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君临大唐 > 第五章【风雨长安】 (1)

第五章【风雨长安】 (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五章【风雨长安】
    长安城乱了,这是所有人的第一感觉,隋王朝这艘摇摇欲坠的大船尽管在茫茫海面上已经迷失了方向,这艘超级庞大的大船现在已经失去了往昔的精明准确,现在这艘迷失方向的航船正在努力地寻找着正确的航向。
    隋朝在隋炀帝的时候达到了自己强盛的顶端,曾经是这个天下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在隋朝,再一次确立了万国来朝,天朝上国高高在上的神秘奇特的东方朝贡体系。
    在隋朝,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变得顺理成章,也留下了很多不朽的传说,很多建筑在未来都是这个繁华国度的独一无二的瑰宝.像最出名的赵州桥,有名的东都洛阳,传奇的大运河。
    这一件件,这一座座,这一个个神奇的传说,都凝聚着大隋人民辛勤的汗水,都是大隋皇朝辉煌的象征。
    然而,隋朝,却也是最为灰暗动荡的朝代之一,在这个时代,战乱不断,尤其是隋炀帝在位的后期,天下战争不断,各地的反隋义军如雨后的春笋一般,林立于这片广阔的土地上。
    现在,伴随着一个人的离开,这一切,都将要暂时的画上一个句话。隋炀帝杨广,伴随着这个充满着争议的一代帝王的离世,这个大隋帝国的第二代皇帝,也是支撑起大隋皇朝最后脊梁的风流天子终于驾崩了。
    现在的长安是动荡不安的,没有人能够安然的端坐在家中等待最后的结果,隋炀帝驾崩的消息已经昭告天下,现在全天下的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昏君驾崩的消息
    也许有人庆幸,因为这个昏君在位的这些年来,民不聊生,战事连年,徭役赋税沉重,百姓的生活是一日不如一日,他们千盼万盼,就是在等待着这个昏君死亡的那一天,现在老天爷终于开眼了,隋炀帝这个昏君终于如大家所预想的那样驾崩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消息吗?
    然而这只是绝大部分人的想法,而且有这种想法的人占据着这个天下十之八九的比例,不过,希望隋炀帝死的人大有人在,可是希望隋炀帝不要死的人却也不会少,希望隋炀帝不要在这个紧要关头死亡的人更加的多。
    至少一些真正的掌握着国家大权或者割据一方的枭雄们是绝对不喜欢昏君隋炀帝在这个时候死亡的,身为一个帝王还真的不容易,想做一个圣明之君实在是太累,做一个昏君也不容易,就连的死的时间都要看大家的脸色,一不小心挑选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驾崩,明明是可以人死如灯灭,可是就是因为自己驾崩的时间不恰当,却要在死后仍然遭受着大家的唾骂。
    风雨飘摇之中身为大隋皇朝的国都长安城这个时候更是暗潮汹涌,各方势力在第一时间都派人赶往长安,他们需要急切的知道和了解事情的一切变化,隋炀帝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驾崩,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隋炀帝这个昏君虽说没有什么优点,但是之前的更方面的信息都表明这个老皇帝没有驾崩的可能性,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死亡了?而且隋炀帝下令让齐王杨楝监国之前曾经扬言自己要闭关。
    之后中原局势风云变幻,李密身死,河北、山东窝里内斗,为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双方展开了惊天动地的大战,一波不平一波又起,就在朝廷的眼光被河北和山东的战局吸引住时,一直隐忍在旁的突厥人出手了。
    没有任何花侨的动作,突厥人的目的十分得清楚,掠夺财产,几十万突厥骑兵沿边而下,一路之上势如破竹,英勇异常,大隋皇朝北疆一片狼藉,在突厥大军的猛攻之下,北疆领土接二连三的丢失,直至让突厥大军打到了中原最后的门户太原城上。
    情势危急,禁军总管萧策率领着十万禁军紧急北上,然而世事总是这般的奇妙,萧策这边还没有到达太原城,太原方面李世民就已经先打上了一场关乎胜败的大仗。
    一个小小的偷袭战争本来是不足以在突厥手中取得成功的,然而这一切在有人的曲意帮助下却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突厥的国师赵德言和汗王颉利谋夺突厥的可汗之位。
    这两个突厥的顶尖权贵一致放水,让自己的人对李世民那只偷袭的兵马故作不闻不问,暗中放水让他们十分轻松的过关斩将,并且最终胜利的俘虏了突厥原来的可汗始毕。
    强盛的突厥汗国这个时候被分化成为两个对立的国家,南突厥和北突厥,这两个国家相互对立,这个时候正在进行着统一突厥的伟大战争,原本被突厥占领的几大郡县在萧策的大军到后全部一股脑儿的收复。
    没有了草原上敌人的威胁,大隋皇朝理论上应该还能够在支撑上那么一两年,但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大家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所有有想法有野心的人希望隋炀帝能够再多活几年的时候隋炀帝很不客气地说再见了。
    这一次天下是真的全部打乱了,没有了昏君杨广这块闪亮的招牌,年轻的监国齐王杨楝这个时候根本就震不住阵脚.在知道了隋炀帝的死讯之后原本便已经盘踞天下的义军更是成倍的增长,一夜之间乱天下。
    现在你要是拿起大隋的地图来仔细的研究一下,你就会发现除了及其少数的一些重要城市仍然掌握在隋朝手中外,这个天下的土地十之八九都已经沦入义军之手
    而这个时候坐在长安皇宫中的监国齐王这个时候已经吓得几天睡不好觉了,形势太乱,各方面这个时候都派出了大量的高手潜伏进长安,这个时候根本就阻止不了,长安城中的军事力量都集中在了禁军身上,可是萧策这一次的北上又带走了十万的禁军将士,萧策从离开那一天起就没有打算要把带走的那些将士再带回来。
    因此萧策带走的乃是禁军中精锐的精锐,留守京城的,竟然只是经过萧策挑选之后留下的残次品,依仗着这支力量,杨楝想要保证长安城的安全暂时没有问题,但是他要是有什么其他想法的话,那么估计很难实现。
    毕竟,力量的差距很明显的摆在了那里。
    第十八卷【四方云动】 第六章【憔悴皇后】
    第十八卷【四方云动】 第六章【憔悴皇后】
    大隋大业十三年九月七号,大隋皇朝的禁军总管——齐侯萧策在到达太原城后的当天深夜就连夜开拔,当夜赶往北疆重郡朔方郡,因为当时南北突厥正在内战,而南突厥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对北疆三郡的掌控,所以十万禁军将士几乎等同于接受一般的大跨步进驻朔方郡。
    再三的确定朔方郡已经完全的掌握在了自己人手上之后萧策高兴的暗自离开了帅营,让留守的几个心腹配合演戏,让敌人以为这个时候的萧策仍然还呆在帅营之中不曾出来过。
    禁军将士在萧策的魔鬼式训练下各方面的技能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眼下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没有品级的弓箭手,他所射出来的行程也要比起一般的军队强上不知道多少倍。
    在成功的收复了朔方郡之后赵景的野心顿时成倍的膨胀,他已经不满足于朔方郡一郡的收复了,这个时候还有另外两个郡县需要自己前去解救,萧策又怎么能够厚此薄彼呢?
    禁军将士自然是连夜赶路往九原郡和定扬郡赶去,有司马德戬这个稳重的禁军副统领存在,相信没有什么军事力量防卫的九原郡核定杨军一定可以手到擒来,丝毫无非吹灰之力。
    事实证明萧策的预想完全是正确的,这支精锐隋军收复朔方郡的时候好歹算是打上了一场,隋军可以说是“历尽了艰辛”才得到了这么一座城池,然而这一切在九原郡和定扬郡手中竟然开始变得简单容易。
    收复朔方郡双方还真真假假的打上了那么一两场惊心动魄的游击战,虽然留守的突厥军队并不是很多,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或者说是为了给这个城市留下一点纪念品。
    在朔方郡,萧策和突厥还是产生了一点小小的摩擦,虽然结果仍然是萧策取胜,但是短兵相接,讲究的就是时效,正确,勇猛,这个时候萧策率军想要在自己没有离开之前先行将基业打下。
    事实也真的便向萧策所设想的那般,他如愿的收复了战略位置之极其重要的朔方郡,并且还连夜发兵九原郡和定扬郡,意图十分明显的,就是要将整个北疆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在萧策离开朔方郡之后的第二天禁军在副统领司马德戬的率领下攻下了定扬郡,第三天收复了九原郡,整个过程顺畅不已,基本上没有遇见过什么反抗,可以说是大隋对外战争中取得的最容易的一场战役了。
    然而对于这一切萧策并不知晓,这个时候的萧策已经远远的离开了北疆,全力施展自己那神鬼莫测的邪能,在当天夜里就潜伏进了长安,见到了自己关心的姑母皇后。
    身为兰陵萧氏的在当世仅存的几个帝裔,萧皇后对于萧策的意义可见一般,萧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亲人,除了老邪帝向雨田之外就只有萧皇后这个姑母皇后了。
    而且现在向雨田还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将会暂时性的离开萧策的身边,至于未来还能不能再遇见那还要看萧策未来的造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萧策的孤单和无主。
    可以说除了寻找感情排解自己的孤单之外萧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个时候的萧皇后就是萧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寄托,萧策绝对不允许有人对萧皇后不利,尽管事实上也没有人敢和萧皇后作对。
    隋炀帝死不死不关萧策什么事情,毕竟这个混账昏君的所作所为全天下的眼睛在那里盯着,即便是萧策有心帮助这个老昏君做点什么,也无从下手,总不能让萧策豁出姓名帮助这个老昏君去平靖天下吧?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萧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照顾萧皇后,萧策才不管自己的那个表弟有什么想法了,尽管他是萧皇后的亲生儿子,但是在萧策眼中,自己这个侄子绝对要比萧皇后的儿子更加的疼爱萧皇后。
    看见一脸疲惫的萧皇后黯然无光的躺在凤床之上,那疲惫的神情让萧策心中的某根神经狠狠地抽*动了一下,萧策心疼了,很疼,很疼,萧策也说不出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只知道看见萧皇后这种疲惫的神态心中很是不舒服。萧策轻声呼唤道:“姑母。”
    萧皇后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唤自己姑母,急忙睁开自己的眼睛,看见了站在深浅不远处的萧策,虽然隔着一层淡淡的珠帘,但是萧皇后仍能清晰地看见萧策眼中的那一丝淡淡的关心和心疼。
    看见萧策出现,萧皇后眼前一亮,她也顾不得自己皇后之尊,急忙从凤床上站起身来,向着萧策扑来,死死的扑入萧策的怀中,委屈的泪水不受控制的留了下来,滴落在萧策的衣裳上。
    萧策知道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里皇宫里一定发生了什么难以预测的事情,不然自己的这位姑母不可能会这般的无助,她的眼神告诉萧策这段时间里她忍受了很多痛楚。
    萧策轻轻的拍着萧皇后的脊背,柔声安慰道:“姑母,没事了,真的没事了,策儿回来了,没有人能够再欺负你了,姑母你放心吧。”
    萧皇后这段时间是真的承受了太多的打击,隋炀帝的死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没有了皇帝的依靠,萧皇后所能依仗的,就只有自己的孩子了,可是杨楝这个混账儿子最近的所作所为却令萧皇后这个母亲心中发寒。
    现在看见萧策的忽然出现,萧皇后就如同溺水之人见到了救命稻草一般的激动,她已经不去想萧策这个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在皇宫,为什么萧策能够出现在皇宫这种无趣的问题了。
    因为她知道萧策的本领十分的高强,即便是层层守卫的皇宫,对于萧策而言,也只是一山开着门的房子,萧策想进自然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进来的,萧皇后再坚强她也只是一个女人,女人不管怎么!坚强都是需要依靠的,萧皇后也需要一个男人宽广的怀抱。
    能够给与她这个温暖的怀抱的,这个世界上,也就只有萧策一个人而已。
    第十八卷【四方云动】 第七章【炀帝之死】
    第十八卷【四方云动】 第七章【炀帝之死】
    萧策疑惑地问道:“姑母,皇上是怎么死的?”
    隋炀帝莫名其妙的死亡一直是萧策心中一个接不开的谜团,按理来说隋炀帝应该没有这么容易就驾崩才对,还记得上一次见到隋炀帝的时候那家伙精神的很,而且全身上下充满着活力.一身的武功也算是不错。
    虽然和萧策相比那时百分百的弱者,但是以隋炀帝的武功放在江湖之上那也绝对是名列前茅的有数高手。事实上这个天下又有几个人的武功是能够与萧策比肩的
    隋炀帝的武功既然能够入的萧策的法眼,那么他的武功应该很是不凡才对,一个拥有着强大武学修为又懂得掩饰自己的皇帝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驾崩呢?这其中一定有着什么萧策所不知道的东西存在。
    联想到自己潜进皇宫之时整座皇宫的不正常气氛,萧策的心中一阵莫名的抖动,他感觉到一种不祥的预感,或许这座皇宫曾经发生过什么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与或者说这座皇宫即将发生自己对自己而言不太友好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说,萧策既然来到了皇宫,来到了皇后的身边,那么关于隋炀帝死亡的真相,他总是要了解一二的,不管他是自然死亡还是被刺杀又或者是自杀的
    萧皇后明显没有想到萧策会在这个时候问自己这个问题,她的面容一黯,神色凄然地道:“这件事情说来话长,让我慢慢地告诉你好了。”说着萧皇后将隋炀帝死亡前后所有不正常的反映全部告诉了萧策。
    原来那日隋炀帝从萧策手中得到了千古奇书《长生诀》之后马上就在当夜研究起了这卷名传千古的广成子遗卷,他相信自己能够破解这卷《长生诀》,并且最终将会修炼成功,成就长生不老之身。
    早早得将国家大事放在一边,隋炀帝将自己关在了练功房之中,并且下令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入他的练功房,说是要闭死关,萧皇后对武学之事不是很精通,事实上她根本就是不懂武功,根本就不知道闲死关对于一个武学之人来说是一个什么概念。
    只是隋炀帝下令任何人没有他的命令不许进入练功房,萧皇后自然也不会忤逆隋炀帝的意思,一段时间以来根本就不会去隋炀帝的练功房,只是下令让其他人在练功房外看着,不要让哪个不要命的狐狸精冲进去诱惑隋炀帝。
    隋炀帝闭关的前面两三天一切都正常,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的情况,但是从第四天开始练功房之中就开始发生一些不太正常的事情了,首先是隋炀帝在第四天的时候开始大喊大叫,但是当萧皇后想要进去看看他的时候隋炀帝有莫名奇妙的好了,并且不允许任何人进去。
    而后的每一天隋炀帝的练功房中都要发生这样的事情,久而久之萧皇后以为这是因为隋炀帝练功的缘故,因为《长生诀》既然是千古奇书,那么它哪里会这么容易练成的,如果简单的活那么早就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了,又怎么可能轮到隋炀帝这样的昏君来成就不老之身?
    不懂得武学的萧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惯之后也就不再管隋炀帝的事情,放任隋炀帝每天的大喊大叫,只是心中期盼隋炀帝能够早日神功大成,长生不老,早早的结束这种非人的日子。
    萧皇后这种善良的想法却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不久之后隋炀帝的房中就忽然没有生息了,那一天萧皇后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她在几次叫门之后隋炀帝都没有回应,萧皇后心中一突,急忙叫人来打开房门,而那个时候隋炀帝已经死去多时了。
    听见萧皇后呜呼的哭诉,萧策心中大致了解了事情的起始,按照萧皇后的说法只怕隋炀帝是自己练功走火入魔而亡,但是这其中也有些许问题,即便是走火入魔也没有理由天天在痛苦的叫喊啊?
    《长生诀》萧策自己也修炼过,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隋炀帝的天资很高,不然他也不可能拥有一身不俗的武功,更加不可能在短短十三年间就将偌大的江山败的一塌糊涂。
    既然隋炀帝的天资那么高,《长生诀》上又有萧策自己纪录的一些关于修炼《长生诀》的心得,以隋炀帝的能力他没有理由会修炼不了这卷《长生诀》才对,更加不可能要每天的痛苦的喊叫,这完全不正常。
    萧策沉声道:“姑母你的意思是说皇上是练功走火入魔而死吗?”
    萧皇后却是惨淡的一笑,道:“我不知道,不过这件事情发生后楝儿却是下令将皇宫全部警戒起来了,还让御林军在皇上的宫殿之中搜寻了很久,我也不知道这孩子究竟在寻找着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他究竟找到了没有。”
    杨楝能够找什么,而且还是在隋炀帝的宫殿之中,这还用问吗?自然是想要这卷《长生诀》了,长生不老这种巨大无上的诱惑又有几个人能够逃脱呢?杨楝虽然还是一个年轻人,年富力强,但是长生不老这种诱惑是不分老幼的,只要能够长生不老,又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
    如果给隋炀帝修炼成功《长生诀》,那么这个天下的未来主人就不会是杨楝,而是依旧长生不老的隋炀帝,这对于已经初步掌握了国家大权的杨楝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
    现在的杨楝已经不是之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了,现在的杨楝已经掌握了这个国家的大权,虽然事实上这个国家早就已经四分五裂,掌握在隋朝中央手中的不过是那么有限的几个城市而已,但是只要长安一天还掌握在杨楝手中,那么这个天下的正统就还是杨楝,而不是那些反贼。
    萧皇后这么聪明,自然是明白自己的儿子丧心痛狂的设计谋害了自己的老子,只不过这件事情萧皇后下意识的去回避了而已,毕竟,她只是一个女人,偏偏身在皇家,遇上了儿子和丈夫的对决,并且最终儿子杀死了丈夫,萧皇后必须在妻子和母亲之间作一个选择,对于萧皇后而言,这是何等的痛苦!
    第十八卷【四方云动】 第八章【萧后风情】
    第十八卷【四方云动】 第八章【萧后风情】
    凤宫之中顿时安静了下来,萧策和萧妩全都没有说话,这个时候他们都在静静的消化刚才揭露出来的这隐秘的信息,这些爆炸性的信息要是流传出去无论哪一个都将产生巨大的震动,对于眼下即将崩溃的大隋皇朝来说,它已经承受不起任何的打击。
    萧策这个时候也在静静的考虑着自己应该怎么办?现在的情况已经相当的明显,杨楝这个小子现在已经丧心痛狂,或者说这个年轻人现在已经迷失在了权力的海洋中,隋炀帝已经驾崩,那么这个天下的黄薇继承人就是杨楝了。
    虽然说杨连可以得到这个江山,但是现在的河山早就已经四分五裂,就算是杨楝登基,他所能够控制的,也不过是少数一些尚还服从中央的地方州郡而已,隋朝对于整个天下的号召力,早就已经失去了。
    杨楝会出手对付四大门阀的,这是萧策的第一反应,这个年轻人既然敢作出杀害自己父亲的事情,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这个年轻人做不出来的呢?四大门阀早已经挡住了杨楝想要掌握天下大权的脚步,以前还需要他们稳住阵脚,但是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这个天下已经乱了,现在还保持着比较宁静安逸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既然这个天下都要翻个盖,那么自己就干脆让这个盖翻的更高更远些,让里面的环境在乱上一些,让这个天下再度烽火飘扬。
    杨楝的想法是有些癫狂的,然而遇上这么一个乱世,就是需要更加癫狂的想法和做法出现才能够破而后立,在乱世之中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尽管这条路很是困难,而且一路之上充满了荆棘,但是杨楝并不惧怕。
    杨楝既然想要让这个天下变得更加的混乱,那么他势必就要出手干预这个天下间一些势力的正常发展,出手让他们加快自己的成长或者加快自己的灭亡,当然,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对杨楝自己的有利的,不然为他人做嫁衣裳这种事情,除了傻子之外,是没有人愿意在做第二遍的。
    杨楝想要对其他的势力作些什么事情萧策管不了,也不想知道,他的手还没有那么长,可以伸到千里之外去,现在萧策感兴趣的是,杨楝究竟打算怎么对待自己,这个是萧策眼下最想知道的事情。
    是拉拢自己还是杀害自己?对于萧策而言,无路杨楝最终选择哪一种,都是可能的,萧策手上掌握着大隋皇朝最后的精锐军队十万禁军,这十万大军就是萧策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说萧策在这个世界上的力量主要是三支的话,那么这支强大的禁军将会是萧策三大力量中的一部分。
    萧策现在之所以敢横行无忌,除了他自身的不俗的武学修为外,真正掌握在他手中的,是那些强悍的军事力量,比如说禁军,比如说他遗留在飞马牧场的那几万精锐骑兵。
    对于杨楝而言,这个时候或许与萧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才是更既有利于他的正确选择.不过这种事情说也说不准,如果能后将萧策杀害的话,那么萧策手下的十万禁军就会是自己的了,对于杨楝而言,这也是一种诱惑。
    萧策在考虑自己未来会走向何方?杨楝又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时候,萧妩也正在考虑自己的未来应该怎么办?
    或许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幼稚,甚至于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萧皇后应该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她的皇帝丈夫驾崩了,这不要紧,她还有一个皇帝儿子,只要自己的儿子在位,那么萧皇后的繁华生活就不会得到多少的改变。
    这个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的推论其实内里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推敲,比如说萧皇后的儿子杨楝是皇帝,那么萧皇后应该贵为皇太后才对,贵为皇太后,这种感觉貌似也不错。
    只是问题是,她这个皇太后做的长久吗?另忘记了,她这个皇太后建立的基础是这个江山还是大隋皇朝,坐稳江山的皇帝使自己的儿子杨楝,整个天下太平安康,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萧皇后可以安心的做她的太后,不然的话,即便是让她住在太后寝宫又有什么用?
    自己的生命都不能很好的保证,每天都要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中,这样的生活可不是萧妩想要的,萧妩再坚强,她也不过是一个女人,到最后,她终究还是需要一个肩膀来依靠的。
    这个天下,能够给与萧妩这个依靠的人,永远只有这么闪亮的一个。
    不要忘记了,萧妩她姓萧,她首先是兰陵萧氏皇族遗脉,然后她才是杨广的妻子,杨楝的母亲,隋朝的皇后或者是太后,但是有一点一定是排在前面的,那就是萧妩首先是萧阀的高层。
    兰陵萧家是南朝齐、梁两朝的皇帝一脉,他们萧家在几十年前就是屡出皇帝,南朝不过四代,可是兰陵萧家就占据着两代。
    萧妩为了萧阀的发展付出了这么多的汗水,现在隋炀帝已经死去,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萧妩的选择,该是到了重新选择的时候了,该是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时候到了。
    萧妩闪烁着自己幽深的眼眸,深深地看着一脸思索之色的萧策,这个时候的萧策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是相当的吸引人的,思考中的男人相当的具有魅力,对于萧策而言,更是如此。
    看见萧策处在沉思中,萧妩也不好意思打断他的思路、这个时候自己这个可爱的小侄子脑袋中想的就是怎么离开皇宫的大计也说不定。这样想着,萧皇后看向萧策的眼神之中多出了一点什么东西,并且萧策知道这个东西对于自己来说也没有什么作用,或许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这群东西全部的忘掉。
    成熟稳重的萧皇后一脸关切地看着萧策,风情万种,无数的情绪尽在不言之中,只剩下了那一双美妙的眼神在互相传递着什么。
    第十八卷【四方云动】 第九章【禁忌爱恋】
    第十八卷【四方云动】 第九章【禁忌爱恋】
    萧策默默地看着萧皇后,许久没有这么仔细的观察自己的姑母了,还记得上一次与姑母的近距离接触是在自己第一次来到长安,来到这座幽深的皇宫之时,那个时候的自己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带着自己的那神秘的身世,萧策来到了萧妩的身边
    从萧妩的口中萧策知道了自己离奇的身世,了解了当年萧梁灭国的真相,对于萧策来说,既然自己是兰陵萧氏帝裔的直接传承者,那么自己就有义务为了先祖的江山奋斗。
    姑苏慕容复为了光复先祖的大燕江山可以牺牲自己拥有的一切,萧策无论才智还是武功都远高于姑苏慕容复,萧策就更加没有理由不光复先祖江山了,不管怎么说,梁国,都是这个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萧妩为了萧家真的是牺牲了自己拥有的一切,为了西梁那点可怜的基业,萧妩年纪轻轻的就下嫁给了当时尚还是晋王的杨广,冒着自己未知的前程,萧妩住进了晋王府。
    这十几年来为了萧家的再次崛起,萧妩忍辱负重,在隋炀帝的身边强颜欢笑,秘密的积蓄了一大批的金银粮草,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一旦天下大乱的时候,萧家子孙能够乘乱再起,再度重现萧家两朝雄风。
    萧妩的默默付出,透过那双会说话的灵动的眼睛,萧策看得一清二楚,萧策从来没有像这个时候这么为一个人感动过,即便是自己的师尊,萧策也只是在心中感激,从来没有表现出来。
    但是萧妩却是不一样,萧妩首先就是一个女人,为了一个家族的再一次的复兴,这个家族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于还要再加上一个女子的终生幸福,这样巨大昂贵的代价才换回来萧策的回归和萧家的再一次崛起。
    如果这样萧策仍然不能够将萧家的龙旗插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的话,那么,即便是萧妩最终不会说些什么,就算是萧策自己,也会感到遗憾终生,愧对萧妩。
    萧妩被萧策有着灼热的目光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虽然她贵为皇后之尊,现在已经很有可能会晋级成为太后,并且萧妩已经三十余岁,而且已经剩余过,但是这并不影响萧妩媚好的身材。
    身为一国之皇后,萧妩自然是养尊处优,没有受到什么样大的劳累,身材保养得十分的要好,那凹凸有致的身段就算是久经美女战阵的萧策看到也是一阵失神,浮想偏偏。
    萧策的目光顺着萧妩成熟的身躯不断的上下移动着,那火辣辣的目光仿佛又如实质性的抚摸一般,萧妩也不知道是什么回事,只要萧策的眼睛看过的地方,就会涌起一阵酥麻的无力感,让人舒服的直想靠在萧策的怀中,让他慢慢地怜爱。
    萧妩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不过看萧策的样子应该和他有很大的关系,萧妩咬紧牙根,不让自己呻吟出来,她出声道:“策儿,你再看什么?”
    萧策的神情一震,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眼神竟然会被萧妩看见,这让萧策不禁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某些人的脸皮一向是比较厚,即便是这么尴尬的事情在萧策的眼中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萧策光明正大地道:“我在看美女。”
    萧妩的心中有些莫名的窃喜,没有想到自己在萧策的心中竟然还会是一个美女,这样萧妩的心情顿时好上了许多,不过面对着自己这个油腔滑调的风流侄子,萧妩还是故作疑惑地道:“美女?美女在哪里?姑姑怎么没有看到?”
    萧策哈哈大笑道:“姑姑当然看不到了,我在看的这个美女啊,她可是远在天边的,普通人肯定是看不到的。”
    萧妩的心中有那么些许的失落,没有想到萧策说的不是自己,但是这个时候她骨子里的傲性又显现出来了,既然萧策说的不是自己,那么他在看自己的同时又想起了什么人?
    萧妩神情一动,道:“哦?不知道策儿在想念着得这么美女是什么人呢?能够让策儿这般的想念,想必这个女子一定不简单吧。”
    萧策骄傲地道:“当然,她是我见过的这个天下最具气质的女人,在她的身上,有无数种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存在,我很感激她,如果不是有她的帮助的话,我也不可能拥有着现在的一切。
    现在她遇上了一个不小的麻烦,我希望能够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够好好的照顾她,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幸福。”
    萧策这近乎是表白一半的话语听在萧妩的耳中却是那么的刺耳,就连萧妩自己都不知道她自己这是怎么了,萧妩只知道自己对萧策十分的不满,不,不是对萧策不满,是对萧策在自己面前却向着其他的女人表示强烈的不满。
    萧妩酸溜溜地道:“不知道是哪家的女子竟然能够得到我们策儿这般的亲睐,说出来让姑姑认识一下.也好帮你参考一下,萧家的大门虽然不高,但是想要这么容易就跨进来也是不可能的。”
    萧策这么精明的人如何会听不出萧皇后语气中的那点酸意,他本来也没有想到萧皇后会对自己抱着深厚的感情,一直以来在心中的那点淡淡的朦胧的感情在这一刻彻底的爆发。
    萧策动情地道:“姑姑,我说那个女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姑姑你自己啊。”
    萧妩神情一炯,她没有想到萧策会说出这样直接的话来,一时之间愣在了那里,浑然不知所措,萧策对自己的那一点关怀萧妩自然能够体会的到,但是萧妩媚又想到萧策对自己竟然也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这让萧妩十分地感动。
    只是两人之间的身份就像是一道巨大的鸿沟将两人深深的断绝在了鸿沟的两边,只能相见却是不能在一起。他们,一个是大隋的国母,即将成为大隋的皇太后.一个是大隋的禁军总管,掌管着十万大隋精锐禁军。
    他们,一个是姑姑,一个是侄子,他们这是不论之恋,他们这是禁忌爱恋。这段感情从他们开始的那一天就注定没有结局,除非,他们敢于打破世俗的界限,否则的话,他们注定将要在世俗礼教之中走向灭亡。
    第十八卷【四方云动】 第十章【四方云动】
    第十八卷【四方云动】 第十章【四方云动】
    只是两人之间的身份就像是一道巨大的鸿沟将两人深深的断绝在了鸿沟的两边,只能相见却是不能在一起。
    萧妩皱起自己的眉头,道:“可是,我是你的姑姑啊。”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姑侄相恋,这可是不论之恋,是要受到世俗鄙视和排斥的,在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时代,虽然现在战乱频繁,礼乐崩坏,到处都充斥着无耻的败坏常纲的事情,但是这些毕竟只是小事,他们不是公众人物,不会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
    但是萧策和萧妩却是不一样,他们都是有着身份地位的上层贵族,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一大群人的言行举止,这可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萧妩乃是大隋的皇后,未来的大隋太后,自当母仪天下,要是让人发现她与自己的侄子有染,这将会产生多大的震撼效果?整个天下赖以生存的礼乐制度将会在一夕之间全部瓦解。
    这样严重的后果可不是萧策或者萧妩能够承担的起的,再者说萧妩的巨大影响力来自于她那高高在上的皇后乃至于太后的身份,而萧策则不同,萧策的影响力来源于萧策那巨大的粉丝群。
    依靠着一路上出道至今打下的名声,萧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拥有着一个巨大的难以想像的支持群体,自己的粉丝群,一群怀着梦想的年轻人没有一个不对萧策表示崇拜和敬佩的。
    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萧策的一言一行都将会给这些粉丝的言行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如果这个时候传出了萧策和自己的姑姑,大隋皇朝的皇后有染之后,这将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还真的煤油人能够预料的到。
    萧策凝视着萧妩的眼睛,深深的仿佛要看穿她的心灵,萧策轻声说道:“姑姑,你害怕吗?”
    萧策这句话等于就是在向萧妩表示自己要向天下挑战他们地道的底线,他敢于为爱打拼,为了萧妩,萧策胆敢与整个天下为敌。现在萧策等待的,是萧妩的回答。
    萧妩看着萧策刚毅的脸庞,忽然觉得这个男人越来越成熟了,刚刚看见这个男人的时候,萧策还有着些许的不成熟,但是现在,萧妩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真的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萧妩摸着萧策那宽广的胸怀,柔声道:“策儿,只要你在我身边,我就什么都不怕。”
    萧妩这话就像是誓言一般的留在了萧策的心中,说进了他的心里,萧策明白,萧妩已经在表态愿意与自己共同承担风雨,一起撑起这把反抗狂风暴雨的大伞。
    萧策微微笑道:“姑姑,你就放心吧,有了你这句话,哪怕就算是与整个天下为敌,策儿也一定会将你留在身边的,策儿还要给你一份惊天地泣鬼神的旷世爱恋呢?”
    萧妩也是一个容易动情的女人,萧策的话就像是蜜糖一般的香甜,软软的,簌簌的,沁入人的心鼻,让人忍不住陷入萧策编织的柔情陷阱之中,不可自拔,直至彻底的沉沦。
    萧妩躺在萧策的怀中,道:“姑姑相信你,只是策儿,你这一次回京时间上挑得有些不正确啊,现在这个时候你贸然回京,对你而言,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啊。
    萧妩说的一点都没有错,萧策这个时候回京时间上真的有些不合时宜,隋炀帝驾崩之后杨楝身为监国,自然是有权利登基成帝的,致使这个时候天下大乱,称皇称帝的到处都有人在,这个时候隋朝中央的这个正统帝皇却反而已经不是这么的神圣和重要了。
    风云乍起,四方云动。这个时候正是天下大乱,四方英雄争夺天下江山的大好时机,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有任何人和这绵延万里,风光秀丽的万里江山过不去。
    不管最后的结果这江山究竟是杨姓还是其他的什么姓氏,反正有一点是一定的,隋朝末年历史的版图上,凡是能够占的一席之地的,都不是什么小角色,他们既然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光辉的一页,自然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面对着隋炀帝的死亡,这个天下的反应各不一样,但是在那些真正具备着逐鹿实力的大势力来说,这个时候的隐藏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这个时候应该赶紧出手,乘着这个天下即将暴乱却还没有彻底暴乱的时候狠狠地赚了一笔。
    管他那么多干什么?这个天下现在暂时姓杨,是大隋杨家天下,未来呢,以后呢,这个天下姓什么?谁知道?没有人能够值知道。既然是这样,那么这个天下暂时姓什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没有?
    有。
    既然这个天下往前看不属于杨家,往后看不属于任何人,那么,身在隋末乱战这个无限恐怖的大石流之中,他们这些或大或小的义军的领袖们,他们总是需要做一些考虑的。
    他们或许没有办法直接将这个天下给全部拿下,但是分一杯羹还是可以的,在这个已经相当混乱的天下,他们率领着自己的农民起义军,让他们在整个大隋的范围内驰骋。
    大隋的城池就算是再多那也终究是有限的,任由这些农民起义军自由取舍的话就算是再多的城池有朝一日也终究会全部沦陷,现在的大隋中央朝廷根本就没有什么能力来控制地方上局势的发展。
    随着战事的蔓延扩展,现在这个天下那些真正有实力逐鹿,争逐大位的义军这个时候已经基本上全部显现了出来,而那些没有显现出来的,已经基本上失去了争逐大位的可能性,除非是出现奇迹,否则的话,未来的天下,真正参与其中的,就是有限的那么几架而已。
    更多的人,更像是看客一般,他们有机会参与到了隋末逐鹿这样一盘精彩绝伦的妙棋中来,可是因为自身实力的限制,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将失却入场券,沦为与其他人一般的看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历史的大潮在自己的眼中滚滚向前。
    第十九卷【裂土称王】 第一章【新皇登基】
    第十九卷【裂土称王】 第一章【新皇登基】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8年,大隋皇朝的一代天骄,伟大的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离奇驾崩,死后没有留下任何的遗照,按照惯例,若是没有皇太子,则由监国登基。
    隋炀帝死前最为看重的皇子是齐王杨楝,并且下令让杨楝监国,只不过隋炀帝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儿子竟然会大逆不道的谋逆,不但杀害了自己,而且还抢夺了自己的奇书。
    欲望使人迷失方向。
    杨楝本来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年轻人,但是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这个本来有这大好前程的年轻人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方向,错误的再一次学习了自己的父亲,杀父自立。
    说起来这还是老杨家的老传统了.当年随文帝杨坚上位的时候本来只是北周的一个外成,但是杨坚掌握了这个国家的军政大权,不满意自己的现状,杨坚想要再进一步,于是北周静帝死了,隋朝建立了,随文帝出现了。
    老杨家的开国皇帝就是依靠这杀死前任皇帝上位的,这点成为了老杨家后世子孙的有效榜样,后世皇子们一个个谦恭仁德,纷纷学习先祖榜样,既然开国皇帝都能够杀死前任皇帝上位,那么为什么我不可以?
    于是在随文帝的晚年,这个当年依靠着篡位才得以称帝的老皇帝,在他恋战不去的时候,他的儿子学习了他的这个荣耀的榜样,一席枕头,葬送了隋文帝的命运,造就了另外一个天才皇帝的兴起。
    隋文帝想要更进一位就杀害了自己的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想要更进一步又杀害了自己的皇帝,等到了隋朝的第三代皇孙出现的时候,这个孙子想要更进一步,自己爷爷和父亲的例子摆在那里,杨楝这个纯洁的年轻人再一次发挥了老杨家的光荣传统,又一次上演了杀害自己皇帝的无聊戏码。
    这真的是一件相当讽刺的事情,堂堂天朝大隋,在位的有限的几个皇帝竟然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依靠着先帝的册立上位的,他们竟然都是依靠着政变或者说是篡位上位的。
    隋朝三代,稳地如此,炀帝如此,少帝也是如此。
    不过不管怎么说,老杨家还是创下了一个记录的,那就是老杨家这三代篡位的皇帝都是极度成功的,我们不去评价日后他们做了皇帝之后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一个明君的标准,因为历史血淋淋的告诉我们,隋朝的前面两任皇帝,一个是旷古明君,一个,则是千古昏君。
    撇开他们后来的作为,就说到他们篡位成功这一段历史,他们无疑都是赢家,他们都是极其成功的,历史上其他朝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谋逆存在,但是他们之所以被称之为谋逆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全部都失败了。
    没能够成功占据皇位.他们就只有沦为新皇帝的牺牲品。或者说还是老皇帝的政治牺牲品,反正就是一个意思,胜者称王败者寇。
    其他朝代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想要篡位的皇族存在,但是很遗憾,他们之中的巨大多数人都失败了,这些失意的英雄们其实是生错了朝代,如果说他们不是出身在其他朝代,而是来到隋朝的话,那么,一段十分光明的历史正在那里等待他们。
    记住一个事实,老杨家的人,篡位的概率是百分之一百。老杨家的人,篡位的成功率也是百分之一百。三朝皇帝都是依靠着篡位上台的,所以当杨楝登上皇位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忽然无比的惶恐。
    杨楝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在杀害爷爷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但是杨楝现在自己却是知道了,这种感觉,很不好受,很受伤,很愧疚,很无奈,很孤单,很寂寞,很无助,很邪恶,很黑暗
    杨楝十分讨厌这种感觉,他想要摆脱这种感觉,但是很可惜,他做不到,天地君亲师,虽然这些东西在皇家身上往往十分的平淡,皇族之间一旦杀气人来那就是成百上千的死亡率。
    尤其是篡位的时候,为了断绝其他的可能性,先帝的子孙通常情况下都是要做一些处理的,因为先帝的子孙本身就是一种隐患,天知道这些不定时炸弹什么时候会突然爆炸。
    身为一个皇帝每天都有大量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处理,又哪里会有时间去记挂一个不定时炸弹的情况,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现在也许这些隐患还是十分恭顺,没有任何造反气息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呢?
    一旦他们觉得这个皇位本来就是应该由他们得到的时候,这个时候怎么办?再一次的上演着篡位的好戏?还是隐忍不发,等待良机?
    再者说,就算是他们自己没有造反的打算,其他人呢?这个世界的利益关系总是错综复杂的,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一旦某些人的利益受到了来自高高在上的皇帝的侵犯的时候,这些受伤害得人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还真的说不清楚啊。
    不管怎么说,杨楝到目前为止.他都是相当的成功的,他隐秘的杀害自己的父亲的事实虽然也有一些人暗中怀疑,不过苦于没有直接的证据,而且隋炀帝的所作所为也确实不怎么讨人欢喜,况且这个老昏君也已经死去,因此也没有几个人愿意站出来为隋炀帝说话。
    政客都是现实的,这个天下权力最大的人是皇帝,现在老皇帝已经死了,剩下的,就是这个新皇帝了,那么,效忠谁这么简单的道理还会不明白吗?和已经死去的隋炀帝相比,现在继位的这个年轻皇帝显然有价值的多。
    历史的车轮带着沉重的印记缓缓的滚动着,终于开始翻开那灰暗的一页,隋大业十三年秋,少帝杨楝登基,更年号为永靖,意在平靖四海,天下安宁。以十月为永靖元年,都长安,以萧皇后为大隋皇太后。
    第十九卷【裂土称王】 第二章【风云初起】
    第十九卷【裂土称王】 第二章【风云初起】
    大隋皇朝的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已经死去好些天了,这个天下宁静的局势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到处都是割据势力,除了大隋中央控制的一些重要城市之外,这个天下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不下几十个。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每当一个封建的王朝的命运走到尽头之时这个天下总会出现这么一群英勇的人物,他们或许最终无法取得这个天下最终的控制权,但是他们对于封建王朝的作用却是无可替代的。
    这群人,就是贫苦劳动人民,他们总是在逆来顺受,只要有一口饭,他们就会顺从中央,绝对不会反抗,但是一旦中央的剥削超过了他们所能够承担的极限,那么,这群人就是这个天下间最危险的一群所在。
    纵观历史,从陈胜,吴广第一次揭竿而起,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忽。”之后,中国历史便翻开了最辉煌最危险的一页,每到了封建王朝的末期,当各种苛捐杂税交织在一起,当这些善良贫苦的农民受不了国家严重剥削的时候,一种强大的力量,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揭竿而起,反抗暴政,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不需要组织,只要时候到了,只要朝廷逼迫着他们再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的正常生活时,他们,就会果敢的举起反抗的大旗,向当时的中央朝廷发起强烈的进攻。
    隋炀帝在位的后期这个国家的赋税已经达到了相当骇人的程度,各种名目的账户已经夺得数不胜数,这个时候的大隋子民除了一些极度富裕的地方没有产生暴乱之外,几乎每个州郡这个时候都已经是战火连天,烽火遍地。
    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中,不仅仅是农民起义反抗中央,就算是原来隋朝的一些地方势力,这个时候看见大隋皇朝的日子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很有长河东流,落日余晖的凄凉感觉。
    这个时候当中央朝廷已经不能再有效的控制着这些游离在中央朝廷之外的地方势力之时,有些事情,不可避免的,总是要发生的。不管这些朝廷的封疆大吏最终选择的会是割据一方,争霸天下还是继续依附在中央的保护之下乘机发展自己的实力。
    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这群拥有着巨大优势的朝廷勋贵能够凭借着这些年子地方上的有效经营在天下逐鹿的这盘大局中占据一块显眼的位置。
    纷纷扰扰的天下大势已经在向着乱世的方向前进,历史那浓厚的车轮将要重复着历朝历代的轨迹,从农民战争开始,一步步的将大隋皇朝推向无尽的黑渊,直到为它亲自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束。
    当隋炀帝驾崩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散播到了天下各个地方,当杨楝这个隋王朝最后的篡位者杀害了自己的父亲登基称帝,这个天下终于彻底大乱了,隋炀帝在位的时候,这个天下虽然也是混乱,但是隋炀帝在位十三年,虽然昏聩无能,但是为帝十三年,隋炀帝的皇威犹在。
    天下虽乱,但是冥冥之中却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危害到这个国家正常的运转,不管那个时候天下怎么乱,中央朝廷依旧是这个天下最强大最权威最有效最具威信的所在。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杨楝毕竟不是杨广,不管这个年轻人学习自己的父亲篡位学习的如何得像,但是有一点是绝对可以肯定的,这个年轻人在这个天下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而且,说实在的.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时间和力量可以提供给杨楝去实现自己平靖天下,再建太平盛世的理想,当杨棘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永靖,颁布天下,例行新朝时,他面对的,是无比尴尬的处境。
    十月三日,正在河北、山东交战正酣的窦建德和翟让两军在德州议和,双方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约定共同起兵反抗隋朝中央,组成了空前强大的联军,窦建德称夏帝,翟让称康帝,二帝并尊,一时间两帝联军横扫中原,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之地绝大部分归属两帝,其实力之强,兵威之盛当世之中无出其右。
    十月四号,已经横扫江淮之地的杜伏威,辅公佐在隋王朝大势已去,新君年幼的情况下受到了窦建德和翟让的刺激,江淮军破丹阳,改名金陵,杜伏威称吴王。
    十月六日,就在江淮之间大乱的时候,西北也爆发了大乱,汾阳人薛举在兰州称秦帝,建元“秦兴”,封儿子仁呆为齐王,少子仁越为晋王,任命百官,招兵买马,立祖庙于秦州,四处用兵,兵锋甚锐,攻无不克。
    十月十日,承平已久的南方突然大乱,林士宏和萧铣在南方拉起了反隋的大旗,林士宏称楚帝,萧铣称梁帝,两帝为了争夺南方的霸主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现在两军战事正酣,在九江打得难解难分,不分高下。
    这些都还只是势力比较强大的公然称帝的反隋争霸集团,除却这些大型势力之外,这个天下还隐藏着大量的没有出手的或者实力较小的争霸势力。
    大业十三年隋炀帝驾崩之后全国范围内的农民义军如火如荼,也有地方贵族,豪强势力乘机起兵占据州郡,割据一方。
    据《齐书.太祖本纪》记载:
    刘武周起马邑,刘元进起晋安,皆号皇帝;李子通起海陵,号楚王;邵江海据岐州,号新安王;罗艺据幽州,左难当据径,冯盎据高、罗,皆号总管。
    林林总总下来,这年十月称帝称王的不知有几人,王位在这一年变得非常的不值钱,只要有点实力的,都想要在这个乱局之中分一杯羹,尝试一次皇帝的滋味。
    然而,当这个天下彻底打乱起来的时候,这个天下间最具实力夺取最终皇冠的几个势力却是稳如泰山,没有任何的行动,他们都在等待,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等待着他们认为成熟的那一刻。
    杨楝十分的尴尬,自己堂堂天朝皇帝的登基,换取来的不是这个天下的承平和效忠,伴随着自己称帝而来的,竟然是大量大规模的皇帝王爷,翻开随王朝的地图,这个时候尚且还是中央直接控制之下的城市不到十个,除了在名义上隋朝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之外,大隋,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这个天下的控制,乱世逐鹿,逐渐的来开了序幕。
    第十九卷【裂土称王】 第三章【初遇君瑜】
    第十九卷【裂土称王】 第三章【初遇君瑜】
    “淫贼,看剑。”伴随着一个女孩子娇脆的声音,一柄长剑闪烁着幽幽的寒光,向着萧策的脑门直直的冲了过来,把毫无思想准备的萧策吓了一大跳。
    萧策秘密回京的消息除了皇太后萧妩之外并没有其他人知道,为了掩饰自己的行踪,北疆的禁军在天下大乱,大家纷纷称帝称王的时候安然不动,只管自己老老实实的出兵收复尚且掌控在突厥手中的北疆诸郡。
    尽管如此,尽管萧策已经相当的低调,但是他还是摆脱不了被大家注视,被公众熟悉。毕竟,他的声明太重,他手中掌握的权力太大,这个时候不但是高坐在长安龙位上的永靖皇帝想要及时地了解关于萧策的一切消息,就连割据天下的其他势力这个时候也是磨拳擦脚,全心全意地关注着关于萧策的一切消息。
    不是这些人谨慎,他们也不就是怕了萧策,只是实力摆在那里,萧策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成为了强势的代名词,这个时候各方势力都在角逐中原,能够参与加进这盘大棋的,都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萧策本身的实力就已经相当的恐怖,他的个人战绩表示这个年轻人曾经挑战过无数的成名高手,而现在,萧策已经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在行动,在萧策的身边,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聚集起了一批拥有着相当实力的属下和朋友。
    有了这群人的帮助,再加上萧策本身的实力就已经相当的不凡,在这个天下,能够和萧策相抗衡的势力,实在是少只有少,虽然这些势力不愿意和萧策为敌,但是现在大家的立场摆在那里,不管未来是什么关系,现在他们不得不仔细认真地关注着萧策的一切。
    所谓未雨绸缪,天知道萧策这个绝世杀星什么时候会出现他们的面前,到时候万一大家的立场是对立的,拿什么去抵抗萧策的无敌异能?那还不如乘着萧策还没有表现出敌意的时候先行掌控萧策的行踪,也好到时候决定究竟应该怎么做?
    为了配合萧策掩饰好自己的行踪,远在北疆的十万禁军十分配合的在禁军副统领司马德戬的率领之下向着其他没有收复的州郡前进,争取在萧策还没有回到北疆之前先行将北疆全部收归到朝廷手中,制造出萧策仍然还在禁军的假象。
    这些天来萧策基本上一直都在呆在皇太后的寝宫中没有出去过,除了需要打探消息的时候萧策离开之外,其他的时间萧策节本上都是在和萧妩的缠绵中度过的,虽然碍于身份两人之间没有真正的欢好过,但是这种禁忌的暧昧关系却正是萧策所喜欢的。
    萧策千算万算却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在皇宫之中呆上了几天之后想要出宫活跃一下,却被人当作了淫贼,直接拿剑刺杀自己了,这倒是件新鲜事.萧策出道至今虽然也有不少人不要命的来刺杀自己,但是还没有哪个人敢给自己扣上一个淫贼的头衔的,看样子今天的事情有些怪异了。
    萧策并不知道这个想要刺杀自己的女刺客是什么人,又是什么身份,代表着什么势力的利益,但是看她的样子分明就是认识自己,刺客的剑虽然看似凌厉,但是以萧策的能力自然可以看得出来其中并没有杀意。
    这就让萧策感到十分的奇怪了,既然对方认识自己,却又要来刺杀自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如果说是假刺杀,这阵仗未免也弄得太过认真了,如果说是真刺杀,那她的剑道之中为什么又没有杀气呢?
    喊自己淫贼,这当真是误会萧策了,虽然说萧策的人品也确实不怎么样,出道以来也确实一直都在拈花惹草,一直都在女人堆中打滚,但那是萧策个性使然,而且基本上大家都是你情我愿的,很少出现不和谐的画面。
    难不成自己被人当作淫贼了?或者说这个姑娘误会自己了?
    萧策刷的一下闪身躲过了来人的剑,这个世界上若是论及速度,萧策是当之不愧的名列前茅,能够在速度上和萧策一争长短的高手屈指可数,来人的剑术虽然不错,但是若是论及速度,和萧策相比,可就相差得远了。
    萧策轻松地避开了来人的剑锋,立于来人的三分开外,道:“姑娘,你误会了,在下不是什么淫贼,你要抓什么淫贼的话,应该找别人,你看在下的样子,风度翩翩,能会是淫贼吗?”
    萧策本来以为这不过是个误会,他解释一下就会澄清误会,然后就没有事情了,再加上自己长得还算是英俊,穿上这么一身衣裳着实有那么几分翩翩佳公子的气息,萧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感化这个刺客的。
    然而这一次萧策确却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个刺客根本就不是认错萧策什么的,而是她根本就是认识萧策,不但如此,她和萧策也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喊萧策为淫贼也没错,因为萧策确实实做错过了一件错事。
    蒙面刺客长剑直指萧策面门,寒声道:“淫贼,你休要狡辩,你只管说你是不是萧策?”
    萧策心中一凛,顿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仔细的回忆自己初到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但是很遗憾的是萧策已经想不起来自己究竟做过了什么错事,邪帝大人貌似没有将自己的错事记下的习惯。
    萧策心中一横,他倒是想要听一听这个刺客会说出什么样惊天动地的话来,萧策傲声道:“不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