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盲聋苦学漫营营(四)
盲聋苦学漫营营(四) 师徒二人用罢晚膳之后,徐三见天色已晚, 便想着要拜辞而去, 改日再来讨教学问。罗昀见她欲走, 缓缓起身, 又找了两本兵书出来,交至徐三手中, 令她回去之后, 仔细研读, 不但要记牢,更要将其吃透。 徐三接过兵书,连忙点头应下。她稍一蹙眉, 这才想起来,今日光顾着学兵法了,倒有许多道算学题目, 未能来得及细问。 罗昀见她眉头蹙起, 又见她虽搁下了《阴阳历术》及《太/祖兵略》两册书,但那本《算经》, 却还被她揣在怀中, 并不搁下, 这妇人自是了然于心, 缓声说道: “凭你的聪明劲儿, 这算学一门,绝非难事。现如今你想不出来,那是因为你还没找对路子。回去好好想想罢, 过些日子再来找我,也是不迟。” 徐三面上应下,心里头却叹了口气——过些日子,她还能不能来,实在是说不准了。 即如徐三所料,待她一回到后山园子,便见门前多了几个粗壮妇人,瞧那模样,俱是凶神恶煞,孔武有力。徐三见此情形,不慌不忙,步上前去,还不待那领头的妇人开口,便抱拳笑道: “几位姐姐,有劳有劳。咱园子里栽种的,乃是举世无双的名花,若让我一个人儿守着,那可实在说不过去!如今几位姐姐来了,小的我可就心肝儿掉进肚里头——铁定放下心来了。日后待官家驾临,牡丹得了圣心,功劳归给咱们贾府,至于这苦劳,咱几个都能摊上一份,岂不是美事一桩?” 这几个妇人,乃是奉了贾府之命,来后山看住这徐三娘,绝不准她迈出后山半步。无论徐三去哪儿,干甚么,身边都必须有这几名妇人跟着,绝不可教她落了单,更不准她与人通信——这自然都是秦家大姐儿给贾府出的主意。她虽信了徐三,却也未曾尽信,派人看守,也是为了将她死死防住。 那领头妇人,原本还想难为徐三几句,只是谁人都知,伸手不打笑脸人,徐三娘这好言好语的,反倒教那妇人为难了起来。她抿了抿唇,才要说话,不曾想那徐三却很是亲热地伸出手来,拉着她笑道: “夜里头凉,姐姐去我那茅草屋里,吃两盏热茶罢。咱这园子别的没有,花茶却是不缺。梅、桂、茉莉,花样多得很,阿姐赏个脸,莫要拂了小的我一番美意。” 那几个妇人,原本以为这是个苦差事,都没料到还有这么一出儿。徐三不但让唐小郎烹茶飨客,更还去了园子里头,那几个妇人搭的草屋内,又是给她们送枕头被褥,又是问她们明早要吃些甚么。被徐三这么一哄,那几个妇人渐渐也有了好脸色,余下几日,跟徐三走得熟了,直当她是姊妹一般。 虽说被禁足后山,每日里只能读书种花,但徐三对于这样的日子,却是格外珍惜。她知道,这是暴风雨之前,最后的平静,待到风雨一来,就不知何日才是尽头。 她跟那些妇人打好关系,也并没有甚么用意,不过是为了让这日子,过得舒坦些罢了。若是这短暂的平静,也被闲杂人等给毁了,那她日后回想起来,还有甚么可供回想的呢? 却说金乌玉兔,驱驰不停,十日过后,似荷莲终于开花。这一回,徐三的心情,倒是比结苞之时,平静了许多。 她立于花下,垂下头来,看着那粉白相间的牡丹花,面上带笑,心下却是一叹。恍惚之间,她凝望着牡丹,忆起了晁四先前所言—— “这花儿,是金蕊粉瓣,雍容华美,既有莲花之形,又有牡丹之实,儿便起名为‘似荷莲’。官家瞧见此花,必会惊喜交集,龙颜大悦。” 晁四所言不虚,这花确实美极了,染金匀粉,国色天香。若是晁四能够亲眼得见,他不知会有多开心,多高兴。 徐三定定地望着那几株牡丹,唇角微勾,眸中满是坚定之色。她知道,复仇的时刻来了。 五月末时,徐三由那妇人看着,立于花下,挽着袖子浇水,恰是此时,她忽地听得园子外头,传来一阵吵嚷之声。徐三微微蹙眉,抬起头来,而那看守她的妇人,却是神色一厉,扯着嗓子喝斥道:“直娘贼,恁的吵闹!口里夹七带八,顾嘈甚么?” 她话音才落,便有一妇人快步走了过来,隔了段距离,跟她招了招手,显然是要避开徐三说话。 这看守妇人回过头来,睨向徐三。徐三娘很是识趣,弯腰搁了花浇在地,接着笑眯眯地,提着裙摆,往后退了几步,好让她们方便说话。 那两个妇人,交头接耳,私语一番。接着即如徐三所料,其中一人向她走来,皮笑肉不笑地道: “三娘子,连日以来,你很是辛苦。主人娘子发话儿了,说是叫咱几个,带上娘子,出去歇上几日。至于这牡丹,自会有人照看,三娘以后,再也不必费心了。你的心意,贾府领了,太常卿和蔡大善人那边,贾家啊,都会替你说话。打从今日起,大功告成,寿春县里,再没有人会难为你了。” 歇上几日?徐三面上带笑,心里却很是明白——官家肯定已经来了。不然他们不会急着换个地方,将她死死看住,绝不让她露面。 贾府乃是官场新贵,抱的是太常卿袁氏的大腿,而贾家最出息的女郎,就是贾氏主母的二女儿,贾瓒。贾府费了这么大的工夫,就是为了将似荷莲的功劳,安到贾瓒头上,将她推到更高的位置上去。 只是徐三,绝不会让他们如愿。 听得那妇人之言后,徐三含笑点头,扮出一副十分高兴的模样来,半句别扭话儿也没说,直接就跟着几位妇人,下了后山,来到城外,在一处偏僻院落中暂且住下。 那院落四处尘垢,墙角结了蛛网,炕席满是落灰。唐小郎一掀开那灶上铁锅,便见一窝老鼠陡然间四下奔逃,惊得这小郎君当即扔了锅盖,忙不迭地去找了徐三,眼圈发红,瘪着小嘴,很是委屈地道: “娘子,她们欺负人!你待那几个妇人,实在好的不能再好,又分给她们被褥,又亲自给她们下厨。瞧瞧她们,却是恩将仇报,赶了咱们到这鬼地方来。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徐三却是淡然,只笑了笑,轻声说道:“施恩莫图报。咱又不是在这儿住一辈子,左不过待上几日罢了,就当是忆苦思甜,出来玩玩罢。” 她噙着笑意,晃了晃手中的玩意儿,又巧声说道:“玉藻,你看,我找到了个好东西,倒能打发不少时间。” 唐玉藻瘪着嘴,把着眼儿一瞧,却是个积满灰尘的棋笥,也就是搁放黑白棋子的竹木方盒。他叹了口气,掏出帕子,边从徐三手中接过棋笥,细细拂拭,边小声嘟哝道:“娘子倒是想得开,苦中还作起乐来了。” 徐三垫着帕子,坐在炕边,笑眯眯地道:“甭管苦还是不苦,总要找些乐子嘛。国策虽不准贱籍郎君识字,却也没说不能学棋啊。我每日读书做题,总也有烦的时候,玉藻你行行好,就陪我这个臭棋篓子,下下棋,对对弈罢。” 唐玉藻见她如此,也只好点了点头,应了下来。二人正说着话儿,忽地见那几个妇人,抱着被褥枕头,满头大汗地走了过来。徐三一见,连忙立起身来,快步迎了上去。 其实在这世上,至善的人很少,大恶的人也不多,大多数人,都是有坏的时候,也有好的时候。人与人相处不来,更多的时候,不过是立场不同,有利益冲突罢了。 虽说那几个妇人,奉了贾府之命,不得不看守徐三,但徐三对她们的好,人家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眼下徐三这里缺东少西,院子里也需人收拾,那几人不用她说,自然就来帮忙了。 一行数人,不用几个时辰,就将这小院子收拾出了模样来。徐三虽说跟被关押的嫌犯似的,可她却偏有本事,将这日子过得十分惬意。接连两日,她读一会儿兵法,做一会儿算学,跟妇人们闲话家常,再教唐小郎下围棋,生活也算十分充实平静。 但是只有徐三知道,眼下所有的平静,都不过是伪装罢了。白日里她谈笑自若,行止无异,入夜之后,却是月明人不睡,辗转反侧,难以入梦。 她在等,等一个转机。 终于,第三日时,她到底还是等来了。 这日里徐三坐于院内,与唐小郎含笑对弈。这唐玉藻也算聪慧,她教了两日之后,这小郎君便上了道,今日更是直接胜了她一局。徐三却是不依,偏要跟他耍赖,二人正争闹之时,徐三忽地听得外头传来一阵喧闹之声,接着便是崔钿的声音,十分清晰地传入耳间。 徐三握紧棋子,竖耳细听,却是崔钿高声笑道:“徐老三,你歇够了没?也该出来打官司挣钱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