不作声地听着珍娘的话,不自觉间,打了个寒战。 他的厨艺来自天生对食物的敏锐,以其味觉的出众,因此做菜凭直觉,而他过人的直觉,也从来没让他失败过。 却从来没想过,食物味觉间,还有这样抽象的道理。 文亦童手中的扇子摇得愈发急了,眼里闪过一丝暗光。 “所以说,若以口腹之欲来说,到厨房里才能吃到最佳风味。”程廉人已走到门口,回身向珍娘招手:“你怎么不来?没人给本官领路么?” 米县令慌不迭向前:“我来我来!” 程大人手一挥:“你在此地候着,不必跟去!” 珍娘扑哧一声笑了。 这位程大人好像也不是那么可怕? 知道在灶头边吃的饭最香的人,应该是吃货,而吃货们的心,总是相通的。 看来自己跟这位程大人,至少是可以勾通的了。 厨房里的众伙计正挤在门口听热闹,骤然看见个身着官服的人打头出来的,身后还跟着珍娘,吓得魂飞魄散,连向后退不迭,跌的跌挤的挤,顿时乱做一团。 待钧哥反应过来时,门口就只剩下他一人了。 惊慌无措之下,他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程廉走过他身边,既没说话,也没为难他,只当没他这个人似的。 钧哥见此,反倒安静下来了,说实话若是官老爷亲手扶他,只怕他反要吓得厥过去的。 珍娘从地上拉起钧哥来,冲他做了个噤声的表情,让他悄悄跟在自己身后。 灶上咕嘟咕嘟正炖着高汤,预备下馄饨的。 程廉二话不说,先上去揭了汤罐:“好香!什么汤头?” 珍娘笑着用汤勺舀出些来,程廉接过来放在嘴边,吹了吹,吸进嘴里:“嗯嗯,鲜滑清润,应该是鸡汤,不过还不止,让我想想,这鲜不全是鸡的味道,嗯,好像,还有一只野鸭配在其中?” 众伙计呆住。 这得是多么敏锐的舌头!才得尝得如此精准?! 不过也难怪,人家是京官,什么好的没吃过? 珍娘抿嘴嫣然一笑,两只梨涡闪闪发亮:“大人好厉害!一猜就中!” 程廉微微颔首,放下汤勺,突然转换了话题。 米县令悄悄跟到厨房门口,才将身子贴上门去,忽然听见里头程廉的声音:“。。。是吗?那现在这时节,能吃得饱饭么?” 顿时他就慌了。 程廉这个老狐狸! 就知道跑厨房来不光只为吃一口热汤! “程大人!”顾不得礼节,米县令强将身体挤进不大的厨房门来:“此处腌臜,还请大人外头说话!毕竟,除了下官,诸位乡绅老爷们,也想都与程大人叙叙京里风土,说说此地人情呢!” 厨房里静默的半晌,米县令提心吊胆外头等着,将耳朵贴在门上,紧紧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