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我家三姐妹[重生] > 第185章 第 185 章

第185章 第 185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小孖改口叫大妹做“小番薯”之后,有人问他:“梁新,这个外号,你怎么叫得出口的?”    之前叫“大番薯”,普通庸俗但顺口,随随便便就能叫出来,毫无心理负担。    现在换“小番薯”……恶!娇柔!肉麻!猥琐!全世界除了小孖,恐怕没有第二个人叫得出声!    还说他与程愿的绯闻是“空穴来风”?    呸,未必无因!    小孖无语。大番薯不喜欢“大番薯”,他直接给换个“小番薯”,不是正合她意?    况且,不然叫什么?“番薯仔”?“番薯妹”?咦,难听!    他也有审美能力的好不好!    小番薯,跟她人一样,长长的,鼓鼓的,多贴切啊!一百零一分!    程心初次听见“小番薯”这名堂时,肩膀抖了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她在短信里问郭宰:程愿能接受这个外号???    “大番薯”是俗气了一些,不过胜在,名号叫了十几年,历史悠久,几乎成为金漆招牌了啊。    突然改了,作为亲大姐,真有点不适应。    郭宰躲被窝里,按着小键回复:应该不接受,我见过她在操场闹小孖。    郭程心:捂脸流泪.jpg    他回:这又是什么意思?快告诉我!    虽然大家对“小番薯”,包括当事人大妹,接受无能,但谁也拦不住小孖天天“小番薯”“小番薯”地喊。    喊了一段时日后,生米煮成熟饭,硬生生被接受了。    大妹欲哭无泪。    而那天晚自习之后,江妍她们没再对她起过挑衅。    转眼第二年春天,高三级组织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学习。    小孖跟在大妹屁股后面问:“小番薯,你打算报哪个学校?”    大妹边翻《志愿指南》,边说:“复旦,或者浙大。”    “哇!”小孖崇拜地低呼一声,又问:“都在哪的?”    大妹:“……”    既然不知道在哪,那他“哇”什么?    大妹拿纸拿笔,写下两个页码,塞给他,说:“自己回去翻《志愿指南》。”    小孖看看纸上两个数字,有谱了,回去自己座位查看那本厚得跟电话薄一样的指导书。    找到学校信息页,看到地址后,他着力查找在那两个城市的学校,哪一所招收体育生。    那段时间,大孖特意去高三6班找弟弟,问他高考志愿考虑得如何。    小孖踌躇满志说:“就上海跟杭州这两个城市,招体育的我都查得七七八八了。”    包括复旦和浙大的,他都搜集了。    弟弟竟然已经有了主意,大孖微微惊讶,他说:“你还是同我一起报北京,阿爸阿妈叫我看着你。”    小孖不答应,说自己志向已定。    大孖追问:“那几个地方的学校都不低分,你保证能考得过?”    小孖显然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反问:“那,什么地方的学校低分?”    大孖:“新疆,甘肃,青海,贵州,安徽,广西,江西,陕西,山西,河南……”    “够了!停!”大哥背书一样,小孖懒得记,直接打断,问重点:“那北京的分就低吗?”    大孖:“……”    后来他由得弟弟报上海与杭州的学校了。    小孖心里美滋滋的,幻想着以后大学去了那两个地方,那两个有小番薯的地方,嘎嘎嘎嘎,他的抄作业生涯就能继续延续下去,灯火不熄了!    话说,他高二时选报物理作为高考X科,留在本班,也完完全全是冲着抄大妹作业而去的。    从小学到现在,他抄了大妹作业多少年了,上了大学如果换个人抄,他不一定抄得顺手顺心。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做生不如做熟,抄作业同理。    不过大哥的话提醒了他,那两个城市发达,特别吸引生源,报考的人一多,优胜劣汰就会炒高录取分数线,他必须要下苦功,不然落榜是分分钟的事。    经历两个月拼搏冲刺,七月到了。    锦中作为历届高考考场之一,今年也不例外。高考三天期间,其余年级放假休息。    郭宰趁这几天空档,坐车去省城探程心。    程心最近忙到踢脚,上一次回家时间是清明节,哪怕大妹要高考,她也只能通过电话为她加油。    东澳城要推出楼巴专线服务,这涉及与政府沟通的问题。桂江在省城并无太大分量,尝试过首谈失败之后,他们去找这块地皮的老东家,祥平公司的旧有股东,帮忙解决。    祥平公司早年成立是有省城银行背景的,银行的背后莫不过是政府,所以祥平虽然倒闭,但省城的人脉仍在,问题处理起来说不上遇佛杀佛,可绝对比桂江要游刃有余。    几经磋商,有祥平旧股东从中周旋,东澳城的楼巴专线服务终于定下来,要开通了。    紧接着,他们购买巴士,聘请司机,兴建巴士站,在报纸、电台上广泛宣传。    这些工作,程心几乎全程参与,过程中又产生了大胆想法。    平日她在东澳城出入,知道附近片区都是“山旮旯”,真的是“山”的旮旯,可谓远有岱山影重重。而去政府讨论楼巴线路与牌站时,她偶尔看到这个片区的俯瞰图与地形图,得知原来除了山,这里还有水,一个不大不小的瀑布,一个不大不小不深不浅的潭。    山水相逢,这放十年后,又是一个小周末的度假胜地。    程心向项目张总监申请成立考察小组,张总监知她是皇帝女,什么都批,没有不准。    小组成立后,连日乘坐本地村民的三轮车,走遍附近的山沟小道,寻访那个小瀑布与小潭,拍照记录,测量地形数据等等。    经过一个月的考察,程心通宵了几晚制作出PPT,再发去阿爸的工作邮箱,建议他将东澳城扩大来做,趁郊区地价尚平,尽快收购附近地皮,兴建度假酒店,以及别墅,将这个项目,建设成名符其实的“城”。    她同时建议将祥平公司的旧股东引资进这个项目,因为他们在省城的人脉非常实用。    阿爸看完她的PPT,第一时间叫阿妈过去看。    完全康复的阿妈早在清明后重返桂江上班,她戴了副老花眼镜,将阿爸一页页给她翻的PPT看完后,“卟嗤”一声笑了。    她说:“旧时你建议桂江用起学校的方式筹集资金,九不搭八。现在你女儿用起度假酒店的方式来带旺片区,同样九不搭八。俩父女一担担!”    阿爸当阿妈在赞自己,将这个建议考虑数天后,提议程到老总会议上。    鉴于桂江学校这个九不搭八的案例大获全胜,阿爸提出的“度假酒店”新思路,轻易赢得桂江的重视。    当初桂江学校之所以成功,很大一个因素是,决定之后上马快。所以桂江认为,凡是决策,一旦定了,执行的速度必须要快。    是以,很快,东澳城又收到桂江总部的新部署方案。    程心作为方案的提议者,毫无意外地成为前线执行人员。    幸亏她不是真的刚毕业,幸亏她上辈子有创业的底子,不然,光是体力方面,这打仗一样的节奏就能把她击垮。    而在奔波忙碌之中,每每念及自己的提议再度被阿爸采纳,又再度以神速下达,心里就热血澎湃,有一股,就算要过劳死她也赴之酣然的激情与斗志。    她忙成狗,单间又没有厨房,自自然然吃喝都是外面的饭馆。    那能有营养吗?肯定没有。所以郭宰背来一样神器,电饭煲。    抵达省城的第一晚,他就用电饭煲给程心煮了第一顿有家常味的家常饭。    电饭煲白灼菜心,电饭煲焖鸡,电饭煲牛肉窝蛋饭。    程心闻着没有味精味的菜香饭香,食指大动。    尤其那只焖鸡,完整的没切开,撕一小片尝味,皮香肉嫩,咸淡适中,正!    工作了一天,程心的确饿了,直接手撕鸡腿,手撕鸡翅,啃到哪里撕哪里。    郭宰坐在旁边笑着看她,看她吃得满手满嘴都是鸡油,他亦有滋有味。    她头发被风扇吹乱了,想拿手腕去拨,郭宰快她一步,帮她将发丝轻轻掖到耳后,顺道抚了抚她留至背中的长发。    头发留长了,跟小时候一样呢。    “你帮我扎起来,麻烦。”程心边吃边说。    郭宰取了条橡皮筋,帮她将长发松松散散地捆住,又笑吟吟看了她一会,看到程心拿鸡骨扔他,他才拾起碗筷吃饭。    饭后,俩人围坐书台,一个对着电脑加班工作,一个看书温习功课,准备期末考。    单间里明明多了个人,却比只有一个人时都要安宁。    夜里睡觉,不知几点时,郭宰从地铺爬起来,上厕所。    他没开灯,也没关门,程心听见动静,撑起脑袋,懵松着眼看向厕所那边。    借着窗外的淡淡暗光,可见一副高大的身躯站在里面一动不动,炮制出一串饱满的水流声。    程心轻轻地“哎”了声。    里面的身躯动了动,回过头,“唔?”    程心半眯着眼,用带着浓烈睡意的模糊声音提醒:“关门。”    “唔,唔唔唔唔……”里头的人“唔”了半天,就不关门。    程心懒得理了,后脑跌回枕上,继续睡。    睡得迷迷糊糊之际,隐约听见手机震动的嗡声,她没管,明天再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