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顾家兄弟
黎雅说到做到,第二天还真把人都请了过来,只苏陌还未到飞狐县,便暂由他们决定。 黎家兄妹仨,王行之和恒王殿下齐聚一堂。 “今日当做是我们所有参股人开的第一次会,下面就有一项人事任命,我且说一说,你们再表达意见罢。” 黎雅将顾淳的信息仔仔细细说了一遍。 “殿下和行之觉得我们该不该录用他?” 高元钧率先表达自己的立场。会赚钱最重要。“我觉得,只要没做过什么罪大恶极的事,又这么会赚钱,咱们就应该给他一个机会昂。” “我不同意,此人是被流放此地的,品行有亏。” “我也不同意。”黎家兄弟俩依然坚持昨天的意见。 “我同意录用他。” 眼下成了两票对两票平局。 四双眼睛齐刷刷的看向王行之,等他表态。王行之好不为难,他也想不同意的,可是雅儿这模样,他若敢持反对意见,绝对有排头等着给他吃。 王行之弱弱地举了举手,“我能弃权么?” “不行。”四人异口同声驳回。 “那就…那就同意罢。”顾淳反正已经流放到北地了,就算不放他进黎家工作,也保不齐在别处碰见。到底认不认识,且行且看。大不了就向雅儿坦白了呗。 “我们对这个叫顾淳的一无所知,你怎么也同意了。”黎如晦斥责他。 王行之想通了那点,便没了顾忌,于是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顾淳的信息一一道来:“顾淳是东京皇商顾家的子孙,自小被上一任当家带在身边学习做生意,未及弱冠就坐上了大掌柜的位置,是外界最被看好的下一任当家。但他是顾家长房庶子,顾家子孙繁多,嫡子就有十几人,他一个庶子能凭借自己的能力爬到这个位置,绝非一般人,至于人品么,没听说过他平性不端。” “好了,现在是三票对两票。哥哥们输了。” “品性好不好外人不可知,既然一定要录用他,便给他半年的时间察看,倘若在这半年里他做了什么违背良心的事,咱们定不能容下他。” “听二哥的。就这么办。” 黎家作坊第一次股东会结束。黎雅喊住高元钧:“殿下,咱们作坊不日便要开张。上次我拿给你签订的契约还记得么?”实在不放心这个不靠谱的皇子。 “记得,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会忘记。” 黎雅自随身布袋里拿出两张纸递给他,“殿下,这便是作坊第一个月的订单。需要哪些原材料,需要多少单子上边写的清清楚楚。” 高元钧拿过单子看了看,只见上边做成格子框,每一种材料多少,啥时候要,材料样子写得清清楚楚。“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到时候我会派人直接运送到作坊去的。” “有劳殿下费心了。” “哪儿的话,作坊还有我的一成红利呢。” “殿下,作坊每个月会跟你下单四次到五次。每三个月结算一次工钱。” “你在契约上都写明白的。我记得呢。” 待黎雅出去时,顾淳带着他弟弟已等在黎家门口。 “姑娘昨日说过,今天会给我一个答复,可有结果了?” 她正要去找他呢,他自己来了也省得她多跑一趟,积极,锲而不舍是做销售的良好品质,她看好他。“你随我进来罢。” 顾淳一听,高悬的心顿时放了下来。这是同意聘用他了,他想。 “今日水泥作坊的几位老板讨论了后决定聘用你为我们的员工。但我们给你半年时间的考察期,倘若你符合我们的要求,半年后你便是我们作坊的正式雇员。能接受么?” “姑娘肯给我这个机会,我就很感恩了。我一定不会让姑娘失望的。” “咱们的作坊目前还在准备期间,是以,你有那样好的工作经验,往后可得多多费些心帮我们。” “只要姑娘需要,我必当竭尽全力辅助你。”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却是少得可怜。自他被流放至此,还从未有人肯对他们兄弟俩伸出援手。这份恩情,他顾淳一定不会忘。 “无需这般,其实雇佣本就是个双向选择的机会。你初来北地,可安顿了没有?” “还没有。”昨日他带着弟弟在附近破屋里铺了些稻草凑合了一夜。 “嗯,得先把你们兄弟俩安顿下来再说。”黎雅想了想,说道:“你们随我来,我去请人帮你们找找看有没有空余的房子。” 自第七军来到北边以后,县里空余的还能住的房子几乎没有了。是以,要安排他们兄弟俩的住处只能去衙门问问。 黎雅来到衙门找到吴师爷,“吴师爷,咱们这儿可还有多余的空房么?” “能直接住人的房子已没有。到还有两间挨着的空房,需要修缮一番才能住人,地方偏僻了些。” “在哪儿,吴师爷可否带我去看看?” 吴师爷惯会看人,这姑娘可是黎县令最为宠爱的女儿,自不能得罪她。于是便殷勤地回说:“在山那边,姑娘,且跟我来罢。” 吴师爷将他们领去看了那两间房子。 两间都是老房子,且空了好久的。里面家徒四壁不说,外面更是破烂不堪,不是屋顶漏洞就是墙上有裂缝,连遮风挡雨都办不到。 唯一的好处就是离作坊的距离不远,中间隔了一条小溪再过去几百米就是作坊,且面积够大。 “吴师爷,我把这两间房子并周围的几亩地都买下来,需要去衙门过个户么?” “不用过户了,原本的住家早已不晓得去了哪里。你若决定要这两间房子,我便去办下文书即可。” “那便谢过吴师爷。” “姑娘客气了。”吴师爷摆摆手,自去衙门。 黎雅转身问哥俩:“这屋子需要重新修缮一番,这几日你俩便住到我家隔壁去。” “都听姑娘安排。”哥俩甚是感动,心想着今日总算不用在露宿。 黎雅自去西厢房说了一说,王行之便让哥俩与小王住了一屋子。 顾淳来到西厢房可不中了王行之下怀。同在一个屋檐下,到底认识与否,碰头就晓得。 晚饭时候,王行之特意叫小王把他们哥俩喊了出来一起用饭。 顾淳和顾清跟着小王来到待客厅。 “都坐下罢,听说你们的住处最近要修缮?” 闻声,顾淳抬头,四目相对。他微微愣了下,马上又恢复一贯的冷静,不卑不亢的回道:“听姑娘说要修缮好几日。打扰了。” 王行之眼尖的很,即便是那么一丝微小的愣神,他都察觉到了。顾淳果然认识他。“且住着罢,我姓王,名行之,以后就喊我名儿罢。”他故意连名带姓的说,仔细观察着他的反应。 顾淳在生意场上摸爬打滚多年,自是会看人脸色,揣摩别人的心思。他马上就晓得卫珩在这里是隐姓埋名的。一个人会远离走他乡且隐姓埋名必定有不为人知的理由。如今他连已身温饱都难以保障,又何必去管别人的闲事呢。 “多谢王大人收留我们哥俩。” 王行之似笑非笑的点点头,很满意顾淳不仅聪明还是个识时务的人。“今后作坊里的事便要劳你上心了。”顾家少爷做生意的本事在整个大齐都是排得上名号的。算是小丫头找对了人。 黎雅从建作坊的泥匠师傅中拨了一个出来,并几个小工一道,将那两间房子里里外外修缮扩张了一番。 作坊虽然没有专用的宿舍,可保不齐以后还会有像顾淳这样的人才来。黎雅索性将两间房子各自扩张成六间,都是单个的房间,每个房间里摆上两张上下叠床,一间房能睡上四个人。房子后头又修了一个颇大的茅房,院子前搭了两根柱子距离的走廊出来,平日里洗漱就在这里,很是方便干净。想到夏天洗澡的问题,她又叫泥匠师傅在旁边的小弄里砌了一间长方形的浴室里边配了一个土灶。哪怕是冬日里洗澡烧水提水也方便。 待两间宿舍修缮好已经是半个月以后的事。 顾淳兄弟俩先住进了作坊宿舍,很是满意,这里的房子简洁明快,关键是离作坊距离不远。 这半个月顾淳可是帮着黎雅又是培训人又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很是忙碌。哥俩搬去宿舍那天,黎雅提前预支了一个月的工钱给他们。又从定县为他们买了些日用品送过去。 等苏陌赶到飞狐县时,水泥作坊已接近尾声。 苏陌把宿县那台已经完成的机子并一些零件统统运了过来。还带了三个徒弟过来。 到了飞狐县以后,师徒三人马不停蹄的开始组装磨粉机子。这四人都是工作起来六亲不认的性格。 苏陌看到作坊不远处的宿舍简洁便利,就找黎雅说,他们师徒四人住在宿舍里就好。离得近还方便。 宿舍又住了四个人进来,倒是热闹起来。人一多,每日里从家里送饭过来成了件麻烦事。大冬天的,每每送到这里的饭菜都成了冷菜冷饭。 黎雅便想着找个煮饭的大婶,专门为作坊和宿舍的人做饭。待今后作坊开始运作起来,工人越来越多,吃饭就成了大问题。 她找哥哥们商量了一下,提出在作坊旁边设一个食堂,里面就卖吃食专供我们作坊的伙计吃饭。作坊每月补贴七成饭菜钱,另外三成伙计自己出。那可比自己开伙都要划算。不全免了也是怕到时候员工拖家带口的来吃。 待大家同意后,黎雅着手安排做饭的人,心里算着这么些人怎么得也得要配三个人在食堂才行。 食堂这位置可是个肥缺,但这位置的人必须是黎家信任的人才好。黎雅和家里人商量了一番便决定问问孙大郎家的媳妇和老娘愿不愿意来。 隔日黎雅去了孙家,把缘由说了一遍。孙大郎一听,哪有不同意的,忙不迭的点头答应下来。 孙大郎的媳妇和老娘也高兴了一番。 孙家三个大人都在作坊做活,这几个小孩子就没了管束,且一日三餐也照顾不到。做娘的自然关心几个孩子。孙大郎媳妇问黎雅:“娘子,我们一家三人都在作坊里做活,我家这些孩子能不能到时候来食堂吃饭。” 当初设定饭菜三七分本就是为了防止员工拖家带口来吃饭。可若准了孙家一家子来食堂吃饭不就破坏了自己定的原则。可若不准,家里大人都去上班了,孩子要怎么办。 黎雅很是为难,孙大郎看出了她的为难,忙拉了下自己媳妇的衣袖示意她不要说了。这样好的活可别因为这个原因推给了别人。 “这事我暂时答应不下来,且容我回去想想。” 孙大郎媳妇一听有些急了,怕她反悔了不要她们婆媳去食堂做活。忙说:“是我贪了,不该提这样的要求让娘子为难了。” “别这么说,这个问题我好好想想再回复你们。” “娘子,那食堂的活还让我们做么?”孙大娘很是惴惴不安,生怕黎雅反悔了。 “大娘放心,这事不会变的。”黎雅保证道。 黎雅刚回到家里,文氏把她喊了过去。问道:“作坊的食堂是不是还要找一个人?” “嗯,娘有好的人选?” “陈大娘想来,我觉得可行。” “陈大娘吃得消做吗?” “吃得消,她现在身子骨好了,做事也利索。陈安日日上衙门,她又不是个爱串门的,一个人在家里怪冷清的。弄个活计给她做做挺好的。” “吃得消就来试试。” “你同意了,我这就去告诉她。” 食堂的工作人员搞定,黎雅自去了作坊。眼下只等苏大哥的机子组装好便可直接开工。 “苏大哥,机子啥时候能完成组装?” “后日便能组装完成,明日可有熟料给我试试机子性能?” “这个没问题,我等会儿便和孙大郎说说。” 黎雅从苏陌的装配间出来,见到第七军刚刚运来一车一车的原料。顾淳的弟弟顾清正在旁边记录着车数。 卸完一车,顾清就把记录的单子拿给拉料的人确认,待那人确认无误,顾清便让他在单子上面画个押。 黎雅待他们忙好,随招招手让顾清过来。 “姑娘找我?”顾清脸上有些不安。 黎雅微微一笑,“过来,我有话问你呢。” “姑娘找我何事?”顾清以为自己自作主张帮忙数车数让姑娘不高兴了? “怎么是你在记录,你哥哥呢?” “哥哥没有偷懒,他去后面看砂石了。”顾清急急地辩解道。 “嗯,别紧张,我没说你哥哥偷懒。我问你啊,你刚刚那样记录是你哥哥教的么?” “不是。我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不对,你以前学过算术?” “嗯,我们家的孩子拿的第一本书就是算术。” “我若请你来作坊记账,你可愿意?” 顾清双眼一亮,后又暗了下去,回道:“记账?我没有哥哥记得好。” “嗯,记账和做账有些区别呢。这么说,以后作坊会有很多事情需要记录。原料进来你要记好,生产的时候出了多少水泥你也要记好。卖出去多少你更要记好。从头到尾都需要记清楚。” 顾清一听,马上说道:“姑娘,这个我可以做好的。” “嗯,以后你便是我们作坊的记账先生了。至于做账什么的,你可以跟着你哥哥学啊。” “谢谢姑娘。”顾清很高兴,自己总算不用再拖累哥哥。他也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 顾淳从作坊后绕出来,看到弟弟眉飞色舞的在黎雅面前说着什么。他有些讶然,自出事以来,他们兄弟俩遭遇了太多不幸。顾清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也变得谨小慎微起来。这半年来倒是第一次见他这般高兴。 顾清眼尖看到哥哥过来,撒开腿奔了过去,“哥哥,姑娘说我可以在作坊做活呢。” “做活?”顾淳抬头看黎雅。 “我请顾清来作坊做记账先生。你可答应。” “记账先生。”这倒是他们顾家人能做的事。他们俩被流放的身份,如今有这样一份体面的工作已属幸事。“清儿可谢过姑娘了?” “谢过了。” 黎雅走到哥俩身边,问顾淳:“作坊今后有了自己的食堂。如果作坊伙计的家人来吃饭怎么算?” “就按成本价卖给他们罢。”算多了不好,不算更不行。 “嗯,这也是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