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全民科举 > ☆、回乡

☆、回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方娴薇刚从榜单上知道知道自己考过了, 正要回去, 却突然感到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她被吓了一跳,转过头来一看来人, 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干嘛!”她没好气道。    “切!”杜清圆不满, “他乡遇故知,你就这个表情啊!”    方娴薇便朝她露出一个僵硬无比的笑,“哈,我好开心啊!”    杜清圆嫌恶地摸了摸自己身上涌起的鸡皮疙瘩, “可别,你还是正常点!”    见她哼了一声,杜清圆问:“你选了哪个夫子, 结果怎样?”    “李夫子,自然是考过了!你呢?”    “我选了杨夫子!”见方娴薇惊讶地转过头来,杜清圆嘿嘿道:“也考过了!”    然后她警惕的往后退了一步,“可不许跟我急的啊!”    “切!你当我还跟以前那样啊!”哪知杜清圆却一本正经的点点头。    方娴薇吸了一口气, 正要发作, 却一把被杜清圆拉住,“哎, 咱们有话好好说,你先等我下,我后面还有两个人在等着我,我去跟他们说声!”    杜清圆找到陈书他们,道让他们自己先回去, 顺便要陈书给杜行山说一声。    陈书自是点头应是。    在杜清圆再一次离开的时候,又变成了陈书与周莲音二人独处。    其实在三人熟了之后陈书再跟周莲音说话已经不像之前那样结结巴巴了,哪知现在二人独处,他的舌头就开始打结。    “那,那个,我我们现在是...”陈书的脸红成了柿子。    周莲音本来还没什么,但见陈书这样,不知怎的两颊也开始微微发烫。    气氛仿佛一下子就古怪起来。    还是周莲音觉得这样的气氛灼人又奇怪,当先垂头说她要回家了,跟陈书道了声别就先行离开。    陈书愣愣地“哦”了一声,还是有点没反应过来好好的独处怎么又变成他一个人。    待他恢复冷静,便懊恼的锤了一下头,自己真是,蠢透了!    杜清圆与方娴薇二人找了个茶楼,在楼上的雅间中,她们正说着话。    方娴薇说着说着,不知怎的又提到了江陵,顶着杜清圆戏谑的目光,她还是硬着头皮道:    “不知江陵哥哥现在怎样?”    杜清圆暗暗发笑,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陵哥哥啊,他挺好的啊,现在是翰林院编撰,又领着皇上跟前笔录的差事!”    方娴薇眼神中露出向往,她轻声道:“真厉害!”    杜清圆理所当然的点点头,“陵哥哥自是鲜有人及。”    “喂,杜清圆,之前在径庭的时候你可是跟我说好了要帮我的!”    杜清圆笑脸一僵。    “你不会是忘了!”    “那个,咳,现在想起来也不急,不急,你让我想想!”    “这样”,杜清圆拍案,“我要真做些什么就显得刻意,到时候我和陵哥哥一起要去哪儿,就把你叫上,正好大家都是径庭的学生,也不显得突兀。”    “倒时候就看你自己的了!”    方娴薇也不贪心,能和江陵有接触的机会就行,便点点头。    二人便这样说定,而杜清圆就在江陵不知道的地方,毫不犹豫的给他卖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江陵发现一个跟他只有点头之交的人频频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一次两次还好,方娴薇也算是跟他认识,几人都在径庭上过学,但次数一多,以江陵的聪慧又怎么看不出其中的不对劲?    方娴薇每次都刻意接近他,而圆儿陈书他们像是说好了似的,刻意给他们独处的机会。    这其中的意味简直不言而喻。    在察觉到这一点,又想到方娴薇必然是走了圆儿的路子,江陵说不上心中是什么感受,有难受,有失望。    在他已然明晰自己对圆儿的心思后,她却主动将自己推给外人,纵然知道她现在并未开窍,江陵还是免不了心中烦躁。    但是他一向能忍,也清楚知道这事急不来,于是一边与方娴薇保持距离,一边在等待着机会。    天气渐渐寒冷,杜清圆从小生长在南方,哪里经受过这样冷的温度,在京城飘下第一场雪的时候,她不得不把自己裹成了一个球。    冷气嗖嗖地往里钻,杜清圆恨不得把自己的全身都包起来,不让一点皮肤裸露在外面,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她还要写作业...    她坐在桌上,蔫头耷脑,脚底下围了三个火盆子。    陈书就在他旁边,见杜清圆半天也不愿把手伸出来,不由得提醒,“清圆,你要再不写可就写不完了!”    杜清圆虚弱的嗯了一声,半天才艰难地将手从袖中伸出来。    她边写边抱怨,“陈书你说,我当初怎么好端端的非要选了杨夫子,我这不是没事给自己找事嘛!”    陈书不语,杜清圆也不想要她回答,纯粹就是抱怨,“你说夫子为什么布那么多作业,这么冷的天,我感觉自己手都快冻成冰柱子了。”    陈书瞥了一眼那白嫩的小手,没见到一点冻成冰柱子的迹象,当然他非常聪明的将这句话咽回肚中。    嗯,还是写作业!    其实要说冷,的确京城比阳城冷多了,打个比方,从小在南方长大的杜清圆和陈书头回见到人能在河面上走时可是惊呆了。    阳城的冬天,顶破天就是结点薄冰,那点厚度哪里能支撑人的体重,更遑论那么多人在冰上走了。    但人是最能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物,杜清圆来京城这么长时间,早该适应了。    她现在这样,一半是心理作用,一半是懒,不想写作业而已。    这不,没过一会儿,杜清圆就觉得自己身上那股子冷劲儿好了一些。    搓着手,她隔着窗户看向外面,雪如鹅毛般嗖嗖下着,屋内却十分安静。    她看着雪,突然来了一句“这么大的雪,我要是能画下来就好了!”    可把陈书给唬了一跳,他紧张道,“清,清圆,你可别吓我!”    杜清圆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前些年她瞒着众人偷着学画的事给陈书唬破了胆子,他现在一听自己说画就如同惊弓之鸟。    “瞧你吓得!我现在连画具都没有,不过说着玩玩罢了。”    然后杜清圆就看着陈书像突然放下了个巨石一样松了口气,他甚至还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杜清圆:“……”    当杜清圆开始适应青云书院高压的节奏,而随着时间推进春节也越来越近的时候,她终于迎来了在青云的第一个长假。    虽然只有二十天,一直放到正月十五,也就是上元节。    但杜清圆表示,有假就好,她不贪心。    不过高兴的同时她也遗憾的表示又要和江陵分别了。    因为杜家的祖宅毕竟是在阳城,而杜蘅和魏氏也在阳城。    故而这春节也是杜行山和杜清圆一起回阳城过的。    回到久违的生长之地,杜清圆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一切熟悉又陌生,却让她感到安心。    魏氏一见到女儿,就抱着她刷刷流泪,心啊肝啊地叫着,仿佛多少年没见到她似的。可谁都知道,从离开阳城到现在,也不过过了区区几个月而已。    就连一贯冷静的杜蘅见此也红了眼眶。    杜清圆在家中是过得是如鱼得水,本来杜清圆从小就被魏氏夫妇二人带大,从未离开过,如今去了阳城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读书,几个月都不能回家,即便她爷爷在哪里,杜氏夫妇还是免不了担心。    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可不是要对她百依百顺!    杜清圆先是带着礼物分给了自己曾经在槐花巷中的小伙伴。    他们都已经长成了大人的模样,有些年纪大些的都已经成亲了,因为避嫌,杜清圆只能将自己的礼物送去他们家中。    而有些跟杜清圆差不多的大的,在不读书后也开始为家中干活。    当杜清圆将她特地带给他们的东西发下去后,这群少年齐声响亮的一句“老大”把杜清圆整得好不尴尬。    她这才想起在自己天真不知事的时候还有过一段在槐花巷称王称霸的日子。    她咳了一声“叫我清圆就好!”    几人却是摇头,“老大是我们一辈子的老大!”    杜清圆扭不过他们,也只能由他们去了。    面对于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杜清圆可比对着青云书院那些学生轻松真心多了。    几人坐在草地上,杜清圆细细给他们讲着在青云发生的趣事。    “老大,青云书院的人是不是都个顶个的厉害!”    “是挺厉害的,不过也没有外界传的那么夸张啦!”    “京城是不是特别大特别繁华啊?”    “是很大!达官贵人也多!不过,我还是喜欢咱们阳城!”    “为什么呀?”这群少年发出惊叹的声音。    “咱们阳城多好,山清水秀的,不像京城,空气很干,冬天特别冷,人都能在河面上走!”    “哇!”少年们睁大了眼睛,无论怎么想也想象不到人能在冰上走是个什么情景。    “他们不会掉下去的吗?”    “不会,因为特别冷,冰都结得很厚!”    “哦~~”    太阳渐渐落下,暮色开始升起,直到这群少年的父母找来他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随后的几天,杜清圆又去拜访她的师傅雅意。    放假在阳城的十几日时间被她排的满满当当。    而后在她辞别依依不舍的杜氏夫妇后,她与杜行山一起回了京城。    其实再过几天就要上学,而上学之前还有个重大的节日,那就是上元。    杜清圆一直认为,书院能让他们过完上元之后再来上学实在是良心之举,在她心中上元节的重要程度是不亚于过年的。    以她跳脱的性子,自然是不可能老实,刚回到京城的时候就约了她几个好朋友,计划着在上元之夜一起去玩。    几人自然是无不答应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