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1)
要林靖说, 如穆秋亭这一类人, 要说本事,也是有的。这是寒门里的尖子, 可要说眼界, 当真欠缺。不要以为你混到能与官员平起平坐便是有眼界了, 在林靖看来, 不论是先前叫人一锅端了的前漕帮大当家彭爷,还是现在的大当家穆秋亭,都是土鳖,野心倒是不少,也不小, 只是,要问他们如何造反,估计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有野心, 没实力,彭爷的下场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穆秋亭是个聪明人,他不会走彭家的老路, 那么,林靖便打算引导他走一条新的, 正确之路。 穆秋亭原是想着多在海盐呆几天的,可听了林靖说这合秋开镖局的事, 还帮着训练人手,穆秋亭简直一天都呆不下去了,他寻思了一宿, 第二天便与林靖徒小三道,“我想着,正事要紧。我先回去选出些能扛能打的弟兄们来,让他们过来,阿青你帮着找个人教他们些本领。待把正事安排妥当了,我再在海盐多留些日子,也长些见识。不瞒你们,我这辈子,还没见过军营啥样儿哪。” 林靖笑道,“那待安排好了,大哥只管在海盐住下便是。” 穆秋亭便辞了徒林二人,打算回金陵安排人手过来了。 林靖与徒小三继续招兵训练,然后,兵还没招齐,倒是朝廷的兵械先到一步。林靖还说呢,“鲜少见朝廷做事这么俐落的。” 徒小三笑,“现下耽搁哪里的供给,估计都不能耽搁江南的。” 结果,二人一看送来的那些个兵械,饶是徒小三一向性子不差,也黑了脸。林靖更不必说,他那脾气,好悬没当场发作。送兵械来的是将军府的人,因姓方,职位在参军,林靖就称他为方兄了,林靖道,“哎,我知这事与方兄无关,只是,这次的东西也太差了。不要说跟倭人的钢刀长箭比了,就是较现在营里用的,也大有不如啊。” 方参军叹道,“这是当着林将军、李文书的面儿,我也没什么不好说的,现下杭城为这个,将军们都到总督府去了。可眼下能有什么法子,朝廷发来的是这个,再退回去,就不晓得什么时候能送新的来呢。” 林靖自然也知道这个理,徒小三道,“只怕一而再,再而三哪。” 方参军也是大大的叹了口气,只是,朝廷送的是这些破铜烂铁,连总督大人都没法子,何况他一个小小参军呢。 林靖却是不打算忍的,林靖与徒小三道,“三哥你继续招兵,我去杭城看一看,这事儿到底要怎么办?” 徒小三道,“如何叫你一人去,咱们一道。” 林靖却是道,“这事闹大无益。你身上有官职,你一动,相临的县城都看着你哪,他们怕也要凑热闹。不若你继续招兵,我去杭城打听一二。我估计咱们不一定说得上话,但是,若真是无动于衷,以后怕要叫人小瞧。” 徒小三道,“让二青与你一道去。” “也好。” 林靖忙的,连春天最嫩的鱼虾都没心思吃了,骑马便去了杭城。林靖也见到了总督府的热闹,他冷眼看了看,过来的多是闽地武官,杭城武官倒是少些。林靖没求见章总督,他求见的是何先生。何忧还是推了些事务方见的林靖,何忧叹道,“你怎么也跟着凑这热闹?” “我要是成心凑热闹,就叫着我们将军一道来了。”林靖一拱手,行个礼,便坐了,道,“我过来看看,我们将军还在海盐练兵,管辖的五个县都没出什么乱子。那兵械,实在是没个主意,不晓得要不要往下发放,我这过来跟先生讨个主意。” 何忧近来给闽地武官弄的,一个头两个大,听林靖这一席话,就晓得林靖多懂事,这个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不能乱啊。何忧感慨,“要都是似你们一般,就没烦心事了。” 林靖道,“咱们浙地的武官,不会这时候来添乱子。只是,这工部也太不像话了。上回的银子还罢了,虽是少了些,我们想法子也能支撑过去。这兵械可不是寻常小事,拿这个抗倭,要怎么抗?我们将军不只是心疼手下兵卒,可说到底,陛下只知道他花了大笔的银子给了江南大笔军械,到头来,抗倭没进展,坑的还是总督大人。这不,眼巴前儿的,地方上就要有人要由此来为难总督大人了。” 何忧知道,如林靖这样的,已是一等一的明白人。像林靖说的银两的事,朝廷拨一百万银子,到了江南能有五十万就得念佛,底下人能没怨言,可这样的事,林靖不会出声,他知道自己想办法把事情做好。到军械这一块,这不是花银子就能弥补的事,他就要过来说道说道了。 何忧道,“就是到工部退换,也不是一时半晌之事。” “可这才只是个开头儿,江南用兵,在诸多人眼里,这就是块大肥肉,恨不能人人都咬上一口。若这次忍了,必有下次。下次忍了,以后便会没完没了!”林靖直接道,“反正闽地的事还没梳理妥当,现成的理由,朝廷给的兵械不成,必然影响抗倭。省得朝廷刚花了钱,就要看成效,反叫总督大人压力大。” 何忧给林靖这无赖话逗乐了,何忧笑,“我说让你留总督府,你不留。我看你这才干,在海盐可惜了的,你倒适合跟朝中那群老狐狸斗上一斗。” 林靖道,“我怕他们?一个个的,都是一肚子的私心杂意!见天儿的想着争权夺势,也不想想,就这么一口锅,想多吃饭应是多往锅里添把米才对,没见过这样儿的,为一两口饭斗的恨不能把锅砸了!那一伙子蠢才,见他们就心烦!” 何忧道,“你说的痛快,事情没你想的这么容易。” 林靖道,“总督大人性子太善,只担心得罪人不好收拾。可这世上,哪里有不得罪人能做成的事,想做事,要成就自己,必然要将尸位素餐的扫下去,方有自己的位子。”林靖心说,这有什么难的,能提议章总督为两地总督的人,在朝必为高官,必为帝王心腹。江南军械之事,只要章总督肯开口,自然有那人可为章总督解决。 缓一缓口气,林靖轻声道,“陛下能为了抗倭令总督大人一人身兼两地总督,可见陛下是个有雄心报复的英明令主。将心比心,我总觉着,陛下这样雄才伟略之人,未必愿意看到自己的眼睛被花团锦簇所迷。这世上,只要是个明白人,谁不愿意看到的是真实的世界,而不是被人粉饰之后的世界呢?” 林靖反正是啥话都想说,而且,就听他说话这口气。朝中大员、当今陛下,别人说时总是带了几分恭敬。林靖不同,林靖是想说便说,反正那口气跟说他家二大爷差不离。因他这口气太过自然,何忧硬是没觉着有什么不妥。待得林靖辞去,何忧回过头一想,不禁笑道,“这小子,当真是口气大过天。”不过,何忧能听林靖这般大放厥词,可想而知,他对于军械事件的意见。 在何忧看来,这简直是个绝佳的机会。 既可借军械这事收扰住闽地武官之心,又何让人知道,江南不是好拿捏的地方。林靖在何忧这里唠叨了一通,告辞时便道,“先生,明儿我就回海盐,就不来跟你辞行了。瞧我,这回来的急,也没给先生带些土产。” “少跟我抖这机伶,你是来问罪的,还带什么土产啊。”何忧打趣一句,问林靖,“你既是来打听消息的,就不多留两日,等一等消息。” 林靖笑道,“海盐还有一大堆的事,何况,已不必等了,今儿先生听我这一通啰嗦,我就晓得我与先生是心有灵犀了。” “你倒会卖乖。”何忧道,“那些个兵械,就先放你们库里,你们细看一看,倘有能用的,就挑出来先用。实在不成的,就先放着。” 林靖正色应了,一揖道,“先生,那我就回了。” “去。”何忧亲自送他两步,林靖连忙拦了,出了何忧的屋子便快步走了,可见真是急着回海盐。 何忧还就是喜欢林靖这一派生机勃勃。 至于总督府如何运作这件事,林靖是不晓得的,但,没几日,工部尚书就被下了大狱,直接抄了家。江南诸多不能用的兵械也召回朝中,准备另做新的发下来。徒小三捏着个煅造的方子,在灯下来回看了很久。林靖凑过去,瞧一眼,道,“怎么把这宝贝默出来了。”徒小三看的不是别个,正是水离千辛万苦自倭国弄来的倭刀的锻造方法。 徒小三道,“我想着,把这个锻刀的方子交给总督大人,你说,可好?” “这可是咱们的命根子。”林靖不大乐意。 徒小三道,“这打倭寇,是靠将士们血肉之躯,谁不是爹生父母养的。有这法子,倘能少死一人,也便值了。” 林靖想了想,“我知你是好心,可我实话与你说,先前工部做的那事,你也瞧见了的。就是你这方子献上去,真正能造出多少好刀,也未可知。” “起码咱们问心无愧,咱们对抗倭之事,尽力了。”徒小三道。 “献献。”林靖嘀咕,“三哥你就是太好心了。” 徒小三笑,“我不是为了朝廷,我是为了将士们。咱们招的,都是十八往上,三十往下的青壮,这一个个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啊。他们跟咱们一场,能落个全须全尾的,也算对得住他们了。” “还没打仗呢,如何说这样不吉利的话。” “突然想到。”徒小三道,“我看邸报上说前工部尚书抄了家,其实我不大明白那些个朝中大员们的想法。按理,那样的大官儿了,为何还要向军械上伸手呢?” 林靖道,“这便关系到朝廷的吏治。为什么但凡圣明之君,最重吏治。你以为是工部尚书差这点银子么?并不全是!底下人,层层都要沾点油水的,久而久之,成了例。你尚书大人不缺这点银子,可底下人是靠这些油水吃饭养娃的,你不叫他们扒皮,他们过不下去,便会生事。所以,有时,也不一定是哪位大人便贪婪若斯。只是久而久之,成了例。而吏治,就是为了打破这种例。一个伸手的,剁一个。两个伸手的,剁两个。可剁的太狠,又要面临整个官僚系统的不稳定,所以,吏治还要掌握一个度。治的太狠,官员要造反。不治的话,朝廷就要给他们敲骨吸髓了。故而,圣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大了糊锅,火小了夹生,难就难在这一分的恰到好处。” 徒小三深觉林靖这话在理。 倒是这一回,徒小三把章总督惊着了,章总督实未料到,徒小三能拿到倭寇钢刀的锻造秘方。连何忧何先生都觉着,徒林二人简直就是总督大人的福星啊! 作者有话要说: ps:竟然码出来了,效率慢慢恢复了~~~~ 小剧场: 问:对于何忧先生认为,徒小三林靖你俩是总督大人的福星,你俩有什么感想不? 徒小三:阿靖的感想就是我的感想。 问:林靖你有什么感想? 林靖:希望以后何先生也这样想才好~ ☆、第 225 章 徒小三此人心胸, 有时都宽广到一种林靖都觉着有些妇人之仁的份儿上。譬如先时徒小三把他们辛辛苦苦自倭国那里得来的铸刀方子献与章总督之事, 林靖虽未反对,心下到底没有无私到徒小三这地步。但, 徒小三要献刀方, 林靖也没反对。献便献罢, 林靖相信, 不论什么样的灵丹妙药,也得看这人是否还有药可医。 只是,刀方献上之后,待三月后,朝廷发下的刀剑, 仍是以前老方子铸的旧制刀枪。 徒小三还奇怪呢,私下与林靖道,“咱们那锻造方子都献上去了, 这么久都不见兵械补给,原我以为朝廷是忙着赶制新刀呢。如今发下来的还是这些老式的刀枪,既是旧式刀枪, 如何又耽搁这许久?”朝廷原有的锻造方子造出的刀剑,较之倭刀, 锋锐坚固都大有不如。说来,这也是倭寇虽有限, 江南却一直未能靖平的原因之一。若说以往,没有这铸刀方的时候,用些旧制兵器还罢了, 如今有了这新的锻造方子,如何发下来的依旧是以前的刀剑。 林靖道,“这要怎么说。” “怎么说?”徒小三不解林靖这话,道,“这还不好说了?”自己地盘儿说些私房话,有什么不好说的? “不是不好说。”林靖组织了下语言,方道,“若按正常人的想法,如你我,得了这方子,自己是立刻命工匠按方子来试铸刀剑。你记不记得,咱们第一次试铸新刀,也是四个月方得。之后,工匠熟谙之后,一批新刀想锻造好,也要三个月。这些事是三哥你看着办的,自然清楚。” 徒小三点头,的确,煅造兵械的兵工坊不大整洁,而且,温度高不说,环境亦不大好,剑尘刀屑之类的,林靖去过一次,就喉咙不大舒服,喝了大半个月汤药方得痊愈。之后,徒小三便不肯再让林靖随他去看兵械锻造了,都是徒小三时不时的过去。所以,徒小三对这兵械锻造之事,比林靖要更加清楚。徒小三道,“我就是这点儿不明白,便是晚些派发兵械,给咱们的也该是新制刀才好。”这也是徒小三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林靖笑,“三哥,你也当官这许多年了,怎么还以为,朝廷做事像咱们似的,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陛下有令说锻制新刀,这道命令,自陛下口中下发到兵部,兵部尚书吩咐侍郎,侍郎再到主事,主事到郎中,郎中到匠作司,这一道一道的,都要时间。先试制成功之后,才会大规模锻造。便是样样顺利,半年内得新刀,已是了不得的效率了。何况,如何就能这般顺遂?别个不说,兵械一事,最要紧的你说是不什么?” “自然是上下齐心,上官不要拖沓,下属尽心当差,快些把新刀制出来。” “不对,是银子。”林靖自己倒了盏温茶,润了润喉,方继续道,“上下齐心因然重要,可银子更重要。如果咱们制一把刀要用一百两的本钱,到了朝廷那里,不会少于五百两。这倭刀,好使是好使,可当初咱们为了制倭刀,穷的三哥你一年未添一件新衣。朝廷那里,陛下自然不是个奢侈的人,可他苦着自己成,这制刀的银子从哪儿来?可不是他苦着自己个儿,底下人就不往军械银两上截流扒皮了。你瞅瞅,给咱们的派的这批兵械,较之先时自然是强了许多,但也不是崭崭新的兵械。就是你一派好心的把新刀方献上去,朝廷想制这倭刀,怕也是有心无力啊。” 徒小三心知林靖这话在理,心下却似塞了团棉花似的,上不去下不来,又有些噎的难受,可偏偏那一腔子心情,又不晓得跟谁说去。徒小三是很想同林靖诉说一二的,但看林靖一幅理所当然就是如此的表情,徒小三也只有叹口气,“虽说你总说,朝廷素来如此。哎,有时我还挺盼着朝廷争一口气,这不是要一至对外么。打败了倭寇,多少好处不得?” “这也只三哥你这般想。”林靖微微一笑,“也不能这样说,朝中怕是不少大员这般想,只是,他们纵高高在上,也无力医朝廷多年沉疴啊。” 徒小三道,“若咱们只用百两铸刀,朝廷那里便能翻作五百两,这事就没人管么?你也说朝中仍有不少有为大员,不说别人,”徒小三顿一顿,道,“就是你大哥,我虽未与林公爷打过交道,可观阿靖你行事,又听说林公爷不少事迹,想来他便不是无能之人。” 林靖叹道,“三哥,这并非一人之事。” 林靖道,“三哥,我这样说,譬如咱们麾下之人,现下月银五百钱,咱们手头紧,便要减月银到三百钱,你说,底下将士能否愿意?” 林靖说话,向来极明白的,这一比喻,徒小三登时心下通明了,徒小三道,“若是咱们自己人,如小四、小牛子、阿腾、阿念他们,自然是没二话的,可底下的士卒,有许多要用这月银养家,怕是有人不乐意。” “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林靖淡淡道,“朝廷那些当官的,何尝将每月几十两的薪俸放在眼里。别个不说,每年六部九卿的那些个冰敬炭敬,这些银子是从哪儿来的?别说什么底下人孝敬,说白了,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自朝廷而来的。冰敬炭敬还是小事,可你知道吗?自来当差,便没人指着薪俸养家,像锻造兵械之事,一道道的手续,要经多少人的手,如今的朝廷里,就是一个看守库房的小吏,每月都有路子刮来油水。他们刮的这些个油水,他们以为是占哪里的便宜,说到底,都是占的朝廷的便宜。所以,但凡有为之君,在位期间,必然会清吏治。吏治的根本,不仅仅是治朝中大员,还有这些位在关要的一层层看不见的手。因为,再如何的盛世朝廷,也禁不住下头人这般层层扒皮。” 徒小三见林靖一幅感慨模样,心下也不禁有几分感触,道,“陛下做事虽有几分不地道,可我总觉着,他不是有一腔想为盛世明君志向的。” “有志向有什么用,我当初还想做一代名臣哪。”林靖对陈柒宝是自始至终的不喜欢,与徒小三道,“陈柒宝这人,嘴上是一幅仁义道德,朝中那些个之乎者也的清流们,对他印象好的不得了。这有什么用啊,清流可以为一地之长,做个县令,做个知府,做个御史的,都成,可他们,做不了大事。” 要说林靖与寻常官员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了,他出身权贵之家,虽也读过圣贤之书,但对于权力,林靖有着更清醒的认识,林靖道,“这些道理,陈柒宝不见得不明白。你看,他要抗倭,便有涉军权之意。若抗倭之战能胜,陈柒宝在朝中必然威望大增。若有朝一日,他大权在握,未尝不会清吏治。届时,三哥你将何如?”自从徒小三张罗着献刀方,林靖就想给他泼瓢冷水了。 林靖此问,问的徒小三有些答不上来,徒小三知道林靖对自己是有极大期望的,可如林靖所说,倘陈柒宝当真是个盛世明君的材料,徒小三还当真不是那等做梦想当皇帝的人,徒小三道,“若是那般,咱们便回关外,虽则关外气侯寒苦些,咱们在一处,也是不怕的。” 林靖一笑,“放心,陈柒宝虽则计划的好,可他这事,难成。先说眼下,江南几经战乱,早已不是先时的膏腴之地,朝廷的税赋,这几年定是一年不如一年,陈柒宝这个时候非要抗倭,在朝必然遭受了极大的压力。可这事既然开始做了,后期银钱上的投入,就不会是个小数目。银钱上,他就得愁一愁。再说陈柒宝这个人,我总觉着,这人没有明君之相。” 徒小三不由一乐。 林靖瞥他,“你笑什么,我承认我是不大喜欢这个人,可我这话,绝对是出自公心。” “我不是笑这个,阿靖你待人至诚。不过,你们读书人说话就是高级,什么叫明君之相,这明不明的,难不成从面相上真能看出来?”徒小三问道。 这话,徒小三早就想问了,林靖不是头一遭说陈柒宝没有明君之相,只是,以往怕问了显着自己没学问。如今他与林靖这关系,虽然林靖在某些事情上有些迟钝,可林靖处处为自己考虑,看他比看一国之君的陈柒宝都好,徒小三也就没什么不能问的了。他没学问有什么关系,阿靖兄弟有学问就成啊。 果然,徒小三这话一问,林靖就送他一个大白眼,说他,“真是笨死了,你还相信相面之术啊。” “那啥,史书上不就说,汉高祖刘邦,就是一眼被他老丈人相中,说刘邦面相不凡,方许之爱女的嘛。”徒小三其实还真有些信相术啥的。 林靖道,“史书上那么一写,你那么一看就完了,谁晓得当时是怎么回事啊,你还当真啊。” 徒小三把话题引回来,“成成,那你说说陛下,这没明君之相怎么说?” 林靖道,“明不明君,看这个人做事就能知道。你要知道,明君在朝,必有贤臣。像你说的,我大哥那样的,虽也算不错的大臣,但还不能算是贤臣。” “林公爷都不算?” “不算。”林靖摇摇头,叹道,“虽则我大哥立身持正,为官亦是尽职尽责,却也算不得贤臣。你刚刚说汉高祖刘邦,我们就来说一说汉高祖,你说汉高祖这个人,在老家做了几十年的亭长,出身也是平平,要说他有什么本领,他自己都说打仗不若韩信,计谋不若张良,管后勤不如萧何,但,盖世英雄如项羽,都败给了刘邦。我姑妈也曾说过,看是否是明君,只看一件事就晓得,是否有才华横溢的能臣愿为之呕心沥血,身死荣辱抛之在外,便可知了。君与臣,不是只讲究权势富贵的,权势富贵之外,当君臣同心,有着共同的志向。你说如张良、萧何之人,当年随刘邦出生入死,难道只为日后荣华富贵?可要知道,刘邦当年被项羽赶到汉中,何其窘迫,身边人虽有背弃,但并不包括萧何这样的能臣。若只为富贵,焉能至此?姑妈便说,昏馈之君,求乐,求的是自身的享乐欢快。平庸之君,求名,求的是明君之名;圣明之君,求心,求的是贤臣效死之心。陈柒宝手段不算没有,可他身上没有那种吸引当世人杰的东西。他这个人,过于注重名声,我不是说注重名声不好,但过于求名,未免有虚伪造作之嫌。看他前番几次处事,虚伪造作之外,更添一层凉薄。我自己与他的事,不过小节,可当年,关外军之事,纵关外军尽皆葬送,再无音信,他对高凡那是什么处置?他或者觉着,关外军反正没了,高凡与他身后势力则是可用之人。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他却不知,这世间,除了利害二字外,尚有公道所在。那句老话,公道自在人心哪,他觉着自己聪明的不得了,可军中将领是如何看他的呢?关大将军可是连赏赐都婉拒便回了边州。所以我说,这人难成大器,就因他办的这事儿,当真小家子气。当初,咱们可是为他南下平叛,结果,连个死后的公道都没有。这事,岂能不令人寒心。” “就是你好意献这铸刀之法,你就等着,看今年能不能见着新刀。再者,朝中小人多,这新刀锻铸之法,就是咱们好意献上,眼下是能得个好儿,可以后的事,就不好说了。”林靖摆摆手,“罢了,不说他了,走,去瞧瞧穆大哥手下那些人,听说他们训的比咱们的将士还要狠。” 当初林靖提议与穆秋亭合开镖局,人手是穆秋亭来出,原本这训练方法都教给了穆秋亭,穆秋亭却是直接带着麾下青壮来了海盐,交了大笔伙食费后,坚决跟徒小三手下的将士一道训练。 林靖这样说,徒小三笑道,“穆大当家确有鸿鹄之志啊。” 作者有话要说: ps:前天去医院检查,眼睛总算无大碍了。这一个多月的休养时间,大家等了很久,石头除了心里左一个梗右一个梗的无法付诸实际外,当真过得心惊肉跳,说真的,每次去医院检查都有一种煎熬恐惧之感,只怕眼睛不能痊愈。真的是只有生病的时候,才能明白健康不是平平白白得来的,在这里,希望大家都能保重身体,刷手机啥的,莫要太频繁,看电脑啥的,也要有节制。开国开始复更了,每天可能不是很多,但是会坚持更新,直至完结。开国没有完结前,不会开新文。 大家久等了,祝大家,身体健康,平安如意。 ☆、第 226 章 穆秋亭放下金陵偌大家业、交出大把伙食费都要过来海盐这里跟着练兵, 可见此人眼光之卓绝。 林靖徒小三过去时, 穆秋亭正在跟手下一道训练,他本就生的身量修长, 宽肩窄臀, 下身只一件深色牛犊裤, □□的上身露出线条流畅的肌肉, 林靖不禁感慨一句,“穆大哥果然不愧习武之身,肌肉紧实漂亮。” 徒小三听这话,不由瞥林靖一眼,心说, 他家阿靖是不是个瞎子,他长的也不比穆秋亭差,而且, 他身量也不比穆秋亭矮,身上的肌肉也完全不比穆秋亭少。俩人成天的一起睡觉,林靖咋就没这么赞过他!徒小三憋下心里的郁闷, 还是没忍住说了一句,“我们习武之人, 皆如此,要都似你们秀才一般弱不禁风, 哪里上得了阵,杀得了敌。” 林靖顶不爱听这话,林靖道, “杀敌只靠刀么。善战者还无赫赫之功呢。” 俩人拌几句嘴,徒小三带林靖过去。穆秋亭也已看到两人,挥挥手让手下人继续操练,他上前与二人相见,笑道,“你们怎么有空过来了?”这倒不是客套,如今正是蓦兵练兵的时候,不论徒小三还是林靖都忙的很,三人虽有心亲近,只是多在晚上的时间,一道吃酒什么的。这么大白天的过来,平日里也不多见。 林靖笑嘻嘻道,“听说大哥你把将士操练的厉害,我们过来取经。” “你少打趣我。”穆秋亭接下手下递上的干布巾,擦一擦身上汗水,披上一袭青袍,腰间随意裹条腰带,与徒林二人说起话来。 林靖徒小三过来,还真不只是为了看一看穆秋亭手下训练的如何。穆秋亭都能亲自到海盐跟着一起训练,学习练兵之法,如今这过来的手下,自然也都是挑的出众的,再加上苦练,徒林二人瞧着,还当真不比海盐兵差。林靖过来,主要是跟穆秋亭说朝廷兵械下发的事,林靖道,“朝廷的兵械已经下来了,不过,这只有两千刀枪,今儿过来是跟穆大哥商量一下,这两千刀枪如何分派。”徒小三眼下是副将,麾下已扩招至五千人。两千刀枪,明摆着徒小三自己的人手都不一定够用,这里说的不一定是因为,原本海盐这里也有些兵械的。穆秋亭道,“自然是先仅着正经官兵,我们这个且不急。” 林靖笑,“这次过来,皆是八成新的兵械,我跟三哥瞧着,很是不差。既是都一样训练,也没有先仅着谁的理。我们想着,既是有新刀枪,就令全军进行大军,穆大哥这次带了百人过来,便以百户为单位,赢了的,先挑好兵械,那些训练寻常的,按名次排后头去,全凭实力说话。就是有先时有兵械的兵卒,他们的刀枪,多有损坏,倘要换新刀枪,一样要比试赢了再说。” 穆秋亭听这法子不禁道,“你二人真是绝了。说真的,我也曾瞧过不少军营,如海盐军这样拼命训练再没有的,我还说这必有缘故,原来如此。”这法子虽是简单,却很能激励将士们训练的士气。 徒小三道,“眼下训练的狠些,以后上了战场方多些活命的机会。” “这话是。”穆秋亭感慨一句。 穆秋亭手下这批人训练的当真不错,待军中大比出来,竟进得前三,自然是顺顺当当的换上了新兵械。穆秋亭原想多在海盐留些日子,奈何金陵也离不得他,况家中又出了一事,大比之后,只得先回金陵,留下心腹赵宏在这里看着大家训练。 穆秋亭走时,林靖徒小三少不得置酒相送。 穆秋亭似是有急事,吃过酒便匆匆回了金陵。 林靖倒是有些好奇,啥事这么急。结果,还没等林靖好奇出个所以然,闽地便有倭寇上岸之事,而且,这次不是小打小闹,非常丢脸的事,就两千倭寇,竟一路打到了泉州府,倘不是剑州兵救援及时,怕泉州府都要叫倭寇一锅端了。 朝廷大怒,下旨斥责了章总督。 章总督其实有些冤枉,他原是浙江总督,如今转任浙闽总督,地盘儿是扩大了,可闽地毕竟不比浙地熟悉,今此倭寇上岸,虽在章总督的意料之中,但他也没料到闽地兵这般废物无能。 章总督受到朝廷训斥,只得上了请罪折子,同时表达了自己屡败屡战,必要将倭寇尽数缫灭的决心,同时晓谕浙闽诸地,尤其沿海驻军,必然要小心倭寇侵扰。 章总督这道政令下的颇是及时,或许是倭寇对闽地的劫掠委实太过一帆风顺了些,浙地很快也有倭匪上岸,期间历经数战,却并非一味战败,浙地的抗倭明显比闽地要强上许多,战事有胜有败,海盐嘉善一带的抗倭成果最好,此番抗倭,徒小三直接带了三千兵马杀出城去,把过来打劫的倭匪一道追回了海里,倘不是海上船只不大得力,估计这些倭匪全得交待了,就这样,活着逃回海上也没几个。此次战功虽不比上遭,剿首亦有五六百人。相对于闽地大败,海盐战事称得上全胜了。事实上,对于海盐来说,这次战事亦是全胜。 章总督与何忧道,“这个林副将(徒小三)当真得力。” 何忧亦是附和,“先时就看他们有些不凡,自从他们到了海盐,海盐未尝一败,最不济也能守住县城。” “若底下人都如海盐林副将这般,还有什么好愁的呢。”章总督想到前番受到的朝廷训斥就有些郁闷。 何忧笑道,“倘都是这般一心任事之人,江南倭患何至于此。” 章总督叹了口气,何忧问,“要不要召林副将(徒小三)来府城受赏。” 章总督道,“朝廷的赏赐还得过些日子才能到,我想着,咱们总在府城呆着也无用。我也奇了,这林副将(徒小三)说来只是买的是千户衔,当初海盐被倭匪所扰,连死了三位千户,当地百姓能搬的也都搬走了,都没人愿意到那里当差,下头没法子,把个捐官弄成了实缺。我初时也没留意,倒是自这位林副将(徒小三)一去,海盐对倭匪的形势就变了个样儿,先时倭匪一来,多少百姓遭秧横死,现在我听说,海盐的集市非但重开了,许多海盐百姓也重新搬回了城里住,连带周边嘉善等地的商贾都愿意去海盐做生意。我就奇了,多少正经武官当差多少年,倭匪一上岸都吓得屁滚尿流,怎么这林副将(徒小三)就能把倭匪收拾了。” 章总督决定,这回不召林副将(徒小三)来海盐受赏了,他要亲自到海盐瞧瞧去。 江南时有战事,章总督也没带什么偌大排场,不过是带足了护卫,便带着几位心腹将领到了海盐。这章总督也没提前通知一声,林靖徒小三都不晓得他要来,待章总督进了城,都到了校练场,徒小三方晓得章总督一行过来,顾不得多思,连忙略整衣冠,出去相迎。章总督轻车简从,笑道,“我们微服来此,不必大张罗。” “不必大张罗”这种话,尤其是自上官嘴里说出来,在官场一般就是客套话,但,这次章总督还真不是客套,他谁都没惊动的悄悄过来,到了校练场,也不必徒小三准备茶水,先看士卒训练。不要说与章总督一道过来的几位武将,便是章总督这文官出身,其实不大懂武事的封疆大吏,到了海盐校练场也觉着,人家海盐兵打仗厉害不是没理由的,看这训练的,颇有些一往无前的气势。 海盐兵刚打了胜仗,章总督自然看徒小三顺眼,如今见着海盐兵气势不凡,章总督颌首道,“林副将(徒小三)练兵,果然极有章法。”装出一幅很懂的模样,其实心里好奇的了不得,想着,海盐这么个小地方的兵卒怎么就能比府城兵训练更出众呢?据章总督所知,徒小三麾下这些,大部分也是新兵。人家是咋练滴,咋有这般气势哩! 章总督不急不徐的将整个校练场走了一遍,直至午间,将士们到了用饭时辰,章总督方与徒小三一行过去用饭。徒小三很有些歉疚,道,“不知总督大人与诸位大人降临,一时间,也没什么好吃食。” 章总督摆手一笑,“原也不是过来吃饭的,看你练兵用心,这比吃什么珍馐佳肴都好。”与徒小三道,“你平日里吃什么,我们便吃什么。”余下诸人亦是这般说。 林靖已知晓了总督大人带着一帮子人过来海盐的消息,可就如徒小三说,先时没得了信儿,便是想准备上珍佳席也来不及了。不过,徒小三也没真的实诚到让一帮子大人吃他往日饭食。席面儿林靖叫人仓促间准备的,海盐临海,鱼虾蟹贝是尽有的,可在这江南,这些个东西真不值钱,便去外头饭铺子里叫了几桌上等席送来。 可在海盐这地方,这虽则商事开始渐渐繁华,委实不是什么大地方,就是饭铺子里的上等席,无非就是些鸡羊肘肉了。林靖笑道,“请诸位大人尝尝我们这里的当地风味儿。” 章总督还记得林靖,笑道,“我说尝一尝将士们平日的饭菜,你们又弄出这样的席面儿来。” 林靖笑道,“大人们远道而来,扫尘酒就要吃一盏的,这也不过平常饭食。要说将士们的饭菜,大人要尝,我便命人取去,今儿炖的鱼,都是海上来的大鱼,肥的不得了,配上粗粮饼子,香的了不得。” 章总督还就喜欢听林靖这恭敬中透出熟稔的说话,章总督笑道,“那可好,端来尝尝。” 到章总督这把年纪这般地位,世间享用,鲜少有他没见过的。章总督并非留恋荣华之人,不然也不能亲自到海盐走这一遭。故,林靖令有端来的将士们吃的炖鱼,甭说,虽则较章总督平日饮食自是没的比,但如林靖所言,这是大铁锅里炖的肥鱼,里头除了鱼,也就是放些茄瓜之内,可不晓得是这鱼肥美,还是这海盐军中厨子手艺好,厨子端来的是一盆炖鱼,章总督一闻这味儿便道,“这味儿当真不坏。” 何忧亲自给章总督盛了一碗,也不由说了句,“香。” 林靖笑道,“海鱼上岸既死,咱们这江南许多名菜,都是取河鱼江鱼,活鱼现烹方得鲜美,故而,海鱼价贱。将士们每日操练,还要抗倭打仗,鸡羊之类要全军吃,是再吃不起的。索性多吃些鱼虾,亦是好的。我们军中厨子不错,这炖鱼做的,每次有这大海鱼一炖,真是香飘十里,我都要吃上一碗。” 章总督尝了尝,也说味儿好。 大家一面吃饭一面说些军中之事,章总督问了先前海盐战事,徒小三细致讲了,章总督道,“看到海盐兵马,方知为何海盐对上倭匪时能屡战屡胜了。” 徒小三谦道,“大人过奖,下官不过侥胜罢了。” 徐将军与徒小三早便相熟,闻言笑道,“那林老弟一会儿你私下跟哥哥讲一讲,这如何个‘侥胜’法,下回,让哥哥也来个‘侥胜’,杀尽倭匪。” 纪将军也很是赞了徒小三一回,徒小三依旧谦虚的紧,未露半分骄色。章总督看他如此稳重,心下对徒小三的评价不觉又高了几分。 作者有话要说: ps:大家晚安~~~~~~~~~~~~~~ ☆、第 227 章 章总督吃了回海盐军中的饭菜, 觉着很不坏。当然, 章总督过来自然不是为了吃饭,今日在校场看过海盐兵的训练, 下晌章总督便去了徒小三的将军府安歇。因章总督此次过来是微服, 未提前知会, 林靖一时也寻不来什么上佳住处, 便将他与徒小三的正院收拾出来让给了总督大人住。余者诸位大人,各有安歇院落,另外这院子的布防自然由章总督带来的人接手。 章总督回到住处吃了盏茶,便令其他人去歇了,独留下徒小三问他练兵之事。 章总督既有所问, 徒小三颇是坦率,没有半点儿瞒着啥的,其实, 练兵就是那几样,无非就是将领用心,士卒认真, 只是,在激励士卒气势上, 徒小三很有些自己的心得,徒小三道, “下官掌练兵时日不长,多是跟着书上来的。军中不比别个地方,若是别个衙门, 人情虚应颇多,军中不同,军中的事,下官认为,越简单越好,一切靠实力说话。无他,眼下江南正是战时,实力强,在战事中活下来的机率则大些,倘实力不及,并非耽搁他们前程,怕一旦有战事便葬送他们的性命。所以,我们这里,什么都是靠实力来的。先前大人发下的新兵械,我们做举行全军大比,比试后排名,按名次去挑新兵械,前头的先挑,后头的后挑,排最后的,也只有要别人挑剩下的。如今,眼下士卒每月银饷三百钱,一位百户麾下是百名士卒,我们每月拿出一百九十两银子,每月都有军中大比,排第一名的,除了月钱,每人还有一两银子奖励。第二名的,每人六百钱,第三名的,则是每人多发一月月银。如此,士卒自然训练用心。” 这法子,简单的令人不能置信。 章总督拊掌赞道,“真真是简单实用。” 其实,真的没什么复杂的法子。但,徒小三觉着这法子简单,却是建立在他在海盐说了算的基础上的。而且,徒小三为人不贪钱帛,上头发下的军饷,徒小三一文不少的给士卒发下去,而且,发饷银时,徒小三亲自瞧着,底下也就没人敢贪士卒饷银。就这么着,徒小三也颇杀了几个不正之风,军中风气方清肃起来。他麾下士卒,每月领的是足饷,如徒小三说的,训练出众的前三名,还能另有银钱将励,故而,士卒用心。就是徒小三麾下的千户百户,徒小三也与他们把话放明白了,徒小三说的是,“眼下战时,只要你们好生训练,还怕没战功没前程么?谁要是眼皮子浅的向士卒们的饷银伸手,就别怪我先剁了他的手!” 章总督这里与徒小三说着练兵打仗的事,何忧何先生在外与林靖说的也是同样的话题,林靖亦无所瞒,只是,林靖说的更细致些,林靖道,“军中的事,只要是做头儿的能决心整肃,不过小事。” 何忧道,“依阿青(林靖)你说,何为大事?” 林靖道,“从军队上看,海盐这样的新兵,只要将士悍不畏死,进退得当,咱们的兵并不比倭匪差。要说哪里不如倭匪,无非就是刀剑上不若他们的倭刀锋利,而且,倭刀极长,我们的战刀较之倭刀却要短上半尺,这样的差距,便让咱们的将士在与倭匪较量中难免吃亏。还有……”林靖顿了顿,笑道,“那事,怕是我不说,先生也晓得的。” 何忧笑,“你不说,我还当真不晓得。” 林靖道,“若先生都不明白,我这样的后生晚辈便更不明白的。” “行了,咱们也别卖关子了,你说的是沿海走私之事。” 林靖颌首,“这事也并非什么机密,我早便听闻过。不说别个,如今人们走礼来往,时常便有海外珊瑚、香料、宝石之类,这些东西哪儿来的,不问可知。” 何忧道,“眼下靖匪为第一要务,这些个走私小事,一时也顾不得了。” 林靖道,“先生此言,学生倒另有些小见识。” “只管说来便是。”何忧并非心胸狭隘,听不得别个意见之人。况林靖一向有见识,何忧也是晓得的,如此,何忧倒是想听一听林靖的“小见识”。 林靖劈头便道,“沿海走私一事,看则事小,实则事大。” 接着,林靖便从海外倭国说起,林靖道,“倭国与咱们中土来往,是古来有之。我听闻,海外倭国不过一小小岛国,说来,都不及咱们浙地大,物产更是十分贫瘠。倭匪每每上岸,劫杀抢掠,劫掠而去的,除了人口,便是咱们中土的物产。朝廷军政大事,学生不敢妄言,只是,学生私心忖度,倭匪那里若是日子好过,吃喝富足,谁又愿意每每上岸劫掠呢。我认为,倭匪之事,说到底,是贸易之事,这根子,还是在银子上。” 何忧道,“要按你这么说,咱们出些银子,倭匪是不是就不来抢掠了。” “那岂不是怕了他们!”林靖亦十分厌恶倭人,林靖道,“是学生想着,抛开倭患不提,就拿现下这些海外物什来说,走私可不是小数目。先生想一想,能掌控这般规模走私的人物,必然非寻常人物。倭匪有何可惧之处,只要兵强马壮,平倭患不过时间而已。可江南走私这一块利益……” 林靖怅然一叹,“学生每每想起,就不由为总督大人担忧。” 林靖当真不是为自己担心,林靖与徒小三现下藏名匿姓,做个小官儿,还入不了那些个大人物的眼。可章总督不同,章总督是江南剿倭的掌控者,这一场战事,不只是对倭匪这样简单,同时涉及的,必然有朝中一股极大力量的对抗。 林靖将话题一转,直接转到章总督的身上,何忧尽管是个极镇定之人,也不禁面上悚然动容。何忧压下心中震动,问林靖,“那依阿青(林靖)你之见识,总督大人当如何是好?” 林靖正色道,“陛下能设浙闽总督,可见陛下剿倭之决心。只是,陛下这决心,在学生看来,还是欠缺一些的。若想真正缫灭倭匪,仅浙闽二人还不够,苏地一样临海,倭匪又不是不会动,眼下咱们这里抗倭形势不错,再过两三年,倘浙闽抗倭之事有成效,倭寇必然会弃浙闽往苏地而去。” 何忧道,“那便不干咱们的事了。” “不。若想彻底抗倭,终有一日,总督大人会权掌江南三省军务。”林靖目光灼灼,“这是总督大人的机会,也是陛下成就中兴之君的机会。可同时,这个机会,充满着风险。首先就是学生说的,眼下陛下对总督大人未能完全信重;其次便是,那一伙子在这江南走私中取得巨大利益的团体,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一帮子人,不是好得罪的。” 林靖有些感慨道,“今见总督大人带着纪将军徐将军他们亲临海盐,我便明白,总督大人是真的想将倭寇拒之海外的。总督大人是个好官,学生委实不想见到总督大人这样的好官,没有一点准备便陷入这泥淖之中。” 何忧静静听了林靖这一席话,心下对林靖的身份怀疑更甚。只是对林靖的身份顾不得多思,何忧先问,“若依阿青(林靖)你说,总督大人倒是退出这泥潭沼泽的好。” 林靖摇头,“我非大人,焉能知大人志向。只是,我虽认得大人时间不长,却是钦敬大人与先生为人,倘是我想得这些关节不与先生大人说,以后怕是要抱憾的。” 何忧郑重道,“不论阿青(林靖)你是何出身,我代大人领你这心。” 林靖便没再说倭寇之事,转而说起朝廷的俸禄来,“兵械发了两千,后头的就没信儿了,不说别个,怎么将士们的俸银都有不足。”虽则徒小三是给将士们发的全饷,可实际上,上头拨下来的饷银并不足。 何忧道,“因着江南战事,朝中银钱委实紧张,故而薪俸减为八成发下,你在公文中当是看到了。” “这可真是,老话都说,皇帝不差饿兵。” 何忧眼中含笑,“你们海盐兵可没饿着,我瞧着,吃的比府城兵都要好些。” 林靖道,“先生想也晓得,海盐这地方,原是极富庶的,就因着倭患,先前集市都开不起来了。为了重开集市,干脆把城外的集市移到城内,这一则安全些。可只这样仍有商贾出了海盐为匪类所劫,没法子,先时有空闲,我们将军(徒小三)亲自带兵护送过商贾队伍,也是为了叫商贾们把心放宽。可那是先前,将军有空的时候,眼下又是募兵又是练兵,我们将军再没那空闲时间。我想着,与外头镖局联手,让他们做些保护商贾的营生,他们每月往衙门里交此钱粮也便是了。有了这笔钱粮,前番将士们欠的那两成饷银,就从这里出了。再有其他的,激励士卒的银钱,也都是自军中省出来的。他们不容易,都是拿命换钱,纵是朝廷饷银不足,欠谁的也不该欠这些普通士卒的。” 何忧听的亦是心有感触,因今日交浅言深,何忧也与林靖多说了两句,何忧道,“你与林副将(徒小三)都是不慕钱财之人,故而将士用命,海盐的形势也好,外头许多地方却是不如你们的。你们心活,能有这来银钱的路子,朝廷乍一减俸,江南战意低靡。不过,朝廷也说了,可允咱们浙闽自筹抗倭银两,这样,咱们这里也便宜一些。饷银的事不要担心,总督大人已在想法子,下月就当足额了。” 林靖一听到朝廷竟允浙闽自筹抗倭银两,心下当真有些吃惊,想着以陈柒宝之疑心深重,竟能若此,可见的确是国库不丰到了一定地步了啊。 林靖与何忧说着江南局势,心绪一时飞远。 何忧与林靖交往的愈多,便愈是对林靖的身份颇多猜度,原本以往觉着林靖可能就是世宦之家的出众子弟,因与家里有些别扭,离家出走而已。如今,何忧的看法则又有不同,寻常世宦之家怕是培养不出林靖这般眼界来。 待得晚间,何忧将林靖之话大致与章总督商议了一番,章总督沉默半晌,道,“阿忧你觉着这李秀才(林靖)的话,有几分可信之处?” 何忧道,“阿青(林靖)出身不凡之事,大人与属下早便讨论过,若是为他自身出身隐秘论,他不当说这些话,因为,他说了这样的话,只能更令咱们对他的出身好奇。可要说阿青(林靖)是为人指使,属下却是觉着,他的话,其实大有道理。” 章总督道,“我何尝不知江南商贾与倭匪私下贸易之事,只是,此时此刻,我若是想退出这泥潭沼泽,只能是败退。纵能保护性命,余生不过苟且而过。李秀才说的不错,这一步,进则险之又险,可退,则是苟延残喘。既如此,何不搏上一搏!” 何忧便明白了章总督的心意,何忧正色道,“属下愿与大人生死相随!” 章总督哈哈大笑,“若非有阿忧你在我身边,我焉有此搏杀之心!” 主属二人四目相对,均是一笑。 章总督对何忧道,“李青(林靖)此人出身,还是要想法子探上一探的。我瞧着,他并无恶意,只是,他这样的人品才干,若是埋没就太可惜了。”章总督却是想对林靖用上一用的。 何忧道,“属下也着人往京城豪门大族打听过,豪门大族里却是没有这样杰出子弟离家的。”一般来说,豪门大族更重人才,如林靖这样的才干,章总督都有些心动,何况豪门大族,谁家有这样的子弟不得珍视培养啊。 章总督摆摆手,“不急,我想着,小何倒也是个妥当人,不如让小何过来做个百户。”小何说的是何忧子侄,跟了何忧四五年,一向机伶又稳妥。章总督既有心重用徒小三林靖一行,对于这二人有些神秘的身份终是有些介意,派个自己人过来,也是人之常情。何况,章总督既说要小何过来做百户,就是将事办在明处,将人放在明处,如此磊落光明,便是几日后徒小三林靖知晓,也并不反感。 何忧对章总督此安排,并不反对。事实上,他也想到此节,只是没想到章总督直接点了自己侄子。 林靖与徒小三晚上也通了回气,徒小三与林靖道,“你总说我烂好心,你还不是一样。总督大人在外人看来,权握浙闽二地,正是权势赫赫之时,风光无限,也就你肯说这些掏心窝子的话了。” 林靖道,“该说还是要说的。”想与章总督的关系再进一步,想在剿倭之战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自然要付出些什么。何况,林靖对章总督的人品当真是有些喜欢,故而,于公于私,他都要把话说在前,给章总督提个醒。 哪怕,章总督的决断与林靖料想中的并无两样,可,这话,他说了,想来以后,不论章总督终局如何,方得无愧于心。 作者有话要说: ps:晚安~~~~~~~~~~~~~~ ☆、第 228 章 这一次, 章总督微服出行, 原本林靖与徒小三寻思着,章总督一行, 撑死在海盐呆个两三天也就罢了, 毕竟, 章总督此行不是只往海盐来, 一路上的抗倭重镇,章总督基本上都去瞧了瞧。结果,没想到,章总督一住就是半个月,而且, 每天不是去校场,就是在城中转悠,章总督也不必徒小三每日做陪, 毕竟,徒小三还要练兵,章总督让林靖陪着他走一走。 海盐不过一座小城, 规制只是县城而已,不过, 这小小县城,如今却颇有些繁华热闹的意思。章总督道, “当初海盐被倭寇劫掠,千户战死,城中百姓多有死伤, 余者不过数千人而已。在西北或是关外,数千人便是大县了,但在江南富庶之地,如海盐这样的县城,至少是万余人。海盐的户数并未见增加,人却是不少。”章总督虽主管军务,不过,向来军政不分家,何况,章总督以往也做过安民官,对于这些庶务亦是清楚的。 林靖道,“除了海盐当地人,其他的,多是商贾、伙计,或是过来做活计的匠人,还有就是郊外百姓了。他们的户籍并不在海盐,不过,海盐原本便因盐而富,再者,当地百姓善桑蚕,若非倭寇侵扰,以往便是富庶地界儿。以前集市在城外,被倭寇劫掠过数次,后来我们就将集市搬到了城里来。除了近来几次打退倭寇的战事,县里也与镖局合作,只要是来海盐经商的商贾,他们请镖局护送,衙门是给补贴的。而且,我们城中巡视的官兵,分拨分片,每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巡逻。商贾原就胆子大些,为了利润,很敢冒些险的,他们来过两次,觉着海盐安全,经商途中也是安全的,自然会再来。” 章总督微微颌首。 故而,在海盐这里,章总督除了总结出了一套激励制的练兵方法外,还总结出了一套治理御倭重镇的法子。待何忧将这些总结成文书,章总督看过,觉着已经足够全面,一行人方离开了海盐。 徒小三林靖一行送出十里地去,章总督笑道,“若我江南靖平倭匪,你二人当居首功。” 俩人谦虚了一回,望着章总督的行驾离开,林靖感慨,“总算是走了。” 徒小三道,“是啊,可算能搬咱自己屋里住了。”上官驾临,于下属当真不是什么轻松事。 不过,章总督一行过来,也不是没有好处。 说来,朝廷做事,当真令人无语。 先前海盐兵打了胜仗,朝廷自然要赏功的。封官儿什么的倒是很痛快,徒小三又升了半品,只是,将士们的赏赐,亦是丰厚。只是,林靖把朝廷的赏赐单子翻来覆去的看,足看了三遍,也没看到战亡将士的抚恤。林靖不禁道,“如何没有抚恤银?” 徒小三坐下吃盏茶,道,“过来行赏的钦差说,将士赏赐不能迟了,抚恤银放在后头再发。” 林靖当下两眼一瞪,道,“从来没有这种说法,难不成,活人的银子要紧,死人的抚恤就不要紧了!”把抚恤文书往桌上一案,林靖道,“这些战亡的将士,可是为朝廷死的!” “这我能不晓得。”徒小三道,“朝廷银子紧张,你没瞧,前儿饷银都只能发八成了。” “你可真是善解人意!”林靖夺了徒小三手里的茶盏,拉着徒小三就去寻章总督了。徒小三凡事都爱自己想法子,反正他也有法子弄钱,故而道,“就是与总督大人说,无非是让总督大人为难罢了。” “那也不能什么都不说啊!长嘴做什么用,除了吃饭就是说话!”林靖拽徒小三过去,当当当就把事说了,章总督温言安抚,“这是户部银子紧巴,过些日子也就有了。” 林靖叹口气,一脸为难,“若是太平年间,朝廷有难处,咱们自当体恤,等一等有什么要紧。可眼下不同啊,正是打仗的时候,兵力但有折损必然要重新募兵,可这募兵,还不是在附近招募么。三乡五里的百姓,谁不认得谁啊,倘人家一打听,有儿郎为朝廷战死数月,竟不见朝廷抚恤银子发下来,这岂不叫百姓心寒。何况,百姓们哪里晓得朝廷的难处,百姓都是实在人,有好处,看得到,没好处,一样看得到。若是卖命钱都拿不到,以后募兵就难了。故而,再如何难,这抚恤银子也不能拖啊!” 何忧道,“阿青(林靖)你这话亦在理,这样,你们再等一个月,一个月后倘还没信儿,我帮你催一催。” 徒小三一向好说话,闻言便道,“这也成。” 林靖瞪他一眼,“成什么呀!朝廷那起子人谁不晓得,能拖就拖,能赖就赖的。抚恤银子亏欠着,百姓们又不会骂户部,骂都是骂咱们,真是两面儿受气。” 林靖与何忧道,“我视先生为长辈,先生何苦拿这些支应外人的话哄我。我这人实在,也等不得,非得见着银子才成。” 章总督何忧都笑了,何忧笑,“我也没钱,总督大人也穷,能如何?” 林靖早有打算,道,“朝廷不是允总督大人自筹不足军饷么,我也不认得朝廷的人,这银子,跟朝廷要我心里没底,我自然是跟大人要的。” 甭看章总督得了朝廷可自行筹饷的旨意,章总督管着偌大浙闽两地,手里也不是个宽敞的。章总督道,“这样,我写个条子,你打发人去总督府支去,这笔抚恤银子,总督府先替朝廷掂上。” 林靖眉眼弯弯,起身一揖,“那学生先谢过大人了。”连忙张罗着张总督大人磨墨铺纸,章总督摇头失笑,便立写了交给林靖,林靖把墨吹干,道,“正好叫他们提银子一并叫何百户过来,以后跟总督府打交道,我们就全赖何百户了。” 何忧一乐,“你倒是会省事。” 林靖豁出脸把抚恤银子要到了手,待银子到了手,林靖很是奉承了章总督几句,见章总督无甚吩咐,林靖方与徒小三辞了出去。因着把抚恤银子要到手,林靖心情极佳,脸上便带出几分神采飞扬惹得徒小三很是瞧了他几眼。林靖摸摸自己脸,问徒小三,“三哥你总是看我做甚?” 徒小三微微一握林靖柔软细致的手指,道,“跟着我,叫你吃苦了。” “这是哪里的话。”林靖正想说徒小三呢,道,“你就是太好说话,你看,这银子,不要就没,咱们过去要,便有的。” 徒小三一笑,“是啊。”心里却又觉着,当初与林靖初见时,林靖何等娇贵小公子模样,彼时林靖,何曾将这几千银子放在眼里。如今,为着几千两银子,都能去给人铺纸磨墨。 林靖不晓得自己个儿给徒小三狠狠的怜惜了一把,其实,便是林靖知晓徒小三的心思,估计也得说,徒小三委实是想多了。他与徒小三相识时,年岁尚小,林靖小时候,很有几分娇纵。但长大了,哪里还会如少时一般啊。就是在公门侯府,几千银子也不是小数目了,何况,章总督这样的官场前辈,铺个纸磨个墨算什么啊。 林靖如今早不是以往的娇贵性情,徒小三却是一直想将人掬在掌中,故而,十分心疼,遂决定以后再有这种要银子讨钱粮的事,宁可自己去,也不叫林靖去求人的。 徒小三心里思绪百转,接了林靖手里的条子,打发人去府城提银子。 林靖问他,“对了,这是准备的给总督大人和纪徐两位将军的土仪,你瞧瞧,可还成?”林靖把备的礼单给徒小三看。 徒小三瞧了,林靖做事一向细致,徒小三道,“都好。” 徒小三思量再三,晚上忙了半宿,又写了一份练兵心得,放到了给总督大人的礼物中。林靖笑,“你这法子好,我倒一时没想到。” 徒小三道,“我想着,总督大人来这些日子,其实心里估计已是有数,不过,这也是咱们的心意。” 章总督果然对这份礼物很是满意,走前还很是赞了徒小三一遭。 待章总督一行刚走,穆秋亭又过来海盐。 穆秋亭是过来贺徒小三战功之喜的,穆秋亭在金陵听闻了海盐战事,甚是扼腕道,“实是不巧,若知有倭寇过来,我必要多留几日。” 林靖笑道,“我们这是没法子,吃着朝廷这碗饭。别个人,都是躲倭寇,穆大哥不同,倒是盼着倭寇来的。” “不是盼着他们来,我也跟你们训练了那许久,他们平日里练的不错,可要知是真不错,还是个样子货,拿倭寇来试一试就晓得了。”穆秋亭道,又赞了一回海盐兵勇武。 大家说一回闲话,林靖将目光转向穆秋亭身边一身男子青袍打扮的女子,不禁道,“这位是?”若说是穆秋亭的媳妇,这位姑娘并未开脸,可要说是侍女,穆秋亭不是那样的娇气人。如今战事频发,如林靖都鲜少带侍女的。关键,看这姑娘目光坦率,举止并无卑怯之意,林靖就判断,这绝不是下人。 穆秋亭笑道,“正要与你们说,这是家妹。总在金陵闷的慌,我带她出来散散心。” 林靖一听说这是穆秋亭的妹妹,不由多看了穆姑娘两眼,他待女子向来温柔,正色施一礼,声音中就带了三分和气,道,“原来是穆姑娘,失礼了。” 穆姑娘忙福身还了一礼,与徒小三林靖见过。 林靖对女孩子家素来关照,难免多问几句,徒小三却是不禁心下生疑,暗想,穆秋亭好端端的带个妹妹过来做甚,莫不是相中了阿靖做妹夫? 这般一想,徒小三看向穆姑娘的眼神中不由多出了几分不着痕迹的审视,这一看,愈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