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上京动物园
收音机能收到的中波频率不多, 翻来覆去也就那几个台, 故事内容都是千篇一律英雄榜样或名人国家歌颂, 还有翻来覆去的一些故事与评书。 最有用的属于新闻电台。 最受欢迎属于故事评书戏曲电台。 早晨第一件事, 干部们把村口天线挂起来,将队里唯一的小喇叭装好,等待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 早间新闻里甚至还有,谁谁谁领导人见外宾消息, 有时候还会有国外新闻国内政策, 那可是传说中的人物。 村民们能听到他们的行动, 一个个激动不已,纷纷化成小粉丝,有不识字的爷爷奶奶们,逼着娃娃们作新闻笔记。 甜妹儿托腮思考, 增加扩音器数量或增加扩音器质量,按照价格与现实缺电问题,主要需要前种,一个喇叭不行,两个三个总可以。 村里用得是舌簧喇叭, 这类喇叭用软铁材料制成的,舌簧磁化,与磁体相互吸引或排拆,产生驱动力,令振膜振动而发音,属于初级扩音器, 可不需要电线供电。 小喇叭供销社八毛钱一只,并不是特别贵。 听从甜妹儿的建议,村民们的同意,张队长以及干部们花队里公钱,买来一些天线与手掌大小的喇叭,再把信号器加强。 同时将一根铁丝接到高天线,一根地线埋进土里,俩根线接到新的三个小喇叭上,自然也能收到声音。 这样子,在村口蹲着吃饭的村民们,只要安静下来,人人都可以清晰听到喇叭里传出来的五花八门的广播。 要不是距离家太远,有机灵鬼甚至打算把喇叭装在自己家里。 村民们百听不厌。 一天整整十二个小时,听着咔咔滋滋或人说话声,歌曲故事戏曲等,山娃娃们依旧会喜笑颜开。 地里干活、听不到广播的队员们也更加得劲儿,得空一定要坐在村口阴凉处休息,傍晚也端着斗碗,蹲或坐在村口处听广播,连隔壁两村也会来蹭听。 老人们挑水劈材、种地、养猪养鸡养鸭、养猫养狗都惦记着村里的广播,恨不得把家到平坝里去。 这广播有一个特殊小毛病,老人们乐呵呵道: “它时不时需要往埋线处浇点清水或盐水、以免广播员们口干说不出话来,这和咱们平日里讲话一摸一样,讲得口干要润润嗓子。” 首次听到这类新奇说法的甜妹儿,一口凉白开喷到小粉团身上。 黑眼圈粉团第一次露出纠结的表情,最后还是屈服于小姑姑的撸毛下,用小爪子自己擦拭,蹭蹭蹭‘喵’,把肚皮露出来。 甜妹儿皱眉道: “你不是猫。” “喵呜呜?!” 粉团歪歪头,懵懵懂懂眼里里,像是在问,它肚子上的绒毛不够软吗? 甜妹儿□□一把: ……好!你赢了。 “浇水是为增加地线的导电性。” 对于村民们错误观念,她有时候会纠正长辈晚辈思想,至于某些老辈,他们已经放弃治疗,只希望别给电视机里演员喝水。 这时,农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 村口广播成为村里丰富娱乐文化生活的不可或缺必需品之一。 因为简陋的矿石收音机,甜妹儿不仅得到村民的夸奖倾佩,还得到生产队的三块钱奖励,以及五十工分。 没料到组装矿石裸机的花费还能回来一半,算是意外惊喜。 最重要的是,她工资有高涨。 虽不至于翻三倍五倍,但最终工资月薪四十八,比王大舅月薪还高,村里绝大部分人家一整家人幸幸苦苦一整年都难得挣到这么多,绝对是高薪吃香的工作。 ** 甜妹儿可以撸软绵绵大熊猫幼崽,远在上京动物园的温教授以及大熊猫饲养员们,日子过得既辛苦又艰难。 别看大熊猫有圆脸蛋和黑色眼圈,胖嘟嘟的身材,标志性的内八字行走方式,萌得死去活来大部分人。 教授饲养员们心里苦、身体累。 至于撸毛? “成年大熊猫的毛发摸起来的感觉就像硬绑绑刷子一样。” 大熊猫成年,看起来油光水滑的,其实皮糙毛扎。掉的毛,外表比黑白相间头发更粗,触摸更是硬许多。 比如,一张三层厚非常结实的纸巾,一根黑色的毛轻松可穿过。 这大概是古人很少猎杀它们剥皮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野生大熊猫自我保护非常有利,无论对人对兽。 至于大熊猫萌萌哒? 它武力值冲破天际,千万别轻易瞎摸大熊猫,包括饲养员都不敢。 “啊啊——” 数日钱,一位饲养员被这家伙的憨态萌住,伸手去摸它耳朵,动物园里立马想起杀猪般地尖叫。 陈教授等其他人赶到,但见大熊猫将那位饲养员的手咬个对穿,透明窟窿,鲜血喷洒一地,饲养员当场倒地滚来滚去。 而黑白大滚滚还搂着啃竹子,歪歪脑袋无辜盯着他们,‘唧唧哇哇’,意思像是在辩解‘不是我的错,是他先碰我的’。 温教授以及饲养员们:…… 受伤饲养员赶紧被送医院,好在属于工伤,不要钱,还有补贴。 野生大熊猫几个巴掌,能把碗口大的树扇断,因为此类情况受伤的饲养员不在少数。哪怕它们被当作动物保护标志,武力值退化,但也不是人工能随便训养的。 得到温教授回信的陈教授思考:某非以后要给小粉团修个竹窝? 甜妹儿:陈爷爷放心,它揍不过我。 温教授以及饲养员们:……呵呵呵。 有的大熊猫天生脾气萌懒。 吃饭时乖乖靠近铁栏,坐下来,双爪握紧栏杆,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孩童,萌得人心软成一滩水。 但更多的野生大熊猫各种任性、扭来扭去、试图逃跑、脾气暴躁。 有的熊猫竹子不新鲜就不吃。 拿到竹子第一件事就是先闻闻,看新鲜不新鲜。甚至因为绝食抗议,死去的成年大熊猫并不是没有。 他们科学解刨一些因生病而死的大熊猫。 它们器官依然保留着食肉目动物的特点b消化道很短,没有盲肠等。 消耗与吸收能量可能不成正比。 这或许是大熊猫进化过程中,放弃狩猎活动,转吃素食原因之一。 不断得到小粉团信息,对温教授很有用。 信件往来里,详细记录着熊猫幼崽的爱好个性等,虽成年与幼崽不一样,个性化也不一样,但粉团的动物肢体语言,也能让它们更了解这类动物。 他们试图在动物园里也制作出一些新环境,让大熊猫消除一些暴躁不安。毕竟,上京环境不是它最适合生存场所,死亡率比省城动物园高。 比如关于区别大熊猫粪便。 还是碧山村护林员发现的,每只熊猫粑粑与它进化指节有关系。 虽然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但根据数据来看,饲养员的受伤情况确实有减少一些,大熊猫进食量生病率也有一些好的变化。 他们甚至开始给动物园里老虎狮子等其他动物,也创造出相对小自由人工环境。 关于大熊猫繁育问题,肯定需要关于动物的啪啪啪受精。 大熊猫性成熟发情并不容易。 有时候饲养员等啊等,就差点没下□□,围观各种各样的体位。 最新上京再增加一头野生雄性大熊猫,正好在发情阶段,每隔两天都在一群人类围观下,跟园里所有母熊猫,玩各种体位。 别看胖肥憨,它们体位灵活多姿,比这个年代羞涩人类会玩得多,而且不怕人类围观,当然有人要是想靠近,这时雄性大熊猫武力值塞高。 至于结果——一只受孕都未成功,难得有一只有异常现象,生数年都不会有结果,因为是大熊猫典型的“假怀孕”。 陈教授想骂熊猫: “你这是蹭吃蹭喝呢?” 大熊猫的生殖系统渐渐退化,一百只大熊猫中只有数只有配种能力;即使配上种,只有三分之一雌性大熊猫能成功受孕;而此刻幼崽成活率几乎为零。 因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大熊猫的亲密关系,领导部门特别重视,关于人工饲养繁育势在必行,各种各样的资金哗啦啦投入进来,温教授以及饲养员的心却拔凉拔凉的。 他们肩膀上的压力不是一般大,但成果依旧进展缓慢。 “温教授,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是为保护野生大熊猫,可如今大熊猫捕捉越发困难,数量稀少,但人工饲养繁育遇到瓶颈……” 某位中年饲养员愁眉苦脸盯着一堆笔记本。 温教授正在低头看碧山村的信件,噗嗤一下笑出声来,揉揉头疼的额头,无奈道: “碧山粉团可比咱们动物园里的大熊猫还调皮捣蛋,更闹腾,下水捉鱼、掏蜂蜜、偷鸡逮鸭子,什么都会。” 下水捉鱼偷蜂蜜? 这哪是人工饲养大熊猫! 饲养员们一个个瞪大眼睛,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原来熊猫也能游泳?!他们翻开一篇篇论文报告以及珍贵照片,简直刷新三观。 幼崽活泼好动、机灵可爱,毛软得像棉花。 成年大熊猫更多懒或暴力,最爱吃和睡,交流起来特别困难,他们特别想见到那一只熊猫幼崽。 甲:人家熊猫怎么能这么厉害?! 已:这速度,赶得上园里的京京,跑得贼溜,爬到树上就不下来。 丙:快看甜甜这小姑娘,好可爱,这是穿着海魂衫,真合适,长得粉嘟嘟的,是我看过最可爱娃娃。 …… 粉团的各种各样信息,总能给上京动物园带来惊喜与希望,许多人通过相片了解到碧山村以及碧山村饲养员们。 温教授咳嗽一声,认真道: “碧山基地职工准备报考大学人数众多,暂且不说他们能不能考上,临时职工里除去叶甜甜叶安诚,其他人考不上,也会回城里工作。” “你们考虑商量一下,需要调俩职工去碧山村,至少呆上一年,工资不变,有月职工补贴。” 更主要的是,需要他们近距离了解碧山野生大熊猫,能掌握其生殖方式最好,以及学会养育大熊猫幼崽,虽然动物园里还未存活幼崽,提前预备好。 众位青年饲养员们各有心思。 温教授带着各种各样资料,骑着一辆公自行车,亲自上交到领导部门。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爱心发射bububu~ ** 中午吃得烤鱼,调料特别香,里面的土豆超级好吃,好想再去那家店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