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节
第一回 万岁爷喜得佳人 千金女痛失良偶 热河行宫,偏殿。 咸丰皇帝已是病势沉重。 而此时被人称为“鬼子六”的奕?似乎正与皇后以及咸丰帝唯一的皇子的生母懿贵妃密谋着什么。 奕?:“我还有最后一个要求。” 皇后与懿贵妃对视了一眼,随即双双望向奕?。 只见他深邃的眸子此刻微微低垂,抬起时竟然顷刻落下泪来。清俊坚毅却又隐忍克制的面庞令人动容。 “我希望未来的两宫太后可以代皇上答应,追封我额娘为皇后,升祔太庙,并且系先帝谥号。” 皇后面上倏然飘过一丝为难之色,幽幽地道:“向来只有新帝生母才会在新帝登基之时获得追封。大清向来并没有非皇帝生母而获得追封的先例呀。”.. 一时间殿内的空气好像僵住了一般。 皇后对不动声色的奕?继续娓娓说道:“六弟,封为铁帽子亲王,世袭罔替,并加封摄政王,此等位极人臣,保享一生荣华富贵,也可勉强算是对太后的一丝安慰了。” 懿贵妃深知恭亲王奕?并非可以讨价还价之人,连忙按住皇后微抬的手,喊了声“姐姐”,对皇后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再说下去了。 懿贵妃正色道:“哀家代表皇上答应你”,随即拿出印信交托在奕?手中,“皇上和我们姐妹的性命就交托在六爷您的手上了。” 言及于此,奕?脸上方才冰川初融。他嘴角划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冷笑,行礼,离去,未再发一言。 仿佛刚才那一句请求已经耗费了他所有的气力。 殿外。有些许微风拂过他的衣摆,好像额娘抱着年幼的他轻轻摇动。 “额娘的话,我没有忘。但是别人欠我们的,我也一定会拿回来。” 回忆不经意闪现。 年少的他丰神俊朗、文武全才,无疑是最出色的皇子。但是额娘让他绝了争储之心,只偏疼抚养在膝下的孝全成皇后嫡子,后来的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即位后立即追封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将额娘以太后礼仪奉养却不肯给真正的名位。 额娘病重之际,他跪在皇上脚边苦苦哀求他册封皇太后,为了病中冲喜,也为了安慰额娘多年之憾。 可那奕詝虽然心不甘情不愿的下了旨,却不给额娘升祔宗庙,也不加道光帝“成”字的谥号。 奕?走着走着,步伐越来越轻快。 要抓紧时间了,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做呢。 此时偏殿内,懿贵妃执起皇后的手,款款说道:“我深知姐姐身上的担子重,可是此时不是纠结于祖宗成法的时候。他奕?能帮我们剪除肃顺,岂不也可以自立吗?” 皇后闻言大惊,抚着胸口,徐徐地说:“妹妹说得极是。我竟糊涂了,未曾想到这一层。” 懿贵妃安慰道:“姐姐胸怀社稷,一心只想着为皇上基业考虑,又要周全皇室颜面,妹妹拜服。只是此时务必不能因小失大,万万要以顾全皇儿的帝位为上啊。” 皇后定了定神,也执起懿贵妃的手,说道:“幸好有妹妹从旁协助,以后我们相互扶持,永不相负。” 懿贵妃笑语盈盈:“那是自然。”突然,眼底似有一层阴影飘过,像是想到了什么。 懿贵妃正了正身子,压低声音,对皇后说:“奕?素来孝顺,这是我们目前唯一可以利用的点。他们母子如果对皇上有不臣之心,当初皇上生母孝全成皇后薨逝,先帝将皇上养在静皇贵妃膝下,她暗戳戳地使些绊子,哪里由得他长大。只是此事若得善终,奕?的势力必定如日中天,我们不得不防。” 皇后点了点头,似是深以为意,思衬良久,悄悄说道:“后宫传言,孝全成皇后之死大不寻常,而孝静太后去世之前弥留之际亦有“以命换一命”等惊人之语。如果有些内幕未曾曝光也未可知。不过妹妹所言甚是。我们赌这一次,希望能够得偿所愿。我甘愿为皇儿的前途茹素十年,以期神灵庇佑。” 懿贵妃面无表情:“我向来不信神灵,只信人定胜天。” 咸丰帝驾崩后不久,恭亲王奕?联合两宫太后发动政变,一举剪除咸丰皇帝钦定的八位顾命大臣,开启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时代。但是实际上政权基本上落入同治皇帝生母懿贵妃,也就是慈禧太后手中。 为答谢恭亲王奕?剪除异己的功劳,两宫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义下旨,追封恭亲王奕?的生母为道光帝的皇后,升祔太庙,并系道光帝谥号“成”字,史称孝静成皇后。 道光年间,北京。 光阴转换,年华似水。 蒙古亲贵时任刑部员外郎花良阿府中张灯结彩,庆祝府中的大小姐博尔济吉特氏·静欢即将入宫为贵人。 这位静小姐虽然年仅十三岁,但是出落得娇媚异常,因此殿前选秀之时颇得皇上的青睐。 但此时,夫人却在房中轻轻饮泣。 老爷进得屋来,见夫人哭得玉容残损、妆发凌乱,不由得心疼得眉心蹙起,往来踱了几步。许久,沉吟道:“夫人勿要如此,被心怀叵测之人知道了,万一告到御前……府中上下的性命攸关啊!” 夫人拾起一片柳叶鸳鸯的丝绢拭了拭泪,压低了声音“现在谁不知道,后宫无一处不是钮钴禄氏的天下。那性子也不是能容人的。静儿自小被娇惯坏了,哪里受得了这种苦!即便得宠,也少不了被算计陷害!如有一日触犯圣颜,性命都会不保了!”说着恸哭起来。 片刻又埋怨道:“先前答应我会暗中打点,切莫中选。如今怎的还是这副局面?莫不是为了仕途风光,便舍得送女儿去那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去处了?” 老爷眉心早已已拧成一团,捶胸顿足。 “夫人是这般看我的吗?你我子息福薄,多年来膝下唯有一女,如同性命一般。哪里舍得!怪只怪静儿绮年玉貌,光华难掩。” 说着瘫坐在老红木椅子上。那椅背乃是“松鹤万年”图样,椅腿和扶手饰以回纹,精美绝伦。 “我事先已托内务府打探皇上的喜好,知道皇上最不喜绿色。因此让人特制了一件团花绿氅。夫人也是知道的呀。” 夫人愈发伤心“听闻选秀之时圣驾与秀女所隔甚远,如何看得清楚眉目清秀与否?怎地就选上了?现在该如何是好?” 老爷略微展了展眉说“夫人,现在要紧的是择两个得力的侍女陪嫁,最好是精通药石之术,又要忠心耿耿的。” 夫人止住眼泪,定了神,说道:“平素里服侍静儿的幽篁、饮溪、风眠都甚是得力。只是未曾听闻哪个学过医术。” 花良阿走到门下,向听令的小厮言道:“去请小姐,并把平日里服侍小姐的人都叫到院子里来。” 而此时闺阁之中,主仆二人正在窃窃私语。 一灯如豆,宛若心花。 原来这博尔济吉特·静欢亦不想入宫侍奉皇上。 她的贴身婢子名唤饮溪的是她幼时所救。说来是一段缘分,饮溪的样貌与静欢甚是相像,只是静欢有蒙古血统,眉目更疏阔些,而饮溪多了点汉人女子的温婉。因此当静欢路遇流落街头的饮溪时,心中不忍,便收留她到府中服侍,并赐了她“饮溪”这个名字。 静欢幼时偶然得遇和硕长公主之子温宪,立时芳心暗许。成年后的温宪在乾清门任侍卫。这种侍卫与普通的侍卫不同。御前的人,大多都是王公子弟千挑万选上来的,家世武功忠心缺一不可。因为容易得到皇上的赏识,所以也被视为平步青云的捷径。 饮溪见小姐如此为难,不由得想到以身相替的法子。她跪倒在静欢身边,牵着静欢镶嵌白底全彩牡丹的袖口,一字一顿:“殿选那日,小姐言语不多,与圣驾相隔又远,时日久了,皇上必记不清楚样貌如何。我愿替小姐进宫。” 静欢一时也没了主意,含泪扶起饮溪说道“此计虽好,可一旦被人拆穿,便是诛九族的欺君之罪。调换汉人女子入宫,混淆皇家血统,谁能担待得起这份罪过?” 饮溪坦然自若地答道:“圣祖康熙爷的生母原本也是汉人,只不过抬旗成了佟佳氏而已。雍正爷、乾隆爷也有数位汉人嫔妃。如今四海升平之世,满汉一家之亲,小姐自身幸福要紧,何必在意那些细枝末节?” 静欢从来只当她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可怜孩子,感念救赎之恩,一直忠心服侍自己,从未曾想到自己贴身的侍婢居然也是有见识的,口出如此惊人之语。 “你真的愿意?” “愿意。” 话音刚落,小厮隔着房门,垂首道:“小姐,老爷夫人请您过去,还让您房里的人都去院子里听候差遣。” 夕阳无限。屋檐被落日余晖浸染,显得这府第更加煊赫辉煌。 庭院里丫鬟仆妇站了一排。 老爷特意请了京内有名的百草亭掌柜出题。 无人想到,最后居然是负责洗衣的粗使仆妇甘棠脱颖而出。 甘棠年约四十,满面沧桑,手指因常年冷水浸泡指节异常突出。 可就是这双并不灵巧的手,拈起一味药闻上一闻便脱口而出名称和药性。府中之人无不称奇。 老爷遂令甘棠免了每日洗衣杂作的苦役,以西宾之礼请她将药石之术传授给饮溪。便于饮溪入宫陪嫁,确保静欢免受他人的迫害。 夜凉如水,甘棠与饮溪在房中。 甘棠粗糙的手抚过饮溪光洁的皮肤,充满怜爱。 “决定了?” “我们隐忍多年,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饮溪握住甘棠的手,拼命地忍着眼泪,不让它滑落。 “棠姨,你相信我,我一定做得到。” 甘棠的目光紧紧围绕住饮溪,像是怕把她弄丢了。 “是啊,多年筹谋,只为这一日。” 饮溪挤出一丝微笑,对甘棠说:“棠姨,您还记得么?我们是如何设计将小姐带出府第,引得她与温宪公子偶遇,以便让她绝了入宫为妃的念头。” 甘棠叹了口气。幽幽地说:“以情爱谋算女子,是天下最卑劣的手段,却也是最容易成功的。更何况深宅女子,久不见天日,温宪公子又是如此人才。” 饮溪偷偷拭去眼角的泪,再次努力挤出笑容。 “正是呢。其实我们算是《西厢记》里的红娘,做了一件好事。” “当初若是不成,你打算怎么做?” 饮溪眼底霎时闪过一丝令人齿寒的阴翳。 “杀之。替之。”无比坚定地说道:“自从我娘被赐死,我身体里留存的良善之心就泯灭了。我活着只为了一件事。我们是微贱之人不错,可微贱之人也有骨肉之亲,微贱之人的性命也不能这样白白地没了。” 甘棠眼中不觉滴下泪来。她忆起与饮溪的娘同在当年的智亲王府内做接生嬷嬷。那时她还年轻,资历浅,凡事都靠饮溪的娘教着带着。 彼时嫡福晋有孕。她与饮溪的娘受胁迫在接生之时扯伤宫体,使之不能再有孕。可谁知下手过重,重伤了福晋,不日便薨逝了。 那幕后指使之人便是后来的智亲王继福晋,当今的皇后,佟佳氏。 而她二人甘愿受胁迫的原因就是眼前的饮溪。 佟佳氏以饮溪的性命相要挟,使她们不得不从命。可事后,因失职之罪,饮溪的娘被殉葬。 名为殉葬,实为灭口。甘棠带着饮溪漏夜逃出王府,隐姓埋名,改头换面,这才逃过一劫。 饮溪咬着一口细碎的白牙,望着窗纸透过的摇曳夜光,对着甘棠,也对着自己说道:“郁儿早就该随着娘去了,可我不甘心,我要以博尔济吉特·静欢的名字活下去,我要夺走她的一切。” 她深知,此时此刻,她的仇人已是大清的皇后。一人之下而已。要想搬倒她,只有一个人能做到,那就是当今皇上。 第二回 宫闱青瓷声声碎 庭院红妆寸寸伤 大清建国以来,若论族中皇后的数量的多寡,无外乎是满军旗的钮钴禄氏、佟佳氏和蒙军旗的博尔济吉特氏为翘楚。 钮钴禄氏是满洲大姓,以盛产皇后和外戚著称。康熙的孝昭仁皇后、雍正的孝圣宪皇后嘉庆的孝和睿皇后、本朝已经薨逝获得追封的孝穆皇后均出自于钮钴禄氏。 顺治帝的孝康章皇后,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以及当今道光帝亲封的皇后娘娘都是出自于佟佳氏。 而博尔济吉特氏亦出了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和孝庄文皇后,以及顺治帝的废后和孝惠章皇后。 此时的皇后佟佳氏,正枯坐于储秀宫中。 储秀宫原名寿昌宫,始建于明代,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它位于咸福宫之东、翊坤宫之北。储秀宫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前出廊。檐下斗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东西配殿为养和殿、缓福殿,均为面阔三间,硬山顶建筑。后殿丽景轩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东、西配殿分别为凤光室、猗兰馆。 这三年来,皇后的日子并不好过。 自从道光二年选秀之后,封了钮钴禄氏为全嫔,皇上的眼里就看不到别人了。全嫔进宫之后便是专房之宠。第二年就晋封全妃。 今年是道光五年,仅仅是她进宫第三年,竟然已经以8岁的稚龄获封为全贵妃。 后宫明面上是以皇后为尊,其实早已是全贵妃在执掌。 皇后唯一庆幸的是全贵妃还未有诞下皇子,否则自己则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 可是这唯一的幸事眼看也要破灭。年初全贵妃诞下一女,皇上龙颜大悦,三不五时的晋封、赏赐。如今刚刚入夏,全贵妃竟然又怀孕了。 而作为中宫皇后,她这些年居然一无所出。 难道是早年的所作所为伤了阴鸷? 雪上加霜的是当今太后亦出自钮钴禄氏,与全贵妃乃是同宗。 皇太后虽然不是皇帝的生母,但对皇上有养育之恩,皇上极重孝道,即位之初便尊其为恭慈皇太后,于寿康宫奉养。 近年来皇太后年势愈高,并患有消渴症。皇上时常携全妃去寿康宫与太后一同闲话解闷、谈经参禅。 全贵妃素日侍奉太后更是伶俐得很。她父亲颐龄原是苏州将军,在江南颇有根基。太后治疗消渴症的药方中有一味玄参最为重要。她便知会娘家时时进贡最上等的玄参。并且在自己宫中亲自拣净杂质、去头、洗净、切片、晾干,以供太后之用。 如此勤谨奉上,以至于皇上亲自作诗描绘全贵妃的姿容与德行,以期传世。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