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邮票与贝壳
除夕送钟?! 身穿墨绿色制服的本地邮寄员, 简单稀罕物以后, 终于意识到此问题, 挠头尴尬傻笑着, 恨不得自己变成隐身消失。 “以后有这挂钟,关于粉团的记录会更加方便一些。”陈教授笑呵呵介绍道,一副完全没生气的模样。 他不由想起自家第一个的马蹄表,也就是闹钟, 新年时候花四十三块钱买的, 比这挂钟便宜一些, 后来被大儿子带到地方上去。 眼睛不禁有些湿润,过年谁能不念叨家里,可陈教授因为工作长期都在外面跑,儿女孙辈也不在一个地方, 近几年全家人见面次数,一个手都能球得清。 “这挂钟以后就放到村口基地里,谁都可以盯着看时间。” 陈教授不觉得送钟有任何问题。 他是土生土长的省城居民,在城市里不准讲究封建迷信,而手表、缝纫机、录音机, 是城里人最令人稀罕的‘三大件’,家里有一件都了不起。 过年或结婚,谁家年轻小伙子小姑娘,要是收到一支手表,或一个马蹄表,钢音滴答滴答的, 兴奋得要死不活,谁管‘送钟’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就是不同省城的文化风俗差别,碧山村所处之地,哪怕钟表再珍贵,也不会除夕夜或大年初一送这个。 甜妹儿也觉得这个挂钟很漂亮,金属质感,金光闪闪,声音很好听,据说是国内最好的牌子,比曾经她拥有的天蓝色电子表‘高端大气上档次’。 而且它对碧山村很重要。 建国前后,碧山村都没有钟表,计算时间还是靠原始的传统方法。 白天主要是看太阳,如果阴天下雨,只能是约莫大概时间。 夜里则观察星星与月亮。 如十七十八坐着等,二十整整,月出一更等看月亮方法。再如,北斗七星是最好时间表,启明星出来明了天。 旧年代村民们一个个都快成为资深天文爱好者,讲真的,甜妹儿从来不知道繁星月亮还有这么多作用。 至于村民们起早贪黑做事,靠村里的公鸡打鸣报晓来判断时间,公鸡叫第几遍,通常知道是几更天。 因遇到个例,也有常有失误的时候。 钟表是稀罕物,不仅仅贵,镇上供销社没有卖的,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法子得到钟票,或表票,集钱也没处使。 陈教授把挂钟递给一直盯着它的甜妹儿,以为她很喜欢,慈祥和蔼道:“乖丫头,以后这挂钟就归你负责,要记得隔三天,用棉布擦一下。” 挂钟手表很珍贵,通常在一两年内,都是崭新崭新的,因为人们爱护得特别好,这年代可没有保修,修钟表也是得花钱的。 抱着挂钟的甜妹儿:……我并不是很想要擦这个?! 陈教授继续拆包裹。 这次出来的是一个稀罕物“电器”,黄铜制手电筒,它是很多城市居民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有富人家还有半导体收音机。 至于电视机,真的只能在特殊报纸上看到,上京有钱人家都买不到,虽然国内已有生产,也有少量的电视信号。 铜手电筒结构简单,整体结构分为三节,以干电池作为电源,一颗小电珠发出光亮,亮度并不是特别强。 但它竟然能自动亮。 把邮递员、叶安诚看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他们见识多一些,知道它是手电筒。而从门外溜进来的碧山村人更是奇思妙想。 “哇,快看,那个里面是不是有小星星?” “不是星星,是亮光虫,陈教授把一堆虫子逮住。” “亮光虫夜里才有这样光亮哩!可能是一块月亮,它们都是白色的。” 五、六山娃娃们蹦跶出童言童语,他们是第一次见到自动发光的东西,至于电灯,整个碧山镇都还没有电,水湾县家家户户都用的是油灯。 把挂钟放屋子里,甜妹儿刚走出来,便看到山娃娃们围观一支老铜手电筒,与晓丫头奶奶嫁妆箱里的手电筒样式一样,颜色材质不一样,亮度不一样。 啪啪—— “什么小星星小月亮?!这是手电筒,文老师语文课不是讲过,碱电池,小灯泡里有乌丝,电流提供能量,小灯泡就会发出亮光。” 她挨着轻拍几下小屁娃们,继续道: “你们学习认真,考上大学,以后就可以自己做手电筒,还有收音机、电视机、电——” “老大,电什么?” 并不知道这年代有哪些电器的甜妹儿: “电源开关!想做什么有什么。” 她的这种以实际物品来劝说,倒是让十几个娃娃对物理电学产生兴趣,其中有人坚持在一条道路上前行,最终算是取得不小成就。 文景深满意点点头,这学校助手真的很好,民办小学就算没有他,也能继续办下去,他会努力尽快拿到毕业证书。 他已经决定读师范专业深造后,回碧山村继续教育学生,让想读书的孩子都成为大学生,成为有用人才。同时,将碧山村一些有意义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为不浪费电池,确定无损伤后,陈教授把手电筒关上,并且将电池取出来,他哭笑不得道: “ 这应该是我女儿寄的,跟我家里那支一摸一样,也算是有一点点用处,只是这电池用完,可没处买。” 除去几件精贵物品,陈教授家人通过动物园部门,还寄出一些粮油票、猪牛羊肉票、鸡鸭蛋票,糖票、汗衫背心票、肥皂票、手纸票、洗衣粉票、临时票等。 一厚叠,看得人眼花缭乱,比镇上供销社的种类还多。而包裹里竟还有一叠现金。当然这个陈教授并未展示,被眼尖甜妹儿无意识瞄到,罪过。 这应该是陈教授的部分家当。 因为建设基地计划太过突然,粉团一天天成长,他没时间回家,家里人才会特意赶在过年前,打包寄出这么多东西。 而林君英李连长等人,收到的信件包裹也不少,还有一些家乡的美味,比如酱牛肉等熟食,今晚正好可以加餐。 “叶甜甜!” “哈?” 甜妹儿醉醺醺接过一个方方正正小包裹,瞧一眼童趣十足的蝴蝶邮票,而这个包裹是从水湾县寄过来的。 王溢梅? 不是舅舅舅妈,竟然是小表姐寄的。 包裹真的很小。 所以邮递员差点忽略,直到袋子清空,才发现它。 山娃娃们围过来,一双双清澈透明眼睛,好奇盯着甜妹儿手里的小包裹,嘴里叽叽喳喳议论着是什么。 甜妹儿跟白奶奶借来剪刀,把那一小张蝴蝶邮票完整无缺剪下来,她知道这些花花绿绿的小东西,以后可能很值钱,留着也挺好看的。 红色时期以前邮票,被称为‘老特纪’邮票,有特种邮票或纪念邮票,城里女娃娃喜欢收集各式各样的旧邮票,粘在自己的小本子,但基本没人会买新的。 纪念邮票有贵有便宜。 像六十年代初古革·命相关三套纪念邮票,最近成为城里娃娃们炫耀对象。 但它们太贵,例如卡斯特罗头像的两枚十分邮票和一枚两毛二的邮票,谁也不愿花钱去买这个。 要知道,村里农民用的都是两分钱一张的。 “甜妹儿,你在干什么?快打开看看有啥啊!” 晓丫头蹦蹦跳跳蹭头过来,与山娃娃们一起簇拥围观。 甜妹儿把蝴蝶邮票放到棉衣兜里,一边拆包裹,一边头也不抬回道:“我要回家用米糊到笔记本上留着。” “老大,我们帮你!” 此话刚出,有山娃娃已经自动替老大收集邮票。 从大人们的信件或包裹上剪下来,可惜有的已经破碎掉。 村民不会集邮,但有时,因邮票戳印的很轻,部分穷人家偷偷摸摸用布擦掉,默默重复使用,省那两分钱。 农村娃更少会集邮。 主要因为家里信件来往少,这也是整个镇只有一个邮递员的原因。 可听甜妹儿这么一讲,那些花花绿绿邮票确实很好漂亮,少数家里收到信件的女孩子,自己迫不及待往家里狂奔,她们也要把邮票用米糊在床柜上。 包裹已经拆开,里面是一张折叠纸,纸边有一个白色泛黄的蛤蜊大贝壳,上面还贴有菱形的标签,令村娃娃们大开眼界。 溪水沟里有贝壳,都是那种黄黑小小的,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 “这是什么玩具?” “不知道。” 甜妹儿拿起凉凉的贝壳晃悠两下,没听见铃铛类的声音。轻轻抠开蛤蜊壳,里面是乳白色油润的膏霜,香香的、油油的。 女娃娃们的目光一下子移不开。 男娃娃虽然也好奇,但觉得是女孩子用的东西,故意装作一副不在意模样,眼睛却偷偷往贝壳上瞟。 甜妹儿嗅嗅鼻子,把大贝壳递给眼巴巴盯着它的二姐姐,展开折叠纸,上面写着: “表妹你好,我特别喜欢从李老师收音机里听说你的小故事。这是国营商店的蛤蜊油,我偷偷买来寄给你,你一定会喜欢它………” “是蛤蜊油。” 蛤蜊油价格便宜,才九分钱一个,节约一点可以用很久,是现在城市居民最通用最流行的护肤品之一,很快会席卷整个钟花国,包括农村乡镇。 先等等,收音机是什么鬼?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 ** 爷爷奶奶都是退休职工。 爷爷有一块宝贝表,特别珍贵,都不许人碰,小时候就见他一直护着。 收音机也是破破的,还在家里^_^,拿出去让人修,人家说零件难找。 奶奶嘴里全是假牙^_^,超级白净,从叶子小时候她就是 她还有手电筒,特别特别老旧那种,用了一辈子,也舍不得丢。而她有一个本子,在旧衣服厂里做事的时候,信件往来,她会把邮票剪下来,粘上。 因为地域潮湿,时间太长,并未重视,保存不好,破破旧旧的,根本没法子看,后来本子也不见了-_-#,小时候明明见过的。 **