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全民科举 > ☆、试题

☆、试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连中三元指的是分别在乡试, 会试初选与复选都获得第一名, 即为三元。    但别以为这三元好考,古往今来,史书上科举能连中三元的绝对不超过两手之数, 记得上一次发生考生连中三元的情况已经是在前朝了。    结果呢, 时隔百年,这样的盛况又一次发生!    然而,江陵也绝对当得起天纵奇才这四个字,记得今年复选的题目可是难倒了一大片考生, 其实题目看起来十分简单,就是要你谈一谈国政,能走到这一步的考生, 哪个不是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国家政治而已,他们能给你写个满满三页纸不带喘气。    然而, 这次要谈的国政却是大夏的立国之本, 科举。    说到这科举,难也不难, 说它不难,因为古往今来有太多文人墨客写它了,光是考生脑中的文章就不下五指之数;要说它难,那真是太难了,写科举, 要怎么写,你是夸它呢?还是贬它,夸它,怎么夸,都是老生长谈,光是如何夸出新意就已经足够伤脑筋了。    况且,科举本来就如同走钢索,越往前掉落的人就越多,如果这次复选的题目真的单纯夸科举制度,那基本你是在钢索上淘汰的那一批了。    若说要贬,那就更不能了,大夏以科举立国,科举乃是国之本,你说它不好,脑袋还要不要了?    记得这次复选考试的时候,几位考官就跟看戏似的,看着那些考生急的抓耳挠腮,有趣得紧。    而江陵之所以能被当今圣上点为状元,除去他之前成绩的积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他复选的时候所做的那篇策论。    他关于科举的见解可谓让人拍案叫绝!    思路的巧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这次考试的精髓其实就在于体察上意,表面上题目是要写你对科举的看法,但究其核心,是要你猜出当今统治者对于科举的看法。    比如说,现在国家奉行的学说是儒家,但为何统治者要要推行儒家,还不是因为儒家学说正合统治者的意思,也符合当时国家的国情,故而儒家学说盛行,可君不见一千年前,当时国家奉行的学说可是法家!    法家这样体系周全,对国家影响深远的学说都能衰落变革,可见没有一种政治是一成不变的。    一种政律的变革都需要底下人的推动,这时,有才且会体察上意的人就十分珍贵了。    大夏以科举立国不假,然,如今的科举选拔已然有许多弊端,一些官员普遍出现实干能力缺乏,空会纸上谈兵的特点,行政效率低下,这样的情况必然不能漠视。    当今本就是不安于稳,主张改革的性子,差的只是一个机会,故而今年的科举才出了这样一个刁钻的题目。    而在这样的当口,江陵的观点却刚好戳中圣上的心口,怎么不让他龙颜大悦?    圣上其实当时就已经激动地想给江陵一个实干的官职了,但是按照惯例,新科状元一般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位,不论将来前程如何,总要在翰林院打磨几年的。    几位考官好说歹说,才让圣上收了心思,但这个状元的名头是怎么也跑不了的。    当时殿试江陵获得圣上大肆赞扬的消息也传到京城百姓的耳中。    这一听就更了不得,一般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家里有个孩子能考取进士功名都是祖坟冒青烟了,连中三元?这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江之源也罕见的对儿子嘘寒问暖,这完全不符合他平时的作风,原来是圣上在得知江陵是江之源的儿子后,又把江之源叫来狠狠夸奖了一顿,说江陵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众大臣也在私下眼红红的羡慕他养了个好儿子。    江之源对于儿子的事一贯不太上心,可这次江陵中了状元让他在圣上和同僚面前大大长脸,他也免不了对江陵和颜悦色。    “陵儿可有什么想要的,尽可以跟为父提!”江之源又开始扮起了好父亲。    江陵对于他的关心丝毫不为触动,只是这想要的....    犹豫了一下,江陵还是开口,“父亲可否让孩儿回阳城一趟!”    “回阳城?”江之源的笑容一滞,“无事你回阳城做什么?”    “我想回阳城看看圆儿!”    江之源下意识的想说胡闹,突然就对上江陵的目光,他一愣,想到这些日子圣上对自己的另眼相待,同僚对自己明里暗里的羡慕...    种种在心中过了一遍,江之源终于道:“那,那你去,早点回来!”    江陵心中一喜,头一次对江之源露出真心实意的笑容,“是!”    阳城。    最近因为城中出了一个新科状元,又是连中三元,阳城的百姓与有荣焉,很是津津乐道了一阵子,然而再怎么样,这些事情终究离普通百姓太远,热闹了一阵子,城中也渐渐平息下来。    当然,或许因为江陵出自径庭书院,书院中学子的兴奋劲显然要比城中的百姓持久些。    就连径庭夫子也摆脱不了这样的情绪,连中三元啊,这样的学生竟然是从他们径庭书院考上去的!    这可是给书院大大争光长脸。    杜清圆托着腮,听着夫子在台上侃侃而谈,他道:这一届会试径庭出自径庭的学子考得非常好,大大超过往届。    先不说别的,想必你们已经知道,这次会试的新科状元就是径庭上一届天级的学生,而上一届天级的学生都普遍考得不错。    既然他们给你们开了个好头,你们作为这一届的天级学子,马上就要参加乡试,怎么能落后?    如今已经四月,马上到八月份就是你们下场的时候了,时间已经不多了...    杜清圆昏昏欲睡,不怪她上课不认真听,现在夫子是一有空就跟他们说这些,听一遍两便还能振奋人心,听多了便觉得啰嗦。    就在杜清圆的视线中,就没有几个人在认真听,她旁边的陈书倒是坐得笔挺,可杜清圆眼一瞥,就知道这小子不知道溜号到哪里去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放学,杜清圆如往常一样收拾东西,与陈书一起走出了书院,然而刚走到门口,她就倏地停住了脚步。    顺着杜清圆的视线,书院的门口正站着一个淸俊挺拔的身影,有些人,他什么都不做,在人群中也是卓然独立。    杜清圆与江陵已经三年未见,然而三年之后,她在人群中看见他的背影,也能一眼认出,那就是她的陵哥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